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瓷器鑒定,古怪的仿品
沈瑜在于老師的介紹下,認識了一起參與鑒定的幾位老師。
被請來的這幾位鑒定師,都是魔都比較有名,且有公職的鑒定專家。據于老師說,他們幾個人只是被通知來這里協助工作,但并不知道來干什么,到了這里才知道要鑒定古玩。
沈瑜看到了展示臺里的兩件瓷器。一件是汝窯筆洗,一件是青花蓮花盤。
他已經用虛擬地圖驗證過,兩件東西都是假的,只需要找出問題就可以,所以沒有什么心理負擔。
幾人相互認識之后,鑒定組的人開始忙碌自己的事情。
于老師正在觀察汝窯的筆洗,他邊看邊對沈瑜交代工作流程:“小沈,咱們各自記錄發現的問題,按照要求,每人寫出各自的鑒定意見。”
“好嘞。”
沈瑜要來紙筆,開始和于老師一起觀察筆洗。
于老師鑒定的過程非常細致,看過內里外壁的所有細節,又看底足。每看一部分就記錄下來。
沈瑜等于老師看過筆洗后,小心地端起瓷器,仔細試了試它的份量。開始快速把自己的意見匯總到鑒定文件里。
他有了游戲幫助,加上自己看到的問題,因此,書寫速度很快。等他書寫完畢,其他的幾位鑒定師還在討論。為了得到更全面的意見,幾個鑒定師可以討論,但是,要各自書寫自己得出的結論。
沈瑜便看向另一件青花蓮花盤。
于老師注意到他已經寫完,問道:“小沈,看的這么快,看出什么來了?
07年的時候,各種資料還沒有像后世那么發達,可以參照的東西也不多,尋找資料相對繁瑣,所以對鑒定師的經驗與見聞是個很大的考驗。幾位鑒定師只能憑著現有的資料來判斷,為了謹慎起見,鑒定的速度都很慢,這也是愛惜名聲的表現。因此,于老師對沈瑜這么快便鑒定完畢,有些詫異。
沈瑜向盡快去書畫鑒定組,方便完成任務。于是對于老師解釋道:“汝瓷稀少珍貴,其對燒造工藝要求精益求精。南宋周輝撰《清波雜志》云:“輝出疆時,見彼中所用定器,色瑩可愛……又汝窯宮中禁燒,內有瑪瑙末為釉,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
不過,以瑪瑙末為釉,是還沒有辦法驗證的事情。”
“怎么?你看他像真的?”于老師問道。
沈瑜搖頭說:“這件汝窯筆洗是仿的。仿制水平不錯。釉色冰瑩潤澈,天青猶翠,釉薄處隱約可見粉色光澤,底周排布五枚芝麻花細小支釘。斂圓口,淺弧形壁,圈足外撇。一般來說小件兒的汝窯器皿有三個支釘,這件是五枚支釘。
器型、釉色仿的都像,尤其是圈足外撇,仿的特別好。不過,最大的破曉,是份量不對。另外,瓷器內壁開片不太自然,應該是處理過的。”
另一位老師聞言說道:“你看這是什么時候仿的?”
沈瑜直接說道:“新仿。我不知道對方用了什么手段仿制釉色,但是瓷器的釉子厚薄有些過于均勻,可以不知道是不是多次蘸釉或施釉的結果。”
聽到這里,幾位老師暗中慶幸,剛才沒有因為沈瑜鑒定快而貿然說話。
于老師說:“小沈,你的鑒定知識越來越全面了。”
沈瑜急忙謙虛幾句,把鑒定意見交給工作人員要。
于老師說:“你反應快,就再看看那件青花蓮花盤。這件瓷器可是被當做宣德年間的瓷器拍賣的。”
沈瑜看向這件所謂的明正統—成化青花蓮花盤。他等原本在鑒定的專家開始書寫意見,從測量尺寸開始觀察。
這件瓷器直徑20cm。盤子造型取蓮花為形,口內蓮瓣的凹面有雙勾垂云紋。盤心環飾兩圈如意云紋,間以弦線相隔,中心書梵文。外壁上層蓮瓣內畫八朵折枝花卉,間以八個梵文相隔。下層蓮瓣尖部畫出葉脈紋,根部留白,顯出蓮瓣綻放之態。
其釉厚潤,青花色澤濃艷,并有鐵銹斑,具備的明中早期青花瓷器特征。圈足,有大明宣德年制的款。
他把看到的細節,以及自己的判斷一條條記錄下來。
于老師把寫好的意見交給工作人員,然后走過來,看向青花盤。
此時圍著青花盤觀看的兩個人,誰都沒有說話。
半晌之后,于老師看到沈瑜放下筆,才問道:“小沈,你覺得這種造型的盤子,是做什么用的?”
沈瑜笑著說道:“這種盤子的功用當為佛前供器。明代,佛教深入社會政治生活,反映在宮廷用瓷方面則是大量裝飾著藏傳佛教色彩的器皿自永樂朝起被燒造,如僧帽壺、梵文高足杯等,此蓮花形盤即其中之一。蓮花于佛教教義中象征“出于濁世,無所污染”。不過,我不懂梵文,不知道什么意思。”
于老師悄悄松了一口氣,心想,總算還有你不知道的事情。他說道:“我也不懂梵文,不過,我見過類似瓷器。所以,查閱過相關資料。
在密宗的理念中,該器所書的梵文為種子字,以草木的種子比喻佛、菩薩形象,寫有梵文經咒和種子字的器皿是具有一種加持力,能得到佛法的保佑,加速修煉佛法的進程。
這種樣式的蓮花盤于萬歷一朝甚為流行,官民均見燒造,所書梵文各有不同,你看出幾個問題了?”
沈瑜一邊把意見寫完,一邊說:“大明宣統年制的款識就是一個巨大的破綻。款識和造型結合起來就更怪了。”
有了游戲作為前提,他憑借自己的知識也能判斷出問題。
于老師也開始書寫意見,同時說道:“這兩件瓷器都很有迷惑性。造假的技術也越來越高。不知道以后會不會出現真假難辨的情況。”
沈瑜把意見書交給了工作人員。另一位姐負責鑒定的老師問道:“小沈,你認為這件瓷器仿的是哪個時期的?”
沈瑜聽見問話,就知道這幾位都有了判斷,于是說道:“如果沒有款識,或許更像正統年間的瓷器。也許,這位不知名的工匠仿制的就是正統年間的瓷器,不知道為什么會畫蛇添足一般。加一個大明宣德年制的款。”
一位老師笑著說:“我猜,這件東西應該是團體制作,絕不是一個人能做成的。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在墨廠工作,做過圖案設計。有一次設計好了一幅松煙墨的圖案,主任看過之后,直接批示,要在模具圖案中加上最高級三個字。”
聽到這件往事,幾個鑒定師都笑了起來。
說笑過后,幾人先后上交鑒定意見,這一組的工作算是告一段落。
沈瑜看到這里的事情已經完成,經驗值卻增長不多,就準備想辦法去書畫鑒定組完成任務。
恰在此時另一組人員走進會議室。
(https://www.dzxsw.cc/book/175311/6585615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