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497章 日出于東而沒于西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497章 日出于東而沒于西
林煕恍如有錯覺,看到洪教授周身,無形的虛空當中,有無數閃耀金光的文字,鋪排并列變化萬端,組成先圣的文章,神圣而不可侵犯。
只是甫一見面,林煕就給出斷定,洪教授必是大儒,也只有當代大儒,才有如此神圣氣勢。
他跟洪教授相比,如同滴水與汪洋,此生都無法比擬。
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林煕絕不是妄自菲薄。
吳幽楠看到洪教授,頓時地下了腦袋,低聲尊敬的稱呼道:“老師······”
洪教授點頭示意,沒有去看吳幽楠,甚至沒管還在瘋癲,無法自拔的徐巖,而是定格在林煕身上。
他仔細的看著林熙,打量了小半晌,失聲笑道:“小友方才高論,與陽明公所言‘知行合一’不謀而合,倒是令我別開生面,好一番受教······”
面對這種博學大儒,林煕不敢絲毫怠慢,他發自內心的敬畏,恭敬的回應道:“老先生抬愛,讓小子惶恐,那只是個人陋見,一家之言而已,登不上大雅之堂,讓老先生貽笑大方······”
洪教授笑而不語,聲音猶如洪鐘,震撼在場每位學子,侃侃而談:“文圣孔子治學,有好學、樂學、博學、恒學、會學和用學之說,因此有‘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的治學態度,以‘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為畢生治學之理念······”“這好學、樂學、博學、恒學和會學,只要一以貫之,做到其實不難,唯獨這用學,非是有大悟性,大毅力之人能會的······”
“所謂用學,就是用其所學,而用其所學,就是學以致用,為此孔子特別強調,如在《子路篇》中,子路問‘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于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孔子回答: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可見孔子以為,有人學習是為了提升自己,有人學習是為了顯擺自己,只有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學用結合,活學活用,方能不負所學······”
說到這里,洪教授望向徐巖,不怒不威道:“孔子尚且如此教誨,你怎么敢妄自尊大,自以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又怎么敢小覷他人,憑生自矜之心?何為學,何為用,所見即為知,所會極為學,所見者既所會,此為學,反之亦然,則是學以致用,而不該自困囹圄,曲高者而和寡,此番道理,你現在可是明白了······”
洪教授諄諄教誨,簡直是振聾發聵,讓狀若瘋癲的徐巖,猛然地醒悟了過來,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低聲慚愧不已:“老師,學生知錯了,知道了······”
吳幽楠也低下頭:“學生記住了······”
洪教授不怒自威,讓開身前道路:“既然知道,還不謝過?小友是在教你道理,此番傳道授業之恩,你們當謹記之······”
在洪教授面前,徐巖如同嬰孩般,根本不敢違抗,老實巴交的走過來,在林熙面前停下,躬身大禮說道:“多謝先生教我······”
林煕倒也大氣,受了他這一禮,卻什么話都沒說。吳幽楠拉他的衣袖,提醒他做做樣子也好,洪教授最在乎面子,他叫徐巖過來拜謝,已經給足林熙面子。
若是林煕不知好歹,不懂得謙讓的話,反倒是林熙的不智,怕是這位老教授心里,指不定有什么想法。
然而在林煕看來,他教會徐巖道理,等同于他的老師,受他一禮理所應當,學問是有價值的,不收他錢就不錯了,受禮還有錯不成!
可惜林煕還是年輕,他的想法是沒有錯,洪教授也是這么想的,奈何洪教授要面子,林熙讓徐巖下不來臺,徐巖則是他的學生,林煕教他學生道理,豈不是讓他難堪?
洪教授理所應當的,把林煕當成了敵人,至少從某種層面說,他們雖隔著輩分,各方面都有若鴻溝,但還是把林煕,當成坐而論道之人。
等到徐巖退回身后,洪教授當即站出來,當仁不讓道:“先前小友問我這不成器的學生,天有頭耳足姓乎,最后再問日出東方乎,學生答不出來,我這個做老師的,只好代徒弟回答,小友可有疑義······”
聽到宏教授的話,林煕頓時愣住了,隨后反應過來,心里不禁苦笑,沒想到這位大儒,竟然這么小心眼,非要輪出個勝負來。
這不是欺負人嘛!
他那幾個問題,只是劍走偏鋒,鉆了空子而已,豈敢跟洪教授賣弄,那不是自討苦吃!
不過洪教授這么說了,林熙不好當面拒絕,畢竟吳幽楠是其學生,要是他拒絕了,以后給吳幽楠穿小鞋,他找誰哭去。
林煕稍作沉吟,索性放心了下來,坦然相待:“自無不可!那么請教老先生,日出于東方么······”
洪教授負手而立,望向遠處天際,正巧是日頭當空,不假思索道:“日雖生于東,而沒于西也······”
林煕本來以為,他這個問題刁鉆,即便是洪教授,也要好好考慮,才能回答的上來,這樣都有了面子,彼此都能下來臺。
然而他沒有想到,這位當代大儒,竟然如此博學,輕易破了他的題,忍不住驚呼:“老先生,你知道謎底,難道你······”
其實這道題很簡單,講的是有始有終,呼應前面天有頭足,而并非徐巖所想,林熙在借題發揮,布置了什么陷阱。
也不得不說,有時候書讀多了,并非是件好事,讀書不在多,而在于用,治學不在高,而在于嚴,因為讀的多了,知道的多了,考慮事情時,想的就多了,容易把問題復雜化,好比徐巖一般。
所謂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
有時候很多問題,就是這么的簡單。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170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