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不能喪失民族認同感
林云感慨陳詞,張新迎極為贊同的點了點頭,對著其他人說道:“各位,聽到了嗎?林云已經解釋了什么叫做特色的發展道路,我總結一下,就是該放就放,該抓就抓,放開的領域遵循市場,要抓的領域必須抓牢,這樣即能搞活經濟,又能做到獨立自主,林云,你說得非常好。”
其實當下這段時期,整個社會對經濟改革的爭論很激烈,大家一致認同實行市場經濟,但如何實行還有不同看法,有人認為要從上至下所有領域全面按照市場經濟來搞,有的人覺得不行,要不斷摸索。
支持全面市場化的人理由很充足,看看米國怎么做,我們照著重復就好了,這也正符合改革開發初期,摸著米國過河嘛。
但這些人缺乏一個基本常識,兩個國家的國情不同,米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他們掌握著世界上五成以上的高科技,當然,這些高科技怎么獲得的大家都知道。
通過這些高科技,米國占據著世界產業鏈的頂端位置,再加上利用米元貨幣全球化的特征,就可以在全世界收割財富,這些財富即便拿出一少部分分給老百姓,也能讓他們過上好日子。
這就給別人一個錯覺,覺得米國的富裕完全是因為私有化的原因,這就錯的離譜,阿三國也與米國一樣搞全面私有化,結果就悲催了,八成以上的老百姓處于貧困狀態,甚至還有兩三成屬于赤貧階層,可見國家的富裕跟私有化沒多大關系,只取決你的產業鏈處于全球化中那個位置。
上層位置產業鏈的企業只需販賣專利和品牌就能賺取五成以上的利潤,中層位置產業鏈則是販賣技術和工藝,大約有三成的利潤,下層位置就只能販賣勞動力及其資源了。
這就是全世界財富分配的底層邏輯,華國現在連下層位置還沒有完全擠進去,米國和西方發達國家希望華國能在下層位置站穩,利用其低廉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為其服務,僅此而已。
如果華國想向上沖到中層,甚至是上層位置時,那米國和西方國家就不同意了,他們的想法是:安心做個馬仔就好,非的想要當老大,你有實力嗎?
現在的華國當然沒有那個實力,或許連想都沒想過,只是他們不知道,二十多年后,華國人的視野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個時代,市場經濟對于普通人的弊端顯現,畢竟一個國家,普通人才是多數,有錢人終究是極少一部分,市場經濟的優勝劣汰看似公正,可并不公平。
就像兩個拳擊手,一個是一百公斤重量級選手,另外那個則是五十公斤輕量級選手,兩人站在一個擂臺,規則對任何人都是公正,可卻不公平,輕量級有機會擊倒重量級嗎?幾乎不可能,這就會形成一個有錢者更有錢,無產者更無產的結果。
這一層很多人都看不到,但林云看得到,他的解釋正是這種觀念的體現。
張新迎顯然站在了林云一邊,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理解。
孟憲微微搖了搖頭道:“院長,林云講的道理我也明白,不過我覺得資本未必如林云想象的那么不堪,我們或許不要將他們視為洪水猛獸。
另外還有一個技術性方面的問題,國有企業掌握了那些重要領域,這些領域最終不也得有產品嗎?
即便是造橋修路,那也得有更好的技術支撐,要不然連大橋都造不出來,就拿米國的金門大橋來說,我們國家就造不出來吧,如果不引進私有企業,我們在這些領域內終究還是落后其他國家,甚至永遠落后下去,這怎么解決呢?”
“是呀,這些又要如何解決呢?”
眾人點頭,認為孟憲的提問很有道理。
林云也點頭表示贊同,這個問題站在這個時間段當然沒問題,畢竟國家的水平就擺在那。誰都看得出來,整個國家能拿的出手的有什么?仔細一數,還真沒有什么。
可這個問題放在二十年后就不成立了,比如造橋修路,那時的華國如果說排第二,誰敢說是第一位?沒有人,可如此大的差距是如何填平的呢?
林云接著說道:“我們首先要明確一點,那就是我們自己有沒有能力研發出高科技,這一點很重要,孟大哥,你說我們有沒有這方面的能力?”
孟憲一愣,這個問題………以前似乎沒思考過。
“嗯,應該走吧。”孟憲有些遲疑的回答。
“好,那我舉幾個例子大家聽一聽,首先是兩彈一星的研發,這已經是二十年前的成績了,但是,到現在我們看看整個世界,有誰能做到這一點,不說兩彈,因為這不是有沒有能力的問題,而是讓不讓你造的問題。
咱們說人造衛星,你們可以數一數,整個世界有哪個國家能夠發射人造衛星?幾個?一個手就可以數的過來,這不是世界頂尖技術嗎?
然后我們說生物,人造胰島素,這是什么層次的技術?我告訴你們,這個技術得一個諾貝爾生物學獎沒有任何問題,只是這個獎項被西方人把控,當年我們和他們關系不好,所以沒有獲獎,但毫無疑問,這也是世界頂尖技術,而且完完全全是靠我們自己的能力獲得的。
這些技術誕生在我們國家,足以說明我們華國人并不笨,相反的,從古至今,我們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只是因為歷史的原因,才在近百年里衰敗下去,被西方人搶了風頭,這是歷史原因,跟我們這代人有什么關系?
我們現在實行改革開放,整個國家的經濟體系得到了重塑,我相信在未來二十年,華國將重新崛起,不過有一點大家還沒有意識到,經濟可以不斷增長,但我們的認知如何改變?
現在整個國家都存在一種崇洋媚外的觀念,覺得我們不行,經濟上不行,文化上也不行,只有西方文化才更適應時代的發展,在我看來,這種觀點大錯特錯,根本就是錯的離譜。
西方的文化傳播是借助經濟和軍事實力推行,核心價值是個人英雄主義,這種觀點對嗎?那得看具體情況。
對于個體來說,我們崇尚英雄,在人類歷史上,英雄也是受人敬仰,但如果放在整個社會發展過程中,誰才是歷史的推進者?人民群眾才是主體。
而且,米國的強大經濟是因為個人英雄嗎?大家可以好好研究一下米國的發家史,看看是不是因為出現了某個英雄才讓他們變得強大,這套理論不過是資本家們涌用來忽悠別人的工具,目的就是讓別人上當,他們自己,則是一群資本家在幕后操作。
現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很多人都看不到這一點,已經被這幫資本家們套了進去,不知危機將至,還為他們站腳助威。
我們可以學習西方的經濟模式,也認可他們的個人英雄主義的價值觀,但不能盲目跟從,進而產生自卑心理,這就大錯特錯。
如果我們喪失了自己民族的認同感,那這個民族也就完了,試問整個世界上有哪個民族在完全拋棄自己民族文化后還能重新輝煌的?歷史上沒有,未來也不會有。”
“好!”張新迎大喊一聲,帶頭鼓起掌,其他人也跟著鼓掌,孟憲卻是面色尷尬,不過也鼓著掌。
(https://www.dzxsw.cc/book/175300/916371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