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我妻薄情 > 第3章 裁新衣

第3章 裁新衣


翌日一早,黃夫人攜兩個女兒來萱草堂請安。

        陳老太太自從中風,便很不耐煩見她們,在床上含含糊糊地說了幾句,就合上眼睛不理人了。

        程丹若翻譯:“老太太說,夫人持家辛苦,若身體不適,不必這么早來。”

        “孝敬母親是應該的。”黃夫人家教甚好,深知孝順的重要性。當下便接過丫頭多喜端來的藥碗,親試湯藥,服侍陳老太太吃下。

        陳老太太意思意思,喝了兩口,便問:“孝哥兒?”

        “昨兒收到他的信,道是下月考核,這月便不回來了。”黃夫人回答。

        陳老太太點頭,擺擺手。

        “表嬸,還是我來吧。”程丹若接過湯藥,慢慢喂給老太太。

        黃夫人含笑應允,坐下匯報家中事務:“快到上巳節了,我想著給柔娘和婉娘做兩身新衣裳。雖然老爺清廉,也不能叫人小瞧了陳家。”

        陳老太太看著如花美貌的兩個孫女,微微點頭,不甚清楚地交代:“及笄,你要上心……說人家。”

        話還未說完,兩個姑娘便紅著臉道:“孫女還想再陪老太太和太太兩年。”

        這是應有之義,婆媳倆笑了笑,揮手示意她們下去。

        陳柔娘和陳婉娘對視一眼,羞答答地避到了旁邊的屋里。

        程丹若沒動,耐心喂藥。

        陳老太太看了她一眼,說:“丹娘……”的親事。

        “老太太放心,柔娘和婉娘做幾身,丹娘也做幾身,我呀,是把她當親生女兒看待的。”黃夫人一臉誠懇。

        程丹若不由彎起唇角,連忙福身道謝:“多謝表嬸疼我。”

        黃夫人拍拍她的手,又道:“前些日子去露香園,顧太太送了我些藕粉,一會兒送來予母親嘗嘗。若是吃得好,我便托人多弄些來。”

        “你有心了。”陳老太太緊繃的面孔終于放松。

        黃夫人忙道:“孝敬母親是應該的。”

        婆媳倆其樂融融,程丹若心里卻好一陣嘆息。

        誰能想到,回到古代后,連藕粉都成了稀有物。

        露香園是上海名園之一,其主人是名士顧儒的后人。顧家是本地大族,族中亦有人為官,而顧太太便是族長的長媳,與黃夫人關系十分融洽。

        當然,不融洽也難。

        古代皇權不下鄉,外放做官的又都是外地人,得和本地豪族打好關系,仕途方能順暢。

        說回藕粉,此時的藕粉是露香園名產,外面都沒得賣。而在另一個時空,要到清朝才能用錢買到,價值高達每斤紋銀一兩五六錢。

        然而,本朝非明非清,曰之夏,繼承了元朝的江山。

        正好從五行上來說,夏屬火,也和朱明對應。不過,此顧氏已非彼顧氏,露香園亦不是那個露香園了。

        也許,只有藕粉是一樣的。

        陳老太太和黃夫人演完家庭和睦的戲碼,今日的請安方算結束。

        程丹若送黃夫人出去。

        黃夫人和聲和氣:“上巳節快到了,你也別總悶在家里,同我們一道出去逛逛才好。”

        “多謝表嬸惦記。”程丹若道謝。身在古代,一年到頭能出門的日子不多,黃夫人沒有拿捏,就是恩情。

        “你是個好孩子,放心。”黃夫人笑著說,像是暗示了什么,又什么都沒說。

        程丹若垂首未語。

        下午,繡娘便來量體裁衣了。

        江南紡織業發達,除了聞名天下的顧繡(露香園顧氏的兒媳所創),但凡敢做衣服的店鋪,必有技藝出眾的繡娘。

        春日說熱不熱,說冷不冷,正是穿綾羅的好時候。

        時下正流行十幅裙,“腰間細褶數十,行動如水紋,不無美秀”,花紋則以大小團花、飛雀、山水景為主。

        據說,京中流行濃艷之色,錦緞中夾雜金銀絲線,光華燦爛。黃夫人曾提到過一種毛錦,是將雀毛織入緞內,華麗非常,讓程丹若想起了賈寶玉的雀金裘。

        價格也很感人,每匹十二尺,值銀五十余兩。

        什么概念呢?如今年景不錯,白米每斗價錢一百二十文,值銀一錢,平民百姓猶且覺得貴。

        十錢等于一兩,五十兩就是五百余斗米。

        一斗米約十八斤。

        現代米價賤,三塊錢一斤算好了,一匹布就是兩萬七。更不要說古代很多人根吃不上大米,論價值還得往上翻。

        這恐怕也只有國公府的少爺才穿得起。

        江南一帶則偏好淡雅,綾羅以山水刺繡為主,對布料的工藝相對要求不高。然而即便如此,今天兩位陳姑娘做里外兩身衣裳,用的也不是極好的料子,也要花掉二、三十兩銀子。

        陳老爺一個月的俸祿是二十四石米,十斗為一石,所以按照米價,折銀二十四兩銀子。

        雖然官員并不靠俸祿吃飯,但程丹若算完這一筆賬,實在沒臉也做一身這么貴的衣服。

        相較而言,棉布更合適。

        上海的標布是出了名的,此時的松江府亦然,且價格十分友好,最好的棉布每匹才二錢左右。里外做一身簇新的,加上人工費,大概在三錢銀子上下。

        全天然的純棉布,還有啥不滿足的。

        黃夫人口中說什么“你這孩子也太見外了”,卻沒有絲毫讓她改換的意思,只給了她一支珠花簪子作為補(獎)償(賞)。

        夜里,程丹若在一小釜中煮紗布,順便拈了線,盲打各種外科結。這是她穿越過來就沒放下的基本功,一分鐘輕輕松松一百個,且絕對平整牢固。

        單結、方結、三重結,一根棉線很快被用完。

        換只手繼續。

        反正線這種東西,管夠。

        紫蘇和白芷早已習慣了自家主子的練習,只道是小習慣,并不當回事,專心為她做鞋。

        一面做,一面念叨。

        紫蘇道:“姑娘也是,上巳節,夫人小姐們都一道踏青,她們眼睛多尖,穿身棉布衣裳去,怕是要被人恥笑。”

        “如今我一針一線都是取自陳家,人家不說,自己也得有數。”程丹若放下成結的棉線,用銅鑷子撿起高溫消毒后的紗布,放在干凈的地方烘干,“還有柔娘和婉娘呢。”

        提起兩位正牌姑娘,紫蘇便不說話了。

        白芷納好鞋底,遞給她試穿:“姑娘試試。”

        程丹若套上,軟而厚實,十分喜歡:“很好,就這樣吧。”

        “明兒再繡上兩朵花,串上珠子便更好了。”白芷猶豫了下,問,“其實,收小半寸……”

        “不。”程丹若知道,如今富裕人家已經開始纏腳,只是民間女子需要勞作,還沒到這份上。但她是絕不可能自尋死路的:“此事今后不要再提。”

        她語氣堅決,白芷動了動嘴唇,沒敢再勸什么。

        程丹若將干透的紗布卷起來,用油紙包好,仔細放到藥箱內。做完這些,她才叫兩個丫鬟打水,洗漱睡覺。

        “你們也去歇著吧,我這里不用人。”她說。

        值夜是大戶人家才有的規矩,白芷毫無意見,紫蘇也樂得偷懶,應了一聲,各自回屋休息。

        程丹若閂上門,放下帳子,鉆進了被窩。

        兩個丫鬟都想著她上巳節出去,邂逅個青年才俊,搞定終身大事,可她全然是沖著業務去的。

        出門踏青,女眷們難免有個扭傷、跌傷、頭暈什么的,乃是她開展業務的最佳機會。

        其他大夫還不會和她搶生意。

        機會難得,她囿于內宅,幾乎沒有賺錢的辦法,不能白白錯過。

        阿彌陀佛,希望今年能結識幾個有錢有身份的太太小姐,今后她若獨立出去,也能憑借這份人脈混飯吃。

        天一日日暖和起來,新衣裳也做好了。

        三月三那天,風和日麗,暖陽高照,眾人的興致都很高。

        服侍陳老太太吃藥用飯后,程丹若隨著黃夫人和兩位姑娘一道,坐上馬車,去郊外踏青游玩。

        《周禮》說:“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

        也就是拔除不祥,以香熏草藥沐浴的意思。流傳到今日,便成了在水濱飲宴,采摘芳草。

        因有大量女眷出門,河邊的芳草之地,早早用絹紗圍出了步障。不好拋頭露面的太太小姐們,就在這里頭飲酒作樂。

        馬車停在山下,兩個丫鬟跳下車,攙扶黃夫人和兩位陳姑娘下來。

        入目所及,已經看不見十五歲以上的男丁,來往的都是丫鬟、媳婦,最多夾雜一二童子。

        “陳太太。”吳知府的太太用官話招呼,熟稔地與黃夫人打招呼,“這是柔娘和婉娘吧,好久不見,出落得愈發好了。”

        兩個陳姑娘恭敬地福身:“吳太太好。”

        “這是我家秋娘。”吳太太介紹身邊十來歲的小姑娘。

        她上身是白綾對襟襖,下系一條淺綠緞子裙,發間插一支金鑲寶石的草蟲簪,嬌俏可愛又不失貴氣。

        “陳家姐姐好。”吳秋娘大大方方問好,說得也是一口流利的官話。

        兩個陳姑娘還禮。

        吳太太攜了黃夫人,兩人一邊說一邊漫步,臉上都是難得的松快:“我瞧顧家的障子就在那邊,我們也去打個招呼。”

        照理說,松江的地界上,管民政的屬吳知府最大,管司法的就是陳老爺,兩位領頭的夫人不必對顧家這么客氣。

        然而,留在老家的顧家族長雖然無官無職,卻有個在朝中做吏部侍郎的弟弟。

        不好好巴結,還想升職加薪嗎?

        顧家的帳子確實氣派,程丹若連做衣服都不能的絹紗,就好像不要錢的紙,圈了好大一塊地方。

        草坪上鋪了席子,置了矮幾和蒲團,丫鬟們來來去去,提著攢盒果盤,將這臨時的野餐地拾掇得妥妥當當。

        “顧太太。”黃夫人熱絡地寒暄。

        “陳太太來了,快,這里坐。吳太太身體可好些了,這會兒子乍暖還寒的,最容易傷風,可得保重身子。”顧太太不愧是顧氏聘娶的宗婦,容貌不見得多美,社交本事卻是一流,熱情周到的寒暄引得兩位太太都露出笑容。

        長輩們寒暄完,就輪到晚輩們見禮。

        陳柔娘、陳婉娘和吳秋娘問顧太太好,顧太太的兩個女兒蓮娘和蘭娘再問黃夫人和吳太太好,而后姊妹們之間再互相行個平禮。

        一時間花團錦簇。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3412475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瓮安县| 定结县| 玉屏| 饶阳县| 习水县| 古丈县| 太湖县| 布尔津县| 平和县| 安宁市| 望奎县| 大理市| 北票市| 定南县| 增城市| 麻栗坡县| 遵化市| 盖州市| 敖汉旗| 高邑县| 安吉县| 鱼台县| 泸州市| 防城港市| 天峨县| 灵川县| 福州市| 明水县| 微博| 威信县| 高雄县| 尼勒克县| 云安县| 汾阳市| 天峻县| 柘荣县| 房产| 江口县| 保德县| 甘泉县| 龙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