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麻衣局8
白塘縣共7385戶,縣小而人少,所以縣衙佐屬也少,
以鄧大人為首,加主簿、典史,再加六房胥吏和三班衙役,總共也才32人。
昨日黃昏時,大水轟然而至,在堤壩上的鄧大人,加主簿、典史和工房全員比如閘官、河道巡檢官、汛期守候官等,全都被卷入洪水之中,至今沒有消息。
除驛丞2人、倉大使2人因未在縣衙,現今還不知情況如何之外,縣衙中尚有13人,均為末等胥吏及未入等衙役。
小七妹打量著縣丞廨,一縣之首辦公之處簡樸而干凈,案頭擺放的,正是白塘縣三鎮五區的地圖。
鄧婆婆從衣襟里將自己兒子的縣丞印信等物取了出來,一一擺放在書案上。
“兩日前,我兒曾向上峰稟告石刻水位,未得回批,便派人在堤壩上巡視,同時帶人前往河道口疏浚。”
“一日前,水位暴漲,而上游并無水報,我兒派人騎溏馬前往府都水監請示。”
“溏馬未歸,洪水先至,無人預警……”
鄧婆婆雙手顫個不停:“河道口無人歸來……”
“老身不懂調度,只知道三鎮五鄉如今只怕都陷入洪流之中,因此讓這13人將縣衙里常備物資分好,各自趕回各自鄉鎮前去救助。”
“老身想著,能救一個是一個,能幫一戶是一戶。”
“我兒生前死后,好歹還有些人能記得他的功德。”
鄧婆婆說著說著,淚如雨下,泣不成聲。
“鄧婆婆,你把接下來的事交給朕……我,你只需配合我就行。”趙煦說,“首先我們要追回這分散的13人。”
“衙署不可一日無人,人在,衙署便在,”趙煦說,“災后本就惶恐的老百姓才會感到安定。”
“陳小七,朕……我命你即刻騎溏馬出發,傳洪汛馬報入三鎮五鄉,一則追回衙署胥吏,二則通報各鎮保長鄉長組織自救。”
“速去速回。”
溏馬,洪汛時期傳汛特用馬,騎馬人背黃包,插紅旗,縱馬疾馳日奔500里,危急時刻,若有踩死路人者有功無罪。
“陳小七,你得快點回來,接下來,咱們要去常平司開常平倉,去轉運司撥救濟銀,沒有你的拳頭,我一個人把舌頭講爛了都辦不了這些事。”
“鄧婆婆,當務之急,是先將白塘縣的賑災安排好,先救災民于水患洪澇中,也可避免朝廷事后追責,等這些事了,你我同去江寧府,朕……我倒要看看,這江寧府尹在干什么?”
見趙煦言之有物,且說得都在理,鄧婆婆顯然更信任了,她大膽地說:“老身可以告訴你,江寧府尹忙什么大事。”
小七妹和趙煦都看著她面帶譏誚嘲諷的臉。
“老身聽說,金陵十六樓,江寧府尹占股五成,早在兩月前就開始整頓號令秦淮河的大小花船,今夜的花魁賽事,收益盡歸十六樓。”
趙煦:“鄧婆婆,這可不興信口開河……”
“老身沒有信口開河,”鄧婆婆轉身從鄧振庭的書柜中取出一封請柬來。
“一個月前,我兒就收到了這封請柬,雖不是公文,卻經由江寧府文吏由驛館親自傳來。”
趙煦將這封請柬拿在手里,和小七妹湊在一起細細翻看。
請柬封面上是一幅水墨畫,顯然是秦淮盛景,上面有一座樓宇層疊的宮殿。
小七妹一眼就認出來了:“這就是秦淮十六樓。”
她曾和青鸞在花船的廂房里看到過,不會認錯的。
打開之后,只有八個大字:麻衣盛事,共點花魁。
“我兒說,這封請柬除了他有,白塘縣鄉紳豪杰也都有。”
“白塘縣乃是江寧州府里不起眼的一個小地方,想來其他地方一定也都收到了。”
麻衣盛事,共點花魁。
小七妹卻詫異地呢喃了一句:“麻衣殺我……”
這是二傻呆,呃,也就是昨日伍叔從河里救上來的羊報水吏嘴里曾念叨的。
麻衣?
究竟是不是這封請柬上所說的“麻衣盛事”?
但此刻已經沒法細想了,小七妹騎上了縣衙里的溏馬,在鄧婆婆的指點下插旗背包,與鄧婆婆請來的本地人一起,從縣衙追了出去。
溏馬,能下水游泳蹚水而行,能爬山過路耐力極好,唯獨一個缺點,養一匹這樣的馬,所花費的開支,能養二十個普通衙役。
白塘縣衙有三匹溏馬。
“我兒說,白塘縣自古以來便是洪災易犯之地,需得居安而思危,寧養閑馬,不養閑人。”
否則何至于縣衙里最重要的16人在河道里全體覆滅。
“另外,老身請罪,”鄧婆婆將衣襟一提,跪倒在趙煦面前,“今日清晨,老身代我兒寫了休書一封,將我那知書達理的兒媳及孫子孫女趕回了娘家,懇請欽差大臣憐憫,在事了之前,不要驚擾她們。”
駿馬疾馳,蹚水而行,小七妹找回了在三七觀的野外駕馭野馬狂奔的滋味。
白塘縣說起來只有三鎮五區,卻分布極廣,沿途不乏有尸身浮在水面上。
布衣短衫,還有些是光腳,盡是窮苦百姓。
領路的人沒見過欽差,再加之也沒見過這么小的欽差,言談間反而不見拘束。
“大人,和你同行的小娘子是什么女官?”他問,“太皇太后身邊的女官又是做什么的?也和朝堂的大官一樣么?”
小七妹低頭看了看自己的胸,又想一想趙煦那弱風扶柳的身姿,不由得點頭:“嗯,女官可累了,不但要替太皇太后辦事,還得照顧太皇太后的起居。”
“難怪那位女官瘦得,不過也真是好看。”領路人說。
小七妹忍住了笑,一本正經的點頭應和:“嗯,對。”
領路人又問:“那像你這么小的太監,是幾歲的時候割的?”
割?
小七妹果斷地說:“三歲。”
領路人一副好憐惜的樣子:“那你被割了那塊究竟疼不疼,若是要解手又該怎么解?”
“呃……嗯……”小七妹難得地支吾了起來,“大概就是茶壺漏茶的感覺吧。”
“哦,”領路人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又接著問,“茶壺漏茶又是什么感覺?”
小七妹:“下次喝茶,你往自己身上淋淋看。”
好在領路人雖然話多,但確實是本地通。
她們很快追上了一路,又緊接著追上了另一路。
追到第三路的時候,這輛馬車里除了米面衣物,還擠著個溫柔的女子,同行的還有她的一兒一女,護送的是兩個同鄉的衙役。
溫柔的女子在車里聽到領路人的話后,從衣物中探出頭滿含希望地問:“是不是找到他們了?老夫人她怎么樣了?”
小七妹的視線從她一雙兒女的頭頂掠過,只能拱手說:“夫人珍重,請在家中靜候佳音。”
又撿了塊石頭在手里,對護送的兩名衙役咪咪笑著,將石頭握成了碎渣渣,接著才從懷里摸出根金簪捏成一團金子,又一分為二的遞了過去:“兩位小哥辛苦,請將夫人送到后立刻回衙署。”
找到第四路的時候,正好遇到有人劫道。
(https://www.dzxsw.cc/book/18443122/3636586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