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重生之宋武大帝 >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十五章 戰略對話 下

第二卷 巴蜀篇 第三十五章 戰略對話 下


  第二卷巴蜀篇第三十五章戰略對話(下)

  “皇上,臣資質弊陋,年輕識淺,一得之愚不敢辱至尊,臣萬萬擔當不起如此重任,還請皇上收回成命。wWW、qΒ⑤。c0m/”李雋的話音一落,杜大用馬上推辭,急得臉上都冒汗了。他是萬萬想不到李雋居然如此看重他,會委任他如此重任,要不急都不行。

  此人年紀雖輕,卻謙虛謹慎,老成穩重,卻沒有一點矜驕之氣,讓人一見之下就生好感,如此表現使得廖勝功他們對他的看法更增幾分好感,點頭不已。

  李雋笑道:“大用,你不用推辭了。我知道你的顧慮,你放心好了,有問題可以向我直接反映嘛。你呀,就想著讀書,這是好事,朝廷現在急需要你這樣的人才為朝廷出力,你就干中學,學中干,邊干邊學,邊學邊干。”心里想的是:“想當學生,我這個老師開導學生還是不錯嘛。”

  “杜將軍,你是一個優秀的學員,也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家。”廖勝功附和李雋的意見,道:“現在,我以軍事學院院長的名義準許你畢業。你這個學員,真夠低調的,把那樣的好計策向高達他們說,卻不給我說,還真得給你找點事做,罰罰你。”說到后來,已經開起了玩笑,可見他的心情有多愉快。

  廖勝功這人除了具有良好的軍事修學外,還有一個不錯的優點,就是喜歡提攜人才,聽了杜大用的分析,已經喜歡上這個年青人了,說到高興處自然是要玩笑一下。

  杜大用忙道:“廖將軍軍務纏身。大用一點淺見不敢打擾廖將軍,還請廖將軍原諒。”

  “你呀,還沒有聽出來。”李雋提醒杜大用道:“廖將軍這人有一個不好的缺點,見了別人好地主意,總想著弄個明白,你找了張世杰,沒有找他。他呀是有點點怨氣,就罰你畢業了。這戰略部隊一事。還非你莫屬。”

  李雋也是個玩笑高手,開了廖勝功一個小玩笑,引來一片笑聲。

  杜大用仍是不敢答應,道:“皇上,可臣還年輕。”

  “你二十四歲,也不小了嘛。”李雋阻止他要說的話,開導起來道:“你是知道的。霍去病十八歲出征,以八百壯士斬敵過當。二十四歲時,已經封狼居胥山,禪姑衍了。正所謂‘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嘛,你也二十四歲了,正是馳騁沙場的大好時光。不會說你沒有霍去病的膽色?”這話既有開導,也有激勵。更有激將之意。

  果然,杜大用一聽之下,頭一昂,胸一挺,明凈的眼中射出精光,道:“皇上。既如此,臣干了。”

  “這不很好嘛。”李雋非常欣慰,道:“杜將軍,這戰略部隊的組建是頭等大事,有什么需要,你可以直接找我,這事千萬要從快從嚴抓起。”

  杜大用領命道:“臣明白。”

  “成立戰略部他,我早有想法,已經做了一些工作。就把特種部隊,玄甲騎兵以及解晉將軍地騎兵都劃入戰略部隊。”李雋一下子就弄出三支戰略部隊。這三支部隊都是精銳之師。裝備了極其先進的裝備。用現在地話來說技術含量不低,劃入戰略部隊再正確也沒有了。

  特種部隊和玄甲騎兵這兩支在臨安保衛戰中大顯身手的精銳部隊正式升級為戰略部隊。

  廖勝功他們自然知道李雋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道:“皇上圣明。”

  “杜將軍,你剛才提到要奪取山東和加快四川戰事的進程,現在就把你心里的話全說出來,具體要怎么做,我想聽聽你的高見。”李雋期待地看著杜大用。

  杜大用這樣的人能夠提出奪取山東和加快四川戰事的進程,不用想都知道他肯定有他地計劃,聽聽他的意見對處理這些問題很有好處。李雋是個善于采納別人意見的明君,自然是不會放過這機會。

  廖勝功他們也如李雋一樣想,非常期待地看著杜大用。

  “遵旨。”杜大用領旨,走到地圖前,拿起竹節鞭,指著地圖道:“皇上,臣以為奪取山東,我朝可以來一場大規模的登陸作戰。可以派出一支勁旅在這里登陸,然后沿著這一帶南下,與從揚州出發的大軍南北對進,遙相呼應,切斷盤踞在山東之地的韃子軍隊與中原韃子的聯系,以便全殲。

  “在實施分割的同時,派出軍隊實施多點登陸,進行向心突擊,打他個遍地開花,可以在最短地時間內結束山東戰事。”

  他的話音一落,立即響起一片贊同聲,是李雋他們表示同意。

  “這是個很好的計劃,但是必須要有一支能夠擔負得起分割敵人重任的大軍才能完成。”廖勝功以特有的洞察力分析,道:“只可惜解晉將軍遠在江漢平原。”他的感嘆之詞是說,謝晉是勝任這一重任地最好人選。

  解晉這支部隊從揚州開始的長途奔襲干得實在是太漂亮了,讓人非常放心,廖勝功自然是一下子就想到他了。

  他的話馬上得到李庭芝他們的贊同,陳宜中道:“皇上,臣以為可以讓鄭靜和將軍把解晉將軍運送到山東登陸。”

  李雋笑而不答,看著杜大用,道:“杜將軍,你說,哪支部隊合適這一任務?”

  “皇上,臣以為解晉將軍的騎兵固然能夠勝任這一重任,但他在江漢平原休整,朝廷不必舍近而求遠。除了解晉將軍以外,朝廷還有一支戰斗力不在解晉將軍騎兵之下的突擊力量,臣以為趙僉將軍率領的玄甲騎兵也可以完成這一重任。”杜大用這個戰略部隊的指揮官第一次點將了。

  陳宜中猛敲腦門,道:“對呀。我真是老糊涂了,居然把玄甲騎兵給忘了。”

  玄甲騎兵現在也在擴大,差不多有兩萬人了,其戰斗力早在臨安保衛戰和圍殲郭侃地大戰中為世人矚目,要是他們出動的話,自然是馬到成功,這個問題一下子取得了一致意見。

  “這是戰略指揮官點地名。”李雋笑言。道:“就由趙僉去執行。廖將軍,杜將軍你們和趙良淳。以及鄭靜和好好研究一下,制訂出一個詳細、切實可行地行動計劃出來。”

  廖杜二人馬上道:“遵旨。”

  李雋走到地圖前道:“杜將軍決定把解晉放在江漢平原不動,那是有用意的,他地意思是把解晉派入四川,以便加快四川戰事的進程。這是一個非常不錯地主意,成都平原一馬平川,是騎兵的天堂。相信他們會有不俗地表現。”

  李庭芝接著說出李雋沒有說出來的話:“關中平原也是騎兵的天堂。當我們進兵關中之時,韃子必然會派出大軍來爭奪,臣料定關中地區必然有一場大戰,有一場硬仗要打,派出一支強大的戰略突擊力量很有必要。”

  他的話百分百分會應驗。忽必烈這個喜歡漢文化的人肯定知道關中在歷史上所起的作用,秦始皇統一中國地兩大基地之一,漢高祖認識到關中的重要性后馬上從洛陽出發,定都關中。作為雄材大略的皇帝。也是極其優秀的戰略家,忽必烈肯定知道關中之地要什么有什么,要是給南宋拿下了關中,李雋肯定會以關中為基地,象秦始皇統一戰爭一樣,從關中大舉出兵。威逼洛陽,揮師中原,直撲汴京。

  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關鍵一戰,天中山之戰,一次性投入了六十萬大軍。那時,秦國的基地主要是關中,成都平原,還有現在的貴州一部分,就憑這三地,可以一次性投入六十萬大軍。可見這些地方的實力有多么地雄厚。

  要是南宋得到關中之地。加上成都平原,貴州。還有云南,加在一起的軍隊至少也有好幾十萬。要是李雋裹脅越南、泰國、緬甸、尼泊爾這些衛星國一起出兵,這隊軍的數量就更多了,戰國時家贊譽秦國“帶甲百萬”就不是夸大其詞了,而會變成事實。

  更不用說現在的南宋擁有好多先進的武器,武裝起來的軍隊其戰斗力驚人,要是這樣一支大軍從關中出發,挺進中原,其意義會有多大,就是用光所有地贊譽之詞來贊譽也不為過。

  忽必烈派出大軍來爭奪關中是必然要出現的事情,因而關中之地的大戰硬仗在所難免,把解晉這支強大的戰略突擊力量部署在四川,是未雨綢繆之舉。

  “原來如此。”陳宜中這個不善長軍事的人恍然大悟,贊道:“這是個好主意。”

  “解晉入川一事,就由海軍送他們一程。”李雋愉快地回到座位上,拍拍腦門,突如其來地冒出一句與此無關的話:“銀子,銀子。”然后再解釋道:“勝利固然是好事,但是僅僅是個開始,接下來的工作還有很多很多。朝廷收復失地,不是盤剝,而是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戰勝僅僅是第一步,還要進行建設。淮東、淮西、蘄黃、郢漢四地的重建工作應該馬上啟動,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恢復這里的生產,讓老百姓安居樂業,過上幸福地日子。”

  打仗地軍費需要大量的銀子這是不用說地,重建也需要大量銀子,李雋、李庭芝他們是為銀子天天愁,時時愁。用李庭芝感慨的話來說,就是:“朝廷并非沒有銀子,而是花得太快。這銀子花得有多快,說出來很是驚人,給我的感覺銀子不是花出去的,而是給水沖走的,嘩嘩一陣水聲,原本堆得象山的銀子一下子就沒有了。”

  文天祥他們給李雋兩個“銀子”弄得迷糊了,現在才明白過來,原來李雋是為重建這些地區急需銀子發愁。他們萬萬想不到李雋這個極有修養的人居然表現得象個財迷,相顧莞爾。

  “皇上仁德!”文天祥他們不得不從心里佩服李雋深謀遠慮。什么事都想到前面去了,當人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時,他已經開始部署重建工作了。

  李庭芝也象李雋一樣拍腦門,有點無奈地道:“皇上,這銀子我們省著點花,還能撐下去。”他地話給李雋打斷了,李雋說的是:“那就好。那就好,太好了。我一直擔心沒銀子。有了銀子就好辦多了。”

  李雋這個人很少有這樣的表現,實在是銀子讓別人開心,卻讓李雋發愁,愁得他沒辦法。

  “皇上,重建工作需要大量的官員,吏員,請問皇上從哪些地方挑選這些人手?”李庭芝這個丞相當得也真是難苦的。愁完了銀子還要去愁人手。這也難怪,這四地經歷戰火,原先的官員、吏員要么逃了,要么死于戰火,總之一句話,他們是不能再用了,必須要找到人手去管理這些地方。

  南宋的官員是喪權辱國地能手,欺壓老百姓的行家。治理天下地庸才,李雋對他們是很不滿意,想了想道:“以前的官員,除了能員能吏以外,一律不用了,革除他們的職務。一是可以從各地抽調一批作風正派、為官清廉、有真才實學的官員過去。這恐怕也不夠。朝庭要舉辦一個培訓班,從各地抽調一批頭腦靈活、務實的讀書人進行培訓,當然聰明好學、有志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年青人也可以招收進來,要教會他們規范施政,按律辦事,等培訓好了再派過去。”

  拍拍額頭,道:“淮東、淮西、蘄黃和郢漢四地就需要大量的官吏,這還是杯水車薪,根本解決不了問題。這樣好了,可以從當地挑選一批有才有德地長者。讓他們也來擔任官職。哦。對了,不是我們挑選。是要當地的老百姓來挑選,符合要求的就任用,不合要求的就不用。特別要注意,不能有徇私舞弊的事情發生。”

  要當地老百姓挑選官員不失為良法,但是那些有錢人為了當官,未必不會做出以金錢買民心的事情,這點在現代社會就不乏先例,是以李雋特地叮囑一句。

  李庭芝估算了一下,以南宋現在的情況,治理這四地的官吏是夠了,但是將來四川貴州云南,以及關中地區,還有中原光復之后,需要地官吏相當的多,就不是南宋目前能夠滿足得了的,的確應該早做準備。李雋提出的培訓官員一法,的確是一個不錯地解決辦法,道:“皇上所言極是有理,臣馬上啟動這一計劃。”

  文天祥獻計道:“皇上,臣以為,可以開科舉,選出一批有才干的士子。”

  陳宜中是科舉出身,也贊同文天祥的辦法,道:“皇上,履善所言有道理,臣也是這么看,還請皇上采納,恢復科舉。”

  科舉制度的利與弊,李雋是認識得很清楚,下定決心要廢掉,哪會恢復,道:“朝庭目前是沒有銀子,更沒有精力恢復科舉。朝庭需要的不僅僅是讀了點圣賢之書,只會說孔孟之道的讀書人,而是需要具有真才實學的人才。哦,對了,培訓班恐怕不能滿足將來對官吏的需求。這樣吧,朝廷撥出一批銀子,開辦一所政法學院,專門培養朝廷所要的官吏。他們不僅僅要學習如何做官,還要學會如何做好官、做清官。”

  古代官員的來源主要就是科舉取士,認為懂得孔孟之道地讀書人就是人才,就能治理天下。無可否認,科舉制度對中國歷史地確做出過很大貢獻,但也制約了中國的發展,李雋別出心裁,從現在各國推行地政法大學獲得啟發,開辦一所類似的學院,專門培養官員,的確不愧為一種良法。

  南宋現在有很多學院,涉及到各個行業,初步效果還不錯,文天祥一拍腦門,立即表示支持道:“皇上所言倒是警醒臣了,這學院不僅要辦,還要辦大點。不僅要培養新的官員,還要把現有的官員送去培訓一番,讓他們知道如何當一個好官,不要當貪官。”重重一下敲在桌子上,感嘆道:“臣這些日子查處的貪官何其多也!”

  文天祥正直無私,對貪官是深惡痛絕。可是貪官是查不完,抓不盡,著實讓他苦惱,李雋這法子肯定具有警醒之效,由不得他不贊同。

  陳宜中也發表看法道:“好多士子入仕之初懷著一腔熱忱,為民請命,到后來卻是自己一抹黑。貪得無厭,這政法學院肯定會治愈他們這種貪病。”

  “官員貪與不貪。和教育固然有關系,更重要的是在于朝廷地行政體制,想以一所學院就治好他們的貪病,也太天真了。”李雋在心里如是想,道:“你們都贊同,這事就這么定了。先把培訓班辦起來,再籌備學院成立事宜。”

  “遵旨。”李庭芝他們高興地領旨。

  “祥甫一個人忙中書省的事。實在忙不過完。你們看看,祥甫都華發滿頭了,讓人看著也怪難受。”李雋很是同情地看著這個首輔大臣,道:“這樣吧,要陸秀夫回來,幫幫祥甫。”

  李庭芝的事務真的是多得不得了,以他的感想他寧愿揚州去面對蒙古大軍,也不愿主持中書省的事務。很是感動道:“皇上,為朝廷出力,為國盡忠,臣之本份。臣別地沒有,忠心還是有一顆,武侯所言‘鞠躬盡瘁。死而后已’,臣一時不敢或忘。”

  李雋知道他是一個誠實人,不說假話,這話是他的志向,感嘆道:“祥甫是我大宋朝臣子地表率,將史冊留芳!”

  李庭芝在朝中的威望自然是沒有說的,他的人品也是無話可說,文天祥他們點頭贊同。

  李雋走到地圖前,道:“你們看看地圖,長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區已經給我們收復。部分地區即將收復。也就是說長江流域的建設將提上議事日程。有句話說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長江流域地發展當然是要靠長江,整個長江流域將會因為長江而興盛起來。但是,長江流域還缺乏重要的碼頭,沒有一個能夠承擔起貨物運輸的港口。

  “我決定,在這里,吳淞地區建設一個良港,便于長江流域的經濟建設。對于這個港口,朝廷的方針是‘給政策,不給銀子’,誰建設誰受益,貨物的進出可以收費,船只的停泊也可以收費,當然是要在朝廷指導下收取合理的費用。”

  李雋點中地地方就是現在上海的吳淞碼頭,那是一個良港,建設起來的話,對于長江流域的開發會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大量的貨物將從這里啟運海外。

  上海設鎮是在咸淳三年,才七年時間,還沒有筑城,僅僅是一個小鎮,正是李雋這一構想使得以上海為龍頭地長江流域大開發正式啟動。在不久的將來,將以吳淞為中心,建成一個大都市,長江流域的貨物將在這里上船,運往海外,海外的貨品也將從這里運往內地。

  在座的都是戰略家,當然知道李雋如此布點的好處,深表贊同,大聲叫好。

  廖勝功發表看法道:“皇上,臣以為可以派人把京杭大運河疏浚一下,既便于南北貨物運輸,還便于兵力投送。”

  京杭運河貫穿南北,要是暢通的話,帶來的經濟軍事好處自是不用說,軍隊可以從江南直發華北,威逼北京也不在話下,這是針對未來光復燕云而提出的前期措施。

  李庭芝他們點頭贊同,李雋道:“我也是這么想。光復的地方不僅僅需要官員,銀子,還需要大批各類人才,還需要資金。人才,我們現在有各種學院,可以培養。雖然現在地規模不大,人數有限,等條件成熟了,我們可以辦大點,多辦點,辦得更好。

  “朝廷要采取措施,把地主、富農、商人手里地銀子轉化為資金,投入到這些地區去。有了這些資金,這些地方想不發展都不行。”

  李雋提出的“給政策,不給銀子”與中國現在進行地改革開放差相仿佛,中國現在的改革就是“給政策,不給資金”,資金是引進的。中國現在的開放可以利用海外資金,李雋就沒有這個條件,只能通過自身的積累獲得。

  中國古代的有錢人因為特殊的歷史環境造成他們把大量的錢埋在地下,數十年后,數百年后不知道便宜誰了,而不是去投資,讓錢生出錢。李雋深曉這一歷史習慣,才提出這種構想,正是在他的推動下,地主、富農、商人急劇轉變身份,把資金投入流通環節,推進了南宋工業化的進程,百業興旺。不用說,他們也就變成了實業家。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761/9433011.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