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四節 簽署和平協議
位英國大臣內心氣得暴跳如雷,但也都明白這樣的事不清,理不順,誰先開火無所謂,關鍵是最后誰掌握了主動。全//本\小//說\網而現在看來,分明是美軍掌握了主動。非常懂得審時度勢的兩人,并沒有再爭論誰先開火的事情,而是直接給出了最后通牒。
“殖民地的諸位先生們,現在你們直說吧,關于我們提出的和平協議,準備如何答復,是接受還是拒絕?如果再準備像之前那樣討價還價,趁機再讓你們的士兵偷襲,就不必談了!我們會返回英國,懇請英王陛下作最后的決定。”
兩位大臣不敢再拖延了,要是再在這兒待上幾天,說不定整個加拿大,都被美軍給攻占了呢。
“哈哈哈!先生們,我想我們前面已經談的很不錯,你們的條件確實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現在就可以簽訂正式的合約。”富蘭克林毫不猶豫的答應了下來。
這到讓兩位大臣有點意外,心中猜測,看來美國人的胃口其實也不是很大,吃了魁北克地區,應該也不可能再對其他有所要求。
他們所料也差不多,大陸軍胃口有限,不是不想吃下整個加拿大,而是因為打下了魁北克地區以后,北方大陸軍的實力也差不多只能再控制這一片地區了。再向其他地方攻擊,已經有點力所不及。所以華盛頓就干脆致信大陸會議,認為攻占可以到此為止。
一七七九年六月,美英雙方,在法國、西班牙、普魯士等歐洲各國見證下,正式簽訂了《美英和平協議》。也就是關于承認美國獨立的正式協議。美國從法律上,正式從英國人手中獲得獨立。
當然,美國人并不認為這是真的獨立文件,他們只是把這看成是停戰協議,看成和平協議。證明用戰爭贏得獨立的行動,終于獲得了最終成功。
《協議》承認美國十四州正式脫離英國獨立;雙方決定兩軍全面停火,并就現在兩軍各自占領區劃分邊界;同時允許美國以十萬英鎊購買南俄俄地區,以五十萬英鎊購買魁北克地區,分十五年付清;英國將向美國人開放紐芬蘭的捕魚權;同時釋放戰爭中繳獲地美國人和商船等,具體物資則不再移交。
而美國將向英國每年提供價值十萬英鎊的廉價農產品和原材料。連續提供十五年;英國的商品將獲得自由進入美國市場,主要商品如布制品、鐵器、火yao之類的免稅權利,作為回報,美國也取得在英國市場的對等權利;美國將無條件的釋放所有英軍被俘士兵,允許他們保留私有財產離開等等。
零碎的協議還有大量數目,看起來并不重要,但每一條。都是經過雙方代表激烈爭論的內容。
單從協議上來看,美英雙方都從彼此身上獲得任何好處,都勉強能算是最后的贏家。
美國付出了一定代價,獲得了正式獨立,并且土地面積比預期的還增大了不少。而英國雖然失去了殖民地,卻獲得了大量變現地資金,同時還有保有十五年的原材料供應地和永久的開放市場。
但大家都知道,如果算上戰爭中雙方的損失,則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如果支持美國獨立的法國。不能從美國身上獲得額外的好處,他這個背后地操縱者,同樣也將白白浪費大量金錢和人力。
不過相對來說,法王路易十六。只要達到削弱英國的目的,投入適當的金錢和人力,他完全不在乎,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法國人也覺得自己是贏家。
就在這個承認獨立的和平協議簽署后,美國和法國的同盟問題談判,和英國外交大臣的友好協議談判,才正式開始。
這次因為事先沒有基調,很快在各方面開始轉而變得拖拉。
明明是有利于雙方的事情,卻經常還要長時間的爭論一番。美方代表在談判中表現出地謹慎,讓英法無可奈何。
本來還期望利用美國新成立,對于外交事務不熟悉。趁機鉆點孔子,哪想富蘭克林和杰弗遜等人,竟然都是這方面的好手。一個是老成的外交家,見多識廣;一個精明大律師,聰明能干。兩個人陪和,把英法的職業外交官們殺得頭破血流,根本不能從美國身上得到什么白白地好處。
到是在和平協議簽署以后,一直沒有接觸的英國外交大臣福克斯和法國國務大臣費爾仁尼,馬上也就法國支持美國獨立戰爭的事情,達成了諒解協議。雙方同樣決定互相停戰,恢復原來在北美和歐洲的和平交往。
這兩個國家最近經常打仗,也經常簽署這樣的停戰協議,過程簡直可以用非常熟練來形容。
而生硬的美英法之間的友好條約談判,卻直到一個月后,正式的《美英友好協議》、《美法友好協議》,這兩份條約才被勉強簽署。
不過和光明正大的和平協議不同,這次美英和美英的友好條約,卻都是公開地條約一份,秘密的條約一份。
在公開的條約,美國和法國約定,雙方保持原來地同盟合作關系,并不謀求針對其他勢力的武裝同盟,只有一些雙邊的民間友好往來協議,互給國民待遇等等。
但密約里合作的內容就很多了,包括聯合開發蒸汽動力軍艦,共同向加拿大北部探索,幫忙培養陸軍軍官等等。基本上每一項,都是非常具有戰略意義。
不過富蘭克林他們在談判的時候非常有分寸,那密約中的協議,都一條條被單獨列出來討論,不給法國找到把自己拖入戰場的機會,讓費爾仁尼很感無可奈何。特別是魁北克問題,費爾
想立刻進行公民投票決定歸屬的事情,但都被富蘭克過去了。
—
最后只能讓費爾仁尼下通牒:
“富蘭克林閣下,如果不能就魁北克問題達成一致,我們其他的協議根本無法簽署!它必然會成為橫梗在我們中間的一根大刺。”
富蘭克林和其他代表進行了商談。知道這時候還離不開法國的幫忙,尤其是法國地海軍。所以也只能無奈的決定:
“如果法國愿意承擔那五十萬英鎊中的一半購買款項,美國就同意在十五年還清債務后,在魁北克進行公民投票,讓當地公民自由選擇到底歸屬哪國管理。”
這也是在收到華盛頓對魁北克民心的研究后,提出的看法。認為魁北克其實最想要的,就是效仿北美十四個州一樣獨立。只是魁北克對于是不是要加入合眾國,同樣存在疑慮。在法國和美國之間選一個,相比之下,他們還更可能選擇美國。
費爾仁尼無奈表示同意。但提出了要派代表參與魁北克接下來十五年的管理。雖然被美國同意,但也要求限制了人數,讓法國代表最多只能影響到幾個大城市,對小村鎮基本沒影響力。
至于南俄亥俄問題到好解決,有原來的密約在前,法國老實代付了那十五萬英鎊后,還讓美國托管。
相對來說。和英國的友好條約,就簡單的很多。英國外交大臣福克斯這頭老狐貍,最后是氣憤地咒罵著富蘭克林離開的。
“我絲毫感覺不到你們和英國恢復友好的誠意,雖然現在兩國已經結束了戰爭狀態,但我還是覺得,美國對于英國來說,仍舊懷有巨大的敵意。我相信在這樣的情況下,你們也不能從強大的英國這兒,獲得對等的友誼。”
對此。富蘭克林地回答是:
“對于那些時刻覬覦著我們家中財產的國家來說,這種對等的友誼,不要也罷。我想什么時候英國人能夠真正把美國人當成是平等的伙伴了,即便不簽署友好協議。我們之間也會是最好的兄弟朋友。”
最后的美英友好條約,僅僅是規定美國作為獨立的殖民地人,可以在英國和其他殖民地,享受僅此于英國國民的權利,而英國人,則取得自由移民美國的權利,雙方將加強各自在經濟、貿易、文化領域地合作等等。都是很籠統,沒有多少實質意義的規定。
只是在密約中附加了寥寥幾條情報共享呀,合作開發北美呀之類的內容。
外交大臣福克斯此來,其實主要肩負著探查一下美國蒸汽機、蒸汽動力軍艦和新式武器發展情況的責任。但是在這方面。富蘭克林絲毫不松口,一點也不給福克斯機會。在僵持了一個月沒有成果,而法國卻已經正式簽約地情況下。福克斯也算是清楚美國人的態度了。最后草草簽了這個友好條約,就立刻離開了美國。
不過他在走之前,已經利用美國的親英分子,組織了一個強大的諜報系統,雖然因為戰爭,美國人普遍性的對英國沒好感,但難免還是會有人抱著親善觀念。這些人的存在,即給以后修復美英關系創造了契機,同樣也給英國從美國搞到第一手的秘密資料,創造了條件。
在隨后的一段時間內,駐守匹茲堡兵工廠的門羅少校,就經常能抓到一些違規進入保密區的人,在詳細審問之后,都發現矛頭直指英國。
本來其他幾個歐洲國家地大使,在談判初期也是有點影響力的,但隨著英法兩國大內閣大臣親自前來談判,這些大使們后來連上場的機會都不大有,只是在最后見證了幾次協議地簽署儀式。只有是西班牙,根據事先和美法的協議,從美國即將控制的南俄亥俄手中,單獨獲得了幾個小鎮,英國對此看在眼里,也沒有說什么。
經歷了幾年的戰爭,美國終于獲得完全的獨立,還和世界最強大的幾個國家,簽訂友好條約,美國全國為這次協議的簽署歡呼,為協議的主要談判代表富蘭克林歡呼。
和平真正來臨,在北方的美國陸軍和法國遠征軍,陸續開始撤退到各自的駐地,美法聯合艦隊,也各自撤退回自己的港口駐地。其中法軍還準備在樸茨茅斯登船,過些日子就返回法國。
由南北方各州財政獨立負擔的民兵,馬上被“愛好和平”的各州議會,快速的解散。雖然這些民兵在戰爭時期一直想回家,這會遣散,卻因為遣散費的問題,還引起了一寫零星小騷亂。
不過作為正規軍的大陸軍和各個軍隊的負責人,在康柏這個軍事和軍械委員會的一力堅持下,決定繼續維持。并且把軍隊的主要領導者,基本上都被叫到了費城,準備和華盛頓、杰弗遜、亞當斯等人一起商量進行軍隊系統的調整。
保留大陸軍的事情具有很大的爭議,在各州解散自己的民兵后,各州的代表都忘記了英國曾經的威脅,反而因為康柏堅持保留大陸軍,擔心它會對各州產生威脅,紛紛要求盡快解散大陸軍。
剛好這時候制憲會議代表選舉已經結束,不少的制憲會議代表,也贊同解散大陸軍,讓康柏承受了極大的壓力。好在康柏聲望高,共和黨更是實力充足,基本還沒人能僅憑言論,擊倒康柏。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柏干脆決定以軍事和軍械委員會主席的名義,提請大陸會議對此進行正式討論。并且準備聯合軍方和華盛頓,支持他保留大陸軍的建議。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9492/127635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