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逆天換明 > 第四百章 遼鎮,遼餉集團的掙扎

第四百章 遼鎮,遼餉集團的掙扎


  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不管多爾袞如何籌謀,都已經無法改變后金的頹勢。哪怕是郭大靖易地而處,也無法抵擋他自己竭盡全力打造出來的滔滔大勢。
  現在的東江鎮,已經基本完成了自力更生的改變。即便是朝廷不支持,也不過是把東江軍平遼滅虜的時間延后一些。
  而且,不僅是建虜在衰落,大明也將在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中風雨飄搖。外敵要滅,體制內的約束也在減弱,東江鎮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
  再見到回返東江鎮繼續擔任監軍太監的方正化,通過與他的談話,郭大靖更加確認了這一點。
  “郭帥對于形勢的分析判斷,對于平遼滅虜的想法,萬歲可是十分贊賞。”方正化的態度比原來更加客氣,笑得溫和又可親,“郭帥也有了上奏的權力,這圣眷真是沒說的。”
  直接上奏疏,給崇禎提建議,這樣的圣眷,郭大靖不是很稀罕。
  如果崇禎能夠納諫如流,那“因糧”和“清屯充餉”兩大救國之策,是怎么變味兒,最后又不能施行的?
  要興利除弊,哪一項改革不觸動得罪既得利益集團?
  自己提的建議,崇禎或許能接納,但秋后算賬恐怕也免不了。因為他既沒有擔當,又最喜歡委過于人。
  “萬歲英明。”郭大靖胡亂向某個方向拱了拱手,謙虛地說道:“末將是個武人,也只能對遼東的形勢,如何盡快擊滅建虜,提些不成熟的意見。”
  方正化呵呵笑著,也不多說。
  他已經了解郭大靖的脾氣稟性,回到東江鎮不比在外面,有毛文龍在上,郭大靖肯定有所保留。
  “方公公此番帶回了東江軍的傷員,郭某在此謝過。”郭大靖這回是真心誠意的致謝,這批養好傷的將士,又使東江軍多了不少強兵猛將。
  方正化擺了擺手,說道:“這是雜家作為監軍應該做的,只是有些重傷員未能撐過去,心中實在是愧疚不已。”
  郭大靖輕輕嘆了口氣,說道:“方公公已經盡力,也不必愧疚。烈士們會得到后人的瞻仰祭拜,他們的親人也不會有饑餒之憂。”
  方正化沉吟了一下,說道:“不知今年可有什么大行動,到時候可別又把雜家撇到一邊哪!”
  郭大靖嘿然一笑,說道:“方公公既然不怕艱險,那郭某率軍行動時,定然不會忘了方公公。”
  方公公微微頜首,露出了笑容。
  崇禎對文官武將的猜疑越來越重,只有宦官才是他最信任的。曹化淳掌御馬監,指揮勇衛營,就表明了這個用人的趨勢。
  而要讓崇禎青眼相加,不僅得是宦官,還要知兵,懂軍事,這應該是崇禎最需要的人才。
  跟著東江軍打上幾個勝仗,方正化估計就差不多了。放眼宦官中,誰有他這么多的實戰經驗,都是紙上談兵罷了。
  “這一路行來,眼見得遼南三州是愈發繁華。”方正化看著郭大靖桌案上的厚厚文件,感慨道:“這皆是毛帥、陳帥,以及郭帥的功勞。朝廷若有如此用心的官員,萬歲也不必殫心竭慮,日夜操勞了。”
  郭大靖笑了笑,說道:“萬歲勤勉,不下太祖。但具體的工作,還是要交由官員去辦。只要進行有效的監督,萬歲不用事必躬親,太過勞累。”
  崇禎要是不那么勤勉,興許大明還不會那么快地滅亡。在錯誤的路上奔跑,越是賣力,偏離得越遠。
  “對了。”郭大靖岔開話題,說道:“戰馬、精鐵、料豆、硝磺,這些可都是東江鎮急缺的,糧餉倒在其次。要想盡快地平遼滅虜,朝廷的支持至關重要。”
  方正化點了點頭,說道:“萬歲已經看到了毛帥的奏疏,并令兵部盡力調拔。”
  東江鎮雖有外購渠道,卻也是以防萬一。如果朝廷能夠供應,便省了很多事。不要白不要,給點是點。毛文龍和郭大靖都是打著這樣的心思。
  當然,按照崇禎的急性子,給點物資,肯定就急著見到成效。
  在遵化,東江軍能擊敗建虜;在遼東,也一定能勝利。他不知兵,卻喜歡指手劃腳,哪里知道戰爭的復雜性。
  所以,即便郭大靖有三年平遼的信心,也不會說出來,以免重蹈袁大督師的覆轍。
  郭大靖對于方正化的答復,看似十分滿意,露出欣慰之色,拱手道:“東江軍的物資,還要勞方公公多加催促。”
  方正化微笑頜首,說道:“這以后嘛,自不會再象袁崇煥主政遼東時那般。”
  停頓了一下,他又補充道:“袁崇煥謀款致敵,欺藐君父,失誤封疆,已是罪不可赦。”
  毛文龍和袁崇煥已經撕破臉皮,郭大靖等東江軍將領也對袁崇煥怨恨甚深。這些都是方正化所知曉的,在此說出來,有安郭大靖之心的意味。
  郭大靖對此只是淡然一笑,袁崇煥死不死,已經無關緊要。因為他已經不可能咸魚翻身,這還要拜關寧軍所賜。
  作為非遼系的高官,袁崇煥也能被歸在被遼西軍頭坑死的名單之列。可惜,袁督師整日如在夢中,還以為他真的可以駕馭遼西軍頭。
  反正郭大靖對于遼西的遼餉利益集團已經不抱任何希望,甚至于還有很強的戒心,提高著十二分的警惕。
  這幫家伙已經被朝廷冷落,夾在山海關和建虜之間,作為關門的緩沖,也就相當于炮灰。
  可狗急跳墻,他們會不會搞什么陰謀,比如向建虜走私戰略物資,以謀取利益,或是養賊自重?
  投降建虜是暫時不可能的,現在的建虜正處于困難時期,都吃不飽飯,祖家軍投過去喝西北風嘛?
  但遼餉利益集團肯定也清楚,建虜被滅之日,也是朝廷再不需要他們,下狠手對付他們之時。
  袁崇煥的倒臺,又牽連了諸多的官員,遼餉集團在朝堂上的代言人和支持者實力大降,或是隱藏起來,不敢再公開發聲,這也逼得遼餉集團不得不自救。
  坐以待斃,顯然是不可能的。郭大靖認為在朝廷定量供應糧餉的情況下,遼餉集團很有可能通過覺華島水師,進行走私貿易。
  東江鎮能外購物資,遼鎮也能。偽裝成商人,從天津、登萊購買糧食、布匹等物資,再轉手高價賣給建虜,以牟取暴利。
  等到朝廷要收拾他們的時候,就是不造反,個個也是富家翁了。或許,可能,遼鎮的那些家伙打的就是這個主意。
  郭大靖想到了這些,卻沒有馬上提醒方正化。畢竟,現在還沒有證據,朝廷也不會相信遼鎮會如此沒有底線。
  但從歷史上看,遼鎮已經坑害了多少友軍。從薩爾滸之戰開始,再到建虜占據大半個遼東,未戰先逃、保存實力,樁樁件件都是明證。
  從祖大壽到吳三桂,遼鎮還真是一脈相承,祖傳的逃跑技藝,也越來越成為聽調不聽宣的軍閥。
  是朝廷無能,也是皇帝沒剛。因為在當時,遼鎮是不可替代的,皇帝和群臣也只能干咽著這口氣。
  現在則完全不同了,有東江軍抗衡著建虜,朝廷敢于壓制遼鎮,并逐漸地削弱其實力。
  只要關門能守住,遼鎮又沒有自力更生的能力,就只能依靠朝廷的糧餉,從而被朝廷步步控制。
  先調非遼人將領,比如曹文詔等人;然后再調遼人軍官,一點點地把遼鎮分化瓦解掉。
  這是崇禎和新任兵部尚書梁廷棟,以及其他朝臣反復商議的結果。第一步已經順利實施,那就是收縮兵力于關內,把祖大壽所部控制在寧遠。
  隨祖大壽守衛錦州、大凌河城的,是他的嫡系,郭大靖篾稱其為“祖家軍”,大約在三萬左右。
  寧遠的人馬在孫承宗、滿桂、馬世龍等人的威壓下,已經撤回關內,在薊鎮得到安置。家眷在此,再逐漸消化,這些兵將也就不再屬于遼鎮。
  說白了,祖大壽和他的三萬余人馬已經被堵在了關外,形同孤軍。
  這與東江鎮以前的處境頗為相似,但遼鎮可沒有郭大靖這樣的穿越者,能夠絕地重生,振作崛起。
  送走了方正化,郭大靖思慮再三,還是下達了命令,讓人急送水師。
  平遼滅虜的戰略計劃已經制定并在實施當中,郭大靖可不想看到建虜突破封鎖,從而拖延時間,甚至是給東江軍造成更多的損失。
  …………………
  寧遠。
  身材魁梧、四方大臉,加上身上披掛的盔甲,顯得威武不凡的祖大壽巡視著城防,身旁身后則是何可綱、祖可法、祖大樂等親信。
  袁崇煥重新上任遼東督師后,排擠了滿桂和趙率教后,很快就上奏朝廷,“今自總兵而下協鎮參游守備共五十缺,因請更補將領祖大壽等五十員……”。
  對袁崇煥言聽計從的崇禎二話不說,立刻答應,“所補用將領皆從之”。
  這一番人事變動,袁崇煥是向遼西軍頭示好拉攏,但卻意味著遼鎮向軍閥化又邁進了一步。
  五十員將領中,光是祖姓軍官,便有十一人之多。其他的如何可綱、張弘謨、吳襄、謝尚政等人,也都是遼系將領。
  不僅為遼系軍官請功請賞,袁崇煥還不斷地向朝廷要錢要糧,甚至把給林丹汗的撫賞銀都給挪用了。
  袁督師又通過調整遼西、薊鎮、天津、東江等地軍隊軍隊的額餉,把賬面上的遼餉猛增到了每年四百八十萬兩。
  但袁崇煥恐怕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如此掏心窩子地對待遼鎮,以為已經融入了遼西將門集團。在北京城下,關寧鐵騎的竄逃,卻給了他致命一刀。
  而祖大壽也是做夢都沒想到,郭大靖率東江軍的跨海勤王,又狠狠地打了所謂的“關寧鐵騎”一記狠狠的耳光。
  在祖大壽等人看來,在建虜縱橫京畿的時候,朝廷除了他們還能依靠誰?最后還不是得捏著鼻子請他們回去。
  到時候,建虜也搶得差不多了,要班師出關了。關寧軍在后歡送一番,做做樣子,也就交代過去了。
  至于為遼餉集團剖肝瀝膽謀利益的袁大督師,既然壞了事兒,那就棄子唄!反正不是遼人,也利用完了,一個南蠻子還想成為遼餉集團的首腦不成?
  可事情的發展完全出乎了祖大壽等人的意料,東江軍橫空而出,一場驚天大戰重創了建虜,還生擒了皇太極,風頭無兩,也把關寧軍踹進了尷尬的角落。
  這下子,朝廷的腰板又硬了,再無見召。
  潛臺詞也很明顯:沒了關寧軍,照樣玩兒得轉。你們不是不聽朝廷旨令嘛,不是想拿一把嘛,現在就把你們當臭狗屎一樣不理不睬。
  祖大壽帶著部隊一氣跑回錦州,不斷傳來的消息,令他們大驚失色、不知所措。
  建虜完蛋了,用不著你們了。以為自己是誰呢,東江軍比你們強百套。
  除了朝廷的不聞不問,祖大壽等人也害怕呀,他們的竄逃,形同叛亂,完全可以被冠以“叛軍”的罪名。
  可事到如今,他們又不能厚著臉皮再入關。建虜都打完了,京城也安全了,你們入關豈不是心懷叵測?
  在忐忑不安中等待,終于等到了結果。叛軍的罪名沒有落下來,但關寧軍在朝廷眼中的地位卻是一落千丈。
  先是馬世龍接管山海關的防御,接著是孫承宗、滿桂到了寧遠,利用他們在遼東任事時的威望,以及朝廷的威壓利誘,將寧遠的守軍全部撤回關內,成為了山海關和薊鎮的守軍。
  最后就簡單了,圣旨一道,命令祖大壽率部放棄錦州、大凌河,退守寧遠和覺華。
  沒有商討,明告訴你,以后的糧餉就走海路到覺華島。錦州、大凌河,才沒人給你們運送呢!
  這一招兒可謂是釜底抽薪,一下子擊中了祖家軍的要害。
  糧餉全靠關內供應,正是遼鎮花費巨大的原因之一。至于那點屯田,收成連塞牙縫都不夠。
  萬般無奈之下,祖大壽只得帶著祖家軍灰溜溜地撤出錦州、大凌河,回到幾近空城的寧遠駐防。


  (https://www.dzxsw.cc/book/174257/691321717.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