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阮元造船記
進入暮春時節,揚州已是寒氣盡去,各處水道之上,行船也日漸繁忙起來。而阮元這時似乎又找到了新的樂趣。這一日,阮元竟特意約了伊秉綬前往城東一處河道,河道之上,正停著一艘小船,小船欄桿遍以紅漆,甚是易于分辨。伊秉綬也看著這艘紅色小船,不住對阮元贊嘆道:
“伯元,這艘船我們前幾日到大江里試了一下,這行船之速,確實很快啊。尋常船只三個時辰才能走完的水程,這船一個半時辰就夠了。若是再好好加固一下,以后江上用船,我看就用這種船型,把其他船只都替換一遍得了。哈哈,我可真是沒想到,在京城的時候,我們都佩服你通經知史,你回了揚州呢,我方知你軍政之事,盡數嫻熟。可今日我才知道,你在車船木工這些事上,居然也是個行家啊?”
“伊知府,您不是伯元的同學嗎?怎么這些事聽您說起來,比我還陌生呢?”楊吉這日正好在阮元一旁,看伊秉綬對阮元算學一道竟似全然不知,不覺笑道:“我記得伯元剛來京城那年,考試還落榜了呢,那時候他就想在制車之事上下功夫了,他還總說,自己懂算學,那就要用于實事,這可倒好,當年行館里來往的馬車,能有一半被他拆了車輪去看,最后還真寫了部書出來。就這揚州當年的江春老爺子,據說看了伯元的書,都贊嘆不已呢。至于這船……反正和車差不多,伯元自然一看就懂的。”
“楊吉,你這都說到哪去了,車和船怎么會一樣呢?”阮元也不禁對伊秉綬笑道:“其實這制車造船,本也是我源于算學的閑余興趣,小時候學了算學,便想著既然算學也是圣人六藝之一,那自然要勤加修習才是。后來蒙東原先生、辛楣先生指教,方知治學之道,明理為先,可終究還是要用于實事。正好《周禮》也有《考工記》一篇,對車船之事多有論述,所以少年時便著了書,以彰明其中要義。后來到了杭州,見了海上行船,也和熟悉船只情形的朋友多有交流,就一直想著,若是能造出更加方便的船,對家鄉百姓行船往來大江南北,亦有妙用啊。所以我對這船形如何適應水速,船帆如何在大江中吃足風力,也都細心考察了一番。聽墨卿之言,這船確是比眼下江上行船要快上不少了,若是墨卿兄果然有此意愿,可以在江上多用這種船只,先用作救生船,若是還能加長,日后用作客船亦無不可啊。揚州士紳百姓,也定然會感激墨卿兄的。”
“哈哈,這樣說,我這一任揚州知府,做得還不虧啊?”伊秉綬看阮元愿意將造船之功送給自己,也對阮元笑了出來,道:“好,為了你這相助之功,這船的事我包了!再過些時日,我就問問瓜洲那邊,若是江上船夫有愿意換你這種新船的,就給他們試著造幾艘,要是果然好用,其他船夫自然也會來換新船了。”
“好啊,不過墨卿兄,有件事你可別忘了啊?”阮元也笑道:“墨卿兄,我回揚州的時候,你就跟我說過,希望揚州事務,我能幫你參決一二,這忙我不能白幫啊?你可是跟我許了一年五百兩酬金,兩年下來,一千兩酬金你還沒給我呢?不說別的,我找人幫著做了這艘試用船出來,也花了不少銀錢啊?”
“好,好,一千兩銀子,我過幾日就給你送到府上,保證不讓你白干!”伊秉綬也應道。其實這時地方要員,若能聘請到經驗豐富的幕友入幕相佐,一年千兩酬金的情況都屢見不鮮,伊秉綬作為知府,請曾任巡撫的阮元幫自己參決政事,開出五百兩一年的價格,甚至都不算高。
“還有,墨卿兄,前日與你說起的隋煬帝陵,現在翻修的怎么樣了?我前幾日也購了些松柏土石,應該是快到了,到時候,也要麻煩墨卿兄幫我將樹栽上了。”阮元又道,原來,春天之時,阮元前往雷塘掃墓,偶見一古墓前有幾個農夫稱其為隋煬帝陵,又歸家查了古籍,進而認定該處是煬帝陵無誤,遂購置了些土石樹木,想著給這座陵墓翻修一遍。
“這個自然,伯元,辦這些事我還是拿手的。”伊秉綬笑道。
“伯元,這件事我還是有些不明白,你聽那些說書的人說,這隋煬帝可不是什么好皇帝啊?”不想這時,倒是楊吉提出了異議,道:“說書的人都說,這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就是因為隋煬帝修運河,一路橫征暴斂,這樣說來,他不就是個昏君嗎?既然是個昏君,我們為什么還要給他修墳呢?”
“楊吉,話不能這樣說啊?”阮元聽了楊吉之言,卻也不禁莞爾,道:“這隋煬帝做皇帝的時候,確實是個暴君,隋朝基業,也確實斷送在他手上。可他畢竟已經死了啊,那他的墳墓也自然成了獨一無二的存在,若是毀了,日后就再也看不到了。咱們在浙江修護墳塋,你不是也知道嗎,那些被修復的墓里,葬的就都是善人嗎?但他們的墓葬還在,他們的生前事跡,就更容易為人所知,那時我們知道了他們善惡事跡,才更容易行善除惡啊?更何況隋煬帝修運河,其過,《隋書》早有至論,在于‘百役并舉’四個字。可若是單說這段運河,楊吉,咱們現在看到的這古運河,可就是隋朝流傳下來的啊?或者你再想一想,若是他修運河之時,能安民有度,使百姓不因河工而廢本業,那他今日的評價,還會這樣不堪嗎?”
“嗯……這樣說也有道理啊?”楊吉聽著阮元之言,似乎也有所開悟。
“不過伯元,我現在卻還擔心一件事。”伊秉綬問道:“你說這古墓確實像個墓葬沒錯,可其中也并沒有什么實物,可以確認是隋煬帝生前之物啊?若是咱們弄錯了,那可怎么辦?”
“這……應該不會錯吧?”阮元也想了想,道:“為了查證這古墓是不是隋煬帝陵,我可特意把家傳的《嘉靖維揚志》都翻出來了,那志書中記載,隋煬帝陵就在雷塘沒錯啊?后來我對著《維揚志》里所載,也一一看過了,具體位置也沒有偏差,這樣說來,就算沒有實物出土,也可以定下了。再說了,我那些土石樹木都快送過來了,也不能白花這筆錢吧?”
伊秉綬聽著阮元之言,似乎很有道理,也就沒再質疑。于是不過數月之后,阮元發現的陵墓便被修葺一新,阮元也和伊秉綬特意刻了一座上書“隋煬帝陵”的石碑,立在了古墓之前。而瓜洲的長江岸邊,也漸漸出現了一些阮元設計的紅色快船,阮元也借古人宗愨“乘長風破萬里浪”之言,將紅色快船稱為“宗舫”,先作江上急救之用,待體量稍大,再用為江上客船。
可惜的是,阮元發明的“宗舫”在百年之后,卻漸漸被世人遺忘。更多人提起嘉慶十二年,只會言及這一年的大洋對岸,美 國人富爾頓發明了蒸汽輪船……
而此后二百零六年的揚州曹莊,一處墓葬意外出土了北朝至隋時代只有皇帝可以使用的十三環蹀躞金玉帶,經后世考證,該處方為真正的隋煬帝陵。阮元保護煬帝陵墓葬的心愿,最終只留下了遺憾……
就在阮元居家守制的時候,京城的朝堂之上,也漸漸出現了變動。這日,嘉慶又一次在勤政殿進行聽政,也對諸多朝中要事、官員任免之事進行了布置。看著幾件政事都一一商議過了,嘉慶也向群臣問道:“今日政事,你等可還有其他意見?”
“回皇上,今日政事,臣等均無異議。”慶桂、董誥、祿康、費淳四名列于最前的大學士一同言道。
這時,先前嘉慶重用的蒙古族大學士保寧已經過世,加上朱珪去世之故,朝廷中缺了兩個大學士,嘉慶也將宗室出身的祿康補為大學士,祿康雖不進軍機處,但議政之事亦多參與。漢臣中的大學士缺位則由之前接任紀昀的協辦大學士費淳補上,兩個協辦大學士,嘉慶提拔了老臣長麟和長年供職軍機處的戴衢亨,四個軍機大臣除了托津之外,都有了宰輔之名,商議朝政,自也便利了許多。
“既然如此,這幾件事便逐一擬旨吧。”嘉慶道:“第一,將廣儲司所積七十萬兩庫銀,拿出發給有實力的商人,用以發商生息。此外,也告知各省,若有不急開支,又或長年不用的庫銀,也可以招募本地商人,以作生息之用,如此財用可足,商人亦有經營本錢。第二,張家口所有驛馬,交由口外牧場一并放牧,不再由各驛站自行開支,此兩項節省出的費用,用以增設養育兵四千名,眼下八旗人口日繁,有才能者,自當拔擢,切不可使八旗生計,日漸困頓下去了。”
“還有,給事中汪鏞近日上疏,言及各省刑獄之中,多有如木棒錘一類法外刑具,聽聞外省亦多有濫用私刑,致使嫌犯傷殘之事,如此酷刑之風,絕不可長!這份上諭,交給各省督撫,責令各人嚴查刑具之事,若有法外刑具,一律銷毀,若還有人敢再使用這些法外刑具,也一律嚴懲不貸!”這時由于八旗人口漸增,兵缺卻不見增長,很多八旗子弟已經無缺可補,進而得不到糧餉,外省酷刑之事,也讓嘉慶深深擔憂,故而這次朝議,便著重整頓八旗生計與酷刑之事。其中“發商生息”一策,即是阮元在浙江所用貼補海塘開支之法,此外也有個別督撫用生息之法彌補虧空,嘉慶斟酌之下,覺得此法可行,這才推廣了起來。
但想著“發商生息”之策,嘉慶卻也多有擔憂之處,沉思半晌,又道:“還有,這開支之事,朕也要你等清楚,所謂賠補虧空,無非開源節流二策,節流之法為本,但開源之法,也自有其道理,可行的開源之策,朕是愿意去試一試的。朕所擔憂者,乃是下臣以開源之名,行聚斂之實,如此國庫即便充盈,百姓早已困頓,乃是亡國之道!前朝多有聚斂害民,以致亡國之事,朕絕不會效仿。你等若是有不致煩累百姓的開源之策,也盡管提出來,朕自然會詳加商討,決定是否可行,即便不可行,只要你等意見不至于百姓困頓,朕也不會責備你等。但若是你等之中,有人妄圖以財利之術取悅于朕,所言之法名為生財,實則害民,那也休怪朕不留情面!這件事,你等可要記住了。”
“皇上圣明,臣等自當謹記!”一眾朝臣也相繼應道。
隨后,嘉慶也定下了朝中許多大臣的任免情況。英和經過兩年鍛煉,嘉慶認為他已經漸漸熟悉辦理實事之道,便又升了他為工部左侍郎。那彥成遣戍伊犁兩年,自也已經有所悔悟,故而召回,暫任西寧辦事大臣。《高宗實錄》這時終于修成,主持編修實錄的慶桂、董誥各賜紫韁,吏部侍郎劉鳳誥于實錄修定中勤勉有加,著加太子少保銜。錢楷升任光祿寺卿,盧蔭溥則補了光祿寺少卿,廣興辦理刑案亦堪稱勤勉,頗有平反之事,著兼領內務府大臣。
(https://www.dzxsw.cc/book/174939/4103954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