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一章 海運定議
魏元煜之言雖為保守,卻也切中實情,是以一時之間,道光與各大臣俱皆沉默,不知下一步如何是好。
“皇上,臣以為,魏總制和英中堂之言都有道理,所以,臣以為應當做好前后兩手準備。”這時蔣攸铦聽著魏元煜之言,卻也有了自己的打算,便向道光說道:“臣當年曾任浙江巡撫,所以知道海運多有不可行之處,臣也曾與當時江蘇督撫一并上疏反對海運。如今看來,這難為之處似乎并無多少改善,但河道如今卻已經(jīng)無力通船。既然如此,臣以為不如先讓魏總制依其所言,出任漕運總督,引黃濟運,如果能夠成功,明年就繼續(xù)行漕運。若是不成,臣以為江蘇巡撫張師誠雖為能臣,惜年事已高,難以全盤應對海運之事,但安徽巡撫陶澍、山東巡撫琦善,分別是如今旗漢巡撫中治績最著之人,是以臣請皇上改任琦善兩江總督,張師誠與陶澍互換巡撫之位,一旦漕運不能成功,就立刻讓陶澍主持海運,陶澍在安徽治事,官民俱皆心服,到時候若是由他來處理漕幫之事,想來也是游刃有余。如此方為穩(wěn)妥之策,請皇上三思。”
“皇上,臣以為蔣中堂之言,最為穩(wěn)妥。”曹振鏞這一次也同意了蔣攸铦之議,隨后,兵部尚書玉麟同樣附議。
“好吧,既然如此,這次就聽蔣攸铦的吧。魏元煜,你且先去督辦漕運,和嚴烺一同主持引黃濟運之事。同時蔣攸铦以軍機處之名告知陶澍,先在上海尋訪可以北上運糧的沙船,看一看究竟能不能集中足夠船只,海路北上運糧,如此你們應該都沒有意見了吧?”道光斟酌各人意見,最后還是使用了最穩(wěn)健的一種提議。
“臣等遵旨。”眼看道光之言不偏不倚,英和與魏元煜倒是也都沒有反對意見。
而隨后的局面,則完全倒向了英和。
此后半年之內(nèi),魏元煜一直在嘗試引黃濟運之策,可到了道光五年秋天,運河依然無法通行。魏元煜倒是誠懇,主動引咎辭職,但經(jīng)此一事,魏元煜終是遺憾不已,竟而與次年抑郁成疾,與世長辭。而英和的建議則得到肯定,道光下令暫停河運,將江蘇以外各省漕糧改為折色,內(nèi)陸各省全力治理黃河運河,而江蘇漕糧,則令陶澍改尋海運之法。
這邊陶澍改任江蘇巡撫之后,也當即乘船東進,到了蘇州,也不停留,繼續(xù)東行,很快便到了松江府屬,自吳淞口南下直抵上海。眼看吳淞江、黃浦江上,帆舶林立,且多是可以近海航行的海船,陶澍也漸漸有了完成海運的信心。
而這一日陶澍抵達上海之后,便即收到了一封書信。
“你等且過來看看,這封信好像出自一個商人。看他的意思,他愿意與我們合作,幫咱們完成海運之事。”陶澍接信之后,自也不敢怠慢,當即召集上海的蘇松太道官員前來合議,松江知府陳鑾這時聽聞陶澍東下上海,也從府城趕來一并與會。陶澍仔細看了兩遍書信,也將這封信交給了陳鑾和蘇松太道道員尹世衡道:“尹道臺,陳府臺,我看這個商人言辭尚屬誠懇,而且他說自己手里就有商船,可以作為最基礎的保證,既然如此,咱們還想相信他一回,讓他進來與我們講一講,這漕糧海運,究竟能否施行,如何?”
“陶中丞果然勤于公事,如今方才調(diào)任江蘇,便即前來商議海運,下官佩服,既然陶中丞已經(jīng)有了打算,下官聽從中丞便是。”那松江知府陳鑾眼看陶澍盡心公事,應是可以完成海運之業(yè)的能臣,便即率先應答道。尹世衡見陳鑾已經(jīng)同意,自己也沒有異議,便也答允了陶澍,令人將那商人帶至道臺衙門。
“見過陶中丞、尹道臺、陳藩臺。”這名商人進了道臺衙門之后,便即想幾名主官拜道。眼看他已經(jīng)白發(fā)蒼蒼,行步亦自蹣跚,卻不知為何,言語行止竟是異常堅定:“小人素來在浙江營商,也曾帶領海船前往山東,熟悉沿海沙線,小人在江浙往來多年,與上海商人也大多相識,所以若是各位大人果真需要行海運之事,小人愿意為各位大人聯(lián)絡海商,只需各位大人備下雇募經(jīng)費,水手、沙船,這些小人都可以為各位大人帶來。”
“等等,你說你是浙江商人,那這里是松江府上海縣,也不是浙江。你就算辦成了這件事,我們雇募銀錢,大多也還是要給江蘇的商人,這件事對你而言,我看利益不大。”這時卻反倒是已經(jīng)對海運有了信心的陶澍,主動打斷了那商人話語,眼見商人神色依然平和,陶澍也繼續(xù)問道:“所以你來這里,需要先回答我?guī)讉問題,你竟是何人,你是怎么了解到江蘇實行海運之事的,你又是為了什么,想要來幫我們成海運之業(yè)呢?”
“陶中丞果然明察,不瞞陶中丞,小人的名字叫……吳康成。”原來,這位年邁商人,便是阮元撫浙之時,為阮元多有捐助,也曾一同商討海運之策的吳康成了。吳康成眼見各人對他并不相識,便即從容答道:“小人在嘉慶初年,便有可以出海的海船,當時就可以前往盛京牛莊,以及山東各府縣貿(mào)易往來。但當時小人并不清楚,朝廷要是把漕糧改為海運,竟會如何。但嘉慶九年,當時我省的阮元阮中丞……如今當是兩廣的阮制臺了,他曾受先皇看重,計議海運之策,彼時阮制臺便成《海運考》一篇,詳細論證了海運可行,而且,阮制臺當年也對如何雇募水手商船,如何擇港行船有著具體論述。小人聽了阮制臺之言,后來也更多了解了國朝漕運之事,如今小人堅信,國朝漕運,雖有其中之利,然就長遠而言,只有改漕為海,方是解決如今漕弊的根本之法!國朝念及百萬漕工之難,始終不能下決心更革漕運,如今運河難以為繼,正是變革良機!小人也清楚,之前數(shù)任江蘇巡撫,皆有不足之處,難以成此改漕為海之業(yè)。但小人也聽聞,陶中丞在安徽治省有方,是如今十五巡撫中首屈一指的能臣,而且中丞辦事亦屬周詳,或許就可以趨利避害,化解廢漕之弊,徑行海運之利了。小人為商一世,生計已足,所以小人也想著,若是能夠以此微末之力,為這天下百姓成一二善事,則小人一生,雖死而無憾!不瞞中丞、道臺、府臺各位大人,阮制臺在浙江之時,多有經(jīng)生慕其學術,從之入幕,這些經(jīng)生如今有不少,在浙江堪稱有為士紳,若是中丞果然能夠辦成海運之業(yè),小人自可聯(lián)絡他們,使他們襄助中丞,成此海運大計!”
“吳先生,你一介商人,卻能盡心于海運之事,實在是難為你了。”陶澍也向吳康成回拜道:“不過我還是那句話,若是先生果然有足夠的海船,也能幫我找到足以成事的海商,那么只要海運能夠辦成,陶澍自當上言京中,為先生議敘。但話說回來,先生卻要如何證明,自己確有足夠的海船可用呢?還有,這次漕運雖不是全行更改海運,但所涉我江蘇一省,乃是四府一州一百七十萬石漕糧之數(shù),軍機處給我的廷寄,說的是至少要運到一百五十萬石。這樣龐大的漕糧總數(shù),先生也能尋人代運嗎?”按江蘇依例應當繳納漕糧的地區(qū),分別是鎮(zhèn)江、常州、蘇州、松江四府及太倉一州,是以舊有“四府一州漕糧”之名。依定額漕糧而論,這些地區(qū)需要繳納的漕糧數(shù)額,就幾乎可以達到八省漕運的一半。
“這個中丞放心,中丞自可向浙江詢問我家世海船之情,小人家中船只,俱在官府有所備案,中丞找起來不難。小人這次北上上海,也準備在此停留些時日,聯(lián)系這里熟悉的海商。小人清楚,只要有足夠的海商先行應募,中丞又能足額支付雇募銀兩,后續(xù)其他海商應募,會越來越快的,不出一月,中丞自當收到捷報。”吳康成也向陶澍答道。
“好,正好我也要在上海觀察海運之情,那從今日起,我愿與先生合作,共成海運大計。”陶澍聽得吳康成擔保之言,已經(jīng)相信了七八成,也向一邊的陳鑾說道:“陳府臺,接待這位吳先生的事,就麻煩你了,若是他所言盡能落實,這海運之事,我看就要成了啊。”
“下官遵命。”陳鑾當即向陶澍答復道。
而令陶澍振奮不已的是,果然,一月之內(nèi),松江商人前來主動應募海運之人,便有十余位之多。也就在這時,魏元煜的引黃濟運徹底失敗,道光正式向江蘇發(fā)下諭旨,要求陶澍計議海運之法。很快,舊時受阮元之教,堅信海運可成的張鑒等人,也相繼出現(xiàn)在了蘇州、上海的陶澍幕中,為之策劃海運之業(yè)。看來這一次,距離海運漕糧能夠成功,就只剩下時間問題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4939/3641645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