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的紀錄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視! > 第兩百七十一章:第六集:萬家燈火!

第兩百七十一章:第六集:萬家燈火!


  “每當灶火燃起,香氣彌漫。”

  “熟悉的味道,植入記憶深處。”

  “家,才獲得完整的意義。”

  “平淡的食材,經過一雙巧手和細密的心思。”

  “點亮日常溫暖彼此。”

  “萬戶千家,味道迥異。”

  “但幸福的滋味,卻和其相同。”

  渾厚的旁白聲響起。

  伴隨而來的是五彩斑斕的畫面。

  食物代表的是餐桌。

  而餐桌的團聚代表的是家。

  家常菜看似天南海北各不相同。

  但是對于家的思念卻都是一樣。

  家里的廚房就是最熟悉的地方。

  家中的飯桌上,就是最舒適的吃飯場所。

  這種從自己有記憶開始就出現的地方。

  隨著年紀越大越具有回憶性。

  所有的食物呈現都是在餐桌上。

  讓這一集的開頭獨有一份別樣的煙火氣。

  畫面的最后本集標題出現。

  【萬家燈火】

  胡媽偷偷撇了一眼胡蕭。

  她生怕胡蕭對這個很反感。

  因為這是徐文的作品。

  但是好在胡蕭臉上并沒有其他的表情。

  依舊是這樣默默的看著。

  胡媽松了一口氣。

  繼續把視線轉移到電視上面。

  畫面開始,伴隨著朝陽初升。

  一位老人正在山坡上收割農作物。

  老人名叫常虹小,是一位生活在NMG高原數十年的原住民。

  因為高原的氣候和地理位置迥異。

  小麥和稻子在這里無法存活。

  所以此刻常虹小收割的是一種特殊的農作物。

  也是常虹小祖祖輩輩賴以維生,在此定居的特殊谷物。

  莜麥!

  剝去發黃的外衣,得以窺見莜麥的真實樣貌。

  有著淀粉質地的和小麥形狀的特殊谷物。

  是高原人家的主要能量來源。

  鏡頭下的莜麥掛在根莖上,像是一顆顆倒吊下來的穗子。

  在常虹小勞作的時候。

  家里面的老伴也沒有閑著。

  把莜麥磨成粉,加入水之后。

  便成一團膠粘的形狀。

  放入特質的儀器內。

  類似面條一樣的莜麥饸饹便是今天的主食。

  不需要下水煮熟。

  這里的做法通常是蒸。

  單單的吃蒸面,未免顯得有些枯燥。

  所以智慧的高原人民想出了輔食的做法。

  把胡蘿卜、萵筍、土豆和黃瓜等等切成塊狀。

  放入各種家常的配料一起炒。

  獨特的蘸料就此形成。

  這種蘸料有各種蔬菜以及肉類做成。

  配合上莜麥饸饹最是具有陜北人家的家常味道。

  勞作回來的常虹小,在飯桌上吃著老伴精心準備好的美食。

  老伴調皮的問道。

  “好不好吃?”

  “材料好。”

  鋼鐵直男常虹小,如實的回答道。

  老伴哈哈一笑。

  “每次你都說材料好,就是不夸我做的好。”

  “都好都好。”

  反應過來的常虹急忙補充一句。

  這樣的對話是許多人家的寫照。

  什么叫家常。

  餐桌上的話里話外就是叫家常。

  這樣對很多人是尋常的一幕。

  在胡媽和胡蕭眼中卻是顯得極為陌生。

  什么叫家常?

  對他們來說要么是在飛機上的飛機餐。

  亦或者趕路過程中匆匆入肚的三明治。

  每次回到家里面,也只是一個冰冷的房子而已。

  若不是每一次都忽視家庭這個詞匯。

  一家人之間的關系也不會變得如此陌生。

  雖然不曾體驗。

  但是這樣的一幕,卻讓坐在沙發上的兩個人。

  心中有著莫名的一絲悸動。

  電視機外的家常正在蘇醒。

  電視機里面的家常正在繼續。

  吃過午飯的常虹小開始搗騰家里面的莜麥。

  莜麥的脂肪含量是小麥的四倍。

  因為也比小麥更加的抗餓。

  對于莜麥的處理,高原人家有著一套約定俗成的規矩。

  首個下來的莜麥,身上還有這些許細碎的絨毛。

  這樣的絨毛不僅破壞口感,同時也容易讓身體出現不適感。

  因為所有收割下來的莜麥都需要放到火爐上方特質的灶臺上。

  來回的炒至,炒至的時間不算長,只需要30分鐘左右。

  但是過程卻極為復雜。

  足夠常虹小夫婦忙碌一陣子。

  將炒至好的莜麥收入谷倉。

  常虹小夫婦的任務還沒有結束。

  對他們來說,明天才是重要的事情。

  畫面一轉,將所有的食材都準備。

  滾水加上莜麥。

  一團莜麥面糊就蓄勢待發了。

  做完這一切的常虹小夫婦此刻卻出了門。

  眼神中帶著期盼。

  沒過多久,隨著一伙帶著小孩的年輕夫婦出現。

  常虹小頓時露出笑意。

  “姥姥。”

  小孩歡呼一聲,頓時撲進了常虹小夫婦的懷里。

  溫馨的氣氛頓時拉滿。

  回來的女兒在廚房幫著父母做飯。

  一團莜麥饸饹在母女倆的一雙巧手中。

  變幻出花樣百出的形態。

  手掌一用力。

  在火爐上的莜麥面團就被碾成面片。

  將半熟的面片搭在手指上一甩。

  薄薄的面片就被余熱固定成了斗狀。

  山硒人叫“烤姥姥”。

  內盟人叫他“莜面窩窩。”

  除了這些,一團莜麥面在主婦們的手里。

  變幻出不同的精致造型。

  從莜麥魚魚到莜麥海鮮。

  外型變換的同時。

  滋味依舊。

  “家常食物,如同曾經熟悉的鄉音。”

  “讓年幼的一代既興奮又陌生。”

  常虹小一家的晚飯因為有著歸家的兒女顯得格外的溫馨。

  食物增多的同時,氣氛也變得溫馨起來。

  看到這里,胡媽忍不住回頭看了一下。

  論裝修,家里的裝修沒話說。

  都是請設計師特意設計的。

  家具也都是頂級的設計師品牌。

  更別提冰箱里面。

  購買的各種昂貴的食材。

  通常一兩樣食材的價格。

  就可以做好幾桌常虹家里面的飯菜。

  可是不知道為什么。

  這么多精致昂貴的東西。

  堆積起來的家卻顯得十分的冰冷。

  家里冰冷,人也冰冷。

  胡媽看著一旁的胡蕭。

  突然發現胡蕭好像有那么一絲不一樣了。

  眼神也沒有那么有攻擊性了。

  這個發現讓胡媽頓時欣喜了起來。

  但還是默不作聲的繼續看著電視。

  “春種秋收,夏耘冬藏。”

  “平凡的谷物不僅能給人帶來溫飽。”

  “更參與的特地時刻的慶典之中。”

  “廣棲三江的侗寨里,新近收獲的糯米。”

  “外公外婆反復舂搗。”

  “做成年糕,當地人叫粑粑。”

  “鄰村的奶奶家,油茶已經打了好幾輪。”

  “今天是兩個家庭共同的大日子。”

  “一碗油茶,米食打底。”

  “蔥姜茶葉水沖泡,辛辣提神。”

  “要為接下來的忙碌做好準備。”

  頗具民族特色的小山村里。

  楊玉清從一大早就開始忙碌。

  親家從早上開始做年糕。

  而她則是泡油茶。

  種種的忙碌在她看來都是值得的。

  等到一碗油茶入肚,楊玉清也是起身來到樓上。

  從一旁的兒媳婦手中,接過嬰兒。

  前幾天自己的兒媳婦剛剛生產,楊玉清也是成功晉級成了祖母。

  按照侗族的習慣,要為新出生的嬰兒舉辦隆重的“三朝酒”。

  宴席持續三天三夜。

  其他的都可以由親友們幫忙。

  唯獨一種食物,需要楊玉清親力親為。

  來到一個小房間,楊玉清搬出一個半人高的壇子。

  壇子打開,里面是一只造型奇特的鴨子。

  表面被涂上許多種佐料。

  用來進行腌制。

  對于侗族人來說,只要有一個壇子。

  他們什么東西都可以進行腌制。

  這種味道被她們叫做酸。

  在侗族的食譜里,一切食物都可以酸。

  除了酸鴨、還有酸菜,酸魚等等。

  “新鮮的稻田魚用鹽腌制。”

  “潮濕的天氣里,火塘上方的熱力能夠加速熏干魚肉。”

  “糯米飯促成發酵,水解轉化的乳酸帶來特殊的風味。”

  “在華國兩千年前的典籍中,已經能隱約的找到這種食物的身影。”

  奶奶家這邊忙的熱火朝天。

  外婆那邊也已經出發了。

  對于一個新生命的降臨,所有人都顯得很慎重。

  楊玉清要拿出最好的食物招待親家。

  為此她拿出來了一只壇藏五年的酸鴨子。

  時間賦予鴨肉暗紅的色澤和醇香的滋味。

  接觸新鮮空氣任能喚醒油潤的脂肪。

  表面的細密的肉質,哪怕是過了五年也是讓人看的胃口大開。

  金黃的油脂和暗紅的鴨肉相間在一起。

  更別提那種獨特的腌制方法。

  使得整只鴨子的風味更顯得神秘且特殊。

  親友們在外忙碌著,楊玉清卻悄悄的來到了房間。

  取下額頭上的白色發帶,換上深色的發帶。

  這是侗族中晉級祖母才能夠有的待遇。

  前來吃席的人家,帶上的賀禮是糍粑和酸鴨子。

  收下一半,返還同樣的分量,是侗族人家中的禮尚往來。

  外公和外孫女的第一次見面,開啟豐盛的序曲。

  豐盛的食物,向親友們正式宣告新生命的到來。

  壓軸出場的酸鴨子關系到整個慶典的成功。

  鴨肉韌性十足,不干不柴。

  帶來勁道口感的同時,醇厚鮮香的氣息更是令人愉悅。

  “食物帶來的共同體驗,讓族人間的聯系。”

  “得以反復確認和一再鞏固。”

  “甚至為族群存續植入頑強的基因。”

  “三朝酒曲終人散。”

  “按照侗族習慣,楊玉清要把酸鴨子的制作方法傳給兒媳。”

  暗黃燈光下的楊玉清正在手把手的教導著兒媳。

  這種代代的傳承,在溫暖的火塘旁顯得即平常又特殊。

  “酸,最初的目的是為了保存食物。”

  “西南山區的人們卻意外收獲了美味。”

  “這是發酵帶來的驚喜,隨著兒孫的繁衍。”

  “這種傳統得以延續。”

  電視機里面彌漫著一種開心的氛圍。

  電視外的胡蕭家卻顯得很平淡。

  胡媽知道像楊玉清這種開心的情緒,自己或許一輩子都有可能體會不到。

  家庭的和諧在于父母與兒女的關系和諧。

  自己雖然有心和女兒合好,但是胡蕭......嗯?!

  胡蕭剛剛是在擦眼淚嗎?

  陷入思考中的胡媽突然看見了胡蕭眼角的一絲濕潤。

  雖然很快就被胡蕭擦掉了。

  但是胡媽很肯定,剛才胡蕭擦掉的就是眼淚!

  這讓胡媽萬分驚訝。

  胡蕭這是....被感動了?

  還是打哈欠出來的?

  胡媽突然想到了什么。

  笑呵呵的說道。

  “這個真沒意思,我還是關了吧。”

  原本以為,胡蕭會反對。

  可是沒想到胡蕭點了點頭。

  “正好,我可以去書房處理我自己的事情。”

  說完起身去到了書房。

  沒有絲毫的停頓。

  這讓胡媽有些張二摸不著頭腦。

  胡蕭這到底是喜歡看還是不喜歡看?

  虧自己還特地選了這一集,不就是為了緩解矛盾嘛。

  不過要是胡蕭看都不喜歡看。

  這矛盾還怎么化解。

  胡媽很狐疑,打算想其他的法子。

  起身朝著臥室走去。

  路過書房的時候,卻發現里面的燈光亮了起來。

  胡媽覺得很奇怪。

  拉開一絲門縫。

  發現胡蕭坐在里面,跟前的電腦屏幕亮起。

  出現的正是剛才在客廳里面播放的《舌尖2》的畫面。

  胡媽:......

  好家伙,男人的嘴都是騙人的鬼!

  不過胡媽也是有些小開心。

  胡蕭既然自己看這個了。

  那就說明,胡蕭是喜歡的。

  希望這一集里面的信息,能夠真正的說動胡蕭吧。

  胡媽深吸了一口氣。

  隨后轉身離開了。

  而在書房里面的胡蕭看著電腦里面的畫面出神。

  “在長江下游地區,有一道家常菜。”

  “油潤甘香的五花肉并不是主角。”

  “反倒是黝黑不起眼的菜干才是精髓。”

  “家常食物,往往秉持著節省的原則。”

  “化腐朽為神奇。”

  畫面里面的梅干菜扣肉。

  讓胡蕭有著微微失神。

  奮斗大半生,這道菜一直是他記憶里的味道。

  畫面一轉。

  在紹興,吳葉跟從地里挑回芥菜。

  這種蔬菜新鮮時味道苦辣澀口。

  往往這個時期沒有人會食用。

  采摘回來的芥菜都是放到竹竿上晾曬。

  乘著太陽大的時候,讓芥菜脫水。

  等到顏色沒有這么鮮艷的時候,將芥菜切斷。

  隨后加入鹽粒。

  鹽分可以刺激細胞液的滲出。

  也可以殺死有害的雜菌。

  為芥菜入缸發酵提供一個安全的環境。

  只需要幾十天,芥菜就會變換一個新的模樣。

  到了這個時候,吳葉跟便把這些芥菜重新拿出來晾曬。

  再次脫水,芥菜的香味彌散在空氣。

  走在清明節時期的紹興,家家戶戶都是這樣的特殊香味。

  這個時候芥菜就脫胎換骨變成了“霉干菜”了。

  胡蕭陷入了回憶之中。

  自己小時候經常能夠問道這種味道。

  小時候的自己不懂父母的心。

  現在自己做父母了,卻沒有照顧到自己孩子的心。

  代代的傳承不知在那個地方就變了味道。

  畫面中,圍繞在爺爺身邊的孫子孫女。

  傳出屏幕的笑聲,都讓胡蕭有片刻的失神。

  有了霉干菜,吳葉跟的老伴做出好幾樣女兒喜歡吃的菜式。

  除了扣肉之外。

  紹興人還用霉干菜做湯。

  熱水中,菜干舒展筋骨。

  濃郁的風味物質,緩緩釋放。

  加入竹筍、河蝦同煮。

  湯色赤紅清澈,幾種食材貢獻出互相平衡的鮮味。

  “轉化還在壇中繼續,時間越久,味道越醇。”

  一餐飯讓一家人的感情在無形中慢慢加溫。

  這種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親情感。

  讓胡蕭一時間變得無所適從。

  一直以來建議的外殼,似乎在某種力量之下開始注解分解。

  胡蕭的心境在變換。

  跟前的電腦畫面也在轉變。

  此刻已經從紹興來到了福見的霞浦。

  對于林春銀來說,他此刻要抓住秋天里面的每一縷陽光。

  新鮮的番薯洗凈之后,挑好出淀粉含量搞的淀粉。

  浸泡、刨絲、淀粉析出。

  沉浸一夜,淀粉凝固結塊。

  一盆具有濃厚淀粉的番薯漿就形成了。

  在林春銀的記憶******薯收獲時,母親經常做這種工序復雜的食物。

  即便早已在首都成家立業,這種食物總是牽引著他。

  番薯淀粉遇熱,會呈現迷人的半透明色。

  柔韌勁彈,清甜可口。

  是備受歡迎的甜品。

  將攪拌至粘稠的番薯液倒入布置好的蒸籠當中。

  澆上薄薄的一層,等待半個小時后。

  再次澆上第二層。

  如此循環往復,一直澆到第十五層。

  到了這個時候,整個粉塊就顯得十分的透明。

  陰干之后,粉塊變得格外的堅硬。

  用特制的器物固定住粉塊。

  往下一刮,番薯粉絲便做好了。

  純凈的番薯粉絲容易吸收各種各樣的味道。

  做好的番薯粉絲,第一個品嘗的就是自家人。

  新鮮粉絲,時令海鮮,變成了一碗鮮味十足的海鮮粉絲湯。

  甜潤鮮香,滋味醇厚。

  這也成了林家晚餐上的主角。

  一邊吃著自己親手作出來的番薯粉絲。

  林春銀也跟母親回憶起了自己小時候的趣味。

  美味和笑聲并存。

  “家的味道,并不特指某一種食物。”

  “一家人團聚在一張餐桌旁。”

  “這個味道才更加真實,更加圓滿。”

  內盟古,常虹小一家送別兒孫,嘗過了美味的莜麥饸饹。

  女兒和外孫總是要回城市的。

  常虹小一家充滿了不舍。

  福見霞浦,林春銀決定留在家鄉,留在母親的身邊。

  廣棲,楊玉清抱著孫子,喜不自勝,沉浸在天倫之樂。

  “三餐茶飯,四季衣裳。”

  “共同鑄造了一個名叫家的地方。”

  “人因食物而聚,人不散,家就在。”

  “煙火人間,風味長存”

  .....

  至此,第六集萬家燈火,結束!


  (https://www.dzxsw.cc/book/18329903/71803643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