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八章 奉軍騎兵
第八百四十八章 奉軍騎兵
騎兵,是指人騎乘馬,或者駱駝、大象等大型動物,由人和動物所共同組成的部隊。相較于步兵來說,騎兵的機動性以及戰略投送能力都要強上好幾個檔次,在古代戰爭中,能夠發揮出與其他兵種截然不同的作用。
甚至于在野戰中,騎兵往往能夠憑借著馬匹恐怖的速度和沖擊力,對步兵形成壓倒性的優勢。也正因為有著諸多優勢,所以騎兵這一兵種自誕生以來,就以極快的速度發展壯大,直至頂峰。在人類幾千年的戰爭史中,一直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
不過,若是時光回溯,放眼原點的話,世界各國的騎兵起源又有著一些差異。而這種差異呢,大體上可以分為東西方兩個陣營。東方陣營中自然是要以華夏為代表,在歷史上,華夏大約在春秋戰國之交,出現了一支叫做“疇騎”的軍隊,可以說是華夏有史以來最早的騎兵了。
而在西方中,則是以亞歷山大大帝于公元前前三百三十三年,在伊穌斯戰役當中,擊敗了波斯大流士三世為西方騎兵時代的開始。
但是,人類社會總是在不斷地進步的,隨著時間的流逝,等到了近代,諸如火槍、火炮等熱兵器的出現,使得人類用于戰爭的兵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遠距離用子彈射殺敵人,在大多數時候代替了慘烈的近身廝殺。
慢慢的,人們開始發現,由于騎兵所乘的馬匹體積較大,比起步兵更容易成為子彈射殺目標。因此,騎兵在戰爭中對于步兵的壓倒性優勢,正在緩慢的逐漸喪失掉,騎兵的地位可以說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當然了,由于這一時期人類的火器技術還尚且不夠發達,在槍支技術仍舊停留在前膛槍的年代,總是有著射擊的精準度、裝填子彈的速度、射程距離不夠等等問題,所以依舊使得騎兵能夠保持原有的姿態,奮發的馳騁在戰場上。
可好景不長,火槍、火炮的技術發展越來越迅速,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當中,隨著自動火力、步炮協同的普及化,以及壕溝戰術的運用,再加上裝甲力量開始登上戰場的舞臺,傳統騎兵的地位終于還是一落千丈,再也不復當年的風光。騎兵這一兵種,亦從戰場主力的地位,淪落到從旁輔助的角色。
事實上,在一戰后至二戰前,世界各主要軍事強國,就已經開始大量地裁減原有騎兵部隊。當然,這些軍事強國也不可能把自己手中的騎兵部隊全部裁剪完,彼此在最后還是都保留了相當一部分的騎兵部隊。
畢竟這個時候,雖然騎兵在子彈炮彈漫天飛的戰場上,已經不可能奮勇向前地沖鋒了,而是完全由裝甲部隊接替了這項工作,但騎兵本身的特性,依舊使得其具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主要即快速反應和武裝偵察。
不過,凡事總有例外,比如說日本。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后,軍事實力一直在飛速發展,直追西方列強,但或許是思維刻板的守舊原因,日本始終沒有放松過騎兵的發展,甚至在騎兵操典中仍然保留輕騎兵沖擊方面的條目。
除此以外,在一些軍事水平不是那么發達的國家,情況也并不完全如此,騎兵依然保持著相當強的地位,甚至是在正面的戰場上。而最具代表性的,就要屬這一時期的華夏了。
要知道,民國時期的軍閥大混戰,與西方列強廝殺的戰場完全不同。由于十分缺乏重武器,包括壕溝戰所必須的輕重機槍數量也不足,基本上更別提什么像樣的裝甲力量,所以這就給騎兵勉強預留了一個施展“一身之長”的機會。
因此,民國時期,與西方不同,騎兵在華夏大地的戰場上,依然發揮著它那最后的余熱。國內的各個軍閥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所以只要有條件允許的,基本上都會花費大價錢,弄上一支甚至好幾支騎兵部隊來。
不過,騎兵的建成畢竟也要尊重客觀條件,再怎么說,只要沒有馬的話,是不可能建成一支騎兵的。因此,和華夏古代歷史一樣,受制于南北方的自然條件——北方馬場眾多、南方基本不產馬,所以民國時期華夏的騎兵主要集中在北方軍閥的手中,即北洋軍閥,以及袁大頭去世后,分裂出來的各派系,而南方仍舊是罕見什么騎兵部隊。
具體到騎兵編制上的問題,首先要說的,就是未分裂前的北洋軍騎兵編制。眾所周知,北洋軍是以師為戰略單位,再加上為數不少的混成旅。通常情況下,這些師旅級單位,都會分別配備一個師屬騎兵團和旅屬騎兵營,特殊情況除外。至于獨立騎兵旅,北洋軍自然也是有的,但為數量并不多。北洋軍的騎兵團,一般編制為每團三營,每營下面有四個連,每個連又兩個排,每排下面又有兩個班,每班士兵攻擊十四名。如此一來,全團就共有戰斗兵六百七十二人,勤雜兵四百四十七人,另有備補兵八十一人,以及最為重要的戰馬七百九十二匹!
當然了,這只是理論上滿編滿員的最佳理想狀態,實際上能不能達到就又是兩說。至于騎兵旅的編制就更為簡單了,直接下轄兩個這般的騎兵團,自然就是一個騎兵旅。
而在北伐軍分家后,北伐三大派系的軍閥,實際上是繼承了那一筆豐厚的北洋遺產的。但受制于種種原因,包括自然條件吧,最終的結果卻是奉軍騎兵發展的越來越好,規模越來越龐大,時至1927年,奉軍騎兵的實力已經遠超國內其他的所有軍隊。
時至第一次直奉戰爭前,奉軍騎兵采用的編制,其實還是和以前北洋軍未分家前完全--致的編制。但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以慘淡結果收尾的奉軍開始了整軍經武,奉軍開始以旅為基本單位,將全軍整編為27個混成旅和5個騎兵旅。騎兵旅轄騎兵兩個或三個團,第二次直奉戰爭前,奉軍內部的步騎比例甚至已經打到了驚人的2.5:1,對國內其他勢力而言,奉軍騎兵所占的比例是相當大的。
而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后,奉軍因為勝利而勢力膨脹,達到了自身的全盛時期。軍隊編制也又經歷了一次改革,并首次在內部亦是在國內出現了騎兵師這一建制!
按照奉軍乙種騎兵師的編制,一個騎兵師可以下轄兩個騎兵旅,一個騎兵旅轄兩個團,一個團轄四個連,并機關槍、迫擊炮各一連,師直轄騎炮兵-連。
而作為奉軍一份子的直魯聯軍,情況也同樣如此,第二次直奉戰爭進了關內以后,突然變得財大氣粗的張效坤張司令,自然也是以自己手中原有的騎兵部隊為基礎,豪氣地擴編了一個騎兵師。
該師事實上在1927年,都一直沒有調到皖省戰場上來,除了因為該師可是張效坤的寶貝嘎達外,最主要的還是張效坤先前覺得根本沒有必要,僅憑自己的步兵就完全足夠了。
但人算不如天算,面對自己如今眼前的這幅爛攤子,我們的張司令也再也顧不上什么,趕緊把自己手中的這支番號為“直魯聯軍騎兵第一師”的部隊,也是最后的一張王牌,調到了皖省,之后沒幾天就命令其火速南下,對正在朝皖北進軍的進行騷擾戰術,為己方步兵的轉移拖延寶貴的時間。
可張效坤沒想到的是,他把自己的騎兵調了過來,而北伐軍卻也亦是如此!
正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兩邊的騎兵即將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遭遇到了一起!
(https://www.dzxsw.cc/book/20119188/2095734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