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742章 青銅鐘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742章 青銅鐘
林熙見他不動,不禁催促道:“怎么還不去······”
小二反應過來,連聲道:“這就去,這就去,客官您稍等······”
說著,小二轉身跑開,抱著又不是我花錢,瞎操什么閑心的想法,嘀咕了一句:“難不成真遇到飯桶了······”
與此同時,林熙也收斂了心思,拿起筷子,夾起一塊蜜汁火方,嘗了嘗,咸甜味的,很是可口。
再看這道菜,色澤火紅,鹵汁透明,火腿酥爛,滋味鮮甜,可謂深有回味。旁邊那道櫻桃肉,同樣誘人不已。
林熙記得,櫻桃肉始創于姑蘇,清乾隆年間傳入宮中,曾被記錄進清《御茶膳房檔》 ,特點是色澤櫻紅,光亮悅目,酥爛肥美,皮軟甜咸,肉面如櫻桃般大小,排列整齊,是上佳的下酒菜。
還有其他佳肴,如蟹粉蹄筋、清溜蝦仁、氽糟、母油整雞等,不一而足,讓林熙大快朵頤。
反倒是小閔,只顧填飽肚子,一頓風卷殘云,吃光了所有菜不說,還吃了八碗米飯,名副其實的飯桶,看得小二懷疑人生。
只是可惜了這些美味。
······
一夜無話。
再翌日,林熙睡到自然清,帶小閔用過早餐,便尋蹤覓跡,來到了小邾弄。
如小二說得那樣,小邾弄實在偏僻,位于古城西南墻角根下,周圍環繞著其他巷弄,它交雜在其中,如同萬千迷宮中,最不起眼的岔路。
“這地方,是有點不對勁······”
小邾弄的格局狹隘,長不過百十米,寬不過三四米,跟外面的熱鬧不同,這里破敗了許多,而且陰暗潮濕,一走進這里,渾身都不舒服。
堂堂古城之下,怎么還有這種地方!
此外,巷子兩邊沿街,都是老舊房屋,有些還屹立著,有些已經垮塌,露出土墻白皮,好像拆遷戶似的。
林熙下意識覺得,雖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這也未免太深了吧,難怪有人說這里邪乎。
“小閔,你聽聽,這是什么聲音······”
忽然,林熙聽見巷子深處,傳來噠噠的金屬聲,不禁凝神細聽,只覺得頗為熟悉。
“火車······”小閔簡潔干練,說出了聲音來源,確實如林熙猜測,是火車的鐵軌聲。
許是這段城墻后,有鋪設的鐵路吧。
林熙定了定神,沒有想太多,帶小閔繼續前進,來到巷子最深處,找到了無用齋。
無用齋的門楣,非常古樸老舊,門頭掛著照片,紅底黑字寫著“無用”,書寫采用隸書,粗狂而沉穩,扎實而緊湊,古典韻味濃郁,一看便知道,是出自名家之手。
但因為風吹雨丹,年代久遠,招牌上的紅漆,脫落了不少,顏色有些發白,歪歪扭扭掛在門頭,似乎隨時會掉下來。
“都說招牌是臉面,大如天,無用齋的主人,卻毫不在乎詐騙,真是個怪人······”
林熙看了兩眼招牌,確定沒有找錯地方,心里腹謗了兩句,便讓小閔去敲門。
“吱呀······”大門被打開,探出一個頭來,盯著小閔看了看,再看向林熙,脆生生問道:“你們找誰······”
看向那個腦袋,原來是個小女娃,約十八九歲,罕見的不修邊幅,頭發一團亂糟糟,頂著兩個黑眼圈,滿臉疲憊,精神狀態很不好。
林熙走上前去,客氣的說道:“我們是來找曹老先生,請他老人家出手,幫忙雕琢幾個物件······”
小女娃炸了眨眼,似乎沒反應過來,隨即又想起來:“哦,你們是來找爺爺的,等著,我去告訴他······”
不等林熙回答,小女娃便縮回頭,“啪”的一聲關上門,沒了動靜。
林熙站在原地,抽了抽嘴角,這算不算吃了閉門羹?
人家開門做生意,巴不得客人留下,無用齋倒好,晾著客人不說,還給人吃閉門羹,生意能好才怪了。
就剛才這態度,且不說這里鬧鬼,就算不鬧鬼,只怕也沒人愿意來。
林熙甚至懷疑,那位曹老先生,到底靠不靠譜。
“吱呀······”
不多時,大門再次被打開,小女娃重新探頭,盯著林熙道:“我爺爺答應了,不過提前說好,進來了跟緊我,不管看到什么,都不準亂動······”
林熙點了點頭:“那是當然······”
小女娃頗為滿意,將大門打開。
林熙也不客氣,帶小閔買入門中。
下一刻,迎面而來一陣陰風,吹打在林熙臉上,激起滿身雞皮疙瘩,仿佛邁過門檻后,跟外面是兩個世界,溫度瞬間低了不少。“陰氣這么重?傳說這里鬧鬼,看樣子不是空穴來風······”
林熙敏銳察覺到,院子里陰氣太重,加上地處偏僻,位于城墻根下,陽光照射不進來,才顯得如此陰冷。
類似這種陰冷,對普通人來說,必然有很多不適,時間久了,甚至會影響身體,但對林熙來說,卻是毫無影響,他默默運起小周天,身體便恢復正常。
“你們跟我來·····”
讓林熙他們進來后,小女娃關上房門,走到前面帶路。
林熙亦步亦趨,跟著前進,并打量四周,只見門后的院子里,擺滿了各色物件,木器座椅,陶瓷青銅,怪石書冊,雜亂不堪,仿佛廢品回收站,除了腳下的小路,幾乎沒落腳的地方。
林熙越往后看,心里越是震驚,因為那些物件,大多都是真品,比如那件青花瓷,便是明代的物件,那塊最大的怪石,是最出名的壽山石,還有那尊青銅鼎,看著頗為眼熟,制式是周代的。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這么多真物件,珍品不再少數,比博物館都不遑多讓,如今卻被集中在這里,隨意擺放,好像垃圾似的,林熙如何能不震驚。
“咦,這口鐘有意思······”
忽然,林熙看見院子中央,擺放著一口青銅鐘,身上沒有半點銅銹,亮黃如金,甚是晃眼。
更讓林熙注意的,是鐘身上的紋路:鐘鼻上面,匍匐著一只身手,神獸猙獰,栩栩如生,作撲擊狀,四足緊扣鐘頂,眼神眺望前方,威嚴而肅穆。
神獸絲足下面,浮雕一圈花卉,葉呈橢圓,紋理清晰,共有十八瓣之多,有點像是蓮葉。蓮葉消防,是一圈饕餮紋,再下方是卷云紋,云紋順時針方向,繁復而華美,接著又是一圈饕餮紋,并逆向卷云紋,最底下分為四個方向,各有一個大圓鈕,銜接鐘口。
最引人矚目的,是在青銅鐘的正面,紋有一個女子形象,其面容已經模糊,卻仍舊衣袖飄飄,身段柔順,一邊抬頭仰望,一邊翩翩起舞,當真婀娜多姿。
林熙看在眼里,不禁心中好奇,看這口鐘的位置,似比其他物件重要,難不成有奇特之處?他左看右看,都看不出名堂來,甚至以外形來看,連老物件都不算。
若是老物件青銅鐘,應該有綠色銅銹才對!
不過青銅鐘的來歷,林熙倒是知道一些:
早在原始社會,鐘便作為禮器出現,當時的鐘或以木制,或以竹制,或以陶制,直到進入青銅文化,商周時期就有了青銅鐘。青銅鐘是古代祭祀,或宴饗時用的樂器,屬八音之一金類,名字來源于王孫鐘上的銘文:“用享以孝,于我顯祖文考……用宴以喜,用樂嘉賓父兄,及我朋友”。
最初的青銅鐘,是由商代的鐃發展而來,而最古的鐘,則是出于西周時代,且歷代的鐘,大多數是以銅鑄造。
再后來,青銅鐘有了許多寓意,首先和青銅鼎一眼,成為王權的象征,有了鐘鳴鼎食的說法,且在象征王權時,青銅鐘也叫朝鐘:視朝,官出署,必用以集眾。
最出名的,便是懸掛編鐘,有著嚴格的禮樂制度:天子宮懸(四面懸鐘)、諸侯軒懸(三面懸鐘)、卿大夫判懸(兩面懸鐘)、士特懸(一面懸鐘)。
因此,青銅鐘代表王權的同時,也是崇高、公正、賢明的象征,如屈原所寫“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便是該象征的反映。其次是作為法器,銅鐘發音宏亮而悠揚,自漢代佛教傳入以后,銅鐘便成為寺院里不可缺少的法器——佛鐘,也就有了晨鐘暮鼓的說法。
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里寫道:“梵宮仙殿,必用以明謁者之誠,幽起鬼神之敬!
因此,名剎寶寺皆有鐘。當暮靄漸合,寺院廟堂鐘聲回蕩,木魚橐橐,與僧尼頒經聲溶為一缽,增添了蓮花佛界特有的神秘氣氛。
最后,還能用以振奮軍威,因為鐘的節奏感強,可以協調軍隊的步伐,使士兵進退如一。
鳴金收兵這個成語的金,指的就是青銅鐘。
故自唐代以后,歷代封建統治者都競相鑄造各種朝鐘、佛鐘、道鐘、樂鐘,并且越鑄越大,以求達到彰顯神權和政權,來鞏固統治的目的,日明代永樂年間鑄造的巨型銅鐘,重量達數十頓,鑄造工藝和體積重量,無不堪稱登峰造極。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14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