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1 出征!萬事俱備、不欠東風
這些都是貴人,老百姓看他們就好像是看天上的神仙一樣,卻被蕭文明晾在這里快一個時辰,他們怎么能夠心里滿意?臉上都掛滿了不悅之色。
尤其是皇帝,更是拉長了臉面無表情,不用猜,就知道他心情不好。
擱幾年前,蕭文明還有可能體諒一下皇帝的心情,可現在蕭文明對于皇帝的那張丑臉,他連看都不會多看一眼的,直截了當地說道:“皇上知道這兩位進京入見是為何事嗎?”
皇帝被困在國清寺里,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耳朵里除了誦經的聲音之外,就聽不到其他任何信息了,就是有戎羌部落首領要來覲見的消息,他也是一天之前才剛剛聽說的,更不會知道他們突然前來所為何事。
看著一臉懵逼的皇帝,蕭文明冷笑道:“皇上還有所不知吧?近來戎羌內亂,正是剿滅頑敵的大好機會,這兩位首領深明大義,已受我中原開化,正是來自助我的一臂之力的!”
哦,原來是這樣!
蕭文明素來就是個喜歡做大事的人,他瞞著皇帝背地里進行這么大的動作,雖然出人意料,但也并不會讓人感到特別驚訝。
但是皇帝對于蕭文明動作之大,還是有些估計不足。
他認為今天蕭文明不過是提前打個招呼而已,就算蕭文明不是個愛放虛招愛說空話的人,但是離正式的行動,還是很需要一些時日的。
不料蕭文明卻說道:“微臣等下月初就要起程北伐,還請皇上頒下圣旨,我等也好師出有名!
聽了這話,皇帝脫口而出:“這……這也未免太倉促了吧……”
說倉促,其實也一點不倉促。
大半年間,蕭文明就一直在為北伐進行準備,現在雖然沒能說萬事俱備,但也絕不草率。
朝廷里那些有些見識的官員,也都已經意識到出師北伐已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了。
雖然蕭文明還從未正式宣布過此事……
老實說,當今皇帝還是個聰明人,只不過這將近一年的時間,他都被困在國清寺小小的圍墻之內,消息閉塞,什么都不知道,所以才會對蕭文明突然提出要北伐戎羌感到如此的訝異。
就站在皇帝下手的康親王,聽到這話也同樣感到震驚。
他的格局其實是要比他的皇帝哥哥更小一些,似乎認為戎羌騎兵就是不可戰勝的,蕭文明在青嶺防線、渭水河畔,連續擊潰戎羌主力,就已經是創造了奇跡了,而想要主動出擊、深入漠北草原、擊敗戎羌之后再全身而退,簡直就跟天方夜譚一樣……
蕭文明當然知道這兄弟二人的態度,卻只是覺得他們都太慫了:“皇上、王爺,如今國內已平、兵甲已足,正是進取的時候,如果錯失戎羌內亂的大好時機,就恐日后悔之不及!
皇帝皺著眉頭說道:“北定戎羌,乃是我朝列祖列宗的夙愿。但是行軍作戰也要講究時機。蕭愛卿是知兵之人不會不懂此道,F在正是深秋的時節,但從洛陽出發,進入漠北草原,恐怕就已經入冬了。北方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不是行軍作戰的時候。不如等來年開春之后,再從容進兵。北擊戎羌乃是功在千秋的大業,也不急于這一時半刻嘛!”
皇帝這幾句話倒也有些見識,可見他在國清寺這些日子,總算是吸取了佛經上的一些智慧——班房沒有白蹲……
嚴寒的氣候,對于北伐草原游牧民族的確是一個極大的障礙。
最直接的就是中原人士不適應極其寒冷的北方環境,難免會因凍傷發生非戰斗性減員。
并且仍在寒冷天氣的環境中,就需要消耗更多的熱量,保持體溫,對于糧草等后勤補給,也將是一個重大的考驗。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到了冬天,戎羌草原便會被南下的冷空氣所控制,總是會出現風雪交加的惡劣天氣,對于進攻一方搜索敵軍以及長途奔襲,同樣是一個巨大的困難。
但是這種困難既是對蕭文明的同時,也是對戎羌的。
老天爺是公平的,施加在蕭文明身上的一切不利條件都會原封不動地施加到戎羌的身上。
蕭文明做了最后一次解釋:“皇上,冬天進兵,對于我方固然是困難重重,可是戎羌那邊也失去了肥美的水草,最倚仗的戰馬也是瘦弱不堪。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會以為一到冬天我方便無進取之心,必然會放松警惕,便是我大展身手的時機了!親冒矢石、建功立業是我等的職責,皇上只需坐鎮京城、靜候佳音就可以了。還請皇上立刻下旨,不要再猶豫了!”
蕭文明逼迫皇帝下旨,這是多么熟悉的一段情節,熟悉的皇帝本人都快麻木了……
然而這一次皇帝卻想雄起一回,不愿意再當傀儡了。
他正想反駁,卻偷眼瞥見一旁的康親王趙希正在使勁地給他使著眼色,腦袋還輕微地不停點動,似乎是在對皇帝說:“趕緊答應,對咱們有好處!
皇帝和康親王這些日子都被蕭文明安置在國清寺里。
但是國清寺是皇家寺廟,占地面積很大,蕭文明讓他們一個住在東院,一個住在西院,又派出得力可靠的手下嚴加看守,因此他們二人根本就沒有交流的機會。
只是如今蕭文明成了他們共同的對手,利益再次將他們這兩個曾經因為利益而刀兵相見的兄弟重新粘合在了一起。
皇帝看著康親王的臉色心領神會,態度立刻有了個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蕭愛卿是善于用兵之人,更是我說的第一名將。愛卿覺得時機合適,那朕也愿意共襄盛舉。朕這些日子在國清寺中,定會向佛祖祈福,保佑愛卿及我朝的將士旗開得勝。至于出征的詔書,就請溫先生起草,頒發天下,自然也就名正言順!
皇帝都表態到這種程度了,蕭文明自然也不會再繼續苦苦相逼,說了幾句客氣話之后,就請皇帝回國清寺去了。
不能不說,皇帝提出的天氣寒冷的提醒還是十分中肯的。
但是蕭文明其實也是早有預備,早就已經提前替蕭家軍以及其他所有出征的弟兄,制作好了御寒的衣物,并且這又是一件全新的發明,只可惜皇帝這些時日全在國清寺里吃素齋,也就沒能察覺蛛絲馬跡罷了。
和尚不能吃肉,雞、鴨、鵝自然也在其內。
殊不知前些日子忽然有人高價采購大量的鴨子和肥鵝,以至于這兩種家禽的售價比之前都翻了兩三倍。
可奇怪的是,這些被收購的鴨、鵝,過不多久之后,便被洗凈殺好,重新放了出來,殺出來的肉反而只是采購價的一半……
雖然在蕭文明的治理下,百姓的日子比之前好了不少,但是便宜的肉類也不是經常能吃到的。
于是京城乃至關中的百姓大量購買鴨肉、鵝肉,美美吃了個飽。
順帶著京城的廚子,也仔細鉆研鴨和鵝的烹調手藝,讓關中的老鴨湯和烤鵝肉,竟然成為了京城的一道名菜……
能夠一下子哄抬起雞鴨等并不稀有的商品價格的,舉國之內除了蕭文明之外,沒有人還能有這樣的財力。
而蕭文明忽然這樣做,其實也是為了北伐做準備。
沒錯,為了解決御寒的問題,蕭文明發明了羽絨服。
這根本不是什么困難的技術,只需要意識到鴨絨和鵝絨出色的保暖能力就可以了,要知道蕭文明在臨海屯的第一項產業就是紡織廠,只要原料充足,再加上上下游的企業支持配合,即便時間倉促,可是在短時間內造出兩三萬件羽絨服,也不是什么難度太大的工作。
并且蕭文明在工藝上,也是有所取舍的。
就比如他沒有現代化的充絨機,想要靠手工硬在一整件衣服里塞上鴨絨、鵝絨是件十分麻煩的工作。
于是蕭文明便改變工藝,并不將羽絨服一次成型,而是做成一個個塞滿了羽絨的小布囊,再將這一堆布囊縫制成一整件衣服。
這樣不但加工難度變得十分簡單,并且還可以將各個工序分包給許多小的作坊,效率又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而蕭文明制作出來的這些羽絨服,保暖功能果然非同凡響。
蕭文明親自穿著,跑到京城的冰窖里轉了一圈,也就是體感上稍微感到一些寒冷而已,根本不會感到刺骨的寒冷。
就是羽絨服外面包著的那層布料,因為是大規模采購制造,要考慮到成本問題,不可能使用性能最好、材料最輕,且具有很強的防水性的絲綢。
所以防水性不可能做得太好,在遇到風雪的時候,還得在外面再披上一層蓑衣才可以。
當然了,作為出征軍隊核心主義的蕭家軍,這方面還是能夠保證的。
發給他們的軍裝都是特別定制的,讓臨海屯里手腳最細、心思最巧的織工親手縫制。
這些職工里,有的還是出征將士的親娘或者媳婦,經過他們的手做出來的軍裝,甚至還多增加了一層額外的防御力,一層來自家鄉的關愛。
又多進行了兩個月的準備之后,蕭文明北伐的大計,終于到了萬事俱備、不欠東風的時候了。
尤其是塔帕姆和比格胡這兩支極具戰斗力的軍隊的到來,更是給蕭文明提供了意志,可靠且有力的軍隊。
(https://www.dzxsw.cc/book/174521/365029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