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不認同科考內容
見司屹看向她,史鳳嬌鼓起勇氣問:“我想問一下,我父親的事情嚴重到什么地步,有沒有可能出現轉折?”
她要先了解清楚父親所犯之罪,才好決定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原本想回答她的,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司屹面無表情地回答:
“不知道。”
說完轉身而去。
司屹原本是想回答史鳳嬌兩句,剛才那一刻,他腦子里突然冒出柳表妹向他表白的情景,他便想著,還是盡量少和女人牽扯。
反正史光志的事情已成了定局,到時會不會累及家人也不是他說了算。
史光志的女兒要問就去問中原王好了。
史鳳嬌沒想到司屹這么不給面子,臉上又羞又惱,但也無可奈何。
罷了,明天還是再去找一次文英吧。
前幾天,她去找了魏文英,想讓文英替她去問一問護國侯,可文英告訴她護國侯離開皇城已有些日子,不知什么時候回。
現在司屹回來了,護國侯應該也回來了吧。
……
**
雖然今天是公西月回來后第一次上朝,但她也沒多多少事情。
朝廷內確實如公西月所料,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
她出去的這段時間,內閣6人將要處理的事情都處理完了。
公西月翻看了一下,都沒什么大事,只禮部上了一個折子,建議恢復科舉考試。
在前朝時,曾經有一個科考制度。
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分為地方上的鄉試、朝廷的省試與殿試。
通過最后一級朝廷考試者,稱為進士。
鄉試第一名為“解元”,中央省試為“省元”,殿試第一名為“狀元”。
科舉最初的目的是為朝廷從民間提拔人才,打破貴族世襲的現象。
相對于世襲、舉薦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更為公平、公開及公正。
但前朝滅亡后,是多年混戰,大宇朝建朝后,當官的自然是當初立了功的人以及他們推薦之人。
但現在,大宇朝已立國近十年,在位的也是第二任皇帝,是有必要開科舉考試的。
禮部的這個折子被承國公等人壓下了。
從他們的利益考慮,自然是現在的舉薦制更好。
公西月對科舉制度本身并無意見,但她對前朝的科舉內容有意見。
前朝的科舉考試內容包括詩賦、帖經、試義、雜文和時務策。
前朝進士科考重視詩賦,對于前朝文學繁榮和發展、詩歌藝術的普及與提高是有利的。但是,公西月卻不認為治理一個國家需要的是詩賦好之人。
公西月從小就學了很多內容,但對于詩詞歌賦卻都只一帶而過。
論起寫詩,她遠沒有魏文英和公冶永慧的水平,她也欣賞兩人的才氣,但她認為,她治理國家肯定遠遠高于她們兩人。
因此,公西月對選拔朝廷官員的科舉考試要考詩賦很是不認同。
而帖經呢?
帖經的試題一般是摘錄經書的一句并遮去幾個字,考生需填充缺少的字詞。
而這些經書就是儒家經典。
前朝崇尚儒家學說,把它當做治國之策。
對于儒家學說,公西月不知做何評價。
她承認儒家學說有它的可取之處,但她卻不贊同用儒家學說來治國。
公西月以前擅長的是行軍打仗,做得最多的也是行軍打仗,要怎么治理國家更好,如今的她還未悟透。
但她私下覺得,與其用儒家學說來治國,還不如用法制來治國。
因此,她對選拔朝廷官員的科舉考試要考帖經也不認同。
而試義也是與儒家學說有關的考試。
就是由主考官從儒家經典中挑選出一段話,然后由考生來試著去解釋這段話是什么意思,先圣想要表達出一種什么樣的意境。
公西月覺得吧,這些考試選拔文學人才、教育人才都可以,唯獨選拔國家人才不合適。
她覺得國家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既需要能治理國家的重臣,也需要會打仗的武將,同時還需要會各種技能的人。
比如會計算會統籌的范尚書、會研發火繩槍的姬廣會、會水利的駱冰等。
她甚至覺得姬廣會就比承國公還重要。
如果沒有承國公,馬上能有另一個人能補上他的位置。
但假若沒有了姬廣會,要另外再找一個姬廣會就很困難。
其實,這就是長期不重視技術人才造成的。
所以,除了以前的科考外,她還要增設武舉考試、技術人才的考試等。
但是,公西月也明白,這只是她的個人想法,與時下多數人的想法是不一致的。
比如范尚書,他精通計數,如果你和他說科考取消詩賦考試,他會贊同。
但假若你說科考取消帖經和試義,他絕對會反對。
更不用說讀著經義長大的承國公、魏尚書們。
因此,公西月對恢復前朝的科考制度也不感興趣,就算要科考,也得重新制定科考內容和科目。
可如果那樣,就不是一朝一日之功。
她沒有那么多時間精力和承國公他們去扯皮。
與其這樣,她還不如按她自己的想法選些技術實用人才安排進各部門。
只有等到大家都意識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到時再提科舉改革阻力才不會那么大。
因此,公西月對禮部建議恢復科舉考試的折子也視而不見了,這讓承國公幾人暗暗松了口氣。
他生怕公西月堅持要恢復科考,到時他們又不得不讓步。
他們心里暗暗思量:假若護國侯以后要提拔誰,他們讓著點就是。
公西月沒想到她的一個有私心的退讓,卻讓她在以后的技術人才任命上無比順暢。
這也算意外之喜了。
……
**
護國侯府
朝庭事情不多,公西月便按時回了護國侯府。
依然是司屹送她回來的。
自從上次司屹親過她一次后,司屹和她單獨在一起時便沒那么規矩了。找到機會就要抱上她一抱,創造機會也要親上她一親。
不過公西月也不反感和司屹親熱,反而認為適當的親熱有利于調節情緒。
前提是適當。
假若司屹纏得太緊時她就會直接趕人。
兩人剛從馬車下來,門人就跑上前來匯報:大姑奶奶來了。
(https://www.dzxsw.cc/book/174587/8908460.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