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衣錦還鄉
然而,就在阮元歸鄉之前,京城之中卻又發生了一件大事,一日間阮元在家忽然收到貝勒府急報,稱奕繪已然病危,另有一事希望囑托阮元。阮元大驚之下,也當即讓阮祜備了輿轎,親自前往貝勒府探視,只見奕繪病臥床榻之間,已是氣息奄奄,阮元見了,亦不覺傷心落淚。
“阮相國,得叫阮太保了,您終于來了啊?”奕繪看到阮元出現在自己面前,才終于松了一口氣,向阮元嘆道:“我也知道太保身體不好,可我……我沒辦法了,這件事事關太清和載釗未來身家性命,我……我不能不為她們留下個辦法啊?實在是……是對不起阮太保了……”
“貝勒爺,您有什么事,就只管說出來吧,若是我還能幫貝勒爺一二,即便我腿腳不便,福兒祜兒,也自然會去做的。”阮元也向奕繪安慰道。
“唉,太清的事,阮太保應該清楚啊。”奕繪也向阮元嘆道:“我知道,太清和龔主事,在外面有些流言蜚語,那些我都不信。可是無論外人如何,如今我們家里額娘,還有載均那個不成器的兒子,他們都不喜歡太清,也不喜歡載釗。所以我若是死了,他們多半……多半會向太清和載釗發難,甚至可能……可能將他們逐出貝勒府。太清畢竟是妾室,哪里能跟他們相抗啊?所以我也想求阮太保一件事,若是太清在我死后一切如故,卻也罷了。可若是她有個萬一,阮太保,畢竟您兩個兒子還在京做官,到了那個時候,您能讓他們……讓他們幫幫太清嗎?我如今所求,只此一事了。”
“貝勒爺,您放心吧,福兒和云姜,同太清夫人都是好朋友,到了明年,他們就應該回來了,那個時候如果夫人有難,我自然會告知福兒和云姜,讓他們竭力相助。太清夫人的事,我會幫的。”阮元眼見奕繪已是氣若游絲,兼之早已清楚顧太清之事,心中已有定計,如今奕繪相求,便當即答允了他。
“那……那就多謝阮太保了。”奕繪也向阮元點頭道。
“阮太保,您再造之恩,太清沒齒難忘!”顧太清一邊哭著,一邊也走了過來,向阮元鄭重拜謝。
這日阮元歸家之后,入夜便即得知,奕繪已經在家中去世,終年四十歲。
到了八月,阮元收拾行裝已定,便即雇下船只,準備南歸揚州。八月二十四日的東便門前,幾艘行船之上,已經裝滿了阮家書物,阮元也準備這日南下,回歸揚州。湯金釗、潘世恩及諸多在京阮元門生弟子得了消息,這一日也紛紛前往東便門,準備為阮元餞行。阮元眼見學生故舊前來相送者幾近百人,念著師生舊誼,自是不忍拒絕,只是即便如此,阮元還是回絕了各人酒宴之請。
“芝軒、敦甫,你們今日愿意前來送我南歸,我心中自然高興,只是咱們師友之誼,在一世而非一時,這餞別酒宴你們就不用準備了。話說回來,我雖然為官五十年,但這些時日回想舊事,也有許多做得不盡如人意之處,自愧不能更進一步,又有何資格受你等這一番酒宴呢?”
“老師,您這就是太謙虛了。老師為官五十載,治績遍天下,學生們能揣摩老師之法一二,即能有所成就,老師又何必只看著自己的不足呢?話說回來,為官一世,哪個身居高位之人,又是全然無憾的啊?”湯金釗也向阮元陪笑道。
“敦甫,你如今也是湯中堂了,朝廷的事,還需要你多加留心啊?”阮元自也笑道:“不過今日定九怎么沒來呢?是……另有要事嗎?”
“伯元,定九那邊說是今日要擬旨,讓湖廣總督林則徐入京覲見,這政事緊急,自然就沒機會來了。”潘世恩向阮元陪笑道:“不過他今日來不了,我看也是好事,定九從來不喜穆中堂,若是今日來送你,那就不是餞別之禮了,咱們啊,都得在這里聽他罵上半個時辰才是呢!”
“是嗎,穆中堂……竟是怎么回事啊?”阮元也好奇地問道。
“唉……其實倒也沒有定九所言那般不堪,我也和穆中堂,和定九一直在軍機處快五年了,穆中堂是個什么人,我心里也有數。”潘世恩也向阮元嘆道:“穆中堂的事我聽說過一些,他如今做到會試主考,又兼翰林院教習,便有許多學生到他家中逢迎禮敬,據說學生的禮他是收了不少。可也正是如此,坊間便有傳言,說這些學生,都是什么……穆黨。卻是過了,那些人不過是新科翰林,就算穆中堂有結黨之意,要他們做什么啊?旁人也多有言,說穆中堂便如當日和珅一般貪權納賄,我與他共事多年,卻也沒聽說他真的收過賄賂,不過是外人眼見自己不得志,便遷怒與當朝宰輔罷了。”
“就因為如此,定九便與穆中堂不和嗎?”阮元又向潘世恩問道。
“那倒不是,其實我也能看出來,穆中堂要說有什么不足,那就是……迎合太過。”潘世恩卻也看出了穆彰阿與王鼎不和的關鍵,道:“穆中堂從來都是,若是皇上猶豫不決,他也不說話,可只要皇上意有所指,他必然會順著皇上之語奏對。說實話,這件事我也以為不妥,定九尤其不喜他這種作風,定九也經常和我說,身為宰輔,自當明是非,以天下之是非為準繩。皇上行事合乎天意人心,那自也不必吹毛求疵,可若是皇上舉措確實有欠考慮,又或者不慎偏聽人言,那宰相自然要有所匡救才是啊?若是這個時候再去一味迎合皇上,那天下是非,不就被顛倒了嗎?也就是這個緣故,定九同其他樞臣,包括之前的賽侍郎,如今的文侍郎關系都不差,可就是穆中堂這里,他是說什么都看不上了。”
“是嗎……”只是阮元這時卻還不能預知,道光的猶豫和穆彰阿的迎合,一旦時機不對,會造成什么樣的后果。
而阮元此時感興趣的,或許還是另一件事。
“芝軒,你說……皇上今日讓定九去擬旨,是讓少穆總制入京覲見?難道……”回想起道光昔日相問之言,當時道光便已提及林則徐督鄂之際,禁煙頗有成效,這次讓林則徐入朝,或許也是為了之后的禁煙大計。
“伯元,看皇上的意思,這一次,皇上是下定決心想要禁煙了。”果然,潘世恩也向阮元答道:“只是皇上和我們商議之時,也說起如今禁煙,一是乏人,二是需要另行新制。新制這方面,皇上在想什么,我們還不清楚,但用人這方面,林總制是之前一兩年里,禁煙最為得力之人,所以這次皇上召他入朝,應該就是為了商議禁煙之策了。”
“只是可惜,許大人的太常之職,還是沒有保住啊。”湯金釗卻也向阮元道:“皇上前兩日卻也下了旨,將許乃濟降為六品,勒令致仕,如今許大人也準備南歸了。老師昔日之言,看來還是抵不過那些言官反復上折子啊。”
“你是說,叔舟他……”阮元聽聞許乃濟終究還是被道光問責,心中自也有些不樂。只是他也清楚,如果道光果真下定決心查禁鴉片,那么最好的宣示手段就是罷黜許乃濟,以示其“弛禁”之語不當,同時向中外宣告禁煙之意,再不可改。而許乃濟也在歸家之后一年,便即郁郁而終,這就不是此時的阮元所能預知的了。
“伯元,你總是也致仕了,朝堂政事,就交給芝軒、敦甫他們去辦吧,以后歸家安享山水之樂,才真是讓人羨慕啊。”這日英和也來到了東便門外送行,向阮元道:“前日你為我詩集作的序文,我已經收到了,能有你這一篇序文為我詩集增色,以后……以后也沒什么遺憾了。”
“煦齋,你在京中,卻也要好生安養,得享遐齡啊。”阮元也向英和笑道:“你說奎照如今,不也做到軍機大臣了?可見對于你們一家,皇上還是想著繼續重用的。你說得也對,朝堂辦事,還是年輕人去辦更好,咱們這些老人如今精力也不夠了,就……不給后輩添麻煩啦!”
“哈哈,那就承蒙伯元兄吉言啦!”英和也回拜過了阮元,然而兩年之后,英和便即染病不治,終致撒手人寰,終年七十歲。而奎照也因為體弱多病,未能在軍機處久任樞臣,索綽絡一門雖是百年八旗書香世家,卻也在英和、奎照之后漸漸沒落。
“老師,今日來了不少您的門生,還有不少再傳弟子呢。大家知道和老師這一別,或許……或許咱們之中許多人,以后也就見不到老師了,所以大家也想著讓老師指教咱們一二。能聽老師臨別垂訓,或許對于后學們而言,也是受益匪淺之事呢?”一旁的彭蘊章眼見阮元意興闌珊,已有別離之狀,便即再次同諸生相勸道。
“是嗎,只是我……我還能教你們什么呢?”阮元沉思半晌,方才同面前一眾門生言道:“不如這樣吧,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我只說兩件最關要之事。其一,便是務求博學,不可拘泥于一家一派之見,我一生督撫九省,三十年治事封疆,所以我廉俸所入,三十年加在一起,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了。其中一部分我給了故里族人,以為贍養宗族之用,大部分不是用在出捐賑災、捐辦海防,便是用于興辦書院、刊刻書籍之事了。我一生刊刻之書,自以為不算少,家中藏書又有數萬卷,為什么要做這些事呢?原因有二,其一是振興文教,你們的前輩,許多治經之人,他們無力刊刻書作,所以我幫他們刻版,只有咱們讀書人相互扶持,這大清,這天下的文治之事,才能興盛。第二個原因,便是只有遍閱典籍,間涉百家,方能博學,方能推陳出新!”
“這博學而算,乃是治學治事之法,但無論為政治學,我一生之道,一以貫之,便是實事求是。能實事求是,則無往而不利,能實事求是,方是無愧先賢之遺教啊。我老了,我不知道大家日后還會經歷什么樣的問題,我也不知道今日之法,是否可以作為明日的準繩,所以我只能將這最為關要的兩句話再重復一遍。若是以后有一日,你們能夠真正做到實事求是,而非拘泥于我一人所言,那我……我無論身在何時何地,自也為你們感到欣慰。”
“學生謹記老師之言!”一眾門生,以至再傳、三傳弟子,聽了阮元這番講話,也一并向阮元拜服道。
阮元與湯金釗等舊友門生相繼道別之后,便即踏上了南歸之路,至十月十四日,阮元行船終于抵達揚州,阮元也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歸隱生活。
“怡志林泉”之語雖是出于道光之口,卻也是阮元此時之念。閑暇之際,阮元便也時常前往舊日游玩的北湖,安享水鄉泛舟垂釣之樂。居家之時,阮元便即怡情于書畫,試圖彌補為官之際鮮有畫作的遺憾。后學們若是有治經、治算新作,阮元也樂于將各人招徠入府,與年輕學子一并研習經史、天算之學。阮元也將家中一口古井改名“怡泉”,既是致敬道光之語,也足以彰顯心中安樂。只是平日若有揚州官員前來拜謁阮元,阮元則一律不見,饋贈節禮之事,更是一概不準。
結束了仕宦生涯的阮元,終于迎來了難得的輕松愜意。
“如此安閑終老,真是難得的樂事啊……”安樂之際,阮元卻也時常向劉文如感嘆道。
(https://www.dzxsw.cc/book/174939/108100938.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