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雕像
第二百七十八章雕像
現在,這里就是天堂!
現在。\\WWW.qВ⑤、c0M\京城里最火的一個行業就是車行。
在這個古往今來從未有過的大園林里,就是刮風下雨的天兒,車行的馬車也隨處可見,在大園林里到處穿行。
要是風和日麗,那就更壯觀了,大園林里到處都是游玩的人,而游玩的百姓最喜歡的出行方式就是乘坐車行的馬車。
車行的服務那簡直是地道極了,不僅一天十二個時辰隨傳隨到,而且趕車的車夫也都是模樣極為周正的小伙子,穿著統一的服裝,那一出去,就甭提多帶勁了。
京城四郊,本就河道,河湖眾多,現在經過統一規劃和建設,更是密如織網,又精美如畫,那真是有的幽深,有的清靜,有的壯闊,有的精美……
更絕得的是。按照規劃,頂多三五年后,大游船可以從北京城里開到園林里的任何一個地方,只要那個地方有水。
此外,這里與其他所有地方的園林,除了規模之外,還有一個極大的不同,就是到處都有大片大片的草地。
這里的草地不是茅草,而是毛茸茸的很小的那種草,綠極了。所以遠遠看去,草地就跟錦緞一樣鋪展在大地上,漂亮極了。
聽說這種草是領政大人特意要求那些皇家的園林師傅培育出來的。
為皇家服務的人有很多,其中有極大的一部分人是為皇家培育蔬果的。以前這些人的地位極低,但現在,他們之中那些手藝好的現在都是大師傅了,錢那是掙得海了去了。
現在,這還只是初具規模,要是再過幾年……北京城的人就是想想都覺得要昏過去,真是太幸福了!
三月十八日,黃道吉日,宜慶典。
城西是文教的薈萃之地,最先開工建設的當然是核心中的核心,而這個核心中的核心毫無疑問就是中國科學院。
這個科學院的機構實際上就是和以前的翰林院一樣,只不過兩者研究的內容差異極大。翰林院研究的就是道德文章和圣人的微言大義,而中國科學院研究的則是以徐光啟的建言為基礎,再采納了湯若望等西洋教士的建議,設置的門類齊全的科研機構。
在有關中國科學院的設計時。陳海平幾乎沒有多說一句。在這些事情上,陳海平本著一條原則,如果不是絕對必要,就少數話,最好是讓事情多按自然的軌跡發展。不過,有關科學院的硬體建設,卻完全是由陳海平定調的。
這件事陳海平不插手不行,因為實在是看不過去,其他人的想法與他的想法那簡直是差的太遠了。
整個科學院的建設,雖不是華屋,卻絕對是廣廈,遵循的是漢唐遺風,古樸厚重,氣勢那絕對叫一個磅礴。
尤其是科學院占地之廣,更是令人乍舌,使得那些近看極為旁大的建筑群,遠看卻顯得孤零零的,房子還是太少了。
一句話,科學院的那些房屋是建筑在一張精美絕倫的圖畫的核心區,四周的風景那是美極了:花木扶疏,綠草如茵。溪水潺潺,一眼望不到盡頭。
今天,北京城所有的達官顯貴、士紳名流都聚集到了中國科學院,他們是為了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禮而來。
但是,除了始作俑者陳海平,沒人知道眼前這座被一塊巨大的紅布遮蔽的雕像是誰的,就是身為主人的徐光啟也不知道。
雕像是三天前的深夜運來的,安裝好后,就被那塊大紅布從頭蓋到腳,一點縫隙都沒有。雕像一直由十六名持著長槍的士兵護衛,沒有人可以靠近,就是徐光啟都不行。
雕像是誰?自從雕像聳立在這兒,這個話題就風靡了北京城,弄得人人都心癢癢的,想知道這神秘的雕像到底是誰的。
現在,謎底馬上就要揭曉了。
上午巳時,風和日麗,人們成半圓形在雕像前二十米左右的地方聚集著。
人群的最前面是四五十張大椅,椅子上坐滿了人,不過,有點奇怪,椅子上坐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紀的人,而像政務院總理孫傳庭和京城一姐戴小蓉蓉姐這樣絕對的大人物卻在一旁鳥悄地站著。
這是陳海平立下的規矩,除了極少數的場合,其他任何地方都是長者先,而不論地位高地,就是他自己也不例外。
今天就是如此。
雕像前兩丈左右,有一個臨時放置的半圓形講臺,陳海平就站在講臺后。
今天。陳海平依舊與凡俗不同。
以前,像這種場合,都要祭天告地,儀式極為繁瑣,但在陳海平這兒,這些全免了。
人群中,徐光啟坐在正中,其他人都如眾星捧月一般,簇擁在老頭子的周圍。
巳時整,當八名容顏肅穆的士兵把紅布徐徐揭去,徐光啟騰地一下站了起來,大瞪著眼睛呆呆地看著終于露出廬山真面目的神秘雕像。
那竟然是他!
徐光啟頜下的須髯都在不停地哆嗦著。
不遠處,一個四十多歲的胖子一看徐光啟的樣子,立刻就跑了過去,扶住了徐光啟。
胖子姓王,叫王德仁,原本是太醫院的太醫。
陳海平對徐光啟、成基命這兩位老人極為重視,給他們配備了專門的專家醫療小組,命令一天十二個時辰,一刻都不能離人,這個王德仁就是醫療小組的一員,今天他值班。
好一會兒,老頭子才平靜下來。徐光啟剛要上前,就見陳海平輕輕擺了擺手。徐光啟輕嘆一聲,坐了下來,知道現在不是說這個的時候。
雕像是徐光啟,白發蒼髯,面容清癯,目光炯炯。徐光啟手里拿著兩本書,左手拿的是《幾何原本》,右手拿的是《農政全書》。
雕像的基座也雕刻著圖案,東面是蕃薯藤,西面是水稻田。兩者把徐光啟簇擁著。
揭幕儀式完畢,陳海平站到了講臺前,面對著眾人。
“諸位,立徐老大人的雕像在這兒,我不知道別人滿不滿意,但我知道徐老大人一定不滿意,所以我才要一直瞞著,以致弄得神神秘秘。”陳海平高聲道。
“但我為什么又要立呢?”炯炯的目光掃視著眾人,陳海平一字一句地道:“因為,如果徐老大人的像不立在這兒,那就沒有人有資格立在這兒。”
“我知道,諸位之中有很多人會不同意我的說法,這很正常,因為你們不了解徐老大人都做了什么。那么,徐老大人都做了些什么呢,讓我可以如此推崇他老人家?”
說到這兒,陳海平轉回身,手指著雕像,高聲道:“徐老大人此生最主要的功德都在這個雕像上!”
說實話,眾人之中還真沒幾個知道徐光啟都做了那些了不起的事兒,有的即便知道徐光啟做了什么,但也不大清楚徐光啟做的事兒有多大的意義。
眾人都目不轉睛地看著陳海平。
“雕像基座雕刻的東西可能有人還不認識,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用手指著東面的蕃薯藤,陳海平道:“那叫番薯,也叫地瓜。”然后又指著水稻田,道:“這個認識的人能多些,是水稻,就是我們每天吃的大米。”
“番薯是從外洋傳過來的東西,是經過徐大人的研究推廣才在大江南北廣泛種植開來的。大家一定會問,這個番薯有什么了不得的呢?”頓了頓,陳海平沉聲道:“這個番薯是極其了不得的,就憑這個,徐大人就是澤及蒼生的萬家生佛,功德無量!”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在我的老家山西有這樣一句話,說番薯是窮人的糧食。這句話也對,但不全對。我認為還要加上一句,那就是番薯是救窮人命的糧食。”
“番薯是極容易種植的。就是在極為貧瘠的土地上也能旺盛地生長,也能得到很高的產量。我就親自種過,在不能種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上種過,我種植的結果是每畝的產量至少有一千兩百斤,而高產的則能達到兩千多斤。”
“而且,番薯還容易儲藏,放一年絕對沒問題。在豐收之年,番薯就是再怎么地,也不是一種作物,但大家想想,如果發生了大饑荒,那這番薯能救多少老百姓的命?”
“諸位,我不敢說我身后的事兒,但我敢說,只要我活著一天,在我們統轄的土地上,那就不會有一個人挨餓,而我之所以敢說這句話,就是因為這個番薯!”
這當然是驚天動地的大功德,但在場的人大都都沒什么感覺,因為對他們而言,挨餓,是另一個世界的事情,和他們無關。
一眼掃過,眾人的表情盡收眼底,陳海平心里輕輕嘆了口氣。
儒家文明真是一個怪胎中的怪胎,缺陷似乎數不勝數,而且還都是板上釘釘的事實,讓人無可辯駁。比如,儒家社會的根基是以血緣為紐帶的家族社會,而這種結構的社會的一個極大弊病是對家族以外的人漠不關心。
眼前,眾人的表現再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那一世,批判儒家文明的聲音簡直是山呼海嘯,有些人對儒家文明的厭惡已經不是極端可以形容的了,他們因為對儒家文明的厭惡以致開始唾棄自己的民族。
陳海平到現在還清楚的記得,那一世有一位很出名的學者,曾經放下了這樣的驚世豪言:“西化與中國制度的區別就是人與非人的區別,沒有和稀泥和調和的余地”。
“只有西化,人性才能充分發揮,所以我很討厭民族性這個詞。”
“中國社會正處在歷史的農業文明階段,必須補課。中國就要被殖民三百年才可以實現真正的歷史變革。香港一百年殖民變成今天這樣,三百年夠不夠我還有懷疑。但歷史不會再給中國人這樣的機會了,殖民時代已經過去了。”
“我無所謂愛國、叛國,你要說我叛國,我就叛國,就承認自己是挖祖墳的孝子孫,且以此為榮。”
“中國人壓根兒就不會說真話。”
……
每每看到這樣的話這樣的人,陳海平都不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感覺。
但是,另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儒家文明又總是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類似像徐光啟這樣的耗盡畢生心血,以造福蒼生為己任的杰出人物。
這樣的人物,不論哪個文明都會孕育出來,但像中華文明孕育這么多的,則絕無僅有,絕對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
或許,就是因為這一點,儒家文明才成為了唯一的一個沒有中斷過的古老文明,而且這個古老文明不管曾經多么沉淪,也不管有多少不足,卻總是能發出新枝,一次又一次從沉淪的深淵中躍起,重新攀上人類文明的頂峰。
盡管付出的代價無比沉重而慘痛,但比起那些徹底消失的文明和民族,顯然,在這場殘酷的文明淘汰賽里,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優勢自不待言。
一瞬間,陳海平的思緒穿越了時空,而下一個瞬間,陳海平又在慷慨陳詞:“……現在我再來說說水稻,大家都知道漕糧每年都要南北轉運,損失極其巨大,耗費驚人,是國家沉重的負擔。徐老大人為此,十幾年前在天津開始引種水稻。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我們北方稻米能夠自給自足,那這又是多大的功德?”
人們都靜靜地聽著。
“這是大家都看得見的功德,但實際上,徐老大人最大的功德還不在這些,而是徐老大人的著述。《農政全書》就不說了,它的影響大家都清楚,我想大家不清楚是徐老大人譯著的《幾何原本》。”
“我們傳統的學問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泛道德化,而道德這種東西實際上見仁見智,不論是誰想要說出一套道理來,都很容易。受此影響,我們對任何事物的態度大多都是見仁見智、模棱兩可,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這種習慣,在研究圣人的微言大義時還沒什么,但在做具體的事情時,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知道這其中的危害。”
“在我看來,《幾何原本》這本書比任何圣人文章都更重要千百倍,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會教給我們一種態度,一種做任何事都一絲不茍、條理分明的態度。大家想一想,做一件事,這種態度是多么重要。”
“我們的文明之所以偉大,是因為她能夠兼收并蓄,吐故納新,而這本徐老大人傾盡無數心血翻譯過來的《幾何原本》,我可以斷言,對我們子孫萬代的意義必將空前絕后!”
下面的人幾乎人人都露出了震驚之色,因為陳海平的評價實在是太高了,高到了他們完全不可想象的境地。
“諸位,我之所以把徐老大人的像立在這兒,并不僅僅是因為這些有形的莫大功德,我立徐老大人的像,更是因為他老人家的那顆心。”
“諸位,造福蒼生,這是我們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我相信很多人心里也確實是這么想的,但是,我請大家捫心自問一下,說這句話的時候,你們心里真的純粹是為了天下的老百姓嗎?”
頓了頓,陳海平繼續道:“至少我不是,反躬自省,我做的這些事兒有一部分絕對是為了造福蒼生,但也絕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我覺得最主要的還是為了我自己的雄心,建功立業的雄心。”
“所以,面對徐老大人,我常常覺得慚愧,因為徐老大人的那顆心才完全是為了天下的蒼生百姓,而絕不是像我這樣參雜著自己的野心和**。如果大家有誰不服氣,那只要看看徐老大人這一輩子都做了什么,我想只要不是昧了良心,就都會有一個公正的答案。”
“我不當皇帝,也不會讓我的兒孫做皇帝。只要今后沒有人復辟成功,那我必定會被描述成圣人中的圣人,但實際情況如何呢?我告訴大家,實際的情況是我比朱洪武聰明一點,僅此而已。”
“為什么我要說自己比朱元璋聰明呢?因為對我來說,做皇帝不是給兒孫積福,反而是造孽,而且是造天大的孽。看看朱元璋的這些子孫,他們過的什么樣的日子?他們被萬民血汗供養著,但他們過的真的好嗎?”
“就看看光宗朱常洛吧,身為太子,母親被活活餓死,七個兒子竟然死了五個!這是個什么樣的皇家?我覺得這就是天的報應,朱家被萬民血汗供養,卻不思感恩,反而肆意凌虐壓榨用血汗供養他們的百姓!”
“我聽說過一個故事,說是亡國了,一個天潢貴胄,缸里有米,灶下有柴,井里有水,但最后卻被活活餓死了。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不知道缸里的那是米,至于做飯,那就更不會了。”
“諸位,這個故事我雖是道聽途說,但大家只要想一想,就會知道其中的意涵。其實,這大同小異,富貴人家和皇家也沒有太大的不同。在這里,我想再一次對大家說一句廢話,傳子孫萬貫家財,不如讓他們明白事理。”
陳海平說完,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輕輕吁了一口氣,這種道理真是聞所未聞,但仔細一想,卻還這是這么個理兒。
人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762/943342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