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劉鳳誥的掙扎(下)
可兩年前的一天,自己去九州清晏向嘉慶匯報《高宗實錄》的進展狀況,出園之時,卻遇上了在圓明園當差的鄂羅哩。鄂羅哩素來聽聞劉鳳誥頗有學識,便和他客氣了幾句,劉鳳誥便也相答。兩人談了一會兒,鄂羅哩卻忽然對劉鳳誥感嘆道:“劉侍郎,老奴雖然沒什么文化,可見過的翰林詹事、各部大臣也不少了,誰有學問,誰沒學問,老奴還是看得出來的,侍郎是個有真學問的人啊。只是可惜,當年侍郎拿了二等第一的翰詹大考,老奴是有印象的,原本王中堂他們擬的名次,侍郎是一等的第一名啊。”
當時劉鳳誥也升了侍郎,已經和阮元同品,所以聽了這話,一時也沒在意,可事后歸家之時,卻也隱隱多了些心思,若是當時乾隆沒有再行更改名次,而是直接讓自己做一等第一,后面自己的人生,會不會和阮元交換過來呢?只是那是他也清楚,即便二人生涯對換,自己如今多半也只是二品,更何況一年以后,嘉慶又因他編修實錄有功,給他加了太子少保,地位更在一般侍郎之上,是以這種念頭,便也漸漸在心中消散了下去。
然而這年春天,嘉慶卻意外放了自己浙江學政,這時回想起來,劉鳳誥心中也不免有些失落,原本想著自己吏部侍郎做得盡職盡責,又加了太子少保,想來下一步當是晉升尚書,可在這個時候外放,難道是嘉慶已經準備疏遠于他?不過即便有這種想法,劉鳳誥當時也沒在意,但直到他進入撫院與阮元相會,從孔璐華的風姿綽約,到阮家的美食兼備大江南北,再到王得祿,到監臨、周兆基……一件又一件意外之事,竟然如同小刀一般,無時不在刺痛著自己的內心,讓自己這幾個月來,竟如身上壓了一座巨山一般,一口氣都喘不過來。
太子少保,清時多稱“宮保”,是隋唐之時便已設立的古官,本是侍奉太子的高級官員,隋唐便有正二品之位,但由于后世朝代太子經常空置,甚至到了清朝,中后期直接不立太子,東宮官職遂失去了原本意義,只作為榮譽性的加銜。但即便如此,由于太子少保一職本是古官,有此加銜,官員地位也便會更加尊崇,清時官員自書官職,太子少保之名需在侍郎、巡撫之上,即便官員升任尚書,乃至部分大學士,如依然保留宮保頭銜,自書官稱也是宮保在前,尚書在后。故而對于這時的劉鳳誥而言,有了太子少保之銜,他地位便應在阮元之上,更非周兆基能比。可這時他卻只得先為阮元做候補,又為周兆基做輔官,劉鳳誥心中,又如何能得平復?一時抑郁之下,心中也不覺念道:
“阮元啊阮元,這是為什么啊,為什么衍圣公府的千金是你的,那天下獨一份的美饌佳肴是你的,杭州的武官個個對你畢恭畢敬,杭州的讀書人,個個視你如若神明,而我……我就只能在鄉試之事上,給你做候補啊?現在……現在就連周兆基,都騎到了我頭上,這……”
不知不覺間,自己竟也有了另一番念頭,若當年乾隆沒有更改名次,那該多好?那樣自己便會平步青云,便會與孔家聯姻,夫妻美滿,便會著書立說,桃李滿天下,也會巡撫一方,到時候自己不僅養廉充足,再不為衣食起居之事擔憂,也自然可以成為一方青天,杭州百姓百年之后,仍會對自己這個“劉中丞”贊譽有加,若自己的一生是阮元這般順遂,那自己這輩子也不枉了……
“為什么,難道,就只是高宗皇帝那一念嗎……”劉鳳誥和阮元在翰林之時也算要好,萬壽寺之會,二人也曾一并而行。可那之后不久,阮元便即離開了京城,除了嘉慶四年,十六年里二人倒有十五年未見一面,阮元在京城之外做了什么,其實他所知不過十之一二罷了。
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時的劉鳳誥,看著樓上“阮元”的影子,心中生出的,只有無盡的自卑、失落、不甘,乃至……憤恨……
“我……本來就不該是這個樣子!”
“拿酒來!清河坊王家酒館的美酒,給我拿兩瓶來!”突然之間,劉鳳誥對身旁的侍仆喝道。
“大人,這……您不是還要監考嗎?今日這樣,您能喝酒嗎?”侍仆從未見過劉鳳誥如此失態,也被他嚇了一驚。
“少廢話,讓你去買你就去買,今天這酒,我就是要喝!”劉鳳誥對侍仆怒道。
侍仆不敢再行違逆劉鳳誥心意,便即去買酒了。看著考場之內,一切平靜,劉鳳誥自己的臨時居室就在明遠樓下西北一側,這時他看著樓上的周兆基,也是說不出的厭惡,便索性不再上樓,徑自回自己居室去了。
只是他卻不知道,這時的考場門前,考生已經依次入場,杭州知府任澤和也已經到了考場之外,親自監督衛兵盤查考生,以免考生夾帶作弊。
“你等都看仔細點,若是真有考生夾帶作弊,考試之后,拿你們是問!”任澤和也在積極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老爺,徐家的人到了,還是想問問老爺,先前那件事……”可是就在他要求兵士檢查考生之際,任家一名仆人卻從一側小路上輕趨而上,向他低語道。
“讓他回去吧,這么大的事,我做得了主嗎?”任澤和有些不耐煩的說道,只是一邊說著,他卻一邊退了下來,漸漸隱到了一旁貢院圍墻的墻檐之下。
“老爺,徐家那邊說,錢塘、仁和二縣,都已經說通了,現在啊,只要老爺您金口一諾,把徐家少爺那位置換得醒目些,他們家就愿意給老爺……這個數。”仆人看任澤和向后退入陰影之處,自然清楚他心意,便即伸手到他袖里,暗自動了幾動。
“這樣啊……”任澤和不過片刻,便換了一番言語:“正好,這次我看過考場,有個生員前兩日來報,說得了重病,進不了考場了,那個位置自然會空下來,到時候,我給他安排到那人后邊就是了。”
“那我去告訴他們,還有,老爺,那徐家少爺我看啊,也是個頗有文墨之人,還是想著讓里面大人看一看自己文才的。這不,他們家托我拿了幾篇文章來,想問問老爺,托老爺幫幫他,把這些文章帶進里面,只要里面的大人能看一眼,方才那個數,徐家愿意加三成。”仆人看前面的事都已辦妥,又小聲對任澤和道。
“得了吧,都花這么多錢了,還要什么臉啊?”任澤和看來對這徐姓考生也有些不屑,只漫不經心道:“一會兒你拿進去吧,有我府衙令牌,他們會給你放行的。”
“那就多謝老爺了!”仆人聽了任澤和之言,再是滿意不過,便即退下,向著貢院另一側的陰影里奔去了。
八月十五這一天,阮元在寧波也得到了蔡牽船隊北上的消息,對于這次戰事,阮元早已做好了準備,方一得到情報,阮元便即輕裝東進,當天下午便抵達了東海之濱的鎮海縣。鎮海知縣自然也得了阮元將要親臨督戰的消息,連忙為阮元備下了驛館上房。鎮海縣距離海濱不過里許,黃昏之后,街市漸漸寂靜,即便在驛館之內,海上波浪之聲,仍然清楚可聞。
入夜之后,阮元想著蔡牽前隊不時便要進入鎮海海域,一時心緒澎湃,竟是不能安眠。起坐之間,阮元也順手取下了隨身攜帶的一柄佩劍,走到中庭之內,對著月色,看著如水一般的月光,均勻地灑在那佩劍的劍刃之上。
這柄劍是嘉慶六年,阮元大敗倫貴利等人之后,將幾名安南總兵佩印聚在一起,另外加以精銅,熔鑄而成的銅劍。每臨戰之前,想到此劍出于海寇,也自當還用于海寇,即便不能上陣殺敵,也可以留作指揮號令之用,阮元便會取了這柄劍,認真觀摩一番。可這日眼看著又一個中秋佳節,又一輪玉盤似的圓月懸在夜空當中,回想平寇之事,前后竟已過了八年,可八年時光,如流水般傾瀉而逝,海上的寇盜,竟然還在威脅著沿海府縣村鎮的太平……
想到這里,阮元情難自抑,便也取了紙筆,當即寫下五律一首:
消融夷寇印,仿鑄古吳鉤。
入手才三尺,隨身已八秋。
拭磨舊銅篆,慚恨此瀛舟。
誓斬閩中賊,如誅亡國侯。
“砰!砰!”就在阮元即將停筆之際,風濤不絕的霍山洋上,依稀傳來了幾聲炮響。阮元匆匆完筆,看著東海的方向,心中也既是激動,又是擔憂。
一場決定浙江與蔡牽命運的海戰,就這樣打響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4939/40843129.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