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小说网 - 无弹窗无广告小说在线阅读

大眾小說網 > 桃李春風皆是笑話 > 第四十七章 往事今生

第四十七章 往事今生


  劍客微微昂首,瞥了一眼天外之后便收回目光,相看千年,彼此兩厭。為了擺脫這種局面,張欣楠不得不自困于南海孤島,甲子光陰之內,總算是尋到了一種能夠遮擋彼此目光的方法。張欣楠先是以無上神通在天地之間點燃了一盞名為“燭龍”的油燈,然后再以燈中玄光籠罩自身,進而將一身劍氣徹底遮蓋。站在人間大地之上到時瞧不出任何端倪,可要是遠在天外,俯瞰人間,縱使強大如這位“天上人”也是難以準確找到劍客。

  此燈的原主人乃是萬年前一位修為高深的散仙,據說他成道之時,如今三教各家的祖師爺尚且還是個牙牙學語嬰孩。不過此人成道不足百年便遭逢大劫,意外兵解離世,未能在史書之上留下更多筆墨,如今后世之人大都不記得此人。這盞油燈便是出自他手,制作的材料還算普通,如今各家仙門的掌門手中大致都有這么一盞由東海鮫人骨制作而成的油燈。材料雖然爛大街,但是那位散仙為此燈付出的心血,以及燈成之后的用途絕不可同日而語。

  在油燈底座,鐫刻著一道極為古老的符箓,此符算是如今后世所有木法符箓以及半數火法符箓的老祖宗,而且后世如今使用最多的一道聚陰符也是托自于此符。這道遠古符箓的最大用途便是顛倒五行,倒轉陰陽,聚日月之光,而成星辰之象。

  白骨燃燒成火,檀木助長火威,火焰燃燒殆盡,白骨歸于塵土,塵土之中又生銅鐵,銅鐵再燃則生成塵土與水氣,水氣升騰,于上方聚少而成多,落則成雨,雨養檀木,此乃燈中之五行相生之理。

  可此符雖是以木法符箓作為起始,火法參雜其中,邊角收尾之處又以金水土三者相勾勒,內含五行,但卻不遵五行相生相克之道,全然不顧陰陽之理。

  燈中所燃燈油也非凡物,乃是鐘山之神的鮮血。以血作燈油,燃燒之時可放出極為耀眼的光芒。燈光映身,本該更加容易被人找到,但其玄妙之處恰恰就在“反其道而行之”這六個字。

  世間十境的大修行者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獨特元氣,站在蒼穹天幕之上,俯瞰人間,所見景象,便是山河萬里,燈火點點,各人有各人獨特的光。此燈可以拿日月之光,成星辰之象,簡而言之便是燈光本無色,乃需借取他人之物。

  張欣楠將燈光照映在自己身上,為的就是借助世間所有修行者的火光來遮蓋住自己原本的光芒,從而擋住那位天上人目光。至于自己也看不到他,那就是因為自己頭頂聚集的世人之光太多,他既然無非穿透層層光芒看到自己,那么自己同樣也無法看到他。這世間再強大的人或事物,只要一旦那些被視為渺小的人或物聚集在一起,一樣可以將那些強者推翻。萬年前的天地之戰如此,千年前的人妖之戰,亦是如此。已然都如此,那么遮住一個人的眼睛也不是什么難事,況且彼此之間又是那么熟悉。

  而這次之所以被發現,全因張欣楠自己出劍太多,劍氣已然將那油燈之光盡數斬碎,故而也就徹底失了功效。此刻倒在張欣楠劍下之人方才之所以說是張欣楠輸了,原因就在此處。

  那位天上人,忽然說了一句話。

  言語落在人間,頓時于蒼穹之中響起一陣驚雷。倒不是他故意為之,只是因為他太強了,強大人間無法將其容納。

  天上之人,本是人間客,奈何萬年不能歸故鄉。

  他說的那句話沒有任何遮掩,想聽且有能力聽到的人,自然能夠知道他在說什么。

  這樣的人,

  朔方城有兩人。

  南海孤舟之中有一位。

  東土大瀆入海口處有一位。

  西方有個僧人聽得見。

  總計天地間能夠聽見的人,不過五人而已。

  白發白衣之人,聞言后,不禁輕笑道:“倒是符合你的脾氣。也是也是,看之又有何意。”

  那位天上人淡淡道:“既然相看兩厭,那就不如不見。人間事若是還有留戀,那邊去做完它。然后仗劍飛升,來天外與我分生死就是。”

  劍客張欣楠點點頭,沉聲道:“如此最好。”

  滾滾天雷響起,一陣真正的春雨,隨后降臨人間。

  城內的白發白衣之人,忽然對著蒼穹,鄭重一拜,“多謝師兄慈悲。”

  本該就此收回視線的天上人,忽然間又是看向人間,說了一句自己兩人才能聽見的話。此外的四人,聽不見,因為這次言語是自家事,他不想讓他們聽見,所以他們便無論如何也聽不見。

  “原來你竟然在這里。萬年嬉戲,可曾真正得道?也罷也罷,你能回來就好。這次輩分有些亂了,不過了也無妨,想來老頭子不會計較。”

  白衣白發之人,略微思索,隨后道:“道?何為道,不知即為道。道不可言,能言者不是道。我知乃我知,我若能言一二三四,可他人未必能知五六七八。如此不如不說,不如不知道,如此道自然在。至于輩分之事,后世之事而已,與我何干?”

  天上人不禁臉上多了些笑意,道:“這次忘記說九了,日后若有機會,記得加上。”

  白衣白發之人也是笑道:“在此地說九,恐怕有些不合規矩,如此便不說了。”

  良久無聲,滾滾天雷也已消散,看樣子,應該是那位天上之人已經收回了目光。

  白衣白發之人忽然腳尖點地,隨之躍起,緩緩升空,懸在整座朔方城的上空,淡淡道:“既然浮生如夢,不如就當做大夢一場吧,醒來之后,依舊是充滿陽光與希望的一天。今夜的災厄磨難,就權當從未發生過吧。”對于身邊忽然出現的黃衫老人,這位白衣白發,不辨雌雄之人,并未轉身相見,按照儒家見面作揖的規矩,那么不作揖自然就是沒見面咯。“你不曾見過我,我也不曾見過你。百余條生靈性命還我可好?”

  黃衫老者見他如此開門見山,不由得啞然失笑,自己先前準備一番措辭看來是用不上了。老人笑問道:“我為何要還給你?”

  “既然從未發生,那便應該一切如常。”

  黃衫老人反問道:“怎么個一切如常。”

  白衣之人微微蹙眉道:“活了這么多年,怎么還不知道順坡下驢的道理?非要逼著我取走河水你才樂意?”

  對于面前之人言語間的那份威脅之意,老人并不在乎,依舊笑道:“你神通廣大,想做什么自然就做什么,說這話與我聽,適合道理嗎?不會真以為我這山中人怕你?當年的你自然兩說,可如今的你嘛,指不定是個什么‘東西’呢,這般也要我怕你,未免有些說不過去。”

  張欣楠一只手拎著那個從天上之人看到自己那一刻起,便被自己一劍敲暈的男人,另一只手提著那柄尚未歸鞘的長劍,緩緩來到兩人身邊,淡淡道:“若是再加上這把劍,就說的過去了吧。”

  老人仍是笑道:“威脅鬼差,擾亂陰陽秩序的罪名,二位可能承擔的起?若是老朽沒記錯的話,儒家還欠我們幽冥一個說法呢,二位,不會如此不知輕重吧?”

  一道劍光頓時洞穿了老人的眉心。

  黃衫老者站在原地,等到自己的身體徹底磨滅了劍氣劍意之后,傷口這才開始緩緩愈合。等到恢復完畢,老人不禁伸手揉了揉眉心,神色有些無奈。修補劍傷,耗損些修為不算什么,吃一兩只惡鬼也就彌補過來了,不過這被一劍洞穿的疼痛卻是真疼啊,無論如何也彌補不了啊。

  白衣之人在一旁幸災樂禍,不禁拍手叫好,“老虎的屁股可摸不得呦。”

  劍客淡淡道:“老朽?裝的久了,擺不正自己的身份了是吧?”

  黃衫老者無奈作揖道:“是師弟錯了,師兄教訓的是。師弟日后一定痛改前非,再也不會這般無禮了。”

  “方才他看向這里的時候,為何不出來見一見?”

  老人神色如常,言語聽著極為真誠,道:“他?誰啊?師弟認識嗎?不能夠吧,師弟整日帶在山中,哪里認識什么外人。”

  聽見外人兩字,劍客臉上不禁多了些笑意。不過隨后還是厲聲說道:“東西拿來,牢籠留下,你可以走了。”

  “這……師兄,”

  老人的話還未說完,張欣楠倒持劍鋒,打斷道:“怎么了?還有事嗎?”

  黃衫老者指了指被張欣楠提在手中的昏厥男子,然后又指了指自己,硬著頭皮,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顯然是做好了挨打的準備,“后手。事后好憑此能夠讓他平安回到荒原金帳。”

  張欣楠眼睛瞇成一條縫,笑道:“后手?這么說你算幫兇咯?看樣子要等八月十五那天,讓他老人家親自來一趟人間,順道帶你回去了?”

  老人一副恨不得打死那個昏厥男子的模樣,但到了張欣楠這邊依舊是一副和顏悅色的模樣,“還望師兄顧忌同門之誼啊。”

  張欣楠忽然看向那位白衣白發之人,問道:“你以為呢?”

  只見這位白衣之人,眉眼微動,好似臥蠶蠕動,又好似山下桃花驟開。陰霾散去,月光映襯之下,不覺有些醉人心魄,朱唇輕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切如常就好。畢竟朔方城大考在即,就莫要再橫生枝節了。”

  張欣楠收回視線,將手中男子推給黃衫老人,然后背對著白衣之人,淡淡說道:“長的還是那般令人作嘔。”

  “也不知是誰當初讓我靠臉取勝來的,怎么如今就千般嫌棄起來了?”白衣之人輕笑道。

  張欣楠像是忽然記起什么,猛然轉頭看向白衣白發之人以及黃衫老者。

  前者笑而不語。

  后者有些無可奈何。

  張欣楠不禁啞然失笑,喃喃自語道:“世界事,難逃輪回二字。果然出來混,都是要還的。”

  “誰說不是呢。縱使當年是為了世間大義,不得不做那薄情寡義的之事,可說到底還是傷害了無辜之人。今生今世還個債而已,沒什么大不了的。”白衣之人唏噓道。

  很久很久以前的當年,有一個人站在萬丈瓊樓之巔,心灰意冷,縱身一躍,墜向了黑暗之淵,千百年不得掙脫。可那負心之人卻早已將她忘卻。

  如今不過是跟他要一根紅繩而已,不過分吧。


  (https://www.dzxsw.cc/book/174212/8841496.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
主站蜘蛛池模板: 涿州市| 自治县| 呼伦贝尔市| 灵川县| 兰溪市| 五大连池市| 广丰县| 高尔夫| 济宁市| 辽宁省| 色达县| 固镇县| 隆德县| 肥城市| 华容县| 东乡族自治县| 怀集县| 托里县| 海城市| 延吉市| 巨野县| 临夏县| 安阳县| 图木舒克市| 肇源县| 兴山县| 页游| 高淳县| 九台市| 永康市| 河北省| 黄骅市| 营口市| 兴隆县| 腾冲县| 丹寨县| 阳信县| 阳谷县| 永州市| 婺源县| 通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