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品三國 > 第四十七章 逆流而上

第四十七章 逆流而上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除了三國各主之外,將相大臣們一般都是幾個人物合為一卷,只有諸葛亮和陸遜每人獨占一卷,可見陸遜在三國史上占有何等重要之地位。\\WWW。qb5、coM陸遜作為孫吳政權“江東化”的代表人物,是江東眾多優秀人物中出將入相的唯一一人。然而,就在他人生旅程達到頂點的時候,卻被孫權逼死。歷史上關于陸遜之死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他是因為卷入了太子與魯王之爭而死,而易中天先生認為,陸遜之死有著更深層的原因,而且正是這個原因才導致了三國鼎立的局面,那么這個原因究竟是什么呢?陸遜之死的背后與曹操、劉備、孫權的建國之路究竟有著怎樣的關系呢?廈門大學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講壇為您精彩講述品三國之《逆流而上》。

  易中天:

  上一集我們講了陸遜之死,陸遜之死是個謎,孫權為什么要逼死他呢?一般認為因為卷入到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爭奪儲位的這樣一個黨爭.而陸遜是擁護太子的,不斷的上書給孫權講保太子的道理.惹翻了孫權,但是這個說法可以討論,為什么可以討論呢?就是因為陸遜死了以后,卷入太子魯王黨爭的其他人,很多人升了官.這張表里面列出來的就是太子黨和魯王黨的人,我們看到有的人受了處分,有的人罷了官.有的人被處死或逼死,有的人升了官,有的人沒事兒.但是我們如果把這些人的履歷看一下,我們馬上就會看出問題來.被逼死的陸遜,吳郡吳縣人,被流放罷官的顧譚,吳郡吳縣人.被處死的吳粲(wUCAN),吳郡烏程人.也就是有事的都是江東人.沒事的是誰呢?諸葛恪升官,他是什么人?他是流亡北士諸葛謹的兒子.升官的還有步騭(BUZHI),臨淮淮陰人,流亡北士.呂岱(LVDAI),廣陵海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是儀,北海營陵人,流亡北士.沒事的滕胤(TENGYIN),北海劇縣人,流亡北士的后代.而且后來和諸葛恪一起還做了孫權的顧命大臣.

  那就很清楚,孫權在這兒是以什么劃線,不是以擁護太子還是擁護魯王來劃線,他要整的全部是江東人.但是這里面還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朱據,朱據也是吳郡吳縣人,而且朱據和陸遜都是吳郡四大家族之一.吳郡四大家族,顧、陸、張、朱。朱據這回兒也沒事兒,朱據當然后來也挨整了,但是那是后來的事。因此我們又得出一個結論來。這次孫權就是要整陸遜。而陸遜挨整是在什么時候呢?是在他當了丞相一年以后,而陸遜我們知道一直是東吳的上游統帥。在長江上游的統帥,駐守武昌,就是現在湖北省的鄂州。前線總指揮,孫權的前線總指揮是四任,第一任周瑜,第二任魯肅,第三任呂蒙,第四任陸遜。所謂東吳四大英將。陸遜這個地位是很高的,很重要的,然后又當了丞相。不折不扣的叫做出將入相,一人而身兼文武二職。軍權和政權都掌握過了,何等重要的人物。為什么整他?那么也只能猜測,那么我猜,陸遜挨整是這樣幾個原因,第一他是士族。第二他是江東士族,第三他是江東士族當中最大的士族,四大家族之一的陸家族。那么第四他還是江東士族當中在孫權政權官做得最大的,權利最大的。孫權不能夠把這么大的權利交給了江東士族。功高蓋主是肯定的,影響太大也是肯定的,因為當時太子也好,其他的人也好,都和陸遜的關系非常好。甚至還有學者,比方說馬植杰先生猜測說孫權怕接班人駕馭不了陸遜,太厲害了。他兒子將來繼承了帝位管不了這重臣怎么辦?等等原因。但是我覺得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孫權和這些江東士族之間的這種關系,這種糾葛,因為我們看江東士族,我講了,有江東四大家族:虞(YU)、魏、顧、陸。虞,代表人物虞翻。這個是差點被孫權殺掉的。魏,魏騰,差點被孫策殺掉,我們講《江東基業》這一集的時候講過孫策要殺魏騰,后來孫策的母親吳夫人就站在水井跟前說,你要殺魏騰我就跳下去算了。因為你要殺了魏騰以后大家肯定要反對你。為什么?就因為魏騰他就是四大家族之一。這個江東家族的勢力太大了。孫策沒敢殺。那么顧呢,顧雍,顧雍是善終的。但是顧雍的孫子,我剛才講顧譚卷入陸遜一案,被罷官被流放。而且顧譚的弟弟也受到牽連。他的姐妹也受到牽連。這里面確實是有孫權和江東士族的矛盾。

  易中天先生認為,陸遜并不只是因為卷入到太子孫和和魯王孫霸爭奪儲位而被逼死,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江東士族中的代表人物。孫權雖然利用江東士族在江東坐穩了江山,但是對江東集團一直是不信任的,所以總想有機會收拾江東人,孫權終于借這次奪儲之爭收拾了一批以陸遜為首的江東人,而在此之前孫權就曾收拾過江東士族,那么孫權骨子里為什么要與江東人過不去呢?

  剛才我說到了虞翻,虞翻是差一點被孫權殺掉的。怎么回事呢?就是有一次孫權請大家喝酒,孫權這個人很喜歡喝酒,我們前面也講過,一喝就醉。一醉方休。到了喝得差不多的時候,孫權就起來給大家斟酒,一個一個倒過來。到了虞翻,快到虞翻跟前的時候,虞翻就裝做喝醉了。往地上一倒,等到孫權一看他醉了,算了,別倒了。就到別人哪兒去斟酒,孫權一走過去,他一爬起來坐起來。坐好了。孫權勃然大怒,你太不給我面子了,你這是存心的嘛。拔出劍來就要殺虞翻。是被大司農劉基上前一把抱住,說主公啊主公,虞翻殺不得。虞翻是天下名士啊,請你想想殺一個名士,是什么樣惡劣的影響。最后孫權說了一句話,非常重要的一句話。說“曹孟德尚殺孔文舉,孤于虞翻何有哉。”(《三國志虞陸張駱吾朱傳》)曹孟德都可以殺孔融,我為什么不能殺虞翻?虞翻有什么殺不得?劉基就抱住孫權說,是是是是啊,曹孟德是殺了孔融,但是大家不都早罵他嗎?那不是一片罵聲嘛,殿下要學就學堯舜吧。不要學曹操,曹操怎么可以學習呢?孫權這酒才醒過來,對,曹操學不得。好了,不殺虞翻了。下道命令說,以后大家記住了,我喝醉酒說殺誰,不算數啊,不要執行。但是虞翻最后還是被打發到交州去了,交州就是現在的廣東、廣西,在加上越南的一部分。為什么呢?虞翻口出狂言。有一次孫權和張昭兩個人在一起討論神仙問題。這本來也是個偽命題,說著正帶勁的時候,虞翻插嘴把手指著張昭,對孫權說,那都是死人,他們都變成死人了還談什么神仙?天底下哪里有什么神仙。孫權勃然大怒。就把他打發到交州去了。

  我們看孫權啊,是把虞翻當作吳國的孔融來看待。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還有一個人也說了類似的話。這個人是誰呢?諸葛亮。諸葛亮在蜀國也像曹操和孫權一樣對付過幾個士族和名士。比方說廖立被諸葛亮廢了,來敏被諸葛亮廢了,就是廢為平民。而且諸葛亮在廢來敏的時候說了一句什么話呢?說“來敏亂群,過于孔文舉。”(《宋書-王微傳》)孔文舉就是孔融。就是來敏這個破壞搗亂,散布流言飛語,制造反動言論,破壞安定團結,比孔融還嚴重。這意思很清楚,孔融破壞大局被曹操殺了,你來敏的罪過比孔融還嚴重。我不殺你是寬大為懷。那么也就是說,虞翻是吳國的孔融,來敏是蜀國的孔融。不管是蜀國的孔融還是吳國的孔融,還是魏國的孔融,都不會被這三個國家的統治者所容。也就是說魏、蜀、吳這三國的主要領導人都和這些名士,都和這些士族是有矛盾的。而且正是這些矛盾,才使得我們的三國的歷史呈現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樣子。

  通過易中天先生的分析可以看出,孫權與江東士族的矛盾是有著深層的社會背景的。可以說前有車,后有轍,曹操、諸葛亮與士族和名士也都是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易中天先生認為,正是這種矛盾才造成了三國現在的樣子。那么為什么三國時期的這些實力派要與這些名士們過不去呢?當時的士族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為了講清楚這個道理,我們必須給大家講講什么是士族。士族就是世代為官之家族。就是一個家庭里面世世代代都有人作官。這個就叫做士族。那么大家可能要問,一個家族怎么世世代代就做官呢。難道做官就是他們家的事兒。是的,在東漢末年,做官確確實實就是某些家族的專門的事兒。為什么呢?因為那個時候做官不容易,他有三個條件。第一他必須是士人,第二必須通曉經學,第三必須舉為孝廉。孝廉就是孝子廉士。就是道德品質優秀,就是德的要求。通曉經學,不是經典啊,經學,就是熟悉儒家的學說,這是才的要求。必須是士人,是身份的要求。士人又是什么呢?士人就是士,士在春秋戰國時代是最低一級的貴族。春秋戰國時代貴族的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士。那么到了秦漢呢,士是平民的最高一個等級。平民也有四個等級,士,農,工,商。士就是士民,農就是農民,工就是工民,商就是商民。商民經商,工民做工,農民務農,士民讀書。士就是以讀書為職業的人。用現在的話說就是腦力勞動者,用當時的話說就是勞心者,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所以士農工商士的地位是最高的。一個人必須又是士,就是說你不做工,不務農,不經商,你必須這樣。你還要書讀的好,你還要道德表現好,你才有做官的資格。這樣的人就太少了,而且一個家族一旦出了這么一個人,通過讀書而做了官,那這個人肯定要培養自己的兒子也讀書,也讓他做官,對不對。這樣一來二去,讀書做官就會成為這個家族的職業。這樣的家族就叫做士族。

  這個階層的特殊性在什么地方呢?三個方面。第一,壟斷仕途。因為他們詩書傳家,他壟斷知識。通過壟斷知識去壟斷仕途。那個時候辦私學。那個時候也不是誰都可以讀書的,誰都讀得起書的,誰都讀得懂書的,誰都讀得好書的。只有這樣詩書傳家的人他才讀得了。于是他就代代做官。這就壟斷了做官的名額吧。第二,這個做官的人他有推薦權。那他推薦誰呢?第一個推薦自己的子弟吧。還推薦誰呢?推薦那些出身比較差的,但是書讀得好的人。這些出身差的地位低的,家庭條件不好的讀書人,他做官也不容易啊。就由這個大的士族來推薦他。這么一推薦,這些人就和這些大的士族之間就形成了一種非血緣的家庭關系。在政治上是君臣關系,在情感上是父子關系。那么這些人又做了官以后他又有推薦權。他推薦誰呢?他至少要拿一部分名名額來報恩吧。那么這個大的士族他像滾雪球一樣滾起來的,越滾越大。另外還有一條什么呢?互相推薦。然后我家是大士族,你家也是大士族,我可以推薦官吏,你也可以推薦官吏。那咱倆換換。我推薦你的人,你推薦我的人。第二個特點,控制輿論。為什么能夠控制輿論呢,因為士族他本來就是會讀書才做官的。他本來就有文化,有學問。有文化,有學問他就有話語權。在當時的情況下,普通老百姓哪有話語權啊,他也不能上網去發帖子。有話語權的就是這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他就控制了。而且他本來就有知識,有文化,他就成了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和思想界的領袖人物。他一成了領袖人物,他周圍就會團結一大批太學生和名士。太學生是什么呢?太學生就是國家干部學院的學生。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第三梯隊,后備干部。名士是什么呢?名士就是那些社會上有名的,有話語權的,有很多粉絲的,擁?(DENG)的,這樣一些人,有名的士人。第三個特點,成為豪強。因為他有權啊,有勢啊。他的家族就在地方上發達起來了。就成了一方豪強了。這樣的豪強就叫做世家大族,也叫做衣冠望族,也叫做名門望族,還叫做勢族。還叫做世族。這些都是指這種家族。而那些沒有權勢的,沒有名望的,沒有地位的家族就叫做庶族,也叫做寒族,也叫做寒門。士族壟斷仕途,控制輿論,成為豪強。他就成為社會上一股非常強大的政治力量。到了東漢末年他就成了支撐帝國大廈的三根支柱之一。哪三根支柱呢?外戚,宦官,士族。

  士族壟斷了仕途,這就占領了上層建筑。控制了輿論,就掌握了意識形態。士族有權有勢最終成為豪強,又把握了帝國的經濟基礎。到了東漢末年,帝國的經濟基礎、上層建筑、意識形態全部都掌握在士族手上了,這些士族就應該順理成章地成為這個帝國的統治階級。可是這些士族不得不面臨著新興勢力的挑戰,那么這些新興勢力又依靠什么崛起的呢?

  事實上,三國以后的魏晉南北朝,就是士族地主階級的時代。但是為什么士族地主階級并沒有在東漢以后馬上成為帝國的統治階級呢?因為門閥遇到了軍閥。門閥就是士族,士族也叫做門閥士族階級。保護士族階級的制度,既叫做士族制度又叫門閥制度。這就是魏晉南北朝的制度。

  那什么叫門閥呢?門閥就是門第、門望、閥閱。門第就是家族社會地位的貴賤高低,因為那個時候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一等人,二等人——他有高低,這個高低叫做門第。第就是次序。門望是什么呢,名譽聲望。閥閱是什么呢,是功績經歷。就是一個家庭他有過什么功勞,他有過什么經歷。這個東西是在當時的仕宦人家的家門口要貼出去的。貼到門口,表彰自己功勞的叫做閥,表揚自己的經歷的叫做閱。我們知道閱和歷是能聯系起來的,閱歷嘛。一個閥一個閱,左邊是閥,右邊是閱,合起來叫做閥閱。這個閥閱在和門第、門望合起來就叫門閥。所以后來就用門閥這個詞來指士族。所以門閥就是有著特殊的社會地位,社會聲望的,世代為官的這樣的大家族。那么軍閥呢?軍閥就是擁有獨立武裝力量的地方豪強。那么這么一說大家就清楚了。門閥、軍閥都是閥,但此閥非彼閥。門閥為閥,靠的是聲望地位,或者說得再通俗一點靠的是印把子,有官印嘛手上。軍閥為閥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武裝力量,說的再通俗一點就是有槍桿子。那么如果天下太平,中央政府對于地方有控制能力,令行禁止,大家都服從。這個時候什么管用呢?印把子管用。我發一個紅頭文件,“啪”一個公章下去就搞掂了。如果天下大亂,中央政府控制不了地方,甚至皇帝由天子變成了浪子到處流浪,這個時候慣用的是什么呢?槍桿子。這個時候只能用拳頭說話了。所以門閥不敵軍閥,斗不過軍閥。東漢末年恰恰是這樣一個狀態,天下大亂,諸侯割據,烽煙四起,戰事頻仍,誰也不理誰,誰也不聽誰的,各自為政。門閥不管用,得靠軍閥。

  那么第一個殺上歷史舞臺的軍閥是誰呢?董卓。董卓本來就是個地方豪強。又擁有自己獨立的武裝力量,那當然是軍閥。那我剛才說過帝國是三大力量在支撐著,是外戚、宦官、士族。董卓進京之前,以袁紹為代表的士族,聯合以何進為代表的外戚和以張讓為代表的宦官進行斗爭,結果兩敗俱傷。何進被宦官殺了,宦官被袁紹殺了。這兩個柱子就沒了,倒了。剩下一個士族。董卓進京以后呢還是想跟士族合作的。他甚至把一些士族綁架來朝廷做官。但問題是,董卓這個人他不會合作,他不懂怎么跟士族合作,士族也不愿意跟他合作。最后董卓和士族鬧翻,董卓成了孤家寡人,燒了洛陽,劫持皇帝,跑到西安。這些士族們紛紛在各地擁兵自重變成軍閥了。

  董卓登上了歷史舞臺,首先給士族當頭一棒,士族階級才知道他們的好日子快要結束了,他們當然不會善罷甘休,他們于是選出士族的代言人袁紹,準備重新奪回士族的統治地位,那么袁紹能夠擔當起這個重任嗎?他們士族階級將會遇到怎樣的挑戰呢?他們想重新獲得統治地位的愿望最終能實現嗎?

  這個時候,歷史就到了一個十字路口,或者說到了一個三岔路口。中國向何處去?大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最有想法的兩個人,就是袁紹和曹操。袁紹的想法很簡單,走東漢的老路,恢復東漢的秩序。而且甚至不在有外戚和宦官這兩股政治力量,最好就是我們士族這一家來統治這個國家。奉行一條儒家士族路線。所以當時很多人支持袁紹啊。你想當時各路諸侯成立關東聯軍的時候,為什么要選袁紹做盟主。袁紹當時的官職并不大,官職最大的是袁術,左將軍。袁紹是渤海太守。第二位是韓腹,冀州牧。袁紹等于是現在一個地級市的市長。那上面還有省長呢。為什么選他做盟主,就是士族地主階級看好袁紹。袁紹家四世三公,袁紹自己其實也還是很有才能的。所以當歷史進入軍閥時代的時候,門閥便寄希望于袁紹。這才有袁紹和曹操的官渡之戰。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官渡之戰,曹操勝得是非常險。都看好袁紹。劉備叛逃,董承政變,這個劉表是心里面是偏袁紹嘛,孫策在后面做小動作,偷襲許都嘛,還有周圍的郡縣都背叛曹操投靠了袁紹,孔融更加是在許都大放厥詞,散布袁紹不可戰勝之神話嘛,被荀?駁斥。后來曹操戰勝袁紹以后,從袁紹大本營里搜到很多自己這邊人給袁紹那邊寫的那些書信。他不敢追究,一把火燒掉。他其實是不敢追究的。但是結果怎么樣呢?結果是官渡之戰曹操勝利了,袁紹失敗了。這樣士族地主階級的最后一線希望破滅了。而曹操走的是什么路線呢?他要建設的是什么政權呢?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是,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權。而曹操的路線在北方中國得到了推行,一個法家寒族的政權開始建立起來,但是曹操最后沒有實現自己的這個理想。為什么呢?南方對抗北方,他過不了長江。當時長江沿線三個州,揚州、荊州、益州。州牧都姓劉,揚州牧劉瑤,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劉焉死了以后是劉璋。都是宗室,劉表本人還是名士。由于長江的阻隔,由于南方對北方的對抗,孫權和劉備起來了。孫權和劉備起來以后就有了第三次重要的戰爭,夷陵之戰。夷陵之戰的結果是什么呢?是孫權吃不掉劉備,劉備也吃不掉孫權。劉備集團和孫權集團實際上是諸葛亮和孫權達成協議,二帝并尊,瓜分天下。三國鼎立的局面就形成了。

  所以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就很清楚,整個三國的歷史就是士族地主階級試圖成為統治階級而被另外一些力量所阻擋的歷史。曹操、劉備、孫權都是阻擋潮流的力量。所以我稱之為逆流而上。是反潮流的,但是魏蜀吳三國最后都歸于晉,而晉就是地地道道的士族地主階級政權。三家歸晉就是天下歸士族。但是魏蜀吳三家他們的建國道路是不同的,他們的歸晉原因也是不同的。那么他們的建國之路和他們的歸晉原因又何在呢?請看下集——殊途同歸。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970/94730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会宁县| 忻城县| 新平| 宁武县| 莒南县| 海阳市| 敖汉旗| 台南市| 澄迈县| 鲁山县| 通化市| 永昌县| 桐城市| 雅安市| 绿春县| 博湖县| 辉县市| 江陵县| 洛隆县| 如皋市| 如皋市| 长岭县| 台州市| 东乡县| 抚州市| 平湖市| 鹤壁市| 长岛县| 靖安县| 延寿县| 淮滨县| 鹤峰县| 安吉县| 南陵县| 通州区| 潼南县| 雷州市| 甘南县| 托克逊县| 沙田区| 玉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