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wǎng) > 我妻薄情 > 560. 哭臨日 爭取早取下班

560. 哭臨日 爭取早取下班


寒暄間,  時間到了。

安國夫人踩著點到達,老態(tài)龍鐘的,看得人心里發(fā)顫。

程丹若囑咐了穗兒兩句,  將她攙扶到最前頭,又請柳氏往前,  自己跪在了第二排的位置。

眾人默契地掏出帕子,擦擦眼角,開始哭。

程丹若沒經(jīng)驗,開頭覷著別人怎么哭。

她們都哭得非常克制,  眼角通紅,時不時落兩滴淚,  也沒有人嚎啕,  非常有節(jié)奏感。

什么意思呢?就是有人起個頭,  其他人再跟著附和兩聲,  貢獻一些背景音樂。

起頭的自然就是柳氏、楊首輔、昌平侯夫人等人。

大家的說辭差不多。

基本就是:先帝你這么英明,怎么就早早死了呢,這是天下人的損失啊!

又或者:從今日起,大夏失去了一位英主,蒼天啊,  你真是不開眼。

還有:陛下,我們失去了你,  就好像失去了我們的父親,好傷心,真的好傷心。

然后,其他命婦就負責“嗚嗚嗚”“哀哉”,等等。

大約哭過一個時辰,第一輪就算結(jié)束。

上廁所的上廁所,  年紀大的可以搖晃一下,被宮人“焦急”地攙扶到偏殿休息。

安國夫人是頭一個休息的,然后是閻太太,她們倆年紀大了,早退也正常。像楊太太這個歲數(shù),就要堅持到下午,才能“哀慟過甚”,下去休息。

最慘的是程丹若。

她年輕。

年輕就意味著要堅持全場,從上午哭到下午,中間不進食水(悲痛怎么吃得下飯菜呢),最多上廁所。

腿都跪麻了。

為了防止腿廢掉,程丹若偶爾會起來一下,跑去關心偏殿休息的命婦。大家都懂門道,拉著她說話,好讓她有空喘氣兒。

等腿部的血液重新暢通,再跪回去扮演忠臣。

臨近下班,安國夫人重新出現(xiàn),跪了回去。

她和程丹若挨得很近,兩人輕聲交談。

“我家云娘蒙你照看了。”安國夫人道,“這番人情,我們家銘記在心。”

她今天力竭“暈倒”后不久,就在偏殿見到了女兒身邊的念心。念心不止照顧她大半日,更是告知了貴妃的近況。

柴家早就知道貴妃出家的消息,暗中也多有揣測,甚至做好了更壞的打算,如今得知人安然無恙,今后會在西苑修行,甚至能與家人見面,多少松了口氣。

假如說柴家子弟不愛富貴,肯定是假話。

但他們都明理,知道自家的富貴與前程靠的是誰,心中也感恩。

而安國夫人的感情更純粹一些。

貴妃是她身上掉下的肉,十幾歲就進宮,前頭七八年杳無音信,后來封了位份恩蔭家里,全家都不用再過清貧日子。

她十幾年能頤養(yǎng)天年,靠得就是這個女兒,怎么不盼她好?

“您過獎了,我什么都沒做,貴妃娘娘吉人天相。”程丹若并不居功。

安國夫人笑笑,慢慢吐出口長氣。

她也沒說什么報答不報答的話,光嘴上說說沒用,還得看以后。

兩人又跪了會兒,臨近散場之際,榮兒來了,道是傳皇貴妃的口諭,安國夫人身體不適,明日不必進宮,在家哀思即可。

安國夫人千恩萬謝,滿口稱贊皇貴妃的仁善。

但等榮兒一走,又同程丹若致謝:“多謝你關照,我這把老骨頭是真受不住這冷風。”

程丹若搖搖頭:“是皇貴妃的恩典。”

安國夫人不是很信,卻沒有戳穿,客氣地與她作別。

晚霞西沉,陰沉的天空似乎晴朗了一角,透出瑰麗的色澤。

程丹若仰頭看了會兒風景,打起精神去永安宮。

恭妃正在考察祝灥功課,王詠絮時不時提點兩句,母子倆其樂融融。

她就在門口問榮兒有沒有事,榮兒說今天一切都好,沒什么大事,她就進去問了個安,便說要再去承華宮看看,早早告辭了。

恭妃一邊哄孩子,一邊用余光目送她離去。

路燈微弱,羊角燈在寒風中搖晃,程丹若的影子飄忽來去,好像隨時會被黑暗吞噬。

她心中有些歉疚,但看了眼王詠絮,還是撐住了自己的表情。

今天免去安國夫人哭臨之事,的確不是程丹若的建議。

“貴妃出家,皇貴妃應厚待安國夫人,以顯仁德。”王詠絮直白地說,“殿下登基后,您就是六宮之主,總不能事事都依靠寧國夫人。”

這話榮兒等人萬不敢說,可真實地切中了恭妃心底的隱憂。她和嫻嬪做了十幾年姐妹,可到頭來,還是貌合神離,分道揚鑣。

她和程丹若又有多少姐妹情,今后真的能完全依靠她嗎?因此,恭妃縱然忐忑,還是采納了王詠絮的建議,主動嘗試做出決定。

可程丹若來了卻什么也沒有說,她又無端不安起來,示意奶娘抱走孩子,單獨留王詠絮說話。

“姐姐為我忙前顧后多日,我這么做,恐令她心寒。”恭妃斟酌不定,現(xiàn)在就防備別人,未免有過河拆橋的嫌疑。

王詠絮在心里暗暗點頭。

看來,恭妃雖不算機敏聰慧,卻也不是翻臉無情之輩。她可不想留在一個見利忘義的人身邊,后妃居深宮,與世隔絕,平庸一點沒什么,本分安順不招禍患,就是恭良。

“臣并非想離間娘娘與寧國夫人的姐妹情。”她正色道,“但須知,娘娘是后宮之主,照看宮中妃嬪是您職責所在,不可懈怠。同樣的道理,外朝政事,不該娘娘過問的,亦不可逾越,這才是處世之道。”

恭妃好像明白了什么,覺得十分有道理。

可她也隱約奇怪,王詠絮是程丹若請的人,怎么和她唱反調(diào)?

好似察覺到了恭妃的疑問,王詠絮又開了口。

“所謂‘欲為君,盡君道,欲為臣,盡臣道’。寧國夫人雖然舉薦了微臣,可微臣不能因為她是薦主,就對娘娘的過錯視而不見。若如此,就是我有失為人臣的本分了,我沒有盡到本分,又有什么顏面來教導娘娘呢?”

恭妃一怔,倏而信服:“王典籍所言有理。”


她身居高位三年,卻從未有人這般教導過她。榮兒忠心,卻是奴婢,只能勸而不能教,敏姑姑私心太甚,總讓她疑神疑鬼,程丹若固然好,卻也太好了,和她待在一起,總讓人覺得自己一無是處。

王詠絮到她身邊才兩日,卻能把道理和她說透,讓她茅塞頓開。

“今后有什么事,王典籍也不妨直言。”恭妃一時也不知道怎么拉攏她,略顯滯澀地脫下手腕的玉鐲,“你的提點,本宮銘記在心。”

王詠絮肅然道:“娘娘言重,這是微臣的本分。”

但她收下了玉鐲。

恭妃安了心。

王詠絮又告訴她,明天最好關心一下二公主,盡到庶母的職責,也要安撫其他妃嬪,穩(wěn)定人心。

恭妃全都應下。

臨近二更,王詠絮才離開永安宮。

小宮女在前頭挑燈引路,她裹緊斗篷,腦海中回憶起了程丹若的話。

“你在永安宮里,不必太顧及我。”她這般關照。

王詠絮不解其意:“何意?”

“兼聽則明,偏聽則疑。”程丹若道,“你和尚宮都是秉性正直的人,我相信你們能教好皇貴妃。”

當時,王詠絮嘟囔了句“多謝你信任了”,也沒多想。

現(xiàn)在卻明白了。

恭妃對程丹若的信任固然有,卻經(jīng)不起日積月累的考驗,誰也不可能自始至終信任另一個人。

人最相信的始終是自己。

恭妃身邊有不同聲音,她在衡量后做出的選擇,便以為是自己的抉擇。

自己的決定,怎么會有錯呢?

這才是長久之道。

雖然……這個結(jié)果,本就是程丹若的意思。

王詠絮呼出口氣,心想,我可以永遠不背叛你,但你要修身潔白,居官無私,一直是忠臣賢士才行。

祖父教過她,“行以仁兮止以義,生以貞兮死以潔”,王絮娘可置身事外,卻不會做奸臣小人。

不過,程丹若既然走到今天,應該不會做不到。

她一向都是個奇怪的人。

-

程丹若到承華宮打了個卡,就愉快地下班了。

天底下什么活兒最難做?掌鑰匙的大丫鬟算一個,她可沒打算一直幫恭妃管理后宮。

一來,名不正言不順,外戚插手后宮事兒干什么?閑言碎語多了,人就容易懷疑無風不起浪。

二來,恭妃不是傀儡,有自己的情緒和想法,為她安排好任務,不去動搖她母親的身份,她安心了,程丹若也省事。

今天不就早下班了?

她高高興興回家,吃了頓熱熱的飽飯,抽空處理幾件家事,再把姜元文叫來,讓他最近和江南的文人才子多來往,互相混個臉熟。

姜元文欣然同意,他本來就愛交朋友,自己也算是半個江南人,和江南士人很有共同話題,審美也相近。

同樣的,江南士人其實也想多親近謝玄英。

他的師承背景在海寧,祖籍在姑蘇,青年才俊不說,長得還特別好。哪怕不在朝為官,也是很多人想結(jié)交的對象。

更別說他身居高位,三十出頭就入閣了。

晏鴻之名望大,但他老了,閻韌峰有資歷,但他也老了。

許尚書倒臺,今后江南黨人以誰為首,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想法。

謝玄英絕對是熱門人選。

“外界仰慕清臣的人數(shù)不勝數(shù),只恨沒有機會結(jié)交,請我說項的沒有上百也有數(shù)十人。”姜元文赴宴多了,也過意不去,“夫人看何時方便,我引薦一二才俊可好?”

“當然好,不過還是得等孝期過去。”程丹若笑道,“還有,別光顧著他,我的事,光燦也多上心。”

姜元文忙問:“夫人有何吩咐?”

“趙宋一朝,有不少女主臨朝之事,依我看,《白素貞》最新回,不妨設在宮苑之中。”程丹若慢慢道,“光燦以為,選誰好呢?”

數(shù)九寒天,姜元文窩在炭火旁,腦子被烘得熱熱的發(fā)昏,可這話一出,他發(fā)脹的腦子瞬間清醒了,瞪圓眼睛。

“怎么,你沒聽說陛下的遺詔嗎?”她端起茶,還挺好奇外頭傳到什么地步了。

姜元文謹慎道:“聽說了一些,真假難辨。”

程丹若便簡單說了原委:“早晚有人拿我的身份說事,不如我先聲奪人。光燦以為呢?”

姜元文不是迂腐的人,既然投了他們夫妻,自然是希望他們有本事。

當下不免興奮:“曹、高兩位太后均有德行。”

“那就請光燦為我申辯了。”她嘆口氣,“陛下臨終托付幼子,我豈能抗命?”

姜元文連連頷首:“明白、明白。”

故事嘛,得塑造個反派,石太監(jiān)不是馬上要死了嗎?舍他其誰?屆時就以宋朝事寫今朝秘聞,必定非同凡響。

他現(xiàn)在已渾然忘記寫話本的不入流處,感受到了文藝作品的魅力。

兩人聊了會兒劇情,最后決定寫高太后。她被稱為女中堯舜,素有賢德,雖然支持司馬光,廢除王安石新政,不贊同變法,但這都不重要。

因為這些事兒壓根不會在故事中出現(xiàn)。

程丹若要的只是借高太后的口,自陳皇帝托孤的苦衷,表示自己絕沒有亂七八糟的心思,臨危受命,不過是為了照看好太子,也絕不會為家人謀私利。

鑒于高太后在歷史上確有這等好名聲,應該很有信服力。

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一代又一代的女中豪杰,在歷史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跡。

今日,她借歷史人物的蔭庇,為自己刷個好名聲,但愿來年,程丹若也能成為后人的例證。

她要一直走下去。  .w.  請牢記:,.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2798372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