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佯敗誘敵
見夜幕中一支兵馬從營壘前經過,眾將士紛紛請令要征,張耳把頭搖了搖,并不應允。
殺敵殺主將,戰敵戰主力。這是張耳一直以來奉守的為將準則!依他對韓信的了解,認為這個人年紀輕輕就可成為‘漠北’國的一員大將,獨擋一面,率二十萬大軍東征西討,從未有過敗績,一定是個很驕傲的人。對于一個驕傲的人來說,讓他偃旗息鼓悄悄的行進還不如殺了他。不管去哪里,勢必會大張旗鼓,儀仗開道,耍足了威風。所以,他認定這不過是支誘軍,其目的就是為了把他吸引出營壘,好給后邊的主力創造以少勝多的機會。
“注意觀察敵人動向,有何風吹草動速來稟報!”張耳吩咐值夜的將領,放心的回頭朝大帳走去,不經意看到營壘背靠的大山,心頭一緊。他遲疑了一下,搖搖頭在內心里嘲笑自己太過謹慎了,這座禿山上不多的樹林中能藏多少敵軍,充其量不過五千,這丁點的人馬對于他營壘中多達十萬的兵馬來說,算得上什么威脅。
以比敵多三倍有余的兵力,又在此休整一天以逸軍待敵疲軍,張耳很安心的睡著了。這一覺睡的很沉穩很香甜,天大亮他方睜開眼,瞧見帳外有將領等候,起身梳洗完畢,道:“何人在帳外?”
“是末將!”一員小將走了進來,單膝跪在地上道。
張耳認得這員小將,此人曾在陳余襲擊其大營時救過他一命,因此破格被他擢升為前軍副將。
“起來吧!”張耳道:“大清早的獨自前來我大帳之外,可是敵軍有什么異動?”
“深夜從我軍營壘經過的那支敵軍。在鄭國渠邊上結了一陣。末將覺得此陣實在可笑。就來請將軍前去看看這里邊是不是另有玄機,因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所以不敢驚撓了將軍地美夢!”前軍副將道,把帳幔撩開,讓張耳步出大帳。
張耳一邊往營壘前走,一邊道:“說說,敵軍結地這陣有何可笑之處。”
“末將追隨將軍日久,耳聞目睹,兵法上也算是略懂一二。知道行軍布陣應該右邊和背后靠山,前邊和左邊臨水,我們的營壘也是依據這樣的道理結下的。可敵軍卻違此兵法而行之,竟背水結陣。也不知他們的將領是不懂兵法呢?還是嫌自己的性命太長,因此布下了這個速死的營壘。”
“哦!”張耳的面色沉重起來。要說韓信不懂兵法。無論如何他也是不信的。能打敗陳平與夏候嬰地人怎么可能是個不懂兵法的人。那為什么會背靠水而結陣呢?難道正如眼前的這個小將說的那樣。韓信嫌自己的性命太長,竟要自殺不成?
他曾聽到過一個傳說。說地是現在地漠北王李信曾以幾千人在黃河邊結下一陣迎戰匈奴人地數萬大軍。此陣成新月形,開古陣未有之風。謂之曰偃月陣。韓信很早就跟隨李信,自是知道此陣,莫非是想靠這個陣像破匈奴人那樣破他?
張耳在大權在握之后,曾經在水邊試演過此陣,發現此陣確實可成新月形,因為當兵卒們逃到河邊見退無可退,反身攻擊時新月形自成。可此陣必需得讓一個得高望重的大將指揮,靠他地威望來壓服兵卒聽令才可激勵士氣固守,若是壓不住兵卒,新月很快就會被沖散,陣形一亂,兵卒們就會如同被趕下水地鴨子一般,全部祭了水龍王。
這是個防守型的陣形,熱衷于進攻陣形地張耳自是不會把此陣瞧在眼里,雖然李信曾用此陣勝過匈奴人,但張耳卻有自信憑借十萬大軍把在水邊結陣的敵軍全部趕下水去,因為他不是無能的匈奴人。
遠遠的,張耳就聽到前沿陣地傳來將領們大笑不止的聲音。走到陣前一看,果見十里開外的鄭國渠邊上敵軍挖了營壘,不過尚未結陣,不知到了兩軍開戰之時是否會用偃月陣來對付他。
“將軍!”眾位將令終于止了笑,圍在張耳的身邊拱手道。
“大家起的都好早,‘瓤口’的韓信主力可有什么動靜?”張耳還了一禮,問道。
“敵軍昨夜四更天拔營而行,目前離我營地不過十里,估計半個時辰之后就會從我軍營壘前經過?”一名將領道。
“將軍,據探子報,韓信在‘瓤口’附近布下數千人馬,似是怕后路被斷,又像是為后援兵馬扼守通路。我們用不用派出人馬拿下‘瓤口’,斷了韓信的退路,亦絕了其后續人馬的進路。”另一名將領道。
“我倒不怕他的援兵趕來,反而怕他一見我們要去斷其后路,嚇得連忙后撤,白讓我們在此設下營壘等其前來!”張耳呵呵而笑,道:“先不急著去奪‘瓤口’,等解決了韓信這三萬人馬,再去不遲!”……
“令:戰鼓齊鳴,大小各色旗等一率展開,把那面將旗給我升到最高!”眼瞅著離張耳的營壘越來越近,韓信下令道。一時間各種響器齊鳴,各色大旗迎風烈烈,如此一來倒不像是一支準備一場大仗要打的兵馬,而像是得勝回朝的凱旋之師。
敵營壘中奔出一支人馬,大約兩千人左右。韓信手中令旗一揮,大軍停下腳步,一支相若的兵馬呈錐形陣迎了上去。兩軍交鋒,韓信派上前去的人馬突然陣形一變,由錐字陣形變為一字長蛇陣,又由一字長蛇陣變成雁形陣,把張耳派出的這支人馬完全包圍了起來。
無論韓信人馬如何變陣,張耳的兵馬總是以圓形陣對之,不緊不慢但始終目標如一朝韓信大軍前移動。這是張耳派出的一支探軍,目的簡單而明了,為的就是探一探韓信兵馬真正。
韓信又將令旗一舉,戰鼓之音頓變。從陣中又走出一支人馬。人數依然為兩千人,每人肩上扛了一柄卷起來地旗幟。營壘觀戰的張耳并不以為意,他派出去的這支人馬以長盾保護,里邊隱藏大戈長槍手,只要陣形不亂,敵人就算用一萬人馬來破也是不能,何況這次前來的不過是兩千旗手。
中間是被圍起來的張耳兵馬,外邊是起包圍作用的韓信兵馬,最外一層的是剛剛趕到的旗手。等旗手把手中卷起來的旗展開。用旗把里邊地情況全部遮掩起來,使得營壘里的敵軍看不到里邊的情況時,起包圍作用的那支人馬突然再次變陣,以七人為一隊,分出數十個小型甲字陣。這種小陣。前邊的兩人各用兩桿長槍結成一桿長槍。后邊兩人用手緊拽前邊兩人地腰帶并用肩去扛前邊兩人地背。后邊三人依次而立。解下腰間輕弩上弦搭箭,緊隨在隊后。
前邊地人手持長槍順著盾縫把長槍插了進去。然兵四人分開朝兩邊走。把盾縫撥開一條大口。第一個持弩的把箭射到持盾地身上,馬上坐在地上用腳把弩弦拉上。上了箭。第二個持弩地把箭射出馬上彎腰半蹲把弩弦拉上,搭了一枝箭。第三個把箭射出后,就站在那里拉弓上弦。當第三個把箭射出去后,第一個的弩已經上好,站起身又射出一箭。
如次數番之后,敵人圓形陣最處圍地盾牌陣已被破,里邊的長戈大槍手沒有盾牌的保護頓時暴露在弩箭的攻擊范圍之內,一個波次的弩箭射畢,敵人全部倒于地上。這時,旗手們收了旗,兩隊人馬依次退回韓信軍中,營壘中觀戰的敵將誰也沒有搞明白韓信是如何破了圓形陣,更別談去明白韓信究竟有多少實力!
“派一支萬人隊去沖擊他的陣營!”張耳氣急敗壞的道。營壘大門洞開,一支裝備精良的萬人隊沖出營壘,前邊是三排持盾的護軍,兩側由長戈兵護住兩翼,中間則是弓箭手。
這是一個典型的玄襄陣,在秦軍中作戰時,韓信使用最多的也是這個陣。不過由于兵種的不全,張耳派出的這支人馬根本沒有辦法與秦時期的玄襄陣比美。
按秦兵制,標準的玄襄陣應該是由弩弓打頭陣,長戟位于中陣,大戈隨之于后,再由長矛壓陣,戰車護住兩翼。開戰之時先用射程遠的強弩攻擊,射畢,弩手由兩側退往陣后,接著由長弓射擊。
弓箭射完,長戟出陣,后邊隨著大戈、長矛,要的就是一波接著一波的攻擊,直到把敵陣徹底的撕裂剿滅。
對付這個拼湊版的玄襄陣,韓信有無數種方法可破之,然而他要的是速戰速決,為了能把營壘中的敵人全部吸引出來,他并不打算破敵這個玄襄陣,而是以一個滿天星的陣法對之。
所謂滿天星,亦就是一個散陣,由各個兵種每出一人組成無數個小陣各自為戰。從外邊來看,此陣似乎雜亂無章,形同被破的大亂,不堪一擊。然而這個陣看亂非亂,瞧著不堪一擊,里邊卻殺機重重,各兵種之間以個體互相配合,攻守有序,威力大的驚人。
這陣練起來不易,指揮起來也極其不易,一個閃失大陣就由假亂變成真正的大亂,被敵人不費吹灰之力的破了大陣。若不是因為這二萬人馬都是精兵,韓信又在平常里多加演練,他還真不敢在此時使出。
兩軍很快就接上陣,戈兵、戟兵、弩兵、弓箭手外加一個長矛手,五人自成一陣,合五人之力對付一個敵人。使得敵人躲過了弩的射擊躲不過弓的射擊,躲過了弓的射擊躲不過戟的刺殺,躲過了戟的刺殺又躲不過戈的勾殺,就算運氣好的出奇,前邊的四殺全部躲過,后邊還跟著一個長矛手呢。
陷入陣中的張耳兵馬明顯的感覺到四伏的危機,每前進一步都意味著將付出眾大的傷亡,更可怕的是入陣就如同被擺在板上的一塊肉,生死已由不得自己,該在何時死以何種方法死,全看對手的高興與喜好。
但,觀戰的張耳等人卻沒能察覺出這里邊的兇險,還以為一萬人馬已破了韓信的兩萬人馬,為了速殲被破的韓信兵馬,張耳又派出一支萬人隊。
一個時辰之后,韓信露出敗意,拋旗棄鼓,丟盔棄甲,人馬開始朝河邊退去。早在河邊扎下營壘的兵馬打開營門,放韓信等人入壘,與追擊上來的張耳軍在渠邊展開激戰。
讓韓信把全軍都拉到渠邊也是張耳的意思,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他把韓信軍全部趕到鄭國渠里淹死的愿望。張耳率領將領出了營地,撿起韓信丟棄的各種大旗,拿著一面繡有‘韓’字的大旗回頭對眾將領道:“韓信歷經十數戰而無敗績,如今卻敗在我的手上,看來這是天要滅絕他!”
“全靠將軍奇謀妙算,不然哪能打得他大敗!”眾位將領巴結的笑道。
“今其已被困于鄭國渠邊,這叫做作繭自縛!那兩萬迎擊上前的兵馬戰力還沒有到能把其趕入鄭國渠里的實力,看來得調齊兵馬全力以付,方能在正午之前結束這場戰斗!”張耳頓了頓,道:“傳我將令,令營中各路兵馬傾巢而出,目標——鄭國渠邊的韓信兵馬。此戰勝,我將親自去稟漢王,為諸位將軍請功。”
“遵令!”諸位將軍拱手領令,回到營壘之中調集各自部下人馬,趕往韓信的營壘前。張耳心滿意足的回到營中帳內休息,等待著全軍大勝的消息,此時營中人馬不過數百人。(全本小說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20372/116693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