第十六章 初次交鋒
蔡京的翰林學士承旨官職雖然已經削去,但仍舊領著龍圖閣直學士的頭銜,只是知江寧府的這一條名不副實而已。//Www。qb⑤.cOm/作為原本大宋位高權重的京官,幾個月留京不去赴任只是區區小事,但是,對于如今處于群起而攻之狀況下的蔡京來說,這一條若是被有心人死死抓住,自己的境況只有更糟。正因為如此,他才千方百計上了那個條陳,希望能夠被新君一眼看中,誰知這番努力竟完全打了水漂。
“造化弄人啊!”他慨然長嘆一聲,將早就草擬好的其他幾份奏折扔進了火盆中。福寧殿的那一次君臣對話雖然沒有多少人在場,但他還是設法打聽到了全部詳情,因此不能不心生感觸。他知道趙佶是一個頗有主見的君王,所以認為只要自己的言辭能夠打動對方便能夠一舉成功,但卻沒想到趙佶會對高俅如此言聽計從。如今看來,若是無法在高俅那邊打通關節,他就是在京城中再待上一兩年,想要官復原職也可能遙遙無期。
“父親,您要出門?”蔡攸聽到仆役報說備車,立刻匆匆趕了過來,“您這是要到哪里去?”
“自然是高學士府。”蔡京換上了一身月白長衫,看上去精神奕奕,沒有半點被貶官員的頹廢沮喪。他一邊對著銅鏡整理儀容,一邊淡淡地說道,“我的事情不用你操心,你如今圣眷正好,自己好好努力才是正經,休要教他人笑話。我當初十年寒窗苦讀的時候,何嘗像你這樣迷戀聲色犬馬……”
“父親,我不過是末品小官,那點前程只需稍稍注意即可,你用不著擔心。”蔡攸頗不耐煩地打斷了父親的教訓,這才面帶不豫地道,“他高俅給您下了這么大的絆子,您還去拜訪他。豈不是叫那個不學無術的小子更加得意?”
“這番話你在家里說說可以,到外頭給我好好管住你那張嘴!”蔡京冷冷地掃了兒子一眼,這才舉步往門外走去。臨出門時,他突然轉頭囑咐道,“時候不早了,你別忘了自己的差使,須知你還只是青綠小官,為人處事要記得謹言慎行!”
“謹慎……這年頭。謹慎有個屁用!”直到老父走遠了,蔡攸才低聲嘀咕了幾句,自顧自地去了。
高府書房中,高俅反反復復地看著手中的拜帖,最終露出了一個無奈的苦笑。大名鼎鼎的蔡京親自過府拜訪,換作他初來乍到地那一會子,真是無論如何都沒法相信。對于這個極其善于政治報復,手腕機心又是第一流的一代權奸,他怎么也不敢一口將其拒之于門外。如今自己雖然前程正好,但誰說得準五年乃至十年之后的事?
思量片刻。他便開口問道:“蔡大人是一個人前來的?帶了多少隨從?”
“回稟大人。蔡大人只帶了兩個隨從,而且并未乘車,而是步行而來的。”
“步行?”這回高俅倒詫異了。不過,這種細節問題他此刻根本無暇考慮,又問了幾句便立刻示意那個家人帶路,很快到了家中專門招待來訪朝官的西花廳。隔著老遠的距離,高俅便看見一個中年文士打扮的男子正在那里打量著四壁地書畫,時不時微微點頭。從其人的樣貌打扮中,他便能夠斷定,那個看似儒雅俊朗的中年人,肯定是蔡京無疑。
“蔡大人,有勞久候了!”高俅一進門便客氣地拱了拱手。笑吟吟地道,“剛才被一些瑣事絆住了,來遲了片刻,還望蔡大人不要計較。”
“其實是我貿然過府拜訪太冒昧了,高學士如今乃是天子信臣,日理萬機是理所當然的。”蔡京匆匆回了一禮,這才暗中打量起了高俅。話說回來,兩人雖然同朝為官已經七八年,但他當初官至戶部尚書。翰林學士承旨,高俅卻只是區區端王府翊善;而如今他被章惇連連牽累,欲留京中而不可得,高俅卻如日中天正蒙圣眷,用滄海桑田四個字來形容是最貼切不過了。腦海中轉過無數個念頭,蔡京最后才笑道,“伯章老弟若是不介意,我癡長你幾歲,你叫我一聲元長兄就是了,大人長大人短的,沒來由顯得疏遠。”
對于蔡京的這種一見面便有些倚老賣老的態度,高俅自然是極為警惕,但是,在摸不清對方真實態度的情況下,他略一推辭便答應了。只不過,平白無故長了蔡攸一輩,這種境況實在令人好笑
“今次我前來,實是因為有一個條陳想要和伯章老弟商量。”
“元長兄請說。”
“日前,我向圣上上了一個折子,請鑄當十大錢,不知伯章老弟知情否?”
高俅心下不禁駭然,蔡京問得如此直截了當,顯然已經從宮中得到了自己那一次奏對的消息。準確地來說,蔡氏兄弟自哲宗趙煦駕崩之后就失勢了,如今仍然能夠從宮中探聽到這樣的消息,其神通廣大實在令人咋舌。
“原來那個條陳竟是元長兄你上地?”他故意裝出了十足十地驚愕之色,霍地站了起來,用一種形同質問的口吻道,“元長兄難道就沒有想過這樣做的災難性后果么?歷來每朝每代,但凡最興盛地時候無不是藏富于民,最衰敗的時候則是橫征暴斂,若是按照元長兄的建議,則朝廷國庫富則富矣,百姓則必定難求溫飽!要知道,那一日我費盡口舌方才勸止了圣上!”
見高俅一幅義憤填膺的模樣,蔡京反而覺得心中輕松了下來。為國為民?為官者若是只知道為國為民,遲早有一天必定是粉身碎骨卻不自知,看來自己是高看這個一步登天的家伙了!等到高俅的情緒稍稍平復了一點,他方才長長嘆了一口氣。
“伯章老弟,你以為朝廷想要背上聚斂的名聲么,那都是不得已之計,若是可以,我又怎么會甘冒罵名而上如此奏折?”蔡京離座而起,背著手在廳中踱了幾步,感慨萬千地說道,“昔日王介甫相公負天下大名三十年,一朝入朝堂,上至神宗皇帝和眾多朝臣,下至黎民百姓,無數人都翹首盼望著他能力挽狂瀾,還所有人一個清明大宋,結果如何?”
一瞬間,整個大廳中都充斥著蔡京有如狂風驟雨般的聲音。“介甫相公確實著手去做了,可是,那些新政不僅在朝堂上屢屢被人攻擊,在民間也不得好評,須知世上之事永遠沒有連全其美的,要取得成果,便必定付出代價!元佑那些大臣看到的只有新政地弊處,他們何嘗靜下心來仔細考慮過新政之利?那個時候,朝廷國庫和地方官庫無不是錢糧充實……”
“但民間卻是一片破敗,無數商人破產,無數農人苦不堪言!”高俅冷不丁地插話道,容色也漸漸嚴肅了起來,“新法確實是良法,這一點毋庸置疑,但是,新法卻造就了一群胥吏,一群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方官員。”他見蔡京對自己的態度頗有些意外,不由苦笑一聲道,“圣上之所以改元建中靖國,正是希望能夠納政中平,給民眾一個休養生息的環境。再者,治大國如烹小鮮,倘若一味下猛藥,急功近利,難保不會造成災難性的后果。”
“想不到伯章老弟完全秉承了令師寒暑論的那一套。”蔡京這才回身落座,心中把高俅歸到了守舊的那一邊,但著實有些疑惑不解,要知道,作為年輕人總免不了有些激進,為何此人卻恰恰相反?作為蔡京自己而言,他從始至終都處于新黨陣營中,絕不會輕易舍棄自己的政見,因為那才是他得以在朝廷立足的根本,況且,一旦放棄而歸入舊黨,則當初地既得利益也要全部放棄,這是他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雖說治國需要仁心,但若是一味求仁便無法馭下。天下百姓過慣了太平日子,他們都不喜歡變化,寧可窮困一生也不愿意冒險變革,有時想起來實在令人嗟嘆。”仿佛不經意地說了這句話之后,蔡京便又笑著問道,“我那道奏疏也只是權益之計,伯章老弟既然提出了反對,不知是否還有更好地解決國庫問題的辦法?”
要是有就不用那么頭痛了!高俅心中暗暗腹謗道,但嘴里卻舉重若輕地說:“我已經建議圣上將明州、杭州市舶司分離出兩淅路轉運司,另外更進一步鼓勵北地商人從密州膠西縣出海,一旦這兩條航路能夠興盛,不僅物品和錢糧流通更加順暢,番商也可以更容易地停泊,光是這一項上的稅收,每年估計就在百萬貫左右。”
“那若是商人夾帶銅錢出海呢,此消彼長,恐怕就會抵消了這一條利于商賈的政令了吧?”蔡京早就聽說了增設市舶司的建議,但卻沒想到會是高俅手筆,心下暗贊之余也不忘當頭澆一盆涼水。“再說,市舶司位卑權重,若是不能嚴格監察,有心人一定會鉆空子。”
“元長兄的憂慮不無道理,關于錢禁之事,由于屢禁不絕,所以此次不會在完全禁絕上下文章。”高俅并不打算現在就對蔡京交底,因此只是微微一笑道,“至于市舶司,我已經向圣上建議,在戶部之外另設一個部門進行監察。另外,在如今市舶司只有兩淅路的杭州、明州司,福建路的泉州,廣南路的廣州,京東西路的膠西這四路市舶司之外,圣上有意再多設立幾個市舶司,大致情況就是如此了。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383/116928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