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點點頭,“看吧,小心著點兒。”
余耀從一側探過身子,輕輕移動了一下,就在“趙公明”身后下方,發現了一方印鑒。
小篆,陽文。
王玉蘭制。
余耀心里一陣驚喜。
隨后,他輕輕復歸原位,“后面也沒啥損傷。”
“嗯,這銅像得有小一百年了,保存得這么好不容易。”老板點頭。
這銅像當然不止百年,余耀抽了口煙,“您怎么知道?”
“這后面刻著印啊,王玉蘭制!”老板煞有介事地解釋道,“我老婆的太奶奶就叫王玉蘭,這又是她們家祖傳的。你想啊,興許是當年找人定做的,陪嫁的嫁妝。不過,她太奶奶一個婦道人家,應該不會做銅器,落個名款兒,可能是討個彩頭。”
余耀苦笑不得,心說這老板想象力還真豐富!
這又是巧了。
要說這“王玉蘭”,聽著像個普通的女人名字,其實,明代有一位民間銅器大師,也叫王玉蘭。
因為是民間大師,所以歷史資料極為有限,大致能知道王玉蘭生活在明代,目前僅有少量傳世的銅器出現。
同時呢,王玉蘭所制銅器,流傳下來的多是銅壺;這人物造像,不要說見了,余耀壓根就是第一次聽說。
根據拍賣紀錄,“王玉蘭制”精品銅壺,市場價值應該在百萬以上。至于人物造像,雖然沒有先例,但也不會便宜了。
不過,這里面有個問題。
因為王玉蘭傳世作品太少,所以很難系統地判定藝術風格。大致上,那些銅器行家,也就是根據年份和工藝的精湛程度來判定。
比如,先斷了代,確定是明代的;然后又不是一般水平,再加上個“王玉蘭制”的款兒,基本這樣就可以認定。
但實際上呢,華夏自古以來從來不缺仿貨。不管是現代作偽仿制古玩,還是同朝代或者后面的朝代,都會有仿品出現。古代更不講知識產權,“王玉蘭制”好賣,那就仿著來再加個款兒唄。
當然,即便是同朝代,大部分仿貨是比不了真品的,但是也有可能出現高精尖的仿品。
余耀判定這件趙公明銅像,也只能如此認定。說白了,如果是同朝代的高仿精品,他也沒辦法。
但,有王玉蘭制的款兒,總比沒有讓人心里踏實。
“那行,老板您貴姓?也給我留個電話吧。”
“好,我也姓王。”王老板留了電話,還不忘囑咐一句,“余老板要是吃得好,多介紹朋友來啊!”
回去之后,濮杰叫道,“你掉坑里了?這么久才回來。”
“我和老板聊了兩句。”
“和老板有啥聊的,這么久?”老周問道。
余耀壓低聲音,“既然碰上了,就給你們說說。不過現在你們別去看了,等我拿下再說。”
結果,濮杰和老周聽余耀說完,大眼瞪小眼。合著他倆雖然都算是行里人,可燈下黑,竟都沒聽說過王玉蘭。
應了愛看書的好處,不僅僅是光有眼力。余耀是考古專業,古代史本來就是必修的重頭,他又特別愛看書,包括很多
【精彩東方文學 www.pluralapp.com】 提供武動乾坤等作品手打文字版最新章節首發,txt電子書格式免費下載歡迎注冊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