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奇怪的唐墓和迎祖節
陸伯是個很孤獨的人,常年只與古玩打交道的老頭,一旦打開話匣子,就止不住。
一手雞蛋黃瓜醬炒得很絕。
“陸伯,炸醬面里頭的面難道是米線?”
我挑起一根云南當地的細米線,有些揶揄的問道。
“吃你的吧,我上哪給你弄手搟面去。”
陸伯也不惱,笑瞇瞇的罵了我一句。
這碗面吃完,我和陸伯的交情又重了幾分。
陸伯開始給我講起來到這兒之后的事。
昂普是個很窮的小縣城,當時陸伯之所以留這,是因為昂普的工地上曾經挖出來過一個特大的古墓群。
一聽這事,我立馬來了興趣。豎起耳朵,生怕遺漏任何一個細節。
六幾年的時候,文物保護還沒現在看得那么重。
每天就是用個圍欄把工地圍上,有許多人趁著夜色,進工地撿古董。
陸伯拿著水煙袋敲了敲那個三相佛雕塑。
“這玩意就是我撿來的。當時被條 子追,摔了一下,本來還挺完整的。”
陸伯臉上一陣肉疼。
“現在那墓呢?”
我迫不及待的發問。
“早挖沒了,就剩下幾個空洞洞,不是什么秘密,就在昂普最西邊的工地上。”
陸伯擺擺手似乎想起什么。繼續接著開口。
“這種古玩,沒了,絕了這個心吧,都被掏干凈了。”
文物保護和盜墓雖說都是找古董,但是兩個方向可不一樣。
盜墓的找的是錢,但是文物保護工作找的是歷史上的那段文化。
我曾經有認識的朋友,現在上岸了,為國家考古。我算是了解一些他們工作內幕。
打個比方,我們遇上碎瓷片,頂多就看兩眼,扔了。賣不上價,留著干嘛?
文物保護工作者不這樣,得用刷子刷完浮灰,用專門的清洗劑把瓷片洗干凈,命名,歸檔。一套繁瑣的流程下來,還得發掘這個瓷片背后的歷史意義。一個古墓少說得大半年的發掘時間。
所以,被文物保護工作者遇上的古墓,肯定干干凈凈,毛都沒有。
“小子,別走歪路,我知道你不是什么古文字研究的大學生,就你這模樣還有身上的土味。哼。”
陸伯話鋒一轉,挑著眉毛說到。
我就說這些個玩古董的沒一個蠢的,特別是這種上了年歲的,都人精。
“陸伯,瞧您說的,你不能看我長得不咋地,就胡猜吧。”
我打了個哈哈,言語里不承認也不否認。
大概又過了半小時,陸伯上了歲數,嗜睡得很,跟我說話的時候腦袋一點一點的。
反正陸伯這問不出啥,那虎符我也不可能真出給他。
所以我就先告辭離開了。
從巷子里出來,我就攔了輛人力車(單車改的那種,頂上還帶個棚。)直奔陸伯嘴里的工地。
那地方確實不是什么秘密。
人力車很快就載著我到了目的地。
一片很大的紅土地,左一個深坑,又一個深坑的出現在我面前。
連個圍欄都沒有。
我大概看了看,總共有十二個被挖開的墓坑。
方方正正。
我順著墓坑邊緣走了一遍。
這個墓就完全不是“安士公主墓”那種奇怪的古墓形制了。
一個主墓室,在最中央,其他所有耳室以蜂窩狀排列在主墓室四周。
這個古墓不深,大概是三米左右的深度。我目測了一下,大概是兩米半到三米左右的深度。
我覺得有些不對。
原因很簡單,唐墓不可能這么淺。
即使是地質變化,也不可能。
一個能擁有十一個耳室的古墓,生前是什么地位不用多說,必定是那種封疆的大官。
土夫子最里頭有句話,唐十宋八,明五六,清在腳下元找不到。(元的墓葬習俗不一樣,小墓能找到,大墓根本不知道在哪。都被萬馬齊踏踏平了。)
說的就是以他們自己的經驗來說各朝代的古墓深度。雖然不那么精準,但是也差不離。
不過,我覺得蹊蹺也沒用,畢竟這墓在我面前水靈靈的被挖得干干凈凈。這是擺在我面前的事實。
我拿起一塊黃土放進嘴里嚼了嚼。
這是我爺傳下來的本事。
土夫子之所以叫土夫子。
最開始并不是說這人是盜墓的,而是以前在湘江邊,有挖土賣給農田的活計,最早是長沙那邊的叫法。
因為常年和土打交道,那些挖土的人所以對土的層次變化,種類,都十分清楚。
有些盜墓的就會請這些挖土的人拿洛陽鏟探探地底有沒有墓土。所以有些影視劇里頭,盜墓的人,用洛陽鏟上被帶出的膏土聞一下就知道地下有沒有古墓,還是的確有實際考究的。
這本事,是我爺逼著我學的。
唐墓苦,墓土在燒制的時候里頭摻雜一些鍋底灰,秸稈灰。嘗到嘴里,是一股發澀的苦味。
我嘴里傳來的的確是一股淡淡的苦味。
這就讓我有些摸不著頭腦了。
以我自己當時淺薄的盜墓知識,摸不著頭腦也正常。
雖說這苦味和形制對上了,但是我還是心里有些奇怪。
于是我決定,這地方,我還得進去看看。
當時大白天,我直接挖土肯定不行,并且手上也沒有趁手的裝備。
于是我又在當地找了郵局,給家里打了個電話。(那時候得打兩個,一個是打給當地電話局然后分撥給家里的座機。挺有意思。)
讓李有禮分幾個包裹,把要用的家伙什打包快遞過來。
走前我問了問,大概得四天時間。
地址我留得昂普當地郵局的位置,說好了到時候自己來拿。
這一通忙活下來,天色也不早了。
我趕忙趕到巷子口。準備和阿扎會合。
阿扎當時的打扮結結實實給我嚇了一跳。
一身鮮紅的長袍,臉上還戴著個比臉大上一圈有些夸張的木質鬼臉面具。
要不是他騎著摩托車,開口叫我老板。
我咋都不敢相信這是阿扎。
“老板,你是納西族的貴客,剛好遇上我們麻達(神婆一類的稱呼)定下的迎祖節。”
阿扎的聲音隔著面具嗡嗡響。
回村里的路上,阿扎一直在給我講著他們村里的節日。
迎祖和我們那七月十五的中元節接祖差不多,都是祭奠先祖的意思。
不過阿扎那不確定日子,都是由麻達指定日子,今天阿扎回去送鹽的時候,剛好就遇上了麻達宣布今年的迎祖節明天開始。
阿扎一整天都在縣城里頭不斷購買著迎祖節所需要的東西。
(https://www.dzxsw.cc/book/19280992/3636601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