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打廬江,各有算計
孫策找凌操其實根本不是為了打廬江,更不是因為大小喬走了,心理失衡取向發生了變化。
揚州經年戰亂,各個軍閥之間都缺糧,孫策自然也缺糧。
這廝頻繁找凌操主要目的還是借糧,他帶了八千子弟渡江,每日的糧草消耗不小。
心說這劉皇叔就帶了三千將士,這點兵士應該吃不了多少軍糧,大家好鄰居守望相助,必然會借給我孫伯符。
結果來人卻是王先生,那個行商販貨做拐賣人口的家伙,竟然會是會稽軍隊的主將。
孫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周瑜這時心里也打起鼓來,那兩個美人不知道下落如何。
“王先生竟然是劉皇叔帳下大將,我周瑜竟然看走了眼,失敬失敬。”
周瑜鞠躬行禮,王恬自然禮貌地回禮,并且還帶上了孫策。
“皇叔手下人手不足,王某既要領軍,閑暇時候還得走貨,實在是辛苦啊,公瑾不如來這邊幫我?”王恬調笑道。
雖說是玩笑話,但聽得孫策還是不那么愉快,遂道:“王將軍全才,既會統兵又會行商,還未請教?”
“王恬,字子橋,遼東人士。”
“那凌操來廬江已有多日,遲遲不見其領軍攻城,將軍治兵這般松散的?”孫策譏諷道。
王恬不以為然道:“我到了會稽才接到任命,伯符將軍應該明白軍令如山,沒接到命令之前怎能輕動呢?”
“莫非你與那凌操沒在長江上相遇?”周瑜抓住這廝話中漏洞問道。
“沒有啊,這長江寬闊浩蕩,每日都有行船無數,我一路東去確實沒遇見凌操。”王恬面不改色心不跳,一本正經的樣子連孫策都相信了。
“那日船上的兩位小姐?”周瑜又見縫插針地問道。
王恬點頭說道:“公瑾放心,我王恬乃是重諾之人,船到會稽登岸后,兩位姑娘是由我親自護送去的吳郡。”
“有否交給城中守將?”周瑜又問道。
王恬搖搖頭道:“兩家既不從屬又未同盟,為了不讓大家誤會,我都是便裝去的吳郡。”
臥槽這家伙如果僅僅是把人送到吳郡,我和伯符豈不是要大海撈針?
此時孫策也問道:“王將軍可否問其姓名?”
“這是自然,那兩位姑娘姓潘,是一對雙胞胎姐妹,年長的叫金蓮,年少的叫巧云,孫將軍回吳郡按圖索驥即可。”王恬鄭重地說道。
周瑜與孫策一對視,心說只要有名有姓,回了吳郡還怕找不到自己要的人?
這時王恬又道:“當初孫將軍承諾送皇叔十萬斛軍糧,如今我軍的糧食也十分緊張,可不可以提前兌付一部分?”
周瑜聽后瞬間就坐蠟了,孫策的軍隊所帶軍糧并不富裕,加上袁渙在廬江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所以出兵以來一顆糧食也沒補充上,此前還尋思著從友軍那里借一些來,但如今反被王恬將了一軍。
孫策見周瑜不說話,心說你當時嘴禿嚕那么快干嘛,這下把話柄遞給人家就好了?
“王將軍請放心,我孫策也是守諾之人,只是現在潘家姐妹還沒見到,待我得勝之后回吳郡自會兌付,現在我方軍糧也是比較吃緊的。”孫策說道。
“這不合適吧?當初我送人的時候孫將軍可沒這般說,要是回吳郡后找不到潘家姐妹,豈不是要賴賬?”王恬夸張地說道。
周瑜見王恬這般篤定,反而放下心來,拱手說道:“子橋將軍請放心,回吳郡后我們必然信守諾言。”
“也罷,只能再等一等了,那進攻廬江城你們有什么好建議?”王恬又問道。
孫策說道:“廬江乃是袁術的重鎮,除了城墻堅固外,糧草儲備也十分充足,只能徐徐圖之...”
“哦?是這樣...黃老前軍此前說我耽擱了軍務,看來是虛驚一場,那咱們還是各吃各的糧,各攻各的城?”
“就這樣吧,公瑾你替我送送子橋將軍。”不知為何,孫策對王恬總是生不出好感來。
周瑜心中也是不快,想說的話都被這王恬搶先一步,但他小小年紀還是有些城府,一路笑呵呵將王恬送出了大帳。
從孫策處回來后,王恬就開始布置攻廬江。
攻也不是真攻,畢竟他只帶了三千多人,孫策的八千人現在都在消極怠工,王恬更不可能去拼命的。
沒有好處的事,王恬不可能去干,他就是這么現實。
因為接了天子詔書,就必須去裝裝樣子。
王恬將嫡系偵察營分作五隊,輪流去廬江城搦戰,采取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戰略。
總之要聲勢大,騷擾勤,跑得快,但是絕不交手。
王恬的腦子沒有坑,五百人對兩萬人,他知道利害關系。
起初橋蕤還派兵出來追趕,無奈偵察營的馬是真快,吃了幾次塵土后,這廝根本就不帶理會的。
廬江城墻高,幾百騎兵能干啥?
日復一日,到了九月下旬,王恬的騎兵騷擾已經成了日常工作。
傳聞廬江的更夫早上都不打更了,因為打劉字旗號的騎兵早上辰時會準點到達。
真是吃飽了撐的,橋蕤坐鎮廬江一點都不慌亂。
孫策帶兵八千,劉麟帶兵三千,這點消息早就被橋蕤掌握了。
無論對手這多么若,這橋蕤就是不出兵,自己家的戰斗力他心中還是有數的。
雖然量大,但那質量堪憂。
不過這些土雞瓦犬,是攻不下廬江城的。
孫策除了來時組織進攻了幾次,后來再也沒見到這廝身影。
橋蕤每日傳往袁術的戰報,從開始提過幾次孫策,后來就只有那奇怪的劉麟騎兵了。
身在異地他鄉,沒有群眾基礎,又被廬江袁渙堅壁清野,孫策的日子過得艱難。
一斛糧米稀得不能再稀,但軍士們依然餓肚子。
孫策的兵很多都是在丹陽找來的,不少都是山越族人,戰斗力非常強悍。
當兵吃糧,沒有糧食,別說賣命了,不造反都是輕的。
古代戰爭糧草之所以容易被劫掠,主要是一次性不能帶太多,如果戰斗時間過長,就需要持續不斷地運糧。
可運輸是有成本的,運輸的民夫壯丁,負責押運的隊伍,全部都會消耗軍糧。
所以即便在長江對岸作戰,孫策每日的開銷也是不小。
“公瑾,要不咱們退回丹陽吧,都耗在這里一個月了。”孫策郁悶地說道。
原來聽說劉皇叔名氣大,他孫家就打算跟著混手摸魚撈點好處。
可那王恬干的是人事?不但遲到十來天,現在來了就每日派人去遛馬,周瑜心說這家伙會打仗嗎?
周瑜點頭說道:“咱們的軍糧省了又省,也只夠三日用度了,也不知王恬那廝為何堅持這么久。”
“人家只有三千人。”孫策氣憤道。
:。:
(https://www.dzxsw.cc/book/174677/892663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