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2.再獲大勝
“進攻號。”
坐在青石上的劉諸溫終于首次開口,三個字淡淡的吐出來。
號角聲在密林內(nèi)忽然響徹。
“殺!”
“殺……”
一聲聲吼。
猛虎、神鼎兩軍士卒不再隱藏,紛紛從掩體后沖殺出來,發(fā)起沖鋒。
善闡軍頓時陷入三面受敵的困境。
軍中主將不知道是何許人,見得此狀,面色難看,但終究還是下令鳴金。
再打下去,顯然也只會是徒增傷亡,甚至全軍覆沒在此。
他自是不甘的,可不甘,又能怎樣?
持有神龍銃的大宋禁軍,作戰(zhàn)能力要遠遠超過他的意料。甚至他以前連想也不敢想,這世間竟有如此精銳的部隊。
或許,在持冷兵器廝殺的情況下,只有全軍皆是下元境以上高手的軍隊,才能發(fā)揮出這樣威能吧?
可天下下元境高手又有多少?
甘愿參軍的又能有多少?
朝廷忌憚江湖,江湖,何嘗又不是始終寧愿游離在朝廷之外。
鳴金聲響。
官道上的善闡府軍沒敢迎上從北面殺來的輕騎隊伍,率先如潮水般向著南面撤去。
兩側(cè)樹林中已經(jīng)在和猛虎、神鼎兩軍正面交鋒的軍卒們亦是紛紛涌出密林,跟在大軍后頭拔腿狂奔。
士氣在鳴金聲響的那刻起便散了,這刻,誰都恨不得爹娘給自己多生兩條腿才好。
劉諸溫從青石上站起身來,伸了個懶腰。
從官道北面疾馳而來的軍卒沒有去追擊逃竄的善闡府軍,在官道上駐足,射殺兩旁密林中躥出來的善闡府軍。
能跑的,都跑了。
沒能跑掉的,在見得大軍很快離去以后,再沒有戰(zhàn)意,跪在地上乞降。
這場戰(zhàn)爭,并不算有多大的陣仗。起碼和以前趙洞庭御駕親征打的那些仗比起來,場面便要小上許多。
但戰(zhàn)果卻算得上是輝煌。
善闡府軍逃竄離開的士卒怕是僅僅就剩那么三千左右,跪地乞降的說不定都要更多。
被槍殺的,說不定也許反而是最少的。
待得槍炮聲停止以后,劉諸溫帶著親衛(wèi)走出密林,和領(lǐng)軍而來的張紅偉碰面。
張紅偉看著密林中那些跪倒在地上的善闡府軍,大笑,“劉軍長,您當真是大才,大才啊!”
他也是這時才明白,原來劉諸溫當初說的那句只要有他在后頭掠陣,此戰(zhàn)他便能必勝的深意。
劉諸溫怕是根本就沒想過兩千特種部族在短時間內(nèi)能夠覆滅善闡府軍,他想的,只是將其擊潰而已。
而張紅偉率領(lǐng)的這趕來的兩三千騎,恰恰是將善闡府軍膽子給嚇破的關(guān)鍵因素。
兩千士卒殺敵近三千,俘虜將近四千,這樣的戰(zhàn)果,哪怕是較之歷史中威名浩蕩的白袍軍,也絕對是不遑多讓的。
劉諸溫只是笑著拱手,“張軍長客氣了。”
張紅偉道:“那咱們且先在這休整休整,然后再繼續(xù)前往善闡府?”
“不。”
劉諸溫卻是搖頭,“張軍長,我卻是覺得此時咱們前往西邊威楚府,奇襲威楚更為妥當。”
張紅偉微微皺眉,很是詫異,“可咱們剛剛打敗善闡軍,何不趁此機會直接破掉善闡府?”
劉諸溫道:“據(jù)我所聞,姜夔其人和趙良才很是不同。趙良才是段興智死忠,這些年都忠心耿耿為段興智守秀山郡,和郡內(nèi)納樓、阿棘、七溪等部始終不和。雖然段興智納三十七部半數(shù)人馬進禁軍,但這仍未改善趙良才和那些部族族長之間關(guān)系,反而更為惡化。所以,我們攻秀山城時,那些部族都沒有要幫助趙良才的跡象。而姜夔其人圓滑得很,這兩年來和那些部族關(guān)系都得到大大改善,我們現(xiàn)在雖然攜著大勝之勢,但終究是士卒疲乏,要攻下善闡府,并不容易。”
他看向西面,“而攻威楚府又不同,士卒們可以在進軍途中得以休整。而且,咱們也有時間真正收復(fù)這些降卒。”
張紅偉有些猶豫,“可善闡府軍會看著我們攻威楚府么?屆時我們不是會深陷重圍?”
“他們不敢的。”
劉諸溫搖扇輕笑,“算算時間,張元帥應(yīng)該也快率著大軍趕到大理境內(nèi)了。姜夔不可能敢在這個時候還分兵援助威楚。”
聞言,張紅偉眼中閃過精光。
然后他重重拍手,“好,那咱們就攻威楚府。他娘的,這次定然就將他大理鬧個天翻地覆!”
士卒們將一個個善闡軍降卒押到官道上。
俘獲的兵刃堆積成小山。
其后,后頭大軍也趕到此處,兩部降卒加起來,已然已有超過萬人。
這當然會對天機、天閑兩軍的糧草造成極大負擔(dān)。
但兩軍剛剛劫掠過秀山城內(nèi)的糧倉,軍中糧食富足,自也是財大氣粗。短時間內(nèi),不用擔(dān)心糧食短缺的問題。
只是稍作休整以后,大軍再往北行,然后在官道交叉處折道,往西行。
如此過幾日。
張紅偉、劉諸溫兩人所率大軍便趕到威楚府境內(nèi)。
大理地域狹隘,這里已經(jīng)能夠勉強算得上是大理腹地。而且出威楚府往北的話,就將接壤大理國都。
同時,張玨率領(lǐng)著飛天、天孤兩軍也終于是從橫山寨趕到自杞,現(xiàn)在已經(jīng)出自杞,到得大理石城郡境內(nèi)。
這和當初張紅偉、劉諸溫兩人入理走的是不同的路線。
石城郡雖然地域不大,但期內(nèi)有十一個部族,勢力可謂是錯綜復(fù)雜了。
張玨的進軍意圖很是明顯,剛出自杞便直往羅雄部。這里,算是前往善闡府的必經(jīng)之地。
顯然,相較于石城郡城,他更為樂意去啃下善闡府那根硬骨頭。
大理八府中,到底還是由國舅親自掌管的善闡府最為繁華,實力也是最為強盛。
若是能將善闡府給啃下來,那不知道會要讓大理國君段興智如何的暴跳如雷。
戰(zhàn)火不出意外要越來越向著大理深處蔓延。
宋軍這種秋風(fēng)掃落葉似的戰(zhàn)略方針,足以表明他們根本就沒有要拿下大理的打算。說直白點,只是過來打打秋風(fēng)而已。
這,便好似是以往北方游牧民族當遇到天災(zāi)時,常常到中原之地劫掠那般。
而在荊湖南路境內(nèi),趙洞庭帶著百草谷弟子們邊走邊玩幾天后,女弟子們那種新鮮感也漸漸淡去。
其后行軍速度便要快上不少,這時候也是趕到長沙城內(nèi)。
趙洞庭帶著數(shù)百飛龍軍和百余百草谷弟子進城,引得長沙城內(nèi)如何轟動略過不提。
雖然沒有誰知道皇上也在這群人中,但士卒和仙女們的組合,就足以引人注目。
這事定然是要在長沙民坊間流傳幾天的。
他們最終進入皇宮,就更要為這件事添上幾分神秘色彩。
進宮后,趙大、趙虎兩人帶著飛龍軍士卒依依不舍回營。
趙洞庭則是親自帶著百草谷谷主和眾弟子們到武鼎堂,又設(shè)百草殿,還親自為她們安排住處。
而后,他才帶著樂嬋、小舞前往楊淑妃寢宮。當然,作為樂嬋父親的樂無償也被叫上。
兩人相戀多年,等這刻更是等了足足五年。說干柴烈火不太好聽,但實際情況就是如此。
還在回長沙的途中,趙洞庭就已經(jīng)跟樂嬋和樂無償說起他們之間的婚事。
樂嬋面皮薄,只說此時還得父親答應(yīng)。
而樂無償現(xiàn)在對趙洞庭幾乎是佩服得緊了,自是喜滋滋答應(yīng)。
論才能、論武功,天下有幾個年輕人能夠和皇上媲美?
至于地位,就更不用說。整個大宋,都是以趙洞庭為尊。
哪怕是再為挑剔的岳父岳母,怕也難以在這樣的乘龍快婿身上挑出什么瑕疵來。
更何況,樂無償本也不是什么挑剔之人。
他早就認可將女兒嫁給趙洞庭了。
幾人到楊淑妃寢宮,楊淑妃一如既往在佛堂內(nèi)誦經(jīng)念佛。
這個命途多舛的女人,現(xiàn)在已然成為虔誠的佛徒。
趙洞庭帶著樂嬋走到門口,對著里面說道:“娘親,孩兒帶著樂嬋回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18536585/157056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