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八章 北伐不易
這樣,他苻堅距離歷史上那些明君圣主就算是又進了一步。
然而,也許是他并沒有注意,也許是他注意到了卻也并沒有放在心上,總之,苻堅是認為,他已經給了這些部落活路了,這已經算是非常仁慈了。
這些人,不知道感恩戴德也就罷了,總也不該記仇吧。
可惜啊,那些部族的想法還真的就和苻堅想象的不同,他們不只是記仇,而且還記下了對他的刻骨仇恨。
苻堅建立了氐人控制的王朝,相應的,在這個王朝的范圍之內,氐人的地位肯定是相當?shù)母摺?br />
雖然不敢說是最高的,但是,那種天生的驕傲感,還是會伴隨而來。其他部族的人,在氐人的面前都是低眉順眼的。
這種待遇上的差距,一下子就反應出來了。
那么,既然各個部族的地位是截然不同的,有著極大的差距,那么,苻堅想要的那種花團錦簇,各個部族的人全都圍攏在他的身邊,對他熱情擁戴的畫面,就必然不會出現(xiàn)。
在時機未到之前,迫于實力有限,大家當然都會隱忍。
畢竟在刻骨的仇恨之前,是現(xiàn)實的生活,不論如何,人總是要先活著吧。
那么,耕種,經商,賺錢,衣食住行,這就是必不可少的。
于是乎,在氐秦強盛的那些年,具體言之,大約就是苻堅當政的那幾十年間,氐秦境內還是比較安定的,尤其是古都長安,更是一片繁榮富庶的景象。
恍然間,竟然有了大漢年間的風范。當然了,似乎需要忽略現(xiàn)今的主政者是誰。
不考慮這個問題的話,日子都是很好過的。
苻堅呢,又有那么一點沽名釣譽,想要在歷史上也留下一筆美譽的男子。
因為有了這個心思,所以,他更加著力經營長安城,甚至連城里的綠化都關照到了。
想當年,從城里一直延伸到郊外,每一丈都會種植一棵樹,品種以榆樹柳樹為多。
以供來往的行人納涼,也增加了城市的景觀。
老實說,在遙遠的古代,能夠考慮到這一點,已經是相當?shù)碾y得了,可以認定,苻堅他還是在認真的做事的。
雖然在有些環(huán)節(jié)上出了大問題,但是,不能否認,至少,在他當政的這幾十年里,也還算是保障了境內大多數(shù)人的安穩(wěn)。
然而,在這個時代,只有一隅的安定,終究是不行的。這是幾大部族乃至江左晉人早就已經取得了共識的事情。
其理由就在于,割據(jù)那是一件非常耗費實力的事情,其實并不美好。
從表面上看,我們統(tǒng)治的疆域很少,那么我們要耗費的人力財力就也會少很多,這應該是一件節(jié)約的事情。
但事實上則不然。
理想當中的場景,大約是春秋時代的那種我們雖然分裂割據(jù),但是事實上我們還認同一個共同的君主那就是周王。
我們各掃門前雪,各自管好自己的事情,相安無事。
但實際上,各個割據(jù)的勢力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這樣的境界的。
當時代發(fā)展到戰(zhàn)國,形勢就陡然一變,那種相安無事的格局瞬間就被改變,各種戰(zhàn)役,風起云涌,那個時代的人們雖然沒有大一統(tǒng)的概念,但恍惚之間也似乎意識到,地盤越大自然是越好。
于是,為了獲得更多的地盤,戰(zhàn)爭連年不斷,本來就比較弱小的國家一般就只有兩條出路。
要么就是等著被吞并,因為打是肯定打不過的,要么就是尋找?guī)ь^大哥保護自己,替自己出頭。
當然了,后一條路是肯定長久不了的。
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在那樣的亂世當中指望著別人的保護,注定是無法如愿的。
所以,最后也依然是走向了同一條道路,就是被大國吞并。
不是被進攻的那一方吞了,就是被帶頭大哥吞了,似乎也沒有什么太大的區(qū)別。
當極小的國家被吞并之后,戰(zhàn)爭就結束了嗎?
不不!
當然不可能了!
這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而已,接下來,更大規(guī)模的戰(zhàn)爭就會在更大的國家之間展開。
這是一個必然。
小國小打,大國大打,戰(zhàn)爭的規(guī)模和國家的體量也是成正比的。
連年征戰(zhàn)下來,很快就會有國家支撐不住,被戰(zhàn)爭拖累到無底的深淵當中。
更重要的是,戰(zhàn)爭對一個國家的人力物力都是極大的消耗,并且長時間內都難以恢復。
古代的國家構成還是比較簡單的。
所謂發(fā)展經濟,古代人也沒有什么明確的概念,只知道人口要多多的,土地要多多的。
然后呢,男耕女織,這樣穩(wěn)定下來之后,再輔以商業(yè)發(fā)展,國家的實力就會越來越強,人們的生活就越來越殷實。
這樣呢,就算是有作為了。
然而,戰(zhàn)爭對這兩項基礎是毀損的最為徹底的。
所以,一旦是四鄰之內呈現(xiàn)割據(jù)的狀態(tài),那戰(zhàn)爭就會連綿不絕,想要在這樣的亂世當中既不被卷入戰(zhàn)爭當中,也不被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趨向統(tǒng)一就是人們心中的一大信念。
而且是共同的信念。
這在古代也是很現(xiàn)實的一個選擇,可以看看秦掃六合之前戰(zhàn)國七雄之間的狀態(tài)。
雖然幾個大國之間地盤已經都很大了,足夠他們自給自足,但是戰(zhàn)爭還是不斷發(fā)生。
不只是大秦野心巨大,其他幾個國家也是一樣,總是希望挑旁邊的軟柿子捏一捏。
相互兼并的過程從來都沒有停止過。
只不過,在這個操作過程當中,還是大秦的段位更高而已。
而四鄰之內若是統(tǒng)一了呢?
這是很現(xiàn)實的一個問題,戰(zhàn)爭的數(shù)量就會急劇減少,就算是有零星的戰(zhàn)爭也會因為周邊國家的減少而迅速減少。
這還是其次。
最重要的是,地盤就代表了一切。
占據(jù)了較大的地盤,國家的根基也就更加穩(wěn)固了,那么對戰(zhàn)爭的承受能力也就更大。
于是,在沒有秦始皇的年代,人們也是按照本能在趨向統(tǒng)一的。
即便是在這之前,并沒有人這樣做過,也并沒有人給他們描繪整個境內統(tǒng)一了之后,這樣的國度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圖景。
但是,他們還是很樸素的認為,這樣就是好,就是最優(yōu)解。
于是,同樣的道理也適用于千年以后的今天,在晉末這塊土地上,如今也是分裂成幾個小朝廷,各自紛爭不斷。
更加惡劣的是,如果說春秋戰(zhàn)國時候的那些小朝廷之間,也算是和平的分開的,彼此之間沒有深仇大恨,而且,勢力范圍也比較穩(wěn)固。
這樣一來,爭斗還是要少一些,能不打也可以不打。
但是,對于晉末以來的這些小朝廷來說,這就是一個奢望了,他們不可能停下爭斗的腳步。
戰(zhàn)爭會是主旋律。
也許,生活在晉末的人還在幻想,過不了多久就能夠迎來和平,至少他們可以有一個相對平靜的生活環(huán)境。
然而,他們終究不會想到,這場分裂,從漢末開始,雖然經歷了西晉的統(tǒng)一,但是,那時間太過短暫了。
而且,本來司馬家得位就不正,自從建立了王朝,對他們的質疑就從來也沒斷過。
于是,甚至,在數(shù)百年的亂戰(zhàn)當中,這短暫的統(tǒng)一時常被人們忽略不計。
這之后,亂戰(zhàn)就承接著漢末以來的混亂繼續(xù)展開。
雖然各大勢力都有了自己的一塊地盤,但是他們還是耐不住寂寞,總是要搞事。
你打我,我打你,無休無止。
從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這似乎也是很無聊的一件事。
你看,在更多的時候,這些戰(zhàn)爭似乎都沒有什么意義,總是你來挑釁我,我呢再打回去。
互有勝負,這不是重點,重點在于,并沒有哪一股勢力強盛到,足可以把對方吞并的程度。
既是如此,那么大家就都安定下來,努力發(fā)展自身,難道不好嗎?
想要完成使命,吞并對方的領土,總是要修煉自身的吧,實力不夠強,能成功嗎?
這是一個很淺顯的道理。
可惜,好像這個時代的人完全都沒有這種概念,也從不準備接受這種方案。
他們總是不斷的爭斗,不停的消耗自己的實力,越是消耗,他們就越是無法完成大規(guī)模的戰(zhàn)役。
取勝?
別做夢了!
那是沒有可能的事。
本來割據(jù)的狀態(tài),每個小朝廷的實力就都不算強,還不停的打仗,能有恢復才怪。
實力既然弱,那就絕對不可能把周邊的小朝廷全都打敗。
可是,誰也不服誰的狀態(tài)還不是那么容易就消解的。
只要這份仇恨還在,那戰(zhàn)爭就會繼續(xù)。
于是,這樣的戰(zhàn)亂年代就會一直延續(xù)下去,太漫長了。延續(xù)到什么時候呢?
至少要等到有其中的某一方實力積攢足夠,尤其是武功這一塊的實力,非常的強盛了。
當然了,只是自己強還不夠。
你看,時間線劃分到三國時期,那個時候,曹魏還是很強的,尤其他占領的地域都是人口和經濟都很強的。
他又有軍事基礎,武力強盛。
然而,它又能如何呢?
照樣只能隔著大江,發(fā)出無法過江東的感慨。
這就是三足鼎立的恐怖之處。
你曹操雖然能征善戰(zhàn),我們也承認你在三國當中確實是實力最強大的,我們打不過你。
但是呢,你雖然可以取勝,卻也無法吞并我們。
畢竟,我們的實力也是很強的。
可見,想要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尤其是幾個小朝廷長期對峙的這種時候,只依靠一方強大是無法實現(xiàn)的。
還要看對方的實力是不是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
就比如,后世的楊堅平定南方,確實是因為他的實力已經積攢到了一定的地步,足夠有家底。
這個方面,你完全可以信任楊堅,他是天字第一號的大摳門,非常喜歡存錢。
待他死后,就給楊廣留下了非常充盈的國庫積蓄,要是沒有這些錢,楊廣也不能上來就造作呀。
可見,楊堅是個非常謹慎的人,只要是興兵一起,那就是準備充分,必定要達到目標的。
但僅僅是這樣還不夠。
他還需要長期的觀察,因為鄰國的情況也是他興兵的決定條件之一。
可偏偏,楊堅就是那么一個幸運的人。
在他雄起之前,他所在的北周就一直以武力強盛著稱,經歷了幾代帝王的征戰(zhàn)殺伐,已經把隔壁的北齊打的沒脾氣了。
而等到楊堅起勢之后,北齊已經被滅了,那么,放眼望去,還在堅持的就剩下了南方的江左勢力。
然而,這個時候的江左也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蕭梁倒下之后,陳朝又繼起了,但是,他們的根基比蕭梁還要孱弱,根本無力北望。
只能做到勉強鞏固已有防線而已,絕對不能再謀求更多的地盤。
而陳霸先之后,南陳的這些皇帝又一個賽一個的庸庸碌碌,毫無作為,國力振作就更是不可能了。
這才給了楊堅建立功業(yè)的機會。
非此,說不定這種割據(jù)的局面就還要在繼續(xù)延續(xù)幾十年,又拖走一代人。
反觀如今的晉末,王謐面對的局勢要比后世的楊堅險惡的多了,困難重重。
首先,雖然很多人不承認,但事實就是如此。
楊堅雄起的時候,與他對峙的勢力就只剩下了南陳一支,又菜到不行。可以說,楊堅是站在宇文家族的肩膀上才建立了自己的王朝。
沒有宇文家族給他打下的基礎,純靠他自己,絕對做不到在短時間內就一統(tǒng)天下。
而王謐現(xiàn)在面對的局面又是如何呢?
北方的幾大部落雖然現(xiàn)在也在不斷的征伐之中,而且,他們是從前秦的突然崩塌之下才解脫出來的。
在此前的一段時間,也就是王謐積極籌備北伐的時候,他們之間也在不斷的尋找新的地盤。
誰也沒閑著。
如今,可以說幾大勢力都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有了一個固定的勢力范圍。
但是,終究還是立足未穩(wěn),時間太短促。
而他們之間又是殺伐不斷,根本就還沒到穩(wěn)定的時候,而這個時候,王謐率領著北府大軍乘勢而上,可能面對的就是兩個情況。
一個呢,就是把幾大勢力攪得雞犬不寧,然后,一舉達到漁翁得利的效果。
但那樣就太幸運了。
戰(zhàn)場是很現(xiàn)實的地方,容不得半點僥幸,應該認定,這樣的好事絕對不可能突然降臨到頭上。
更可能的是,幾個割據(jù)的勢力會讓北伐大業(yè)變得更加復雜。
(本章完)
(https://www.dzxsw.cc/book/175330/73657390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