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媒婆上門
而是跟著韓得平到了大柳村來看了滿園的西瓜,最后幾個人一合計,游大爺說回府城去組織人手和馬車,過些日子來拉貨。
韓得平一家這才放下心來,西瓜目前走的是高端市場路線,賣的還是比較貴的。
但是現在淮陽府的西瓜市場已經屬于飽和狀態了,他們想要把西瓜賣出去就得低價處理,那樣就給已經買了西瓜的武長使家和齊家的生意帶來沖擊,光光是不贊同這么做的。
等到明年大家都種上了西瓜,不緊缺不稀奇了,價錢自然會跌,而不是現在他們主動降價處理。
游大爺幫著把西瓜販到北邊一點的城市去,他們家也減少了損失,游大爺也可以輕松的賺一筆,何樂而不為呢?
過了不久,游大爺組織了二三十輛馬車,裝了滿滿的西瓜,帶著人說要把西瓜販賣到隔壁的賀州府,涼州府去。
解決了西瓜問題,光光又開始忙著把山楂作坊開起來,因為山楂成熟的季節又到了。
今年再想去山上采摘那么多免費的山楂那是不大可能了,于是韓得平就放出話來,收紅果子,五斤一文錢。
這么一說,果然有不少人都去各個山頭采摘野生的山楂,每天韓家一開門門前就排了長長的隊伍。
有那聰明的人家,就去山里挖了不少山楂樹回家移栽,以后結了果可以直接拿到韓家換錢。
這么好的事情又不需要成本,以至于到后面,山里的野山楂樹被破壞了個七七八八,來年都很難在摘到果子。
家里有了賣西瓜的幾千兩銀子,一下子就變得寬松起來。
光光就跟全家商量把西院子的三畝二分地給改建成作坊,自家現在的作坊等西院子一建好就可以拆除蓋成宅院。
那自家的院子就是兩進的宅子了,家里現在每天人來人往,林氏和小棉光光都是女眷還都住在前院就沒那么方便,光光就想著改造一下宅院的格局。
東邊是兩畝菜地院子,韓得平請了泥瓦匠大師傅把菜園子挖了建造了一座跟主院連通的四合小院子,這是為了以后孝延成親用的單獨院子。
孝正還小,而且以后不知道孝正是走科舉路線,還是做其他的謀生,一家人暫時不考慮孝正的未來,就沒給他建上單獨的院子。
西院墻外邊是五畝單獨的山楂樹林,光光讓韓得平把樹林挨邊的十畝地花高價給買了建一座寬大的繡工坊。
繡工坊和山楂作坊中間隔了五畝山楂林,兩邊開了門互相連通起來,山楂樹開花的時候在兩邊作坊里干活的人都能夠欣賞得到。
陸續的又在鎮上和隔壁鎮上買了二百畝良田,租佃給了當地的農戶更種,韓家每年負責去收稅糧和租佃銀就行了。
到了年底,家里的房子和作坊都改建完工了,現在路北面是光光家的宅院和作坊,連成一片。
宅子是占了五畝多地,挨著宅子的就是那個有三畝大小的山楂作坊,作坊里分成了兩個小作坊,用來加工山楂食品和做土豆粉涼粉的。
穿過作坊往西走就是一片五畝地的山楂林子,穿林而過進了角門以后里面是一座很大的繡工坊,占地有十畝之多,里面打造了多個房間,把生產帕子,荷包,香囊,掛飾繡畫,和屏風擺件全都分開來做。
工坊里還建有灶房,茶水間,休息的房間,可謂是樣樣俱全。
由于他們家是在出村的路口建造的房子,宅院到繡工坊大概有個二十多畝的樣子,路對面是那座占地七十畝地的大果園子,人們離的老遠就能看得清楚,和村里的一排排土坯房形成了鮮明對比。
一家人正在前院正廳里商量著繡工坊招工的事情,外面就有騾車響,然后就傳來了拍門聲。
光光忙跑去開門,門外停了輛騾車,車下站著個矮胖的老婦人。
光光仔細打量這個婦人的相貌和著裝,好些沒笑出聲來。
這婦人年歲不小了,少說得有五六十歲,她卻穿著一身鮮艷的桃紅的襦裙,手里還拿了把團扇。
長得美丑光光沒看出來,反正那一張大臉盤子上的粉撲得特別厚,一說話都往下掉,好像胭脂水粉不要錢似的,光光覺得,這么大的臉估計挺費粉的。
她身旁還有個趕車的小伙計侯在一邊。
“大嬸,你找誰啊?”光光確定沒見過這個婦人,面生的很,騾車上也沒有標記啥的。
婦人笑的花枝亂顫,她這么一笑一抖動,粉撲的到處都是,把光光嗆的咳了好幾聲。
“小姑娘,這里是韓二老爺家吧?”
光光點頭,這附近十里八村韓家的大莊園可是獨一份的,從鎮上一路走過來都不用向別人打聽,看都看得到。
“你找我爹。繈鹱邮悄睦飦淼目湍?我咋沒見過你呢?”
“呵呵,我是鎮上的媒婆,我夫家姓杜,大家都叫我杜媒婆!
原來是個專業說媒的,難怪打扮的這么特別,大冬天還拿著一把團扇:“哦,嬸子快進來吧。”
光光知道,媒人的嘴,都是說死人的鬼,是不能夠輕易得罪的,她干的就是走家串戶的營生。
要是得罪了她,指不定她會怎么敗壞你家的名聲呢,到時家里有沒出嫁的姑娘可就倒霉了。
光光就把這個杜媒婆領進了家里,到了正廳跟韓得平和林氏說了媒婆的身份,林氏很熱情的招待了杜媒婆。
說了一會閑話,林氏就把杜媒婆領到后院去說話去了,光光無語,有啥是他們不能聽的?
過了半個時辰的樣子,林氏就把杜媒婆給送出了家門,走的時候杜媒婆的臉上還是跟來的時候一樣帶著笑的。
光光猜想,林氏可能是給了辛苦費打賞之類的了,光光就問林氏:“娘,媒婆來做啥?給我哥說親的?”
過了年孝延就十六了,在這個朝代里標準的結婚年齡是十四為父,十二為母,就光光知道的,像異世里清朝皇帝康熙就是十二歲大婚的,這是歷史有記載的,所以她記得很清楚。
不過在大盛朝里,說是這么說,一般也沒有父母給孩子成親那么早。
十二三的孩子知道啥啊,女孩子大概就是十五六歲到十八歲左右嫁人,到了十九就屬于大齡剩女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4592/890941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