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王隱和杜三槍
第一百四十二章 王隱和杜三槍
王隱,早年是江西贛州的一個書生,家中書香門第,生活富裕。而當時的杜三槍剛剛創(chuàng)立紅槍會沒有多長時間,在江西的勢力也才剛剛起步,沒成什么規(guī)模氣候。在一次意外中,王隱被杜三槍的手下抓上了山,打算向贛州王家索要一大筆贖金。但沒想到的是,杜三槍在見了王隱之后,覺得自己隊伍里都是些大字不識一個的泥腿子,還是需要一個讀書人來撐撐場面的,所以不僅沒要贖金就放了他,還拜了他為軍師。
可能是因為這份恩情,或者是一身才華受到了賞識,當然也有可能是當時被逼無奈、形式比人強的原因,總之王隱竟然真的就在杜三槍那里落草為寇了,舍棄了原本的書香門第,當了一名土匪,其父親得知了此事以后,竟然一怒之下離開了人世,還留下遺言把王隱從家族中除名了。
從那以后,王隱就不再穿著原先的一身素色長袍了,改為了一身黑色的長袍。哪怕如此,在一窩土匪之中,也顯得十分另類。還真別說,杜三槍請了王隱做他的軍師,可以說是他人生的這幾十年里,做的最正確的決定之一。王隱此人還是有幾分謀略的,只是以前做一個只讀圣賢書的書生,埋沒了他的這個天賦。跟著杜三槍干了土匪以后,這份天賦就開始逐漸顯現(xiàn)了出來,從某種層面來說,也是杜三槍給了他展示自己的一個舞臺,只能說有得必有失吧。
而杜三槍也在王隱不斷出謀劃策的幫助下,使得紅槍會的勢力在江西南部的贛州、吉安、撫州等地越來越大,頂峰時期甚至曾經(jīng)嘯聚了4000余眾。不過,這也使得杜三槍自信心極度膨脹了起來,說是剛愎自用也不為過,做事情也越來越囂張,就連攻擊縣城、搶奪軍糧、軍械的事情他都敢干,而且越來越聽不進去別人的勸諫,就連王隱說的話也不再管用。王隱就曾經(jīng)在公開場合或者背地里多次勸杜三槍,別看紅槍會現(xiàn)在發(fā)展的那么壯大,可說到底也不過是土匪組織而已,這么跟江西的直系軍閥作對很容易出事情。而且水滿則溢月滿則虧,這是千古以來不變的真理,所以就算現(xiàn)在得勢了也應該低調些才對。對于這些話,正站在人生巔峰的杜三槍怎么可能聽得進去,只能是對王隱越來越反感。最后,數(shù)次在杜三槍面前勸諫的王隱,也終于磨滅了杜三槍對他的所有耐心,使得自己直接被剝奪了紅槍會軍師的身份,成為了一個普通的紅槍會成員。這也是因為在杜三槍看來,在江西他已經(jīng)成了氣候,僅憑江西南部贛州、吉安、撫州等地直系軍閥的部隊已經(jīng)奈何不了他了,所以對于王隱的話十分不在意。說到底的根本原因,還是杜三槍自身成長經(jīng)歷所帶來的眼界、思維束縛了他。
在這之后,因為沒有了王隱的勸諫,杜三槍行事越來越無法無天,使得他成功引來了孫馨遠的注意,面對在自己的地盤上出現(xiàn)了一支這么規(guī)模不小的武裝,而且十分的不安分,孫馨遠自然不會放過,正所謂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很快孫馨遠就調集了一部分的主力部隊進入江西,開始了剿匪行動,當時正狂傲到了極點的杜三槍,竟然還帶人下了山跟孫馨遠的主力部隊硬碰硬的干了幾場。結果可想而知,在自身兵力處于弱勢,而且人員魚龍混雜、裝備差、戰(zhàn)斗力弱的情況下,被打孫馨遠的部隊打的大敗,只能是龜縮到了他的老巢里面堅守不出。到最后,因為杜三槍山上的老巢實在是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孫傳芳的這支主力部隊直接在山下布置了一個巨大的包圍圈,把杜三槍的老巢附近圍的水泄不通,而且是只圍不攻,想要把杜三槍活活困死。
此時的杜三槍已經(jīng)失去了突圍的時機,而且兵力大減想要強行突圍出去也開始變的力不從心起來。過了一段時間,在快要斷糧的情況下,杜三槍開始帶人嘗試著沖擊了幾次山下的包圍圈,但全都以失敗告終,于是趕緊撤了回來,就害怕被包圍在山下圍殲了。正當所有人都絕望之際,還是王隱站出來,想到了一個辦法,他把剩下的1300多人留下了900人,由當時的紅槍會三當家蕭曉帶領著,向山下包圍圈的北部突圍。當然王隱知道這肯定是沖出不去的,但他的目的也不在此,他讓蕭曉不要因為一次沒沖出去就撤回來,而是多在包圍圈附近運動一會,在保持猛烈攻勢的情況下多嘗試幾次沖擊。要讓敵人覺得紅槍會這是沒辦法了,想要拼死突圍,給孫馨遠的這支部隊造成一種可以就地圍殲紅槍會的感覺,將其注意力和大部分兵力都吸引過去,給杜三槍這邊的400人創(chuàng)造往南突圍的機會。至于為什么要讓杜三槍往南突圍呢,是因為往北的江西其他地區(qū)都是孫馨遠的地盤,只有往南跑到廣州才能有一條活路。
不過,王隱的這個辦法其實要求性挺高,首先,負責吸引注意力的人馬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了,那杜三槍這邊還剩下的人馬就不夠了,到時候就算敵人的兵力和注意力被吸引走了很多也不一定能沖出去;太少了,可能會被敵人發(fā)現(xiàn)異常,不上鉤。而且也要求帶隊的人要有舍身忘死的勇氣,因為這一去就絕對再也回不來了,要是這個人沒能堅持住,或者中途后悔,帶人投降了那就會萬事休矣。
而當時唯一符合這個條件的人就是紅槍會的三當家蕭曉,此人對杜三槍忠心耿耿,甚至到了有些崇拜的地步,所以王隱才會選擇了他。事實證明王隱并沒有看錯人,這個蕭曉帶人在山下北部的包圍圈處跟孫馨遠的部隊展開了激戰(zhàn),哪怕在各方面都極度劣勢的情況下,依然扛了整整六個小時,為杜三槍這邊的突圍創(chuàng)造了很好的條件。而蕭曉本人也是直接戰(zhàn)死當場,到死也沒投降。已經(jīng)突圍出去的杜三槍,得知這個情況以后,當時就淚流滿面不能自已,不過其中有幾分真情實意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在江西的失敗給了杜三槍很大的打擊,但也不全然是壞事,最起碼它讓杜三槍有所反思,開始收起了原來狂傲、肆無忌憚的心態(tài),能夠重新聽的進別人的意見了。從逃亡的路上,一直到現(xiàn)在,有事情都會和其他人一起商量,而且每次都必讓王隱到場,當然,王隱軍師的身份也早就被杜三槍恢復了。而王隱本人好像也全然沒有在意當初杜三槍對他的冷落,仍然很積極的為杜三槍出謀劃策。可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對于目前紅槍會的處境他也一直沒拿出什么好計策給杜三槍,畢竟現(xiàn)在的紅槍會是要人沒人要槍沒槍,跟以前是沒法比了。所以紅槍會到了安化境內這一個月暫時按兵不動,小心行事,一方面也是王隱在背后給杜三槍出的意見。
不過,關于杜三槍的問話??,王隱胸中已經(jīng)有了答案,說道:“大當家的不用著急,我認為攻打安化是必須的,也是早晚的事情,因為不拿下安化咱們就永遠沒有出路,一輩子都只能窩在這深山老林里。至于拿下安化以后的好處不用我多說,不僅可以得到糧食、武器彈藥、錢財,而且還能幫我們在梅縣甚至是東江打響名頭,到時候有了這四樣東西,才能夠招兵買馬,擴充勢力,甚至會有許多的人直接來投靠咱們,省下了咱們許多的功夫。”對于林陽來說,吃掉紅槍會這貨土匪好處多多,反之對于紅槍會來說,攻下了安化也是一樣的。
不過聽了他的這句話,魏開虎卻是不屑一顧:“說了半天,不還是些廢話嗎?傻子都知道打下安化,好處一大堆,可問題是怎么才能辦的到?你剛才沒聽那些話嗎?咱們不是以前了,總共才三百多個兄弟,想打下安化,把牙給崩掉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魏開虎以前在江西的時候,跟王隱的關系就不是很好,倒不是兩人之間有什么矛盾,而是因為他看不慣王隱的做事方法,總覺得他就會在背后玩陰的,算不上什么真英雄,所以只要有機會就會找王隱的麻煩。兩人一直都是處于窩里斗的狀態(tài),現(xiàn)在來了安化也還是如此。不同的是王隱不像魏開虎一樣,把什么都表露在明面上,他更喜歡背地里做些手腳。但是當初兩人的爭斗也不會太過分,比如取對方性命什么的從來沒有發(fā)生過,所以杜三槍對此也就掙一只眼閉一只眼,而且手下要是太過團結,沒了爭斗矛盾他反而會有些擔憂。
不過現(xiàn)在這種狀況下,再搞內斗明顯是愚蠢到極點的行為,想要東山再起,首先內部就得團結一致,勁往一處使才可以。所以,魏開虎還想再說下去的時候,就看到了杜三槍帶有警告意味的眼神,馬上就閉住了嘴,把想說的話在肚子里說完了。
杜三槍:“軍師不必理會他,繼續(xù)說下去就是。”
而王隱明顯已經(jīng)習慣了魏開虎這樣,對此根本不以為意,繼續(xù)說道:“二當家說的有道理,所以咱們現(xiàn)在重要的是找到一個合適的辦法,既能夠保證我們拿下安化,而且不用付出太大的代價。”因為現(xiàn)在紅槍會總共也就300多人,如果拿下了安化卻把這所剩不多的人馬給拼光了,也是一件麻煩事。
杜三槍:“哦?難不成軍事已經(jīng)有了主意了?”
(https://www.dzxsw.cc/book/20119188/2095805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