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基地
在陳啟立心中,早已不把這個青年視為雇主。/wwW。qb5。c0М\\不管他訓練的這些人名義上叫什么,但實際上就是軍隊。陳海平是這支軍隊的統帥,而他則是貫徹統帥意志的將軍。
這種感覺非常好,從來沒有的好過,不知不覺,陳啟立完成了身份的轉換,在訓練場上,他不再是一個老農,也不再是一個村長。
聽到陳海平的吩咐,陳啟立雙腳一并,腰往上挺,中氣十足地說了聲:“是。”
即便對軍隊一無所知,三爺也感到了這種不同尋常的變化,他詫異地看了兄弟一眼,又轉頭往昂首挺胸,走的又快又穩的陳啟立看去。
這還哪是那個謹小慎微的老農村長?
“立——正!向——右轉!齊步——走!”
三爺越看越是不解,這怎么了,不就是走的齊點嗎?齊步走了一會兒,忽然,陳啟立又喝道:“正步——走!”
齊步換正步時,突然就出現了啪啪啪啪的整齊的腳步聲,三爺嚇得一哆嗦。
四十多人踢正步,尤其還高矮不一,在熟悉這些的人看來自然不夠威風,但對頭一次見的人,感覺就完全不同了。
因為種種因素,這些人的忍耐力和服從性都要遠遠高于后世,所以陳海平對踢正步的要求更嚴格,要求更高,比后世那支無敵雄獅的要求還高。
“三哥,現在人少,高矮也不齊,等今后人多了,人齊了,組成幾支二三百人的方隊,那時在走這種正步,氣勢會完全不同。”
這完全可以想象,三爺也可以,他知道兄弟的意思,也愈加看重兄弟的能力,但是,還是但是,三爺這心還是不踏實,還是虛的很。
在回去的路上,陳海平跟三爺道:“三哥,你沒事思謀思謀,既然他們一定會動手,那就在我們有足夠銀子的基礎上,看能不能反掏他們一塊肉吃。”
三爺苦笑道:“這種心眼你可比三哥多多了,你為什么不想?”
陳海平道:“我有更多的事要想,還顧不上這些,如果三哥也顧不上,那就不理他們好了。”
見三爺還是不安心,沉吟了一下,陳海平又道:“三哥,你能不能找幾個善于刺繡的高手?”
“這還不容易。”三爺隨后不解地問道:“你找這些人干什么?”
陳海平笑道:“她們或許能為三哥解決銀子的問題。”
三爺更加不解,問道:“海平,怎么回事?你說清楚。”
踟躕了一下,陳海平道:“我現在還說不清楚,只是有這么個想法。三哥,你現在就去辦這事,但記住要最好的,而且是我們絕對能控制住的,也就是說讓他們舉家搬來。此外,再弄幾百斤羊毛來,質量也要最好的。”
―――――
隨著春暖花開,新立屯一天比一天熱鬧,每日里人來人往,車水馬龍,比過年熱鬧百倍。
佃戶給主人家白干活那是天經地義的,別說工錢,十有**連頓鹽水泡飯都不管,但這位陳家少爺不同,雖然也沒工錢,但管飯,而且管好飯,大米白面,頓頓有肉。
在農村,一年也吃不上幾回肉,所以這不僅不是壞事,而且還是打破頭的好事。老百姓除了力氣還有什么,但力氣換不來大米白面和大肥肉。
有了這些懷著無限熱情,又競爭極為激烈的好勞力,訓練營的建設多點分工,齊頭并進,進度極快。僅僅一個月,訓練營主體骨架就都完工了,如果要不是因為建房材料的限制,進度會更快。當然,所謂主體骨架只是整個訓練營的一小部分,現在建的只是為了滿足目前的需要,以后需要了還得繼續建。
山西產煤,房子的骨架一建好,就立刻開始熏烤,使之可以盡快入住。在這期間,訓練沒有絲毫耽誤,不管刮多大風,下多大雨,天天都如一日,不許有絲毫懈怠。
四月末,人員開始陸續進駐,吳昌全和焦立衡的徒弟們等人的親族家小也都搬來了。
經過這三個月的嚴酷訓練,陳海平得出了一個結論,人和豬沒有什么不同,這個的意思就是說沒有人吃不了的苦,只有人享不了的福。在狂風暴雨的泥地里摸爬滾打,一開始有很多人都病了,但很快,就是小孩子,再也沒有輕易得病的。一句話,豬吃的東西人也能吃,而且不會得病,跑肚拉稀,只要適應了。
訓練營是陳海平設計規劃的,當然帶有后世的風格。訓練營很大,實際上就是一個軍事基地,有各種相應的設施。這里最讓人覺得新奇的是建有大型的養豬場和養雞場,和后世的差不多一樣。這種規模的養豬場和養雞場會使效益最大化,不僅可以供應基地的需要,更可以拿出去賣,搞點副業。
基地不僅養豬養雞,還養鴨養魚,小河兩端,筑起了兩道攔河壩。壩不高也不大,壩口的河道內裝了鐵絲網,這樣就能把魚和鴨都圈在指定的河段內。
五月初,訓練營招慕了第二批人員。
這一次要比上一次熱鬧多了,報名的人數超過了一千三百人。自然的,這次的競爭更為激烈,條件的要求也更高。這不但是因為報名的人多,更是因為人員的素質大幅提高。那些最后入選的很多人,他們踢的正步不比經過嚴格培訓的那些人差多少。
對這批新人的素質,陳海平很滿意,主觀能動性就是重要。人的**強烈到了某種程度,什么苦與累實際上都是小菜一碟,不足掛齒。最初招的那四十七個人,不管年紀大還是年紀小,陳海平驚奇地發現,他們都是好學生。
拋開傻子和天才,大部分人實際上都差不多,之所以讀書有些人是好學生,而有些人不是,主要的原因沒別的,就是好惡的問題。
那四十七個人,有很聰明的,卻沒有很愚笨的。不僅沒有很愚笨的,甚至是連笨的都沒有。陳海平認為,這是強烈的**讓這些人把勤能補拙是良訓的古訓演繹的淋漓盡致。
天才不能量產,但人才可以。他這下更有信心了,一口氣超計劃錄取了四百七十一人。在這四百七十一人里,十二歲至十四歲的少年占了多一半,達二百八十三人。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762/943318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