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004章 唐三彩駱駝載樂傭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004章 唐三彩駱駝載樂傭
彼時當林熙走到主席臺前,正看見秦峰彎著腰,對著身前那個物件看得出神,并露出怪異目光,似乎是在驚嘆,又似乎是難以置信。
仿佛他眼前除了那個物件,再沒有其他任何影子,就連林熙走到他身邊,都黃若未覺似得,更沒有打招呼。
這就讓林熙更好奇了,能讓秦峰如此癡迷的物件,肯定是真品陶瓷無疑,可究竟是什么陶瓷,竟然連秦峰都看不準,還露出這么古怪的目光?
“咦?這是······”
忍不住好奇,林熙朝主席臺上看去,卻在下一刻,同樣露出驚訝之色,只見在他目光聚焦的方向,那個難倒所有專家的物件,竟然是一尊唐三彩陶器。
這件唐三彩陶器,準確說應該叫做駱駝載樂俑,表現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回樂團,有主唱、有伴奏,共同組成那個時代的交響樂。
其中,駱駝四足挺立在長方形踏板上,引頸張口作嘶鳴狀,駝身為赫黃色,駝背上墊有綠色橢圓形毯,邊緣呈藍色。
駝峰上架平臺,平臺上鋪有色彩斑斕的長毯,平臺上有七個男樂伎俑,頭戴軟巾,身穿圓領窄袖長衣,皆盤腿坐于駱背的毯上,分別執笙、簫、琵琶、箜篌、笛、拍板、排簫等樂器做奏樂狀。
在男伎樂俑中間還站立一個女樂伎俑,頭微微上仰,面龐豐潤,梳烏蠻髻,身著白底藍花的長裙,右手舉到胸前、左臂下垂,作歌舞狀。還可以看見,這尊駱駝載樂傭通高約六十厘米,長約40厘米,其中駱駝又高50厘米,造型堪稱新穎,器形也頗為碩大。
而且駱駝健壯,人物表情豐富,形象逼真,陶塑藝術精湛,色彩艷麗,堪稱是唐三彩俑中的壓卷之作。
甚至看著這尊唐三彩駱駝載樂傭,林熙恍然間似乎夢回大唐,能感受到昔日的大唐盛世,是何等繁華輝煌,仿佛能看見長安坊市間,無處不充斥著異域風情。
更有甚者,它還淋漓盡致的展示了,絲綢之路上各個領域的興盛與交流,為我們后世留下了精美絕倫,民族文化和音樂交融的真是畫卷。
除此之外,這尊唐三彩構思精巧,造型夸張、做工細致,充滿藝術想象和浪漫氣息,尤其是用浪漫手法將舞臺設置在駝背上,更是匠心獨具。
還有整件作品中,人物形象個個生動鮮活,連駱駝也顯得沉穩有力,好似踏著音樂節奏徐徐行進,而伎樂俑眉目也刻畫的清晰,姿勢各異、神情專注,特別是執拍板俑、側耳凝神,像是被美妙音樂所陶醉、栩栩如生。
看見如此精美絕倫,堪稱絕世珍品的物件,連林熙都感到莫名震撼,又何況秦峰會目不轉睛?
可是為什么,這件怎么看都是大開門的物件,幾位專家都會看不準呢?
“秦老師,您覺得這個物件怎么樣?”
仔細看完這尊唐三彩后,林熙并沒有急著發表意見,而是稍作沉吟片刻,問起了秦峰的意見。
雖然幾位專家都說看不準,才叫林熙過來一起看看,可他在這里畢竟是晚輩,秦峰才是陶瓷鑒定的老專家,先聽聽的秦峰意見,既是出于對前輩的尊重,也是想知道他們看不準的原因!巴昝,實在太完美了,完美到近乎高仿的程度,偏偏開片又沒有問題,這東西我實在看不太準······”
聽見林熙的話,秦峰總算回過神來,可是面色愈加古怪,時而搖頭時而點頭,看樣子他對這尊唐三彩,的確是看不太轉。
但就在這時候,林熙忽的豁然開朗,終于明白這尊不管怎么看,都是大開門物件的唐三彩駱駝載樂傭,為什么幾位專家都說看不準,甚至把秦峰都難住了。
雖然無論從造型、風格還是釉色,這尊唐三彩都是真品無疑,可也正是因為這樣,才顯得突兀怪異,因為實在太完美了!
或許有人要問,難道完美不好么?
眾所周知,唐三彩是指對唐墓出土陶器的泛稱,而不是單指某種瓷器,其中有的只有單彩、雙彩,甚至有的物件上,還具有比較復雜的多彩顏色,但除了胎體是白地以外,唐三彩多以鉛黃、綠和青三種顏色最為普遍,因此才被稱為唐三彩。
也就是說,所有唐三彩陶瓷都是出土文物,在被人發現以前,是長期埋在地底的,而唐朝距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年的歷史。
試想這么長時間,被埋在土里遭受土咬腐蝕,出土后還怎么可能保持光鮮亮麗?
甚至別說是唐三彩,就是別的任何物件,包括玉器、青銅器,又或是后來的瓷器,長期埋在土里都會被土咬,出現輕微的腐蝕現象。
而且目前已知出土的所有唐三彩,也沒有像這尊唐三彩,如此完美和光鮮的,多少都會有釉色脫落現象,這也是幾位專家不敢往下輕論的原因。
可如果僅是這樣,還不足以難倒秦峰,畢竟古玩行有個現象,只要違反常規,就基本能認定為高仿贗品,最好也是舊仿的老沖頭。所以真正難倒秦峰的,是這尊唐三彩上面的芝麻片,也就是唐三彩被埋下地下長達千余年,常年經受土壤和其他礦物質的腐蝕,久而久之形成自然的開裂。
因為這種開裂比較細微,大約只有芝麻大小,可以被輕易發現,才被行內成為“芝麻片”。
雖然現在的造假者,可以利用化學藥物制造芝麻片,從而高仿贗品謀取暴利,卻很少有人知道,用化學藥物形成的芝麻片,并沒有自然形成的細碎,也沒有自然形成的規整,很容易就能被分辨出來。
除此之外,還有就是唐三彩的開片,開片的形成和胎釉收縮比例有關,是它們在燒制過程中,冷卻后收縮情況不一樣,然后在釉色表面形成類似裂紋,卻緊密相連的細紋。
按理來說,開片是唐三彩鑒定過程中,最為顯著的特征,哪怕現在的造假者,也能想辦法形成這種開片,卻因為不是自然形成,可以在放大鏡下明顯發現,裂紋會比自然形成寬很多。
偏偏這件唐三彩,無論是芝麻片還是開片,都與以往出土唐三彩別無二致,不管怎么看都是自然形成。
可它這身光鮮亮麗,又不像唐三彩所有,堪稱是兩種截然相反的特征,現在竟然完美結合,難道還不古怪?
要不是因為這么古怪,秦峰也不會大呼驚奇,還難倒其他幾位專家都說看不準。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219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