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5章 孤張難鳴
首周末4天票房過億,這個成績就算是放到十年后,都是相當驚艷的數據。
票房輕松過億,證明了老謀子在商業片領域強勢的號召力,無愧其大導演的咖位。
但電影的評價兩極分化嚴重,正方認為這部電影絢爛至極,開創了古裝大片的新紀元,是當之無愧的史詩之作。
而反方則覺得,電影娛樂化嚴重,經不起推敲,是不折不扣的肥皂劇。
雙方吵吵鬧鬧,倒也給電影增加了不少熱度。
這部電影的宣發是由熹子影視承接,做到了真正意義上全球同步,但效果很一般,尤其是在北美地區。
雖然引起了媒體的廣泛報道,但影片首周末在美國1234家影院上映,票房為187萬美元,平均一家影院僅為1517美元。
最終票房落點大概會在600~700萬美元之間,相比于老謀子的另外兩部古裝大片《英雄》和《十面埋伏》,算的上失敗。
不過就算如此,幾百萬美元的票房,仍舊是國內除董熹外,海外最能打的導演。
想要征服好萊塢,仍舊是任重道遠。
電影戲外比戲內更有看點,雖然是熹子影視接手的宣發,但張衛平在電影上映后還是耐不住寂寞,跳了出來。
他先是手撕主演周潤發,聲稱對方耍大牌沒有職業道德,然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炒作鞏皇和老謀子的舊情,最后還不忘以“伯樂”的語氣,教育一番周杰綸。
幾番操作下來,成功得罪了一圈人,但也讓電影的熱度居高不下。
這種盤外招,張衛平可以說是屢試不爽,但這次他栽跟頭了。
先是被他懟的演員,公開拿出證據,讓他閉嘴,絲毫沒顧慮他制片人的身份。
再然后就是,老謀子突然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成立掛靠在熹子影視旗下的私人工作室,單方面結束和張衛平的合作關系。
這件事對張衛平的打擊很大,他一時間沒反應過來,等到平穩后,立刻聯系老謀子,結果對方根本不接他電話。
然后他又趕緊聯系孫海平,詢問究竟是怎么回事。
豈料,平常在酒桌上一口一個“張哥”的孫海平,立馬換了副嘴臉。
“老張啊,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好聚好算吧,臉上都好看!”
這一刻,即便是傻子也反應過來,自己被人聯手擺了一道。
氣急敗壞的張衛平,怎么可能放棄老謀子這棵搖錢樹,立馬準備展開報復。
憑借著這么多年的相處,他手里也掌握著老謀子的黑料,做好魚死網破的準備。
但孫海平這個老狐貍,既然打算要搞對方,豈能不做好準備。
老謀子最大的黑料,無非就是超生罷了,孫海平早就搞定,把張嫂和孩子們,轉成了港島的戶口。
或許有些爭議,但基本上無傷大雅,尤其是老謀子現在是奧運開閉幕式的導演,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就不會有問題。
張衛平想要魚死網破?
事實證明,網可能會破,但魚不會死,想明白這些后,張衛平只能咽下這口氣,不敢再鬧騰了。
合作了這么多年的雙張,就這么潦草的收尾,而神作《三槍》似乎再無問世的可能。
但命運總是循環的,失去搖錢樹的張衛平,為了不被趕出這個圈子,總歸是要做點什么。
自己當導演?
還是重新再挖掘一個導演?
誰知道呢!
“雙張分手”對于影迷而言,只不過是飯后的談資,并未掀起太大的波瀾。
但對于圈子來說,老謀子加入熹子影視,簡直就是助紂為虐,再也無人能夠撼動熹子影視的霸主地位。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這么想,小剛同學就覺得能擔負起這個使命。
《夜宴》vs《滿城盡帶黃金甲》。
同屬賀歲檔的古裝大戲,劇情設定也頗有相似之處,甚至可以說雷同。
一樣的翻拍名著化為己用,同樣以唐代為歷史背景,兩代謀女郎扮演的母后同樣與皇子發生一段亂L之情……
馮曉剛甚至在私下酒局上放言:《滿城盡帶黃金甲》涉嫌抄襲《夜宴》!
當然,在接受采訪時,就只能說: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話雖這么說,但明眼人都知道,《夜宴》就是小剛拿來和老謀子打擂臺的作品。
“打不過董熹,我還打不過你?”
雖然馮曉剛是這么想的,華義兄弟背后的支持也很給力,但院線老板們不傻。
更愿意給《滿城盡帶黃金甲》排片,更何況兩部同類型的電影在同一檔期,上映的日期不能太近。
否則會是一種資源的浪費,是華語影壇的損失。
所以今年的賀歲檔是《滿城盡帶黃金甲》先上,隔半個月左右《寶貝計劃》再上,再隔半個月左右《夜宴》最后上。
這樣,兩部電影中間就相隔一個月,對彼此票房的影響,降到最低。
最終,當2006年賀歲檔收官,《滿城盡帶黃金甲》以2.8億奪冠,《夜宴》以1.5億位列次席,而《寶貝計劃》則是1億出頭。
雖然沒有董熹在的時候,動輒單片票房過3億、4億,但整個賀歲檔整體票房超過4億,3部單片過億票房的電影。
仍舊將國產影市映襯的一片紅!
甚至有專家認為,缺少了董熹反而是件好事,能讓更多的電影人發光發熱,不會一家獨大。
如果只看票房好像是那么回事,一部3億的電影和3部過億的電影,似乎區別不大。
但不能以票房論英雄。
在茄子評分網上,賀歲檔三部電影的評分依次為:《滿城盡帶黃金甲》5.8,《寶貝計劃》6.5,《夜宴》6.0……
全部徘徊在及格線附近,如果電影市場全是這種叫座不叫好的作品,那么對觀眾觀影熱情的傷害是無形的。
春節過后,《昆侖》劇組迎來一波新的試鏡,一邊拍攝一邊選角試鏡,簡直再正常不過。
而當下,董熹就對幾個孩子的角色進行挑選工作,電影需要兩個4~5歲的小女孩,來扮演童年的女主。
兩個小女孩都要可愛,漂亮,尤其是眼睛更要清澈單純,充滿稚氣的微笑,往往更能令人震撼難忘。
安靜的辦公室里,董熹看著手頭上一個個小演員的檔案,外形身高都差不多,氣質倒是千差萬別。
雖然是小姑娘,但有的一看就很開朗,有的則是安靜,根據需求,董熹會先剔除一些不合眼緣的。
不能指望小姑娘們的演技,所以導演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https://www.dzxsw.cc/book/174670/81991614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