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3章
大宋的讀書人們從未遇到過今天這樣的局面。
他們翻閱了古籍,查找了先賢的圣典,無論如何都找不出一個議法院這樣的存在出來。
自古立法,皆為君王一言堂,皆為君王而立法。
所以才說是王法,而不是說民法。
王法的本質就是君王的法,君王言出法隨。
可是議政院這個存在,實屬奇怪,他居然在每一個行政衙門設立兩個議法官。
立法的發起是從上而下,但是立法的程序,卻是從下而上。
更讓人感到奇怪的是,以宰相為首的東府,在立法上完全失去了權力。
眾所周知,稅收歸東府管。
例如現在東府覺得民間出現太多商業漏稅,嚴重影響了朝廷的稅收,原因是商業法存在漏洞,但東府卻不能自己修改商業法了,而是必須提交給議政院。
這就出現了一個讓一部分人堅決反對的問題:東府失去立法權,商業法存在漏洞,東府想要修改,必須走流程到議法院,議法院在召集議事,這個議事的過程就非常復雜了。
復雜到議法院讓各路的州府、縣提修法意見,然后再議事,再最后投票做出決定,做完決定后,再組織專門的人修改法案。
修改完后,再提交審核,初審由議法院審,復審由東府和議法院聯合審,終審到皇帝陛下那里。
一整套下來,快的話一年,慢的話十年也說不定。
于是立刻引起了一批人的強烈反對。
這批反對的人到底有多少,無從得知,但是反對的聲音,在短短的半個多月時間迅速壯大。
理由也很簡單:如此這般,朝廷想要解決民間問題,會被束縛住手腳,使得問題沒辦法得到及時解決。
從解決問題這個出發點來去反對,這個反對理由,不是那么容易推翻或者被懟回去的。
時間過的很快,轉眼到了靖康二十年六月,正是夏風含波,青蓮浮綠的季節。
這一日,一個少年郎騎著馬,意氣風發地抵達汴京。
他的到來,引起了汴京學術界的轟動。
準確的來說,是引起了儒學界的轟動,其他學派也有人聞風而來。
畢竟這年頭,大宋的學術界早已遍地開花。
例如新學的格物學、法學、市場學、貨幣學等等。
格物學中又分了物理學、生物學、農學、天文學。
還有一種叫新道學。
儒學已經從一家獨大,變成只是諸多學術中的一種。
畢竟新學已經抓了十幾年時間,一個少年假如七歲開始接觸新學,現在已經成長到二十幾年了。
這是新一代人的崛起。
但若說儒家徹底消失,也是不可能的。
儒家之所以能在歷代王朝長盛不衰,也有儒家不可替代的優點。
儒家提倡的仁、義、禮、智、信,本身都是好的。
至少宋哲宗、宋徽宗時代的儒生,許多都還在世。
這個少年的到來,似乎一下子喚醒了汴京沉寂已久的儒學。
據說他五歲讀《孝經》,六歲能畫八卦,十歲已經熟讀儒家經典,地方上稱之為神童。
后來有人提報他的名字,引薦他到汴京,進入汴京大學,卻被他本人拒絕。
他說當以圣人之學而治天下,新學是實用之學,而非治世之學。
他的名字叫朱熹。
靖康二十年的這個夏天,朱熹第一次到汴京。
在他到來之前,他的文章、書籍,曾在汴京流傳已久。
直到他本人抵達,無數人在到城外,去迎接這位少年儒學大師。
于是,這一日汴京除了青蓮與蟬鳴,還多許多這個少年意氣風發的故事。
傍晚,朱熹抵達汴京的消息傳到了正在后苑釣魚的趙寧耳邊。
“朱熹?”
“是的,官家,臣去打聽過,聽說此人自幼便是神童,以弘揚圣人學說為己任,他今年才十六歲,但數年前,他的書就已經在各地出版,得到許多人的好評。”
“哦,朕記得之前你跟朕提過一次。”趙寧說道。
見趙官家面色如常,高俅試探性地說道:“但臣觀此人學術不正,蠱惑人心,現在到了汴京,滿城儒生皆喜極而迎,臣以為,當將此人控制下來。”
“控制下來?”
“是的,以免他在汴京妖言惑眾,影響了新學。”
說著,高俅還拿出一本朱熹寫的書,叫《天理》。
“官家,您看看,他說什么人要消滅本身的欲望,才能讓仁、義、理、智永恒。”高俅拿著那本書,言之鑿鑿地說著。
趙寧接過來翻閱了一下。
這本書正史上的朱熹沒寫過,這個時代的朱熹,估計是受到了諸多新學的影響。
但他依然走進了理學的坑。
“官家,看看這些歪理邪說吧,和您的主張形似而神不同,甚至處處相反!”
趙寧的思想主張正好是,客觀地看待人身上存在的弱點,例如欲望、自私、憤怒、懦弱和恐懼等等。
這些是千百萬年進化中刻在基因里的,不是你蒙上眼睛不去看它,它就不存在的。
但是,要用普遍性的規則來約束人,用實踐性的經驗之學,例如儒家的仁善來教育人。
約束和教育之后,也不代表人的弱點會消失。
只有接受人的弱點,才能在做決策的時候趨向于理性客觀。
趙寧大笑起來:“大可不必,如今的大宋,難道連一個朱熹都容不下?”
如今的大宋,疆域萬里,商旅四通八達,貨幣遠行海外,軍隊深入荒漠。
各派學術,百家爭鳴。
并無哪一派說自己是絕對的正統。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正史上,就連沒有改制的南宋,都完全不吃朱熹那一套,南宋的士大夫,對朱熹之言嗤之以鼻。
朱熹的學說,是被朱元璋搬上歷史舞臺的。
為何朱熹的學說在南宋不受待見?
原因很簡單,因為南宋商業發達!
商業發達的社會,和朱熹的那一套學說是天然排斥的。
朱熹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存天理,滅人欲。
在朱熹之前,孔孟儒家是經驗的實用之學,而不是具有普遍性的哲學。
(https://www.dzxsw.cc/book/18995791/2415972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