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933年的舊書,Q城市場
“玩家記錄華鵲山古建筑群的壁畫。壁畫技能熟練度加一。”
加一……
“玩家記錄古建筑裝飾雕塑,雕塑技能熟練度加一。”
加一……
“玩家記錄古建筑紋飾。修復技能熟練度加一。”
……
沈瑜隨著班級,考察了Q城附近的古建筑群。每記錄一些內(nèi)容,就聽到游戲提示聲音。
他在休息的時候,查看了自己的技能面板,里面增加了幾個分類。
暗自盤算收獲,昨天得了著名老字號的醬菜名品配方,今天收了一個黑釉瓶子,還有技能增加。這一次Q城考察,不虛此行。
沈瑜覺得,以后有機會,應該去各地的歷史名城去看看走走,也許會有更多收獲。
考察了建筑群,此行的預定任務全部完成。兩個班級的師生會住宿在Q城。姜老師給藝術班的學生放了半天假,讓大家可以游玩半天。
商務班的考察還沒結束,鹿欣給沈瑜發(fā)了短信,下午如果有時間,她可能約著宋小華,在住宿的街區(qū)或者附近的商場逛一逛。
沈瑜打算用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去本地的文化市場看看。他搭車來到了安山路,在距離市場入口很遠的地方,就看到了英宏山文化市場的牌樓。
他在網(wǎng)上查過,Q城有幾個古玩市場,英宏山文化市場是規(guī)模最大的一個,以經(jīng)營圖書期刊聞名,也兼營古玩類的商品。
這個市場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出現(xiàn),有工藝品和小百貨以及寵物交易,早市和周六,周日的開市。到了現(xiàn)在,逐漸變成了既有門店,又有地攤的一個交易市場。
沈瑜走進市場,看到這里的規(guī)模比濱海的幾個文化市場更大。成排的門店以兩層古建筑為主,建筑風格以本地的風格為主,融合了其他地區(qū)的建筑元素。他還在幾家門店上看到了一些徽派建筑的影子。
市場的空地上擺了許多地攤,幾乎每個攤位前都有顧客。
沈瑜沿著市場的街道,走了一圈,先看了一遍比較熱鬧的地攤區(qū)。整個地攤區(qū)的真品不多,在虛擬地圖上只有兩三個模糊的藍點,剩下的真品很難撿漏。
他選定了第一個目標,走到了一家買瓷片的地攤前。
這個地攤的老板很聰明,將帶有完整底款的瓷片,打磨成了圓形,像一個個的圓牌,按照品相等級論價。例如大清乾隆年制等官窯款,價格就很貴。
沈瑜問過了碎瓷片的價格,略做查找,發(fā)現(xiàn)這個地攤的瓷片中,數(shù)量比較多的是晚清時期的官窯和民窯的瓷片。
他買了一些碎瓷片,就趕去下一個目標。
沈瑜找到了一個舊書攤。書攤鋪在地面上,用一塊塑料布防潮,上面擺了擺著各式各樣的期刊,舊書。有幾位顧客在翻看書籍。
攤位老板支著一把大遮陽傘,讓陰涼攏住自己與大半個地攤。他坐在一個塑料凳子上,旁邊擺著一個簡易書架,書架上擺著幾函舊書。
沈瑜觀察攤位老板放在書架上的書,大多數(shù)的舊書看起來品相不好。
他盯著其中一套書看了半晌,然后向老板說道:“老板,您書架上的舊書,怎么賣?”
書攤的老板,是個很胖的中年人,戴著一副小眼鏡。盡管他坐在陰涼的地方,還是滿頭熱汗,此時正在跟顧客討論一套連環(huán)畫的價格。
他聽到沈瑜的問話,看了看沈瑜,然后說道:“你喜歡哪一本書?書架上的書,價格不一樣。”
說罷,又對買連環(huán)畫的顧客說:“不能再降了,這是最低價,再低我就賠錢了。”
沈瑜耐心的等著那位顧客付賬之后,才對書攤老板說:“老板,我要看一函兩冊的那套舊書。”
他用手指明目標。
書攤老板看清了沈瑜指出的書舊書,立刻說道:“這可是好書!錢坫的古器款識考。”
他輕輕地把書從架上取下來,沒有遞給沈瑜,而是放書攤的空位上,打開書函,對沈瑜說:“您的眼光不錯,這套書很少見的,整個市場,就我這里有。”
沈瑜小心的翻看書籍。
書攤老板解釋:“這是清末民初的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四卷。尺寸是32.5×22.1cm。很少見。”
沈瑜邊聽邊看,發(fā)覺書攤老板混淆了概念。這套書的全稱是十六長樂堂古器款識考,初刊于清嘉慶九年(1804),收錄錢坫先生所藏三代兩漢隋唐諸器四十九種。作者摹器釋名,詳加考訂。
但是,自己手上的這套書,鈐有“開明書局書籍印”,是開明書局依原本重印之本,共1函2厚冊,有1933年商承祚識文一篇。
沈瑜仔細看過兩冊書,沒有破損和缺頁之后,將書放下,然后問道:“老板,這部書要多少錢?”
書攤老板說:“5000元。”
沈瑜自從在首都買過幾次古籍后,著重對舊書的價格做了一番了解。老板叫的價,比市場價略高了一些。一般來說,以當下的市場行情,這一套書的價格,大概是2千至4千元左右。
沈瑜說:“您要的價格太貴了,這套書是1933年重印的,市場價也就是兩千元。就算是放在店里賣,也就是三千元左右,那還是品相比較好的書才有的價格。兩千元怎么樣?”
書攤老板看了沈瑜一眼,說道:“看來,您是研究過這套書,您如果真喜歡這套書,我只收4千元。”
沈瑜搖頭說:“最多3千元。”
老板不同意。
這位老板一邊和沈瑜砍價,一邊還能照應著其他顧客。
最終,沈瑜用3600元把這套書買了下來。
他直接用現(xiàn)金付賬,把老板包好的書裝進了背包里。
這時,背包里裝了一個瓶子,裝了兩冊書,已經(jīng)快要裝滿了。
市場里的人太多,他的背包里還有個瓶子,怕發(fā)生磕碰,所以不敢把包背在后面,而是放在了身前。
沈瑜找了個休息的地方,邊喝水邊查看購買提示信息。
游戲給出的物品信息,和沈瑜自己的判斷相差不大,唯獨有一段對書籍版本的注釋,讓他很感興趣。
根據(jù)開明書局版權頁所載,此套書以上等夾貢紙印刷,共印朱墨藍三色各二十部。
自己買到的這套書,是開明書局朱印本,而且版刻線條流暢,十分精美。這本書用3600元買下,算是撿了小漏。
他休息過后,看過了幾個地攤,沒有再找滿意的物品,就按照地圖顯示,走到了一家名叫寓閣的門店。
沈瑜站在門口查看,這家店經(jīng)營的都是期刊圖書,還有樓梯通向二樓。
虛擬地圖上顯示,這家店里有幾個紅點和一個藍店。
他走進店里之后,一個服務生迎了過來問道:“這位先生,您想看點什么?”
沈瑜說:“我想看看有沒有喜歡的舊書,最好是古籍類的。”
服務生轉(zhuǎn)頭對一位老人說:“老板,客人要找舊書,要古籍善本。”
這位老板頭發(fā)花白,穿著一個老式汗衫搭配短褲,手里拿著一個蒲扇,很像在街邊下棋的老人。
老板看了看沈瑜,笑容滿面的說道:“本店的古籍善本不多,都放在在二樓,您隨我上來看看。”
(https://www.dzxsw.cc/book/175311/67001164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