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8. 云遮日 《戲說夏史》(后人視角)……
《戲說夏史》
誰知浮云能蔽日
第一節
我第一次構思本書的時候,就決心不把內容寫成干巴巴的歷史,而是代入當時的環境,體驗古代的人生,感受他們在那時的心境。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理解古人的選擇和感受。
我能理解祝棫,武宗雄才大略,奈何留不住子嗣,晚年大開殺戒,攪得朝野腥風血雨。
祝棫得到了千載難逢的機會,藩王變成帝王。他努力想成為一代明君,最終卻變成一個精通權術的帝王。
他既有君王的冷酷,又有作為祝棫這個人的感情。
祝灥的性格也很容易代入,投胎成帝王苦求已久的兒子,幼年便被立為太子,而后順利登基為帝。
他有一個溺愛自己的母親,一個畏懼的姨母,一群各懷心思的大臣。他在心智成熟前先成為了皇帝,而后才是祝灥自己。
帝王的幻影主宰了他的世界,以至于出現宿命般的結果。
有趣的是,這對父子雖然有身為帝王的冷酷無情,卻也有自己獨特的個性。
祝棫喜歡畫畫,養了很多畫師,宮里有什么慶典宴席都要作畫紀念。十分寵愛孩子,無論是早逝的榮安還是善德公主,都賜予大量田地珠寶,對祝灥更是沒有話說,臨終前的囑咐,字字句句都是老父親的擔憂與血淚。
祝灥喜歡養動物,獸房蓄養大量珍奇異獸,大象、虎豹、孔雀、長頸鹿,據說還進貢過一只白獅子。
沒事就在西苑搞動物世界,還讓人排演馬戲。
當然,他們都不如祝沝,這位是歷史上著名的宅男兼手辦愛好者。
他們都有自己的喜惡,很多時候也會憑心情做事。
但程丹若完全不同。
歷史上政敵對她的攻訐,基本上只有兩點:婦人干政,外戚當權。
眾所周知,政客網羅罪名陷害的時候,是不管這事兒你干了沒干的,當年李悟被造謠和寡婦通奸,含冤自盡就是最好的證明。
人家要攻擊你,你喝口水都是浪費水資源。
程丹若被人翻來覆去罵這兩個標簽,除了這兩點確實好用之外,也是因為沒別的地方可作文章了。
比如說,當官兒的最大弱點就是宗族。宗族傾盡全力供出一個金鳳凰,就得全家雞犬飛升才能回本。李方平死后遭清算,就是縱容族人吞并田產。
但程丹若對大同程氏的壓制長達數十年,寧可修建學校,贍養孤寡,也從未扶持程家。
程家子弟入朝為官,只做到太常寺博士,拎出來都不好意思提。
別以為這樣克制很容易,眾所周知,程丹若出生在邊陲的一個普通家庭,在戰火的波及下失去了親人,不得不寄人籬下。
好不容易尋回親眷,能這樣克制約束,在古代殊為不易。
還有,她出身貧寒,顯貴后卻依舊簡樸。
這點很難想象,都說窮人乍富,挺胸凸肚,缺什么就愛顯擺什么,何況像她一樣的身份地位。
可人家就是不鋪張不奢靡。
各種記載都佐證這點,《四一集》的妝容篇,謝玄英提到她成婚十幾年后,還戴當年謝家送的聘禮,金子褪色了就重新炸一炸,繼續戴。
平時不戴金銀首飾,以絨花妝點,也是翻來覆去戴,直到上頭的絲絨掉落才換新的。
《夏宮雜憶》里,梁太監說她形容簡樸,紗袍刮了,問小宮女借針線縫補,過兩日接著穿。
還有非常著名的歐洲傳教士布朗寫的回憶錄。
“……我在中國的皇宮里見到了這個國家的實際掌權人,她是國王母親的姐姐,擁有自己的爵位……她身體纖瘦,穿著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白色長裙,頭發濃密烏黑,臉龐帶著溫和的笑意,幾乎沒有皺紋……她請我坐下,向我介紹了今天的茶葉和糕點,并夸贊我的語言能力,態度友好,也不像我此前見到的女子一樣羞澀,讓我回憶起了我的家庭教師……她擁有超凡的智慧,就如同陛下,以及修女一般堅定虔誠的意志……”
西方人的描述難免夸大其詞,但能以“家庭教師”來形容,足以見她待人接物的謙遜與儉樸——歐洲的家庭教師多是沒落的貴族小姐,絕對不可能奢華。
此外,文人筆記里提到,程丹若出行總是乘青幔馬車,很少讓人避讓,有一回兩戶人家爭道,足足吵了半天也無法說服彼此,她的馬夫才說,兩位既然爭不出高低,就讓我家主人先走如何?
對方不同意,反問你家主人是幾品官,他(指對方)一個三品官都不讓,讓你家豈不顛倒尊卑。
馬夫就說,我們家主人既不是一品也不是二品,但家中七間九架。
雙方一聽就趕緊把路讓開了。
《夏實錄》也多次記載,數九寒天,皇帝怕風雪太大,特賜暖轎肩輿,可程丹若從來沒有坐過,始終堅持在宮中步行,“謹言慎行,無有僭越”。
這多稀奇啊。
古代權臣最喜歡什么?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通過皇帝的禮遇,高出尋常臣子的規格,以凸顯自己特殊的地位,擺一擺別人沒有的威風。
祝灥曾經賜過程丹若“見君不拜”的特權,但她拒絕了。
彼時,祝灥已經十三歲,很難說這個恩典有沒有試探的意味,我以為有。
因為程丹若的回答“君臣有別,銘刻在心,縱小禮不敢廢”。
很多人解讀這段對話,或以為她恪守禮儀,或是認為她在消解祝灥的疑心,表達自己不久后愿意還政的意愿。
但我不這么想。
古代的“禮”歸根究底是等級,周天子八佾,諸侯六佾,是雙向的,而不是單向地懂禮貌。
恪守禮的人,自己對上恭謹,也必然希望
程丹若完全不是這樣的人,她乘坐青幔馬車,打扮樸素,從未強調過自己上位者的身份。因此,說她守禮而婉拒,完全站不住腳。
至于是不是在表達自己的忠誠,這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反正在我看來,少帝既然已經起了疑心,那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說通的。他們之間不存在誤會,乃是實打實的利益之爭。
根本矛盾不解決,光惺惺作態就能改變局面嗎?我不信。
縱觀程丹若的人生,以及謝玄英后期提出的限制君權的主張,這段話的意思更像這樣——
我永遠記得你先是皇帝,再是我的外甥。
我不奢望犯錯被人放過,寧可防范未然。
很多人說我陰謀論,可我堅信,守禮之人難長遠,唯謹慎方能善終。
慶天四年的事就是一個例子。
“上戲宮人為樂,寧國夫人笞之,倍于己”。
從名分上說,程丹若是祝灥的姨母,雖是犯上之舉,可也事出有因,搬出先帝遺詔足夠應付了。再不然,打多少還多少,也能堵住悠悠眾口。
她偏偏領了雙倍責罰,這已經不能說是謹慎,堪稱警惕。
——你就算恨我,也沒有辦法拿這事找我算賬。
有趣的是,程丹若克己守禮,對別人卻十分寬容。
有一個御史叫石堅之,人如其名,又臭又硬,少時家貧,住茅草屋,親戚卻是鎮上有名的富商,他寧可餓得昏過去,也不愿意上門打秋風。中舉人后,當地有錢人家想把女兒嫁給他,結果他以老婆剛死半年,還沒過孝期,拒絕了議親。
這種人說他古板也好,不知變通也罷,反正很難搞。
他連續十幾年不斷上書彈劾程丹若,見不到她罵,見到她當面罵,總之堅決要求她回家相夫教子,不要干涉朝政,以免造成不良影響。
說實話,誰要是連續罵我一個禮拜,我都得抑郁,別說連續十幾年罵我了。
可程丹若不僅沒動他,還給他升了官,把他派到了大同做知府。
因為這人缺點雖然一大堆,卻非常清廉剛正,衣袍打滿補丁,出門連一頭驢都租不起,查出過許多貪污瀆職的案子。
其中就包括程氏族親強占他人牛行,并毆人至死一案。
石御史脾氣臭歸臭,人也不傻,怕奏章遞上去石沉大海,一連發了十幾封。
結果沒多久,刑部就回了相關判決(死刑必須由三司復核)——絞立決。
還有一句,“原籍處置,以儆效尤”。
這人最后當上了大理寺卿。
那會兒,還是程丹若當權,他也還是一如既往地彈劾她,直到臨終前的最后一封奏章。
他沒有再提牝雞司晨,而是勸皇帝早日過問朝政,莫再假人之手,因為“程氏亡去日,君王如奈何?”
她終有一天會死去,到時候,陛下你又該怎么辦呢?
我想,這也算是一種變相的承認。
程丹若這一生謹慎小心,戰戰兢兢,既不為高官厚祿而得意,也不曾因被反對而惱羞成怒。
從前我讀到《岳陽樓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總不禁思考,世上這樣的仁人能有幾個?
或許,程丹若算是之一吧。
在古代士大夫眼中,女主臨朝名不正言不順,但她終究為夏朝帶去了幾十年的太平時光,歷史終究認可了她。
說了這么多,讀者們也許感到疑惑,這一章節不是講祝灥嗎?為什么大半筆墨都花費在了程丹若身上?
理由很簡單,她是祝灥終其一生都無法翻越的高山。
帝王至尊明如日月,卻有白云遮眼。
因此,要讀懂祝灥的人生,就必須先說明白,程丹若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她從邊陲一步步走來,經歷過親人俱亡的痛苦,忍受過寄人籬下的白眼,嘗過宮闈斗爭的殘酷,履過西南不平的山峰。
她為婦人提供了毛紡織,為士卒提供了軍醫保障,為深閨的婦孺提供了自我治療的途徑,為百姓提供了防御天花的武器。
假如我是祝灥,我也會絕望。
這樣的敵人太強大了。
她有驚世的功勞,堅定的心智,無暇的品德,誰能打敗她?但祝灥又不得不去嘗試。
他才是皇帝,是這片江山的主人,是主宰萬民的統治者。而且,就算他不爭,各懷心思的朝臣也會提醒他、驅使他乃至逼迫他去爭奪。
因此,無論愿不愿意,當祝灥漸漸成長,這個問題也變得難以回避。:,,.
(https://www.dzxsw.cc/book/178219/27983704.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