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491章 君子配玉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491章 君子配玉
彼時,玉天王認真的隔空端詳林熙手中的玉佩,他被人尊稱為慧眼無雙的玉天王,自然能看出那塊玉佩的質地,絕對是和田玉中最上等的羊脂玉,堪稱是極品中的極品。
除此之外,更讓玉天王上心的是,雖然那塊玉佩的形制十分罕見,上面的圖案也十分古老,卻給他一種熟悉的感覺,似乎是在哪里見過一般,偏偏又一時間想不起來。
從玉天王的角度看去,那塊玉佩呈半圓形,如同被分割開的陰陽魚一般,線條圓潤細致,工藝相當精湛,頗有漢代“游絲毛雕”(游絲毛雕:漢人琢磨,妙在雙鉤,碾法宛轉流動,細入秋毫,更無疏密不勻,交接斷續,儼若游絲白描,毫無滯跡)的琢磨特點,卻又有稍許不同,似乎與先秦的工藝相互融合,即便以玉天王的老辣眼光,竟然也難以分辨。
在玉佩的正面,可有一頭面目猙獰的異獸,異獸背后有一對翅膀張開,似乎是要展翅飛翔,下一刻就能玉佩上活過來一般,堪稱是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也正因為這對翅膀的存在,再次將半圓形的玉佩分割成上下兩半,而在“陰陽魚”的魚眼位置,還鐫刻著一個奇怪的符號,似乎是什么古老的文字,卻因為歪歪扭扭如同蝌蚪文,簡直讓人晦澀難懂,如果不仔細看的話,說不定還以為是異獸的一部分。
作為傳奇人物的玉天王,能被人稱贊為慧眼無雙自然不是沽名釣譽,自然一眼就認出那個奇怪的符號,而更讓他驚奇的是,那個符號竟然也讓他熟悉無比,卻還是想不起在哪里見過,當真是咄咄怪事,甚至連那塊玉佩的形制他都想不起在哪里看到過。
忽然,于胖子輕咦一聲:“咦,這么上好的羊脂玉,怕是價值連城也不為過吧,而且還盤的這么好,清澈熒光、潤如玉露,光是視覺上就入木三分,小老弟你可以啊,難怪我看你第一眼,就覺得你的氣質與眾不同,原來被這塊玉給養出來的。”
聽到于胖子的話,林熙露出奇異之色,虛心請教道:“老哥你說的盤玉我知道,可這跟我的氣質有什么關系?難道這里面還有什么說法?”
不置可否的笑了笑,于胖子抬手只想玉天王,笑道:“這些東西你問我做什么,真正的專家不是在這兒嘛,要論到對玉石的了解,老努爾可是最在行的,你以為玉天王的稱號是灌水來的?要有什么想問的盡管問他就行了。”
既然于胖子都這么說了,林熙自然不會客套,他將目光看向玉天王,正想要說些什么的時候,卻看到玉天王也抬頭看向自己,并笑道:“沒想到小先生擁有這么上好的羊脂古玉,而且還被張天師做法開光,竟然不知道里面的門道,那可真是明珠蒙塵啊······不過小先生既然有興趣知道,那我就來賣弄賣弄,也算是添個彩頭吧。”
先將手中的玉佩收起來,林熙正襟危坐態度認真,如同學習好問的乖寶寶,將玉天王所說的每個字都記在心頭上。
彼時,玉天王抿了口茶水潤潤干燥的嗓子,然后才不疾不徐的緩緩說道:“在說盤玉之前,我先來說說玉的由來吧,因為只有知道了玉的由來,才能知道盤玉的妙處。”
“何謂玉?《說文解字》中解釋說:石之美者謂之玉,是說但凡美石制品都可以稱之為玉。中華文明從從傳說中的三皇五帝傳承至今從未中斷,堪稱是人類文明史上一大奇跡,而在這個過程中,作為文化載體的玉器真實地記錄了文明歷史的誕生、延續和發展,須臾都不曾分離,稱之為奇跡中的奇跡也不為過。”
“大約八千多年前,我國就已經使用玉器,并不間斷的延續到現在,所以我國素有玉石之國的美譽,古人也都視玉如寶,據傳每朝每代,帝王嬪妃都養生不離玉,比如嗜玉成癖的宋徽宗,含玉鎮暑的楊貴妃;持玉拂面的慈禧太后等。”
“除此之外,玉還是王權的象征,是階級制度的具象化,比如在《札記》中有過記載:崇鼎、貫鼎、大璜、封父龜,天子之器也,表明玉是天子才能擁有的重器,也只有擁有大型玉禮器的天才,才是真正的王位繼承。”
就在這個時候,林熙忽然疑惑道:“那玉跟人的氣質又有什么關系呢?”
玉天王笑道:“小先生有沒有聽過‘玉能養人’這句話?《說文解字》還對玉評價說:玉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不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忮,潔之方也,同樣在《管子》和《禮記》中也都有稱贊玉的美德,所以古人認為玉是君子的象征,是德行的化身,佩戴好玉就能養成良好的德行,而在玉的眾多美德中,不得不提到他的‘瑞’,小先生知道為什么么?”
知道玉天王是有意考量自己,林熙也沒有任何作態,將自己所知道的侃侃而談:“所謂瑞,在古代指的是天瑞之氣,是吉祥、祥瑞的象征,同時也代表天命所歸,我記得在《禮記·禮器疏》有過詳細記載:子得天之物謂之瑞,寓意只有天子才能得道,雖然其他人也可以得到,但比喻要服從于天子。”
聽到林熙的話,玉天王忍不住對林熙高看一眼,稱贊道:“沒想到小先生對傳統文化還有研究,這在現在的年輕人里面,可真是不多見的。”
其實玉天王不知道,林熙知道這些其實并不是愛好傳統文化,只是他大學的專業是歷史系,所以才多少有些涉獵,而玉又是歷史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他知道這些自然是理所應當。
“古代人佩玉,并不僅僅是作為裝飾那么簡單,而是在表現外在美的同時,更加注重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也就是所謂的德行,同時還具有身份、感情、風度和語言交流的作用,所以古代的君子、士大夫和天子必須佩戴玉,以鳴玉之聲來修身養性,來規范道德和要求自己。”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27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