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444章 青銅酒器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444章 青銅酒器
錢少心里很清楚,可以收買昨天的混混,卻買不來眼前這頭狐貍,拿不出讓他滿意的條件,要想請他親自出手,怕是比登天還難。
而所謂滿意的條件,絕不僅是錢那么簡單,免不了還有一番唇舌。
于是他不再強求,主動提出上臺,去看那些青銅器,順便試探林煕,自己憑啥輸給他,這也是他今晚來這里,自從坐下以后,始終注意林煕的原因。
至于吳幽楠,他反倒沒有主動招惹,甚至有意保持距離。
與此同時,林煕和孔喆在拍賣臺上,擠進到人群當中,打量那幾件青銅器,只見其造型古樸,堪稱是美輪美奐,表面殘留淺薄的銅銹,沉淀著那段古老歲月,特有的貴族氣息。
“林大哥,我聽家里老人說過,古代酒器并非簡單器物,而是作為禮器存在,有酒以成禮之說,所以相應而來,有了形形色色的酒器,使得酒文化博大精深,造就這些青銅酒器,同樣深具內涵,藏禮于器正在于此,今天親眼見識了,果然如此······”
許是為了顯擺自己,又或是別的原因,孔喆看到這些青銅器后,突然搖頭晃腦起來,講起了蘊含的內涵。
孔喆不懂古玩鑒賞,但是他家的傳承底蘊,讓他胸中包羅萬千,尤其是傳統內涵,更是數若家真,讓林煕自愧不如。
以至于林煕聽聞后,忍不住驚訝:“孔兄弟,你很不見啊,這招扮豬吃老虎,怕是在座這些人,都要自愧不如了······”聽見林煕的夸贊,孔喆靦腆的微笑,與有榮焉道:“我這也是沒辦,從小被逼著讀書,偶爾記下了這些,剛才正好記起來,就拿來賣賣關子,讓林大哥見笑了······”
林煕不置可否,重新看向青銅器,心里卻在暗想,孔喆說得沒有錯,若是鑒定真偽,只需辨別來歷即可,但要知道其價值,必須深挖歷史底蘊,探明其文化傳承。
青銅器的傳承,差不多人所共知,沒有什么好說的,只是這幾件青銅器,被單獨作為酒器,背后除了青銅文化,還蘊含著獨特的酒文化,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求。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與天地并矣······”
古人以為,酒是天上“酒星”所造,《周禮》中曾詳細記述,“酒旗星”的存在,而在我國文學史上,關于上天早酒的詩句,更是數不勝數,比如東漢末年以“座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自詡的孔融,在《曹操與論酒禁書》中有過“天垂酒星之耀,地列酒泉之郡”之說;素有“詩仙”之稱的李白,在《月下獨酌·其二》一詩中,有“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被譽為“鬼才”的詩人李賀,在《秦王飲酒》一詩中,也有“龍頭瀉酒邀酒星”的佳作。
然而從古至今,人們更愿意相信,酒是酒圣杜康所造,而并非是上天造酒,傳說中,杜康將粗糙的秫米團,放在老桑樹的樹洞里,再把曲粉放進樹洞里,數日后,樹洞里傳出香氣,杜康查探后發現,秫米團上飄著濃濃的汁液,品嘗后滋味美妙,于是“酒”就誕生了。
無論上天造酒,還是杜康造酒,都是酒文化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來盛酒的器皿,尤其是青銅器皿,同樣是源遠流長。
據歷史文獻記載,谷類釀成酒始于殷,青銅酒器也盛行于此,衍生出諸多種類。
商代的青銅酒器,形制豐富多樣、造型獨具匠心、美輪美奐,周代飲酒風氣,雖不如商代,但是對于酒器,基本沿襲了商代風格,并出現了制作酒具的“梓人”,并對酒器作出明確規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壺,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飲酒器,如《禮記·禮器》篇明文規定:“宗廟之祭,尊者舉觶,卑者舉角。”
臺上這九件青銅酒器,應該就是梓人做造,共一套九件,分為一件溫酒器青銅爵,三件飲酒器青銅觚,兩件盛酒器青銅壺,兩件挹酒器青銅斗,一件承尊器青銅禁。
先看那青銅爵,曾流行于夏商周,相當于現在的酒杯,造型為圓腹,一側口部前端有流,后部有尖狀尾,流與口之間有立柱,腹部一旁有把手,下有三個錐狀長足。
再看那青銅壺,其形體較小,上有銘文,自名為“飲壺”,整器呈橢圓形,以細雷紋裝飾,垂腹,圈足,蓋頂有捉手,器、蓋四邊皆有勾曲的棱脊,蓋沿和圈足各飾對稱彎曲的蛇紋,器頸飾對稱的鳥紋,蓋面及腹部飾對稱的變形卷體龍紋。
接著是青銅觚,體圓,喇叭形狀,侈口,束腰,圈足,腰飾獸面紋,無地紋,上飾弦紋二道,下飾弦紋三道,圈足有十字形鏤孔,底有折棱。
然后是青銅斗,呈青綠色,略有光澤,圓盆形,口淺圓壁,圓底,口部有流,壁上有細柄,上曲,柄首為獸頭,底下有三足微外撇。
最后的承尊器青銅禁,是這套青銅酒器中,最為貴重的報備。
所謂承尊器,用以承尊酒器,相當于酒座兒;“禁”是西周禮器,乃是周天子賜予同姓諸侯,以及三公的重器。
只見這尊青銅器,整體為長方形,通高約30厘米,通長約130厘米,通寬約65厘米,重量不下百余公斤,整體由三層粗細不同的銅梗相互套結,纖細精致,似焊無焊縫,似鉚無鉚痕,并鏤空透雕云紋。
禁上正中,是一長方形平臺,為放置器皿所用,四周攀附十二只青銅怪獸,怪獸有角,張口伸舌,凹腰,獸面狀,尾上卷,前爪攀附禁沿,后爪緊抓禁外壁,似欲吞飲禁上的美酒;禁下附有十個虎足,虎昂首挺胸,凹腰揚尾,虎尾作管狀,與禁下鉚釘相接以承托禁身。
整體可見,造型莊重而精美,實為罕見的重寶,尤其是那五層鏤空透雕,堪稱構思巧妙,鑄造工藝絕對精湛,絕非尋常青銅器可比。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175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