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我的紀(jì)錄片真的不想要高收視! > 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們的田野!

第一百四十六章:《舌尖》收官:我們的田野!


  在王霖感嘆的時候,朱有長的紀(jì)錄片《建筑》也正式在企鵝影視上線了。

  作為華國有數(shù)的紀(jì)錄片名導(dǎo),朱有長的人氣和作品都是有目共睹的。

  上一部作品《田野》幫他積攢了很多的粉絲。

  其中就包括社畜張銘。

  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面待久了,對綠色植被,清新的曠野就格外的喜歡。

  朱有長的《田野》就十分符合他的審美。

  讓他這樣一個不怎么愛看紀(jì)錄片的人都能夠看的進(jìn)去并且為之熱愛。

  所以在得知朱有長又有了新作品之后,他早就期待著首播的這一天。

  讀大學(xué)的時候,遇見一些事情還可能跑到網(wǎng)上懟幾句。

  但年紀(jì)上來了,根本不會在乎網(wǎng)上的那些風(fēng)言風(fēng)語。

  對他來說只要有東西看就行了。

  隔空在網(wǎng)上罵來罵去有什么意思。

  有本事線下碰一碰。

  坐在沙發(fā)上。

  一邊刷著手機(jī)一邊把企鵝影視給打開。

  終于隨著主題曲的響起,朱有長的《建筑》正式開播了。

  張銘放下手機(jī)開始觀看起來。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張銘也逐漸從之前的那種強(qiáng)烈的期待感中回過神來。

  隨著主題曲播放完畢,張銘長吐了一口氣。

  不得不說,朱有長依舊是那個紀(jì)錄片名導(dǎo)啊。

  《建筑》和《田野》一樣,都是他喜歡看的風(fēng)格,打開朋友圈。

  張銘想要在朋友圈安利一波《建筑》這部紀(jì)錄片。

  但是剛一打開,張銘就愣住了。

  同學(xué)王哥:《舌尖》封神!

  同事劉姐:我的媽呀!《舌尖》收官太好看了吧!

  張老師:《舌尖》讓我學(xué)生寫作文的題目有了。

  前女友:找男人什么的,還不如看《舌尖》呢。

  ......

  這是....

  張銘有些懵。

  怎么都在安利《舌尖》?

  沒有人看過《建筑》嗎?我覺得拍的很好啊。

  往下滑了很久,終于看到了一條跟《建筑》相關(guān)的朋友圈。

  ktv胡小姐:跟《舌尖》相比,《建筑》很好看,下次別拍了。

  張銘:......

  張銘心中越發(fā)覺得奇怪,抱著這種好奇的心態(tài)。

  他點開了b里b里,在首頁找到了《舌尖上的華國》第7集。

  點擊播放!

  隨著主題曲結(jié)束,《舌尖上的華國》最后一集正式開始。

  “華國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不僅是一種因地制宜的變通,更是順應(yīng)自然的華國式變換之道,他們精心的使用著腳下的每一寸土地.....”

  “獲取食物的非凡智慧無處不在,從肥沃的沖積平原,到富饒的江河湖泊,從嚴(yán)寒荒蕪的高原,到高樓林立的都市....”

  “哪里有綠色的生機(jī),哪里就有天與人的和諧.....”

  在晨光中散發(fā)著熠熠生機(jī)的禾苗,到海邊拾螺的漁民,平原的開闊,到高山的險峻。

  短短幾十秒的片頭似乎是要把華國的一切地理風(fēng)貌展示出來。

  越看越讓張銘有種身為華國人的自豪感。

  最后在一片隨風(fēng)要動的麥田中,本集的標(biāo)題隨之出現(xiàn)。

  【我們的田野】

  張銘一愣。

  是和《田野》同類型嗎?

  鏡頭伴隨著木樓梯吱呀的聲音開始了,這是重物踩在上面才會發(fā)出的聲音。

  畫面中兩位身著少數(shù)民族服飾的中年婦女,一人背著一個背簍走上了吊腳樓。

  在背簍后面裝滿了一簍子綠色的樹葉。

  張銘一愣。

  樹葉?這是什么樹葉?

  按照他的固有印象,這背簍里面要么裝著大米或者臘肉,怎么也想不到會裝著樹葉。

  “潘巖少和黃安榮是生活在貴洲省的壯族,他們居住的下堯村,距離省會貴揚(yáng)有300多公里的山路.....”

  “剛剛摘菜的枝條散發(fā)著新鮮的氣息,看上去十分普通的葉片,會在即將到來的節(jié)日里,發(fā)揮神奇的作用....”

  畫面中的兩名婦女一邊聊天一邊把綠色的樹葉從樹枝上拔下來。

  從熟練的動作來看,這是十分日常的事情。

  “這里的人自古以糯米為主食,在高山梯田里種植者近百種原始的糯稻,散落的村寨像一個個孤島,深藏在大山深處....”

  “潘巖少他們摘菜的是一種楓樹的葉子,自然的饋贈包涵豐富的可能性,當(dāng)?shù)厝丝偸悄軌蛏萍永?....”

  伴隨著旁邊,兩名婦女將楓樹葉子放入一個類似于打糍粑的石碗里面開始捶打,綠色的汁水也隨著樹葉脈絡(luò)的破壞滲透了出來。

  看到這里張銘有些好奇了。

  她們是要用這種樹葉做什么東西嗎?

  食物?還是烙什么餅?

  “十月,是糯稻成熟的季節(jié),下堯村正在精心迎接一個專門為稻谷設(shè)置的節(jié)日,新米節(jié)....”

  “口感上,水稻常被區(qū)分為糯與非糯兩類,粘性特別強(qiáng)的統(tǒng)稱為糯稻,含量豐富的支鏈淀粉使它蒸煮后極具粘性和韌性....”

  經(jīng)過捶打的稻米能夠被拉伸出將近半米的長度,看著就十分的彈牙,就像是浸濕的綢緞,十分具有光彩。

  屋外的男人們在捶打稻谷,而屋內(nèi)的潘言少和黃安榮也是在忙碌。

  之前經(jīng)過捶打變碎的楓樹葉子,被他們放入到架在火糖上的鍋子里。

  鍋里面放滿了沸水,正在咕隆咕隆往外跑著熱氣。

  “略加蒸煮,樹葉就會溶解出黃綠色的溶液,成為糯米的天然染色劑....”

  “浸泡后的糯米再加以蒸煮就變成了黑色.....”

  看見脫胎換骨的稻米,張銘大開眼界。

  原來之前的植物是給稻米染色的!

  在張銘驚訝之余,他們又用另外一種植物把另外一部分糯米染成了黃色,同時也保留了部分的白色糯米。

  “用植物給食物上色是一種古老的智慧,它既滿足了一個封閉而又艱苦的民族對于色彩的渴望,又在客觀上保證了食物天然的品質(zhì)....”

  畫面一轉(zhuǎn),一塊塊美麗的梯田出現(xiàn)在張銘面前。

  不規(guī)則的梯田像是出現(xiàn)在畫家筆下的油畫,處處透露著一種不真實的感覺。

  偶爾飄過的白色霧氣更是增添了一絲自然的美。

  看著張銘如癡如醉,他本就對這種鄉(xiāng)野格外的喜歡。

  “山上的梯田不適宜機(jī)械化的收割,人們依然沿用著傳統(tǒng)的摘禾刀,但是在這一片水田里還藏著其他的秘密....”

  “這里的人民發(fā)現(xiàn)在水田里面可以同時養(yǎng)鯉魚和鴨子,魚和鴨可以幫助糯稻清除蟲害,而它們的糞便又能給稻禾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

  在一株株金黃的稻谷中間,鴨子的叫聲和鯉魚卷起的漣漪相互交錯,形成一幅相輔相成的景象。

  這種撲面而來的自然氣息讓張銘整個人為之一震。

  “新米節(jié)的主食準(zhǔn)備好了,潘言少和黃安榮開始制作主菜-腌魚,當(dāng)?shù)厝讼嘈判晾笨梢詭椭麄兣懦w內(nèi)的潮濕,木姜子獨(dú)特的味道和山奈發(fā)酵出來的酸,成就壯族獨(dú)一無二的酸湯魚.....”

  畫面中經(jīng)過腌制的魚,魚肉緊實,色澤明亮,在火塘上的爐灶之中搭上一口鍋子,放入切好的青紅辣椒,加入壯族的秘密木姜子和山奈。

  一鍋奶白色的酸湯就做好了,湯面漂浮著辣椒和黑色的木姜子,酸菜和魚肉若隱若現(xiàn)。

  你甚至都懷疑湯上浮現(xiàn)出來的熱氣都是不是酸的。

  舌尖都為之一動。

  “體現(xiàn)群體協(xié)作和分享的長街宴,作為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正在受到世界的關(guān)注,大山里的民族在貧瘠的山地創(chuàng)造了美味的食物.....”

  “這得益于他們面對高山的智慧.....”

  鏡頭下,家家戶戶把自己準(zhǔn)備好的食材擺在街道之上,小小的桌子連成一條直線。

  下堯村的人們分坐在兩側(cè),在一片歡聲笑語的吃著準(zhǔn)備好的食材。

  一手拿起一團(tuán)黑色或黃色糯米,用筷子夾起一塊腌魚,之后再喝上一口酸湯。

  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洋溢的幸福的笑容。

  伴隨著陽光,遠(yuǎn)處梯田好像一面自然的背景畫,相得益彰。

  張銘看的有些癡了。

  他喜愛田野,這樣的風(fēng)俗是他從來不曾感受。

  此刻他內(nèi)心強(qiáng)烈的涌現(xiàn)起一種情緒。

  華國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沒等他消化完這種情緒,波光粼粼的海面出現(xiàn)在屏幕上。

  “王德峰是一名新入行的潛水員,今天是他職業(yè)生涯的第一天,他的工作是尋找一種珍貴的海洋植物-海參....”

  面容黝黑的中年漢子,在潛水服內(nèi)穿上厚厚的毛衣,雖然是夏天但是海水中的溫度卻低的可怕。

  隨著潛水服穿戴好,王德峰“嗖”的一聲鉆入了海水之中。

  “獐子島,黃海北部一個不足15平方公里的海島,卻因為海域里面的物產(chǎn)富甲一方.....”

  “碧波之下,生存者一個興旺的群體,被華國人視為海中珍品的,海參、鮑魚、海膽占據(jù)著其中的多數(shù).....”

  “純凈的水體和活躍的洋流,造就了他們非凡的品質(zhì),這是一個陌生而又新奇的世界.....”

  在防水鏡頭下,一個神奇的海洋世界展現(xiàn)在張銘面前,巖石上吸附著鮑魚,沙地里休眠者海參,不知名的魚兒游蕩在王德峰的旁邊。

  這種感覺一下子讓張銘回到了小時候看央媽播放的海洋影片的記憶。

  對于年幼的他,海洋打開了他的想象力。

  “海參的家族已經(jīng)在地球生活了六億年,但迄今為止只有西般牙和中國人善于烹飪海參,但是王德峰采捕的并不是本地土著.....”

  “3年前數(shù)以億計的人工培育的海參幼苗,被投放在這片海域,一同投放的還有鮑魚、扇貝等數(shù)種海珍品,到今天獐子島已經(jīng)成了華國乃至全亞洲最大的海洋牧場....”

  一只只肥碩的海參在海底爬行,海面上是數(shù)不清的船只迎著朝陽捕魚。

  諾大的海上熱鬧非凡。

  這讓張銘生起了熟悉的感覺。

  我想去看看....

  “海參在中餐里的代表莫過于魯菜中的蔥燒海參,山棟特產(chǎn)的優(yōu)質(zhì)大蔥是這道菜最重要的輔料....”

  “富含蛋白質(zhì)的海參,燉煮后變成膠狀,柔順香滑,并帶有濃郁的蔥香.....”

  切成拇指大小的大蔥,在食用油的刺激下,發(fā)出油滋滋的聲音,等到大蔥煎到微黃的時候倒入調(diào)制好的鹵水,放入一顆顆海參。

  經(jīng)過高溫的加熱,海參在湯汁的咕嚕咕嚕中開始發(fā)生變化。

  表面附著著蔥段和油光,改變了它原本令人不適的外貌,讓人有了想要嘗試一番的沖動。

  張銘看到這里,不知覺的咽了一下口水。

  伸手一摸,發(fā)現(xiàn)周圍并沒有零食。

  張銘急忙起身,開始在客廳尋找吃的。

  肚子卻急不可耐的發(fā)出一聲聲抗議。

  “咕~”

  “咕~”

  原本是打算看《建筑》,所以張銘根本沒有準(zhǔn)備什么零嘴。

  自己明明記得家里面有剩下的零食,但是一到關(guān)鍵時刻它們就全藏起來了。

  最終張銘啃著半邊蘋果重新坐到了屏幕前。

  “收獲茫茫水域中的海產(chǎn)并非易事,獐子島的人入海探寶,而太湖邊的人更樂于坐享其成....”

  畫面來到太湖上,在蘆葦叢中,不遠(yuǎn)處的船只若隱若現(xiàn)。

  太湖?

  一提起這個名字。

  張銘腦子里立馬浮現(xiàn)出一種讓他幾乎要流口水的食物....

  “在華國,蟹作為食物已經(jīng)有4000了,深諳烹飪之道的華國人在吃蟹上崇尚樸素的方式-清蒸....”

  “這是食蟹而不是原味的最佳方法,被華國人推為天下至鮮的美味,就在殼中....”

  從蒸爐中出鍋的大閘蟹,顏色變得紅黃,撬開表面的殼,濃郁的蟹黃傾瀉而出。

  色澤金黃,質(zhì)地粘稠,看的屏幕前的張銘都跟著舔舌,腦中不自覺的回想起自己吃蟹時候的味道。

  “蟹的產(chǎn)地,人們在利用這一食材上,迸發(fā)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力,流傳百年的靖江蟹黃湯包是其中的經(jīng)典....”

  蟹黃湯包!

  張銘一愣。

  短短四個字讓張銘口腔中的口水和肚子的饞蟲蓄勢待發(fā)。

  “復(fù)雜考究的用料,以蟹黃和蟹肉為主,遵循古制,湯包的褶皺多達(dá)32個,蒸汽的熱力,將食材的精華融入湯中....”

  “包裹著滾燙汁水的面皮,其薄如紙,韌度驚人......”

  白白的湯包,碰一下彈三下,透過薄薄的面皮,你仿佛能夠看到在面皮之下流動的金黃色湯汁。

  只消弄出一道口子,鮮到極點的湯水立馬流水,彌漫在室內(nèi),也勾動著肚子里的饞蟲。

  鏡頭下的食客把嘴巴靠近湯包,隨后“蘇嚕蘇嚕”的聲音響起。

  湯包的味道也隨之流入腹中。

  看到這里張銘口腔中口水已經(jīng)到了臨界點。

  看著被自己吃干凈的半塊蘋果,張銘腦子里想起了一首bgm。

  危險危險危險危險~

  下一刻。

  肚子里的饞蟲開始造作。

  “咕~”

  張銘又開始在客廳內(nèi)尋找著吃的,找尋了一番的張銘開始點外賣。

  剛巧看到一家蟹黃湯包的店,二話不說先買幾籠再說。

  在等待外賣的過程中,張銘通過不斷抖動的雙腿企圖來分散自己的餓意。

  眼睛緊盯著屏幕,看接下去的畫面變化。

  興化的龍香芋,奶香四溢,配合上紅燒肉一起炒是興化家家戶戶都會的家常菜....

  藏地的糌粑,搭配上青稞粉和酥油茶,味道相輔相成,充分異域風(fēng)情.....

  不同地域的美食,不同民族的食物依次出現(xiàn)在畫面中。

  在這些故事的進(jìn)展之中,張銘的外賣也到了。

  吃著蟹黃湯包,看著《舌尖》張銘感到由衷的滿足。

  在這樣的滿足之中,《舌尖上的華國》也迎來了尾聲。

  “在不同的地域,華國人用各自的智慧,巧妙地從自然界獲取美味,這一切來自他們對上天的敬仰和對土地的眷戀....”

  “一位作家這樣描述華國人淳樸的生命觀,無論埋頭種田,還是低頭吃飯,他們總不會忘記抬頭看一看天....”

  《舌尖上的華國》到此結(jié)束!

  旁白平淡的聲音,卻帶起了張明內(nèi)心強(qiáng)烈的情感。

  張銘呆呆的看著屏幕,口中的蟹黃湯包都來不及吞咽下去。

  內(nèi)心無數(shù)語言想要抒發(fā),心中萬種情緒想要舒展。

  身為華國人讓他自豪,看到祖國的大好河山讓他驕傲。

  華流才是最頂尖!

  種種情緒最終變成了一句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

  華國這么大,我真的想去看看....以及一句。

  我TM以前到底錯過了什么神仙紀(jì)錄片!


  (https://www.dzxsw.cc/book/18329903/65839001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jī)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