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第100章 猜謎


李世民當然知道三不朽的說法,只是有些疑惑,“悟道,此人是儒家、道家還是兵家?”
  長孫無忌:“當是儒士,與之作比的于謙亦是文官。”
  李世民的話題往前推去,“這朱老四好生無賴!”騙弟弟也就罷了,還挑撥兒子之間的關系。
  其他臣子在這件事上不好接話。
  唯獨孔穎達若有所思,念念有詞道:“立德,  謂創制垂法,博施濟眾;立功,謂拯厄除難,功濟于時;立言,謂言得其要,理足可傳。”孔子之后,真有人能做到嗎?
  朱元璋本來還在敦敦教誨小兒子,“別什么都聽你四哥的。做事多想想,別被人騙了。”家眷、兵馬、封地被騙的一干二凈。還多謀呢,哪來的傻不愣登玩意。
  再往后聽,好家伙,一個挑撥兒子關系,一個后代造反。
  朱元璋抄起近來用處頗多,常備于御案旁的竹杖,大喝一聲,“龜孫,現在就讓你倆多疾!”
  到了永樂朝,就是父子兄弟叔侄之間比拼感情和演技的時候。
  朱瞻基年紀小壓不住心思,瞟了一眼坐在龍椅上騙完弟弟騙兒子的厚臉皮祖父,沒一點愧疚模樣。
  朱高熾不動如山,太子多疾但已經在減肥了。他這一系,除了命短加后頭生了一塊叉燒,沒有別的缺點。治天下不能只靠打打殺殺。
  成化十七年的狀元王華,瞧著專心“格”竹子的兒子,心道會不會只是同名同姓?誰家圣人五歲還不會說話。
  弘治皇帝是一心為兒子的好皇帝,果如后世所言,太子之位穩如泰山,因為是獨生子。想著給兒子再添兩個臂膀,終于從新科進士里翻出了一個叫王守仁的人。
  詹事府少詹事王華之子,從年歲履歷上來說,最像平定寧王的叛亂者。但稍有些不確定,狀元的兒子,未來的圣人,落榜兩次?
  轉念一想,在后人的劃分中,王守仁的人生有一道分水嶺——龍場,要不現在給送去?
  不過地名聽來有些陌生,在哪兒呢?
  正德元年王守仁就被貶去了龍場,身邊人揣摩心思,問道:“皇爺,要召王大人回京嗎?”
  正德皇帝一點也不急,“他悟道完了么?”王守仁以前上過一些關于兵事的折子,但誰知道他真會打仗啊!嘎嘎亂殺,他不只會嘎嘎,一樣會亂殺。
  不過正德也知道,“悟道”似乎是對王守仁極為重要的事。萬一悟的是兵事呢。
  正德父子全把天幕當做劇透機和人才招聘錄,一通透露下來,寧王府準備不足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另一方面倒不是有人不疑的博大胸懷,而是——后人把王守仁和于謙作比,于謙啊!
  糊糊:“臞仙是朱權的別號,《臞仙神隱書》是一部雜記型著作,其中收載了不少月令形式的農業技術資料,逐月敘述栽植樹木、花果、蔬菜的技藝,馬、牛、羊、豬等飼養方法,收錄各種獸醫藥方。
  還詳細解釋了酥的做法,以乳入釜,煎二三沸,傾入盆內,冷定,待面結皮,取皮再煎,油出去滓,入鍋內即成酥油,北方名馬思哥。
  單看這段描述,差不多就是今天塞北人民仍然十分喜愛的奶皮子,奶豆腐。
  朱權是朱元璋的兒子,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曾是與朱元璋爭奪天下的張士誠幕僚,四舍五入他倆是同時代的人,對酥的認知應該差不多。
  所以《三國演義》里一合酥不是餅而奶制品。
  原文中寫的是,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操自寫‘一合酥’三字于盒上,置之案頭。修入見之,竟取匙與眾分食訖。操問其故,修答曰:“盒上明書一人一口酥,豈敢違丞相之命乎?
  塞北送來的,當然是他們的特產。”
  迷霧麋鹿迷了路:對,老三國一合酥盒子里裝的是白色固體物,用勺子挖著吃。
  孟婆來碗豆漿:固有印象要不得呀!
  曹操:“竟是吾與楊德祖。”有此事?
  朱元璋:“羅貫中,未曾聽說過此人,恐是無名之輩。”
  羅貫中怔愣地握住筆,仰頭看向天幕,我剛回到家鄉準備提筆寫故事,便透露寫完了!能不能將我寫的書放出來看看。
  糊糊:“歷史上的楊修是個極聰明的人,三國時期歸屬曹魏陣營,非常善于揣摩曹操的心思。
  在《三國演義》的描寫中,曹操和楊修在某些方面臭味相投,一個好出字謎,一個喜猜謎。兩人之間除了‘合’字謎,還有‘闊’字謎,‘絕妙好辭’謎,這些姑且算是生活情趣,那么‘雞肋’一說就是切實的政治表現。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攻打漢中,,劉備因險拒守,曹操欲攻不下,想要回軍,又不忍心,正好軍中來請示口令,曹操便傳口令‘雞肋’,楊修聽聞便收拾自己行李,別人奇怪地問他,怎么知道的?
  楊修說,雞肋這種東西,不吃扔了可惜,可吃起來又沒什么可吃的,這是指的漢中,所以知道大王要撤兵了。”曹操果然引軍退還。
  除了雞肋是被記載在《后漢書》中,其他事跡均載于《世說新語》,真實性不做保證。羅貫中將二者結合起來,做了億點點加工。”
  張飛快人快語,“不能捋直了舌頭說話,非得讓人猜?”
  羅貫中本人沒有任何意見,他寫的是小說,又不是史書,考證那么嚴謹作甚。
  糊糊:“羅貫中著《三國演義》時基本遵循人物客觀規律,對楊修的評價也非常精準。
  聰明楊德祖,世代繼簪纓。筆下龍蛇走,胸中綿帛成。開談驚四座,捷對冠群英。身死因才誤,非關欲退兵。
  最后兩句,對也不對。楊修之死有多重原因,最重的一項是他摻和到了奪嫡中,又一個被獻祭的炮灰。
  《三國志》中記載:太祖既慮終始之變,以楊修頗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誅修。
  單是有才策,是不會被曹操殺頭的。曹操手下,謀士能臣猶如過江之鯉不可勝數,沒有一個因為有才而遭曹操忌殺。
  單是袁氏之甥也不會被殺,袁紹袁術兄弟早成枯骨,汝南袁氏也被連根拔起。真正讓曹操忌憚的是楊修的父親楊彪,他與曹操在政治上始終是對立。
  最重要的原因則是楊修支持的曹植,建安二十二年,曹操立曹丕為魏太子,楊修依然與曹植保持往來。
  幾重因素疊加,曹操是深知謀士力量,為防日后之變,率先殺了楊修。”


  (https://www.dzxsw.cc/book/19046122/363659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