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論功行賞(一)
打了勝仗,自然就要封賞。
軍中上的奏折首功自然是程元華。
承國公拿著這份奏折問:
“對鎮遠侯的封賞大家是什么意見?”
魏尚書沉吟了一下,“將勐洲收入大宇朝確實是大功一件,而且還是這么短的時間、付出的代價又這么少,按理說封個國公也是可以的。”
魏尚書不是偏幫程元華,他是以事論事。
耿建光也想附和,可他看了看承國公的臉色,暫時沒有說話。
倒是中原王不知出于什么心思,附和了魏尚書。
“我也以為應該封國公。”
承國公看向公西月,“護國侯你的意見呢?”
公西月像是拿不定主意,手指在身側的茶幾上敲著。
其他人也不催她,這事肯定還是得按護國侯的意見辦。
可是公西月遲遲不說話,這就叫其他人有了猜想。
就算是封國公也不用想這么久吧?莫非想封程元華為王?
那可不行!
就在眾人心思不定之時,公西月開口了。
“程將軍此次確實是立了大功,按理說封為國公也是應當。
可他畢竟還年輕,到時再有戰爭又該如何封賞?
我的意見是不如就此機會封他為全軍統帥,當然,全軍統帥平時并不具有調遣其他軍隊的權力,但在特殊情況下,可以自由調派軍隊。”
公西月這話一出,其余幾人心思各異。
范祖松在心里細細一品:護國侯這步棋走得很高明。
他也認為以程元華的功勞封個國公是可以的,但他心里也有顧慮,就是公西月剛才說出口的那番話。
程元華不過三十幾歲而已,以后再打勝仗又該如何封賞?
至于說以后哪里的戰爭?這誰知道?
或許民亂?或許鐵木國?
至于說封他為全軍統帥,看似只是個榮譽,但是埋的一手好棋子,萬一哪一天有變故,程元華這個全軍大統帥就能起大作用了。
不過,自己和他們是一體的,程元華任全軍大統帥對自己也有利。
于是,范祖松第一個支持。
“下官認為護國侯的意見很好。”
魏尚書想了一下,他沒明白自由調派軍隊的意義,還想著程將軍會不會不滿?
于是,他把他的顧慮說了出來。
公西月道:
“程將軍那里不用顧慮,自有我去和他說,就說是我的意見好了。”
既然護國侯都這么說了,魏尚書自然也沒意見。
承國公聽了,問:
“特殊情況下,可以自由調派軍隊是什么意思?”
“這個可說不好了,只有等事情發生了才知道,要不,還是封他為國公算了?”
公西月避重就輕。
承國公想了想,那還是封他為全軍統帥吧,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就算沒有這個全軍統帥的稱號,程元華難道還不會私自調兵不成?
這就是承國公沒帶過兵的無知。
他可不知道,在軍隊中,有時候有令而出與無令而出差太多。
見承國公都沒了意見,其他幾人自然也都沒有意見。
至于那個特殊情況下可以自由調派軍隊的意思是懂了還是沒懂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還有……”公西月掃視了一圈眾人,“我還有個想法,說出來大家參詳參詳。”
“你說。”
只要程元華沒有被封為國公,承國公還是很寬容的。
“軍中上的奏折上說,這次能這么快贏得勝利,和武器先進也是分不開的,說火繩槍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我在想,是不是軍械所的規格也要提一提?
其實我上次和紅毛國的戰爭能贏得那么輕松,也與姬廣會替我研究的神臂弓等武器有關。”
耿建光經常出入軍械所,深刻體會到武器先進的必要,聽到公西月這樣說,首先表示贊同。
承國公問道:
“護國侯認為軍械所提到什么級別為好?”
“我覺得可以讓軍械所成為一個正三品的部門,當然,姬廣會不用一下子升兩級,先升為正四品的負責人,等他以后有了功勞再升。”
軍械所成為正三品還是正四品,都只是個研究武器的部門,不參與朝廷其他任何決策,影響不了其他人的利益。
因此見公西月如此,大家倒沒有反對,只問了一些問題。
將軍械所的規格提升,是公西月想了好久的事情,她要的是整個國家朝代技術的進步,讓大家充分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
但事情不可一蹴而就,因此她才趁著這次機會先說軍械所之事。
軍中所上請功折子特意提及火繩槍的功勞一事也是她交待了程元華的。
因此對于內閣其他幾人的疑問,公西月早就胸有成竹,回答起來滴水不露。
一番討論之后,大家投票通過了這個決議。
公西月的心一松,原本以為此事通過要經過一番苦戰,沒想到這樣輕易就達到了目的。
公西月心下一動:
是不是因為軍械所沒有觸及到其他人的利益,而且自己在程元華的封賞上又讓了一步,事情才如此容易辦成?
要是如此,以后都可以這樣辦,沒必要與他們硬碰硬。
……
接下來就是對其他有功之人的封賞。
公西月一直沒太發表意見,由著另外幾人討論。
最終,定了陳將軍為勐洲都護使,唐百林為四品的參將,協助陳將軍鎮守勐洲。
就連司屹也記了一大功、賞了無數的金銀珠寶。
……
有賞自然有罰。
大家討論起對史光志等人的處罰。
史光志的案子是交由都察院、刑部、大理寺聯合審理的,申元國和魏尚書從頭到尾都在旁聽。
程元華和司屹遞交的證據很完整,史光志又是被當場拿下,案件審理起來沒有難度。
當問及史光志為什么要和黨族勾結時叛亂,史光志的回答讓主審官員們陷入沉默。
當時史光志是這樣回答的:
“我也是為大宇朝的建立流過血拼過命的,按我的功勞最少也可以封個超品的伯爵吧?可是到頭來不過是封了個從二品的大都督,讓我怎么能服?”
申元國和魏尚書也認為不公,但他們是知道其中緣由的,只能低頭不語。
刑部尚書艱難地說了句:
“程大將軍當年的功勞比你大多了吧,他也只封了個一品的鎮國大將軍,卞將軍當年的功勞也比你大不少,他也只是個二品的輔國將軍。他們怎么就沒反叛呢?”
史光志冷笑一聲:
“不錯,他們的功勞都比我大,可是他們當年的功勞是可以封公封侯的,朝廷也對不起他們。但是,他們能接受不代表我就一定要接受。
而且,你怎么就能確定他們沒有反心?
先皇后死后的幾年,程元華人去了哪里?幾年后出現他手上多了一支鯤鵬軍,這說明什么?”
話說到這里再說下去不定還扯出什么不當的言語,因此,只能問他承不承認所犯之罪。
對于所犯之罪,史光志倒是沒有不認,只是希望朝廷看在他以往的功勞上從寬發落他的家人,他的家人對他所謀之事全然不知情。
:。:
(https://www.dzxsw.cc/book/174587/8908465.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