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二氧化碳短缺危機
呂永昌沒有說話,只是向身邊的全息模擬形象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不夠了。”
零言簡意賅地匯報道。
雖然心中想過無數種可能會發生的情況,
但聽到零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呂永昌還是不由陷入了沉思。
二氧化碳不夠了?
啥玩意兒?
“煉鋼廠停工了?”呂永昌下意識詢問道。
在nero帶來的暴雨沖刷下,無數赤鐵礦粉末被沖刷至河道以及河流的入海口,這給人類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早在一年半前,在投放大氣改造者一號的時候,曙光星上便開始大肆建造煉鋼廠。
在機器人的建設下,曙光星上,很快便聳立起一個又一個的高大煙囪。
為了加快建造和冶煉效率,每一座煉鋼廠的風格都顯得無比粗獷。
大量的赤鐵礦粉末被投入其中。
在高溫下,赤鐵礦與碳發生反應,生成了大量的鐵單質和二氧化碳。
按照一開始的計算結果,曙光星上的赤鐵礦足以為大氣改造計劃提供足夠的二氧化碳。
“并不是。”零迅速否認道,“所有煉鋼廠都在正常工作,產生二氧化碳的速率符合預期。”
“那為什么……”呂永昌眼中疑惑更甚。
“是大氣改造者一號的問題。”
一陣腳步聲從身后傳來,毛正志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大氣改造者?”
“對。”毛正志不緊不慢地走到呂永昌身邊,抬起頭看向正前方全息投影中緩緩轉動的曙光星衛星圖像。
“或許是因為超重環境的影響。”
“又或許是因為高濃度氮氣環境的原因。”
“再或許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
“具體原因我們正在查找當中。”
毛正志聳了聳肩,有些無奈地攤開了雙手:“總之,我們發現,曙光星海洋中的大氣改造者一號的“工作效率”比實驗室中高了不少。”
呂永昌恍然大悟。
“就是說,如今煉鋼廠產出二氧化碳的速度,已經跟不上大氣改造者一號的轉化速度了?”
毛正志點了點頭:“大致就是這個情況。”
“按照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下降速度,估計,再過一個月,大氣改造者一號就會因為二氧化碳濃度過低而停止光合作用。”
“屆時,大氣改造計劃的完成時間可能會大幅度推遲。”
呂永昌眉頭微微皺起,隨后又迅速舒展開來。
“既然如此,大量制造二氧化碳就是了。”
對于目前的人類文明來說,這并不是一個難事。
也正是如此,毛正志才會不慌不忙地來和呂永昌聊天。
“您準備怎么做?”毛正志眼神微微一動,好奇地詢問道。
呂永昌臉上露出了輕松的笑意。
“當然是最簡單的工業方法。”
“高溫灼燒碳酸鈣。”
……
碳酸鈣,在高溫下分解為氧化鈣和二氧化碳。
至于碳酸鈣,是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有水,有二氧化碳,有巖石的曙光星上,碳酸鈣的儲量并不少。
洪水沖刷掉地表的赤鐵礦粉末后,大量碳酸鈣礦產便露出了地表。
和工業制取不同,此時的人類,并不需要考慮二氧化碳的存儲問題。
換句話說。
他們只需要找到一個碳酸鈣儲量相對豐富的區域,然后加熱地表,就可以輕松地制造大量二氧化碳。
……
時間飛逝。
地球歷2388年3月2日。
在大氣改造者一號的持續作用下,大氣中的氮氣濃度已經開始逐步下降。
氮氣的大量減少,讓曙光星大氣變得稀薄起來,大氣壓強也隨之降低。
和原先相比,此時的大氣壓強已經降到了18個標準大氣壓。
雖然距離目標還有不小的差距,但卻讓生活在封閉式城市中的人們看到了真真切切的希望。
這幾年來,因為生存空間不足,科學院并沒有繼續喚醒冬眠中的人類。
一號城市科學院總部,一間獨立辦公室中。
呂永昌仔細地翻閱著身前的小型全息影像。
投影中,是一份份設計圖紙。
那是小行星級星艦的設計圖紙。
這段時間,科學院已經基本掌握了三級文明的基礎武器。
也正是如此,新一代戰艦的制造項目也被提上日程。
和以往的彗星級戰艦相比,小行星級戰艦體積更大,性能更強。
其中,【金烏】系列戰列艦長度達到了原先的兩倍——三千米。
至于【饕餮】物資儲備艦、【工程艦】、【家園艦】這些功能型星艦,體積增幅更加巨大——設計長度達到了五千余米。
截至目前,還沒有問題出現。
輪到旗艦【地球號】的設計方案時,問題出現了。
在設計過程中,小行星級旗艦的規模參考了拉托爾文明的旗艦。
雖然拉托爾文明的旗艦屬于四級文明,但在一眾科研人員看來……
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戰艦規模肯定是越大越好。
至少,在目前階段,戰艦規模越龐大,它就能容納更多的武器裝備,擁有更強大的動力系統,這也就意味著更強大的戰力。
地球時代有句古話說的好。
做大做強,再創輝煌!
拉托爾文明旗艦,長度達到了萬米級別。
也正是如此,小行星級【地球號】的規模,在設計過程中也向著萬米靠攏。
于是,問題出現了。
根據零的模擬,即便他們真的造出萬米級別的【地球號】,
這艘【地球號】也將成為一個堡壘,而不是星艦——它的機動性會下降至一個極點。
并不是因為所謂的動力問題。
至少,在目前階段,人類還沒將可控核聚變這項科技徹底“榨干”。
加裝更多的霍爾推進器,以及更多的核聚變反應堆就可以輕而易舉地讓這艘巨無霸級別的【地球號】動起來。
排除了動力問題,剩下的,就是艦身材料問題了。
根據零的模擬結果,【地球號】只要進入前進四狀態,艦身就會發生大幅度形變。
而想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除了拿出強度更高的艦身材料,就是大幅度縮減【地球號】的尺寸。
六千米,這是零計算得出的極限尺寸。
換句話說,按照目前的科技,人類星艦的規模,被材料科技死死地限制在了六千米以內。
(https://www.dzxsw.cc/book/18828805/221753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