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902章 試劍
君子藏器,待時而動_第1902章 試劍
如何具體描述入微大成境,這里有兩個最好的例子。
一代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其學問之富,窮極中華上下五千年,其留下的諸多著作,毫不亞于當代任何作家,其門生弟子,更是遍及五湖四海。
只要稍有了解,現代無人不知這位國學大師。
不過說到南懷瑾先生,至今讓人糾結不已,他作為精通佛學、文學和教育的國學大師,絕對稱得上是傳奇人物,但因為他的夸張言論,不少人對他的觀點,持有相反的態度,甚至認為他是江湖騙子。
其中最被詬病的,便是他的諸多奇聞。
民國后期,南懷瑾先生隱居在靈巖寺中,開啟了他的另一個人生——結交能人異士。
當時的他正處于壯年,走遍名山大川,志于尋仙訪異、悟道參玄,見識過不少能人異士,并在后來,將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奇聞異事、世外高人整理成文,告知世人。
那些奇聞軼事在后人聽來,如同玄幻故事般令人難以信服,而在眾多的故事中,有兩個故事最經典。
其一,是一位“踏雪無痕”的高人!
當時南懷瑾先生身處巴川,拜訪以“厚黑學”聞名的李宗吾,交談之際,李宗吾問及南懷瑾先生籍貫,得知其為江浙人時,李宗吾便向他介紹一位高人。
據李宗吾所說,當地有一名八十多歲的武當內家弟子,輕功極為了得,傳說達到了“踏雪無痕”的境界!
由于該弟子年歲已高,一直以來,都在尋找弟子以傳授武藝,且因為他祖籍江浙,因此弟子也須是江浙人,于是推薦南懷瑾先生前去拜師。
對于南懷瑾先生來說,這樣的奇人異士,非常令其感興趣,且李宗吾如此推崇,自然令南懷瑾先生好奇不已。
不久后,在李宗吾的引薦下,南懷瑾見到了那名武當內家弟子。
南懷瑾先生與其攀談后,被認為非常有緣,愿意傾囊相授,南懷瑾先生反起疑心,懷疑是否真有“踏雪無痕”。
想來也是,該內家弟子太過神秘,不顯山不露水,只是從表面看,確實難以令人信服,何況他以八十多歲高齡。
該弟子看出南懷瑾先生的猜疑后,為了收下這個徒弟,便打算讓他開開眼界。
那天恰逢雨天,地上滿是泥濘,該弟子在輕松的走出一里路后,其白底新鞋竟無半點污垢,由此足以見得,其輕功之了得。
南懷瑾先生被震撼,由衷信服佩服。
之后,南懷瑾先生又興趣盎然,想一睹傳說中的飛檐走壁,該弟子收徒心切,見南懷瑾先生如此感興趣,便欣然答應顯示一番。
只見該老者張臂貼壁,沒有用任何架勢,身體卻已經離地數尺,兩腳在墻面上,超然自如,更令南懷瑾先生嘆服不已。
該弟子告訴南懷瑾先生,這是輕功的一種,傳承自道家秘訣,并告訴他學這些功夫,只需要七十二訣,歸納為七十二字,一字一訣,一字一姿勢,循序漸進,若肯埋頭苦練三年,功夫自然能修成。
實話說,像這樣神奇的輕功,只用三年時間,便能夠熟練掌握,相比其他武功而言,已經是非常快捷了,但南懷瑾先生考慮后,拒絕了這番好意。
為什么?
據南懷瑾先生回憶,他當時考慮再三后,覺得自己志趣不專,導致百事無成,擔心耽誤該弟子好意,只能委婉的拒絕。
又說,在南懷瑾先生之后,該弟子再也沒遇到合適的傳人,一身功夫自此絕跡,直至最后離開人世,為此,南懷瑾先生一直心懷愧疚。
除了“踏雪無痕”,南懷瑾先生還有一遭奇遇——早年曾遇到過劍仙。
南懷瑾先生年輕時,崇尚武學,喜歡拜訪奇人異士,以學習高深武術,一次偶然,得知在鵠鳴山上,有一位叫王青風的道士,是當時國內有名的劍仙,也是當地有名的奇人,因其劍術出神入化,被人稱“劍仙”。南懷瑾先生按捺不住,幾次前往拜謁,希望能見上一面。
王青風得知后,深為感動,答應見南懷瑾先生,而據南懷瑾先生回憶,王青風僅從外觀看,便是一位隱士高人。
見到王青風后,南懷瑾先生興致勃勃地請教飛劍,得到的答案卻是沒有飛劍這回事,王青風說:劍是一種氣功,可以以神御氣、以氣御劍,進而達到百步之外,可以御敵的境界,便是傳說中的“揮手成劍”。
聽聞此事,南懷瑾先生震驚之余,表示了自己的懷疑,于是王青風當即展示。
他們來到山頭上,正對面有一顆老松樹,王青風隨手揮手,老松樹便轟然倒下,又一揮手,另一棵松樹也跟著倒下,令南懷瑾先生非常震驚,不得不相信其說法。
當時的南懷瑾先生,雖有拜師學習的想法,但也只是一閃擊過,因為當時的科技,已經非常昌明,練習武功的用處不大。
正因為如此,其意志始終未能專精,故而只留下了傳說,而沒有學會真正的絕技。
從普通人的角度來看,這兩個故事太過離奇,且是南懷瑾先生的一家之言,不足以相信,但他是一代國學大師,德高望重,沒必要因為這種事,來自毀自己的名譽。
因此在后人眼中,這些故事撲朔迷離,得不出有效結論,畢竟這種傳奇故事,只會出現在小說中,現實中從未有人見過。
不過老話常說,不見高山不知山之高,不臨深海不知海之深,中國自古人杰地靈,記載了無數奇人異事,雖不乏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少不了奇人異事,只是大多數奇人,懂得內斂和深藏不露。
比如上述的兩個故事,看似極盡玄幻,然而林熙卻知道,那些都是真實的。那個武當內家弟子,還有那劍仙王青風,都有入微大成的境界,他們展示的本領,也是入微大成后,內勁外放的表現。
這樣一樣,便可以清晰的知道,林熙此次突破后,功力是何等恐怖了。
他有自信,若再與白曾大戰,即便不用青霜劍,他也能拿下白曾——白曾的血脈之力,已經不是銅墻鐵壁。
念及此處,林熙六識歸位,睜開了眼簾。
“林熙,你醒了?你感覺怎么樣······”
看見林熙醒過來,吳幽楠轉憂為喜,關心他的狀態。
“我已經痊愈了!而且,我的功力也突破了······”
林熙笑著點點頭,從床榻上站起來,迫不及待的想試試,功力突破后的感覺。“突破了?什么意思······”
吳幽楠不修內家拳,不明白林熙的意思,顯得有些錯愕。
林熙也不多解釋,沖著旁邊的青霜劍,揮手一招,一道無形的勁力,從他體內噴薄出去,如同一道絲線,緊緊裹住青霜劍,送到了林熙手中。
“這、這是隔空取物······”
吳幽楠見此一幕,驚訝地長大了嘴,超出了她的認知。
“啪嗒······”
林熙再拔出青霜劍,將勁力灌注劍身,一劍劈出去,只聽見一聲悶響,前方的神殿墻壁上,便出現了一道劍痕。
林熙距離墻壁的位置,足有五六米遠。
“劍氣,這是劍氣么······”吳幽楠大開眼界,驚奇不已,眼睛里全是小星星。
林熙剛才這一劍,沒有任何痕跡可尋,但是在辟出之后,空氣迅速被切開,甚至有“嗤嗤”響聲,除了說它是劍氣,已經沒有詞匯形容。
吳幽楠終于明白,林熙說得突破是什么意思了。
“說是劍氣也沒錯!這就是我突破后,掌握的新能力······”
林熙雖意猶未盡,但還是收回了青霜劍,并跟吳幽楠解釋。
通過剛才的測試,他基本已掌握入微大成境,因為剛突破不久,他隔空取物的能力,最多不過五米遠,而全力辟出的劍氣,最多也只有十米。
即便有這些限制,他現在的實力,也不是以前可比,猶如鳥槍換大炮,放到現代社會,他算是最頂尖的了。
此外,他突破后的勁力,也更加渾厚,更加綿長了,致使他的攻擊力,續航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只要不是體力耗盡,他可以一直戰斗下去,而不像以前那樣,一旦面臨大戰,總會勁力用盡,出現不支的情況。
這次突破,堪稱他有史以來,最為全面的提升。
“你是說,我是吃了小雨送來的藥,才開始好轉的么······”
當林熙從吳幽楠那里,得知翠鳥送來藥瓶后,陷入到沉思當中。
吳幽楠輕點臻首,回應道:“前半夜的時候,你的呼吸已經很弱了,但是吃了小雨的藥,很快就有了起色,一直到你醒過來······”
根據時間推算,林熙吃藥之前,意識周圍全是黑暗,直到那片光雨降臨,那么也就是說,那片光雨的源頭,便是鄧小雨的藥丸。
也就是說,林熙之所以能突破,都是鄧小雨的功勞。
得知這個真相后,林熙不禁臉色復雜,暗自感嘆:“小雨啊小雨,你到底藏了多少······”
鄧小雨能救他一命,助他突破,可見有多大能耐。
林熙愈發覺得,鄧小雨深不可測,仿佛沒有盡頭,!
(https://www.dzxsw.cc/book/20125202/1749130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