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深宮事深宮無日月
合完八字, 以雁為贄,婚約便算是定下了。
靖海侯親自把聘書交給了晏鴻,說:“子真先生, 今后們便是親家了。”
晏鴻瞇瞇地應(yīng)下:“好說, 好說。”
拿了聘書,就等聘禮了。柳氏前兩年便備妥下聘的彩禮, 一些貴重物如福祿壽的玉器擺件、象牙玳瑁的器具, 是放不壞的,需要倒騰的只有衣料和首飾,須更換成簇新的綾羅綢緞,釵環(huán)也換作今年流行的款式。
這需要一些籌備。
因動作不大, 柳氏也沒有當年春風得意的心情,消息倒也不曾外傳。
至少此,程丹若是一點不知, 納吉已經(jīng)完了。
她以為, 謝玄英要說成親事,總得有個契機。
比如克妻,必須要一個命硬的配,再比如他生病了, 得馬上娶妻沖喜,再不濟也得讓晏家給她上個族譜。
所以,她估測此事快則半年, 慢則一年有余,才會有下一步消息。
如今才五月,還早呢。
她心意在權(quán)力中心進修。
天氣漸熱,宮們換上了紗衣,除了佩戴端午制作的艾草荷包, 很多也開始隨身攜帶彩扇。
彩扇就是后世熟悉的折扇,又叫聚頭扇,竹木為骨,綾絹為面,比團扇更便于攜帶收納,很受宮們的歡迎,講究的還會套上精美的扇套子。
程丹若用的就是最普通的宮廷竹扇,也不講究,隨手將做衣服剩下的料子,縫成一個抽繩款的扇套,湖藍絹暗紋,繡花,耐臟又低調(diào)。
這日下午,天晴而多云,微風拂面熏醉。
皇帝決定去西苑逛逛。
程丹若被傳去,隨奉帝王。
自三月起,皇帝就常叫她過去,有蓋戳,有卻隨口吩咐幾樁事,比如給太后、貴妃送東西,看望一下二公主。
在醫(yī)院,領(lǐng)導(dǎo)讓辦私事,可以考慮辭職,但在公家單位,領(lǐng)導(dǎo)喚你干職務(wù)外的事,是重用……吧?
唉,是不是不能拒絕,就當是重用好了。
程丹若逐漸習慣,這次也沒當回事,準備去當背景板。
然則,到了西苑,周圍的太監(jiān)和宮忽然從靜態(tài)壁花變成了動態(tài)背景。
宮婢們伸著玉指,逗弄翩翩蝴蝶,太監(jiān)學口技,模仿鳥的叫聲,石太監(jiān)繪聲繪『色』地說起候用簸箕抓麻雀的趣事,逗得皇帝哈哈大。
她忽然意識到,此此刻,今兒天氣好,皇帝出門遛彎,不是想大家屏氣斂聲伺候,而是一種踏青的悠然愉悅。
簡而言,開心一點,給皇帝打造出春日舒展的感覺。
真難伺候。
程丹若在肚子里腹誹半天,想想,自懷中掏出彩扇,微微扇動,既有動態(tài),又不失靜美。
說話:要像一副會動的畫。
石太監(jiān)微頓腳步,朝她了個眼『色』,示意她該給皇帝送點風。
程丹若不由心生猶疑。自從謝玄英提醒過她,她總有些疑鄰盜斧,擔心這幾位大太監(jiān)下絆子。
雖說數(shù)月來,石太監(jiān)從未給她找過麻煩,反而常給『露』臉機會,但捧殺也是一大狠招,反而要更心謹慎。
此此刻,她就在掂量,這馬屁是拍還是不拍呢?
會不會拍到馬腳,畫蛇添足?
猶疑,皇帝瞅到了她。
“程司寶,你的扇套怎么光禿禿的?”他點名批評,“也太素凈了一些。”
程丹若一怔,腦子轉(zhuǎn)動,口中先認錯:“臣慚愧。”說完,仍然不清楚為什么被批評,只好擺明態(tài)度,“明日便換。”
可惜,皇帝不是隨口一問,另有打算,故而追問:“程司寶,你女紅如何?”
程丹若:???
她如回答:“臣繡工尋常,只能略作縫補。”
皇帝皺眉:“這可不行。”他語重心,“『婦』有德,德、容、言、工,女紅如何能懈怠?”
程丹若一臉茫然地應(yīng):“是,臣必勤加練習。”
態(tài)度不錯,皇帝勉強點頭:“就做個歲寒三友的吧。”
她:“……是。”
皇帝親口吩咐的作業(yè),比國家大事更重要。
下班后,程丹若立刻去了尚功局,討要歲寒三友的繡樣,又借了一件物,順便再買絲線、針和繡棚,準備回去學刺繡。
好在老師很多,宮中生活寂寞,宮們不是讀書,就是做繡活,隨便抓一個能請教。
程丹若學得十認真。
古代要什么沒什么,多做手工有好處,以后不求。
隔日,輪班到安樂堂上值。
程丹若巡診完畢,坐在檐下描樣子,司制的一位女史來了,見她在做繡活,主動表示愿意教她。
“先前犯了眼疾,多虧你的子。”她說,“身物,唯獨繡工過得去,若不嫌棄,可以教你幾針。”
程丹若報苦。
她不是科醫(yī)生,其并不知怎么看眼科,家來求『藥』,能做的不過是查看平板內(nèi)的古籍,看有對癥的『藥』可用。
這是對病極不負責任的,可不給她們,她們又找不到擅眼科的大夫,即便找到了,家用的子,指不定和她的差不多。
只好死馬當活馬醫(yī)。
可即便如此,宮里的也把她當菩薩。
原以為進宮一趟,少不了勾心斗角,誰知一年多來,她遇到的似乎是好。論宮太監(jiān),均是臉相迎。
何德何能啊……
“從前沒學過繡活,你要從頭教,怕是耽誤你的差事。”她推卻。
女史卻好像被冒犯,臉紅耳赤,爭辯:“的繡工,莊嬪娘娘也十喜歡,誤不了你的事。”
程丹若嚇一跳,趕忙:“若是這樣,便麻煩你了。”
她這才恢復(fù)影,坐到一旁仔細教。
女史教得自然比宮仔細,就是費眼睛,才做一會兒就眼酸。
程丹若拿熱帕子敷眼睛,趁機找一找養(yǎng)眼的子。
片刻后,:“做繡活費眼,平日就要注重保養(yǎng),有個清目的子,一會兒煎好,你也拿些去試試。”
女史忙說:“這怎么好意?”
“費不了多少事,眼睛也疼呢。”程丹若放下繡活,寫子叫去庫房拿『藥』。
她選的是慈禧用過的清目養(yǎng)陰洗眼,主『藥』材為甘菊、霜桑葉、薄荷、羚羊尖、生地、夏枯草,水煎熏洗。
女史推辭不過,拿了一甕回去與姐妹們共享。
不知是真有療效,還是熱敷原就能舒緩眼睛疲勞,大家用了說好,第二天湊了銀錢,請她再弄些來。
程丹若聽說后,不免想,這樣的養(yǎng)生子,與其給少做繡活的娘娘們用,不如給宮,便又抄了“避瘟明目清上散”和“菊花延齡膏”給她們。
尤其菊花延齡膏的主『藥』是菊花,沒有犯忌物,應(yīng)用最適宜。
司制上下頗為感激,傳話過來,說有什么要學的,盡管和她們提,別的本事沒有,有看家本事,傳她一手也妨。
程丹若十感激,但一點不想學。
扇套看著簡單,真要繡出歲寒三友,難如登天。
過了最初的新鮮勁兒,她已經(jīng)開始煩了。
換換腦子,做點中暑『藥』吧。
程丹若挑挑揀揀,選中了《中『藥』制劑手冊》里記載的丹,此『藥』可用于醉酒、消化不良、中暑、暈船,是現(xiàn)代的中『藥』子。
因天氣漸熱,中暑的急救法子也被她謄寫多份,一份貼在內(nèi)安樂堂,令來往宮讀看,一份送往差事最苦的直殿監(jiān),命口耳相傳。
一來二去的,扇套的進度就很慘了。
程丹若已經(jīng)足夠努力,逮著機會就做兩針,但一則基礎(chǔ)差,二則要當差,因此夏至日,皇帝問起此事,她只能說:“還未做成。”
皇帝恨鐵不成鋼:“一個扇套,做這么慢?”
她態(tài)度極好:“臣一定努力。”
為了向大領(lǐng)導(dǎo)證明自己的態(tài)度,程丹若把繡活帶到了西苑。
入下后,皇帝就把辦公地點搬到了西苑,印鑒自然移過來。此處有天棚,透風而蟲蟻,程丹若就選個陰涼處,事就和針線較勁。
微風徐徐,湖邊的水汽帶暑熱,十舒服。
尤其晌午過后,皇帝習慣午睡,整座大殿靜悄悄的,一絲聲不聞。
她就在廊下靠著,一針一針繡竹葉子。
繡好一片,拿起來檢查。
嗯,按女史的話說,不夠靈動,僵硬神。
但程丹若自己覺得挺好的,每一針很均勻細致,有種手術(shù)刀的美感。
可能確不像竹子?
算了,管他呢。
只要態(tài)度夠認真,工作內(nèi)容足夠多,就算結(jié)果一般,領(lǐng)導(dǎo)也不會罵太過。
但話說回來,皇帝為什么忽然關(guān)心她的女紅?
第一次可能是一興起,后面還記得抽查作業(yè),在過于上心了。
而她一個司寶,女紅做得好不好,有什么要緊的?
還『婦』女德……嗯??
程丹若升出一個不可議的念頭:謝玄英不會已經(jīng)和皇帝坦白,準備請他賜婚吧?
這不對啊。
皇帝能給公主、郡主賜婚,是因為他是皇室的大家。但君對臣能賜婢妾,卻不能賜妻,臣是士大夫,不是奴婢,不能以配種的姿態(tài)拉郎。
因此,當初賜婚王家,須得王尚書首肯,皇帝也自言“做媒”而已。
女官應(yīng)該也……不能吧?
程丹若缺乏常識,不由忐忑了一會兒,最后還是選擇相信謝玄英。
在山東,他量得比她還周,應(yīng)該不會犯這樣的錯誤。
可二十歲的年輕,犯錯也不奇怪。
她將信將疑,忽然有點后悔了。
為什么要結(jié)婚呢?
雖然靖海侯府是一個不錯的平臺,謝玄英也是不錯的合伙,但婚姻會帶來許多不確定『性』,再是光明大,也不代表一定能到終點。
也許,崎嶇才是通往正確答案的路呢?
她反復(fù)盤,游移不定,卻不知,現(xiàn)在改口已經(jīng)遲了。
夏至日,謝家下聘。
消息終于瞞不住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320511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