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司馬懿的三分天下
王雙怒不可遏,立刻請命要帶兵追殺趙云,被司馬懿阻止了。
“這是諸葛亮故意相激,既是趙云魏延吳懿斷后,必沿途設伏,你此去必遭伏擊!”
盛怒之下,司馬懿還是保持了理智。
王雙氣的渾身顫抖:“可是大都督,咱們就這么要咽下這口氣?”
“咽不下也得咽!”
司馬懿努力的壓制自己的怒氣,冷然下了命令:“徐徐進軍,開往潼關,沿途防備伏兵,敢貿然追擊者,殺無赦!”
事實證明,司馬懿判斷對了,馬良果然沿途設置了伏兵,但被司馬懿派出的斥候發現后,再做伏擊已經沒有必要。
便撤回潼關。
回來稟報諸葛亮,諸葛亮也不禁贊嘆:“陛下說的沒錯,這司馬仲達計謀深遠,治軍有方果然乃人中龍鳳也!”
馬良問道:“那丞相,現在當如何?”
諸葛亮笑道:“司馬懿知誘我不得,必親率大軍來此。汝速令軍卒扯旗布兩方,拼成條狀,上書八個字:多謝司馬仲達贈糧,于城樓高懸!并命城樓上的兵卒,在司馬懿其抵此時,高呼致謝!”
馬良道了一聲“遵命”,立刻差人去做。
然后,諸葛亮下令禁閉潼關城池,若無他親下軍令,任何人不得開城出戰。
不多時,司馬懿率大軍趕到,見諸葛亮立于城頭之上,搖著羽扇面帶微笑,那得意的樣子,快要把人氣吐血。
接著,更氣人的事來了,諸葛亮將羽扇一揮,一條大布抖落,上面寫著八個大字:多謝司馬仲達贈糧。
接著,諸葛亮高聲笑道:“多謝仲達贈糧!”
然后,城中軍卒一起高喊:“多謝司馬仲達贈糧……”
司馬懿恨得咬牙切齒。
他立刻命大軍攻城,可諸葛亮固城有方,三輪進攻魏軍死傷無數,未能攻下。
吳懿笑道:“如此攻城,我看這司馬懿不過如此。”
諸葛亮淡然的搖搖頭:“司馬懿此非攻城也,乃自證清白。他是怕曹丕懷疑他暗通于我,故命親兵攻城。三軍過后,其自當退軍。”
果然,三輪攻城過后,司馬懿果然命大軍后撤,于潼關外十里一個村落扎營,以做攻城之勢。
一間相對完好的民房,暫做司馬懿的中軍大帳。
此時此刻,司馬懿正在砍樹。
“我司馬懿釣了一輩子魚,自詡為垂釣高手。可今天碰到的這條魚,不僅吃了我的窩子,踢了我的餌筐,甚至把我這個釣翁的午飯也給叨走了……”
司馬懿睜大眼睛,氣的渾身哆嗦。
“啊……”
他大叫一聲,拔出寶劍,一劍劈斷了一根柳樹樹枝。
此時此刻,地上已經斷枝無數。
他在軍卒面前,他雖憤怒,但并沒有表現出多激動的情緒。
他一直繃著臉,壓抑著胸中怒火,直到回到自己的臨府。
關上門來,在沒人的小院里大肆發泄一通。
他認為,有氣有火千萬不能憋著,一定要發泄出來,這樣身體才不會生病。
一副健康的身體,是成大事最好的本錢。
發泄完畢,他收起寶劍,看著滿地的殘枝,他長舒了一口氣。
漸漸的,他平靜下來,閉上眼,感受著這片刻的寧靜。
再睜開眼睛時,眼里又恢復了精明和睿智。
開始仔細分析當前局勢。
白送個潼關,又白送了許多糧草,這首戰便落得如此大敗。
接下來又當如何攻破長安?
硬攻城肯定是不行。
想來想去都只有兩個方向。
第一個方向:諸葛亮占領雍涼,雖持有大軍,但為防備我軍降郡再度反叛,定然會將大部隊分散在雍涼各郡。
一來可以鎮壓降郡,二來也要助民重建家園。
所以,他放在潼關的兵力必然不會太多。
如果有機會能將諸葛亮的大軍誘出城來,于平原大戰,再使郭淮曹真各率一路兵馬于左右夾擊,便有勝機。
第二個方向:諸葛亮既占領長安,又兼顧益州,手下文武比劉封還要多,他將自己代入諸葛亮,現在想的應該是什么?
肯定是培植自己的勢力啊!
再往深了想想,司馬懿又產生了很深的困惑。
現在劉封遠在廬江,他統領的是荊交之地,與諸葛亮管轄的范圍一東一西,相距甚遠。
而且,諸葛亮家眷俱在益州,倘若諸葛亮有心自立為主,那應該是相當的便利啊!
還是說,劉封對自己的名望太過于自信?
不太相信諸葛亮會反叛?
也許,曾經的諸葛亮在劉封面前沒這個雄心也沒這個底氣。
可現在的諸葛亮呢?
大破雍涼,劉封沒能徹底奪下的長安被諸葛亮奪下來了。
其計謀之深遠,手段之高明,一點也不亞于劉封。
而且,劉封大半個家底現在都在諸葛亮的手中。
他能沒一點心思嗎?
不應該,不可能,更不合情理。
他覺得他認識的劉封,才智卓絕,絕非沒有政治遠見的愚蠢帝王,不應該如此天真的去信任一個權臣。
可偏偏,他就信任了。
甚至自己的家眷都在諸葛亮的管轄范圍之內。
仔細想想,這不正是機會嗎?
倘若,能說動諸葛亮自立反叛劉封,那劉封必將視諸葛亮為頭號大敵。
到時南漢決裂,益州和雍涼歸諸葛,荊交江東歸劉封,天下再次歸于三分。
如此一來,曹魏有救,而我司馬懿也必將成為曹魏不可或缺之人。
即便諸葛亮最終未能選擇自立,至少也要讓劉封明白,他有自立之心。
加以限制,使諸葛亮難以有效發揮自己的長處。
想到這,司馬懿長舒了一口氣,他伸伸懶腰,站起身。
親自將砍斷的樹枝拾起來放到一起,再重新將院子打掃干凈。
然后整理好衣裝,走出中軍,親自巡防各處險隘,布置駐防兵馬。
……
另一邊,關平帶夏侯楙去尋劉封,途徑江夏方知父親三叔他們已經奪了襄樊和合淝,長江北岸已經連成一片。
雖然未能見到父親,心里也是非常高興,又日夜兼行趕路,行了半月,終于抵達廬江。
想到能再與劉封相見,關平難掩心中之喜。
但心中又有些難以言喻的傷感,曾經二人俱是季漢二代年輕將領,身份相差無幾,自情投意合,親若手足。
現在,兄弟倆近一年未曾相見,身份也已經由兄弟變成了君臣。
還會一如從前否?
入了廬江,便見驛口擺下酒宴,關平遙遙看去,劉封正立在遠處,見關平大旗,劉封高興招手!
“定國,朕想死你也!”
那一刻,關平感動得熱淚盈眶。
(https://www.dzxsw.cc/book/18439153/3480362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