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軟玉嬌香 > 76、〔七六〕信

76、〔七六〕信


李家前院的法事做了幾個時辰,等結束,李老太太命人在大堂內設下雅席,供僧人們用齋飯。顧家人則與李家一道,與僧人一起落了座。

        堂內用幾個畫屏隔出了一個位置,未出閣的小娘子們就都坐在畫屏后用膳。

        溫鸞坐在席間,整個人還有些怔愣。

        尤其等聽到畫屏外傳來的“阿彌陀佛”,她下意識扭過頭。畫屏夾著一層繡著花鳥山水的紗,隱隱綽綽能瞧見那頭的人影。

        身著法衣的僧人們依次落座,口念著“阿彌陀佛”。其就有拾鴉。

        溫鸞恍恍惚惚,一時腦殼發疼。

        她是知道皇城司的察子處處都有,連顧溪亭也承認確有其事。但是拾鴉……拾鴉居然是皇城司的人,而且還會說話。

        十娘在邊上坐著,看到溫鸞一直盯著畫屏看,眉頭輕輕皺了一下。

        十三娘扯了扯溫鸞的袖子,小聲喚她:“表姐?”

        溫鸞嗯了一聲,收回去看拾鴉的視線,低頭喝了口甜湯。

        十三娘剛吃了塊點心,這會兒忙給溫鸞夾了一塊:“表姐嘗嘗。這點心聽說永安城里吃不著,是外頭的手藝,可好吃了。”

        溫鸞咬一口,果真味道不錯。

        十三娘趁機湊近咬耳朵:“剛才十姐姐見到李家那位表哥了。”

        溫鸞一愣。

        十三娘道:“也是湊巧,正好聽見有人在哭,十姐姐以為是咱們自己人,聽著聲音就過去了,沒料到是位不認識的姐姐。那姐姐沖著一書生模樣的郎君哭,一邊哭,一邊喊郎,我們這才發覺那是表哥。”

        溫鸞那時不在。十娘身邊只跟了十三娘她們和幾個丫鬟。

        發現李英的時候,如十三娘,只顧著打量這個頭一回見面的表哥。

        畢竟她們都只是依著李老夫人的關系,才喊一聲“表哥”。這親戚關系,都不知轉了幾折,實際上連沾邊都困難。

        這樣的關系,瞧見了人,遠遠打量便是,哪會直接上去說話。

        可十娘裙子一提,幾步上前,便甜滋滋地先喊了“表哥”。

        李英自然是詫異極了,得知是從顧家來,當下規矩行禮。十娘的眼睛卻恨不能黏到他身上,一時間又是問學業,又是提國子監,竟是將弱不禁風的漂亮姐姐擠到了邊上。

        十三娘哪攔得住。十一娘有意把人拉走,十娘卻像腳底下生了釘子,怎么都挪不開步子。

        要不是荊香身子弱,有些站不住,李英怕也不好自己就這么走了。

        十三娘這么形容了一番,溫鸞就覺得腦殼更疼了。

        不用說,那哭的,一定就是荊香。

        溫鸞不知道她是怎么說的,就讓堵著氣把自己關在屋子里的李英勸出來了。但想來,能叫李英賭這口氣,興許事情就出在了荊香身上。

        不過那都是李家的事,她一個外人,又能說什么。

        正想著,十三娘趴上她胳膊,伸手去戳她臉上的梨渦:“表姐,我瞧那姐姐生得好看,跟表哥郎才女貌,十姐姐的心思肯定是要落空了。”

        她趴得突然,溫鸞還沒來得及反應,十三娘已經瞪圓了眼睛,伸手要往她袖子里摸。

        “這是什么?”十三娘摸出封信。

        溫鸞變了臉,忙要攔,十三娘已經瞧見了上頭的字。

        只見那信封上頭,寫的是顧溪亭三個字。

        十三娘“啊”了一聲:“怎么是……”她倒是曉得不好大聲說話,忙壓低了聲音,把信塞回去,“怎么是三哥哥的信?”

        溫鸞臉上泛紅,咳嗽兩聲:“興許是有事兒。”

        拾鴉既拿了信過來,自然是顧溪亭寫給她的,可她也的的確確沒想明白,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封信。

        在李家,不好拆開信看。她問拾鴉信上是不是寫了什么急事,拾鴉搖頭,她索性就收了起來,打算等回了重露齋,獨自一人時再看。

        這會兒被十三娘發覺,溫鸞實不知該怎么解釋。

        十三娘撅起嘴:“三哥哥出遠門,從來不給我寫信。”

        “我還沒看,應該是有事,不然三表哥也不會特地讓人給我送來。”溫鸞喝了口甜湯,壓下臉上的燥熱。

        十三娘瞇瞇眼,湊近她打量。

        溫鸞頭一抬,撿起水晶碟里擺著的鮮果,塞進十三娘的嘴里。

        李老夫人這次還和上回一樣,沒有在李府留太久。一大家子人被她帶出來,全然都是李老太太的心意。

        李家在經歷過低谷之后重新起來,眼下正是得勢的時候。顧家沒落了這些年,有李家這門親從旁撐著,指不定能幫顧溪亭分擔一些。

        老夫人受了自家小姑姑的好,臨走時免不得又在李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前落了許久的淚。一直到回去,眼眶都是紅紅的。

        底下人哪里會注意到這些。各家都有各家的心思,李家的勢,在每人眼里都有不同的用處。

        如湯氏,覺得長房有了靠,說不得父子倆能在朝做點什么。

        如顧氏,遺憾沒能見著與溫鸞年紀相仿的小郎君。

        如四房葉氏,卻是背過人去,面帶不屑。

        回府的路上,溫鸞與李老夫人同坐一輛馬車。老夫人一路都閉著眼,卻也一直緊緊攥著她的手。

        溫鸞等回了重露齋,把屋里人都散了,這才坐到床邊,將信封拆開。

        她這會兒就盼著信上能多說點高興的事,她也好回頭與老夫人說說,逗人開心。

        拆開的信里,只有薄薄一張紙箋。

        溫鸞一時有些吃驚,展開一看,忍不住彎了眉眼。

        紙箋雖少,可上面滿滿當當寫滿了字。

        他說甘州離永安極遠,若是走陸路,要三月才能到,再花約莫半月時間,就能從甘州行至邊塞。要是改走水路,可縮短至一個半月,間要換數次航船,過幾次山峽。

        他說途經過一地,當地民風樸素,因土地貧瘠,自朝廷廣開科舉后,世人就皆以讀書為出路。家但凡有子弟能讀書出頭,全村都會為之歡喜。他路過時一路所見,即便是街頭商販,也能識一二字,得空便拿了翻爛的書籍在旁苦讀。

        他還說,有地有有別于永安的風光,沒有高大的建筑,但每一棟房子都是黃土夯實,堅不可摧。當地的馬因為生得十分高壯,速度快,體格大,被當做牛一般使喚,可輕松拖動石料木頭,不知疲倦……

        顧溪亭就這么在一張薄薄的紙箋上寫了許多路上的見聞,就仿佛是在寫游記,筆觸簡單,卻栩栩如生,隔著字叫人忍不住心神向往。

        溫鸞看得入了迷,咬著嘴唇,又從頭細讀了一遍。

        她從前只曉得顧溪亭在國子監當的是博士,得知他其實還是皇城司的人,她又覺得指不定國子監博士的位置不過只是人前的擺設。

        可她小嬸陸家姐姐又說,他在國子監名望極高,元之才并非虛有其名,就是陸大人有時都只能甘拜下風。

        在翰林院的四叔和阿兄也說,若不是他不肯,朝因著名望,想招他為婿的人比比皆是。哪怕女方上男方家提親說出去有些不好,顧家的門檻都可能早被踩爛了許多回。

        她哪知道什么采,過去看他寄來的信,也不過就寥寥幾筆,說一說漕運漕糧的事。

        這一回,卻像是在說著故事,叫人一會兒功夫就沉浸其。

        溫仲宣來尋時,溫鸞正在看第三遍。

        她逐字逐字地在看,就好像要把顧溪亭心里說的每一道風光都記在腦子里,一時間連瑞香引著人進屋都察覺不到。

        “這是……顧家三表哥的字?”

        頭頂上突然傳來男聲。溫鸞嚇了一跳,把信摁在胸口,抬起頭,見是阿兄,這才松了口氣:“阿兄怎么突然嚇唬人?”

        溫仲宣屈指敲了敲她的腦門:“是你看得太認真了。”他指著信,問,“三表哥的信?”

        溫鸞點頭:“嗯。說了些甘州一路上的見聞。”

        “你倒是和他關系不錯。”溫仲宣哼道。

        溫鸞笑嘻嘻放下心,去挽兄長的胳膊:“阿兄不高興?可是阿兄都好久沒來看我了,回回去東柳巷,都只能見著小嬸和小大郎。阿兄跟四叔成日里在翰林院忙,怕是把娘都忘了吧。”

        “誰敢忘了你?”溫仲宣笑。

        目光落在紙箋上,他又說:“你與三表哥……”

        溫鸞歪頭。

        溫仲宣哭笑不得,搖搖頭:“算了。也不是什么緊要事。”

        他說著遞出封信:“阿爹寄來的。”

        溫鸞吃了一驚:“阿爹的信,寄去了東柳巷?”

        溫仲宣沒答。溫鸞接過信,信口開著,顯然是早被拆過了,厚厚一疊,寫了不少。

        溫鸞展開信看。

        那些不太好看的字,果真還是出自她親爹的手筆。

        溫仲宣在旁道:“阿爹原是隨著押解犯人的隊伍往永安來,但路上出了點事被絆住了,可能得再晚些才能過來。”

        這些沒寫在信上。顯然是有另一封信,專門寫給叔侄倆的。

        溫鸞手里的這一份,全然是阿爹往日嬉嬉鬧鬧的語調,拿著不成樣的字,寫下大大咧咧的句子。

        一時說路上的風光,說太陽像路邊剛出爐的燒餅,燙得人直流汗。

        一時又說瞧見拳頭大的蛤蟆,半夜跳到溫伯起的頭上,不知道帶了什么臟東西,叫人起了一臉的蛤蟆包。

        她看得出神,知道阿爹心情不錯,心底一時沒了擔憂。

        晚些來就晚些來,總歸人好好的,溫家好好的,這就成了。

        “對了。”溫仲宣突然出聲。

        溫鸞抬頭。

        他笑了笑:“四叔從翰林院出去了。”

        “去了哪兒?”

        一甲二甲多入翰林,其后再有圣上從翰林調人入其他地方。

        叔侄倆去年轉正翰林院編修,不到一年的功夫,溫伯仁就有了別的去處。

        溫仲宣笑:“刑部比部司,任員外郎。”

        比部,刑部四司之一。專管朝廷各部審計。

        溫鸞跳了起來:“我去給四叔準備升遷禮物!”

        溫仲宣哈哈一笑,不慌不忙把人攔下:“除了你親手繡的那些東西,送什么都行,可別再叫四叔掛著你繡的荷包出門了!”

        作者有話要說:又冷空氣,大家穿暖點啊,別感冒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5183/2250598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阴县| 渭南市| 达州市| 茂名市| 孝感市| 栾城县| 黄山市| 仪陇县| 离岛区| 垦利县| 巩留县| 阿克| 平舆县| 高要市| 波密县| 虞城县| 昌黎县| 深州市| 吉林省| 洪江市| 遵义市| 南阳市| 政和县| 平阳县| 福海县| 巧家县| 新田县| 曲沃县| 石河子市| 洪泽县| 土默特左旗| 灵宝市| 阜康市| 龙川县| 津南区| 永善县| 宜兰市| 高州市| 措勤县| 东安县| 贵州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