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北魏天驕 > 第二百一十章 開太平

第二百一十章 開太平


  隨后元冠受在模板里挑了一個看起來最規矩的,昭武五銖的樣式既然定了下來,那接下來,就是后續工作的討論了。


  可別以為發行貨幣就是印錢就完事了,這里面的關鍵根本不在于錢是什么樣的,而在于后續的一大串相關流程。


  比如,新錢和舊錢如何置換,令百姓滿意地上繳舊錢?又比如新錢的含銅量要確定為多少,如果少了,就會造成貨幣流通性天然不足,如果多了,又會造成民間惜錢儲存而不用。


  還有西魏境內的銅礦,每年的年產量是多少?能不能滿足貨幣發行的需求?


  這些都是今天滄池關于昭武五銖這個財政議題的重要討論內容,文官們在心里多少也是做了些預案的,沒有哪個重臣是抱著蹭皇帝飯的想法來進宮赴宴。


  “昭武五銖的含銅量,跟此前大魏制錢的一致就可以,一比一兌換,回收的舊錢重新熔鑄成新錢,其中的折損,鑄幣廠做一個記錄就可以,不需要糾結,朕曉得你們做事的困難。”


  群臣們紛紛點頭,皇帝的意思很清楚,放心大膽的去做,不用擔心細枝末節上被追責。


  鑄幣這種工作,非常敏感,舊錢換新錢后,回收的舊錢要重鑄,重鑄就有折損,這部分折損可都是熟銅,能直接造錢用的,去了哪里,誰都說不清楚。


  有一些折損,確實是重鑄過程中的必要損耗,但有一些,就是被貪墨掉了。


  就這種講不清的細節是最容易被政敵攻訐的,既然皇帝事先把話講清楚了,那大臣們也就明白怎么辦了,必要的折損可以有,記錄清楚就好,不會再有人借這個由頭來搞事情。


  “至尊,那今年是要把銅錢都替換完成,還是?”


  度支部尚書蘇湛有些小心翼翼地問道,他看了看皇帝的神色,似乎沒有太過急迫的意思。


  元冠受將雙手放在暖爐上烤著熱氣,淡淡地說道:“為政不可操之過急,上邊一聲吩咐,下邊就得跑斷腿,鑄幣發幣都是關系民生的大事,著什么急,朕又不是只當一年的皇帝。”


  見這話把大臣們嚇到了,都不敢出聲,元冠受笑了笑,道:“不用急,時間很多,慢慢做就是了,先從長安周邊開始兌換,或三年,或五年,就這么大的地方,不愁做不完。千萬不能因為官府著急,去地方上搞攤派或者強收銅錢,那豈不是事與愿違了?”


  中書令蘇綽頷首道:“至尊所言極是,施政目的都是好的,但一到了地方基層,就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偏頗,有些倒非是中樞的意思,而是出于急于求成或為了一己私利,對生民反而造成禍害。”


  蘇綽講的很有道理,政策這東西,從來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很多在中樞設計好的利國利民的政策,到了下頭執行層面,就全變味了,這種問題很難避免,因為基層組織的執行缺乏必要的監督。


  如果進行監督,那又面臨著兩個套娃式的問題,監督基層的人靠誰監督?監督工作的費用從哪出?


  嗯...后世的明代有一個很經典的監督問題,科道監督各部官員,錦衣衛暗中監督科道官員,東廠監督錦衣衛,西廠監督東廠。


  如此往復,無窮盡也。


  而且每設置一層監督機構,人力、財力的損耗都是指數上升的。


  以南北朝時期的生產力條件和通訊條件,想要讓政策不變味,那就只有一個笨方法,慢慢來。


  這個月落實一個郡的貨幣兌換,下個月落實另一個郡的,直到全國境內的所有道、郡都落實完畢,急是急不得的。


  因是宮廷觀賞湖的原因,未央宮內的滄池水,哪怕是春寒料峭之時,也有宮人搗冰,池水蒼蒼,觀之令人心曠神怡。


  “這滄池典故,眾卿可有誰知曉啊,給朕講講。”


  皇帝看似漫不經心,即興而問的問題,卻讓眾臣們的心揪了起來。


  見皇帝背對著他們,正對著一片通透的碧青色滄池水出神,一番眼神交換后,還是中書令蘇綽輕咳了一聲,率先說道。


  “《三輔黃圖》載:未央宮有滄池,言池水蒼色,故曰滄池。池中有漸臺,王莽...死...於此。”


  氣氛頓時尷尬了起來,在活著皇帝面前告訴他,您屁股底下坐著的臺子,就是王莽的死地,實在是不太吉利。


  “王莽...”


  元冠受頓了頓,這位疑似穿越者的前輩,無疑是所有穿越者都必須汲取經驗教訓的對象。


  “眾卿以為,王莽其人如何?”


  度支部侍郎崔士和略略打了一下腹稿,開口道:“若以其人品來論,史載王莽謙恭儉讓、勤勞好學、禮賢下士,論跡不論心,可謂道德楷模。


  但若以其為政來看,以恢復井田制來抑制兼并、禁止奴婢買賣、實行‘五均六管’、改革幣制、濫改官名地名,這些施政出發點似乎都是好的,但落實起來,卻反而不如不做。”


  元冠受喟然長嘆,道:“是啊,所以朕其實想做很多改革,可是每念及王莽的下場,就不由得心里發涼,有些事情要做,做了利在千秋,但非功在當代。甚至,做了,還會人亡政息。”


  皇帝的話,越說越重,大臣們內心琢磨著皇帝的意思,昭武五銖是大事不假,可程度遠沒有皇帝說的那么嚴重,皇帝定是意有所指而非抒發感慨。


  “郡、道、國,建立學校的目的是什么,眾卿應該知道,為的就是以后開科取士。現在招的學生不乏門閥,但也有不少寒門、富戶家的向學子弟,這件事,朕有生之年,是一定要做成的。”


  中書令蘇綽眼神發亮,當年月下所言,至尊并未忘記,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除了科舉這件事,其他的事情,朕都可以慢慢來,慢慢等。


  貨幣繼續用五銖,百姓繳納賦稅繼續以實物為主,官名不改,地名只改州并道,奴婢買賣朕以后會管,但不是現在。


  均田制是國朝舊制,如今天下離亂,田土荒蕪,人少地多,以均田行府兵,理所當然。再過百五十年,人多地少之時,后世子孫自然要改,但那不是朕的事情了。


  一代人,做一代人的事。


  我們這一代,要做的就是平定天下,為后世開太平基業。”


  (https://www.dzxsw.cc/book/175069/904647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