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二章 春風起
清軍的大隊人馬雖然跟著和珅從蒙古河南岸撤離了,但一座嶄新的卡倫哨所卻留了下來。這是為了監(jiān)視北海鎮(zhèn)的動靜,美其名曰“保持聯(lián)系”;那奇泰在此地留下了一百名甲兵駐守。
因為關外八旗仍舊實行“兵農(nóng)合一”的體制,這些甲兵除了要站崗放哨,還要在蒙古河南岸開荒種地。
二月底的時候,劉錚、新婚的洪大夫小兩口也回來了。與他們同時抵達北海鎮(zhèn)的,還有大批的藥品器械和一套小型化肥生產(chǎn)設備的報價清單。
趙亮和方化決定先研究一下,一是要選拔技術工人,同時提前為合成氨工廠進行選址。
進入三月,隨著天氣開始轉暖,外東北大地上的積雪開始漸漸消融。一群群的大雁開始北返,天空中時不時的就會響起“嘎嘎”的叫聲。
在北海鎮(zhèn)和富爾丹城兩地,一場不亞于大會戰(zhàn)的春耕備耕也拉開了帷幕。
對于肥沃的三江平原來說,民政部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確保開墾出來的土地的熟化程度。而土地的熟化其實就是將生地進行“三通一平”,路通、水通、電通和場地平整,由此才能保證耕地的高產(chǎn)。
去年北海鎮(zhèn)奪取富爾丹城后,年輕的驛丁巴滿貢在入冬前帶著民政的勘探隊伍,踏遍了富爾丹城以北直到興凱湖南岸的廣袤荒原。而陳青松根據(jù)得到的勘測數(shù)據(jù),在冬季的三個月里完成了第一批五萬畝高標準農(nóng)田的規(guī)劃設計。
一切的起點,就是修路。
在民政部派出的辦事員指揮下,那些窩了一冬的大清流民們,懷著吃飽穿暖的渴望,揮舞著鐵锨鋤頭,加入了修路大軍。與此同時,趙新簽署命令,讓兩地部隊派出官兵輪替,放下武器,拿起工具,加入了春耕的大軍。
經(jīng)過兩年的不斷學習和摸索,萬造和茂助(這些人的名字之前已經(jīng)用慣了,大家只要知道他們已經(jīng)歸化為漢人就好了。)所帶領的農(nóng)業(yè)機械組,已經(jīng)完全熟練掌握了這些機械的使用。他們分成了兩支隊伍,各自在北海鎮(zhèn)和富爾丹城進行著春耕工作。
生機勃勃的北海鎮(zhèn)外,十幾臺50馬力的拖拉機和四臺如同荒原怪獸般的9620RX,披著醒目的綠色涂裝,拖著寬大的聯(lián)合整地機,開始下地耢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加速地溫回升,使地表土壤提前解凍。
幾天以后,大塊大塊的耕地終于露出了真容,土壤表面顏色深一塊淺一塊的。當?shù)屯莸氐臐n水順著排水溝流走,地表顏色基本一致,表土化開三厘米左右,就可以開始播種施肥了。
北海鎮(zhèn)目前的春耕作物還是以小麥為主,面食能扛餓啊!麥種是趙新從另一時空買來的品種,前期較抗旱,后期耐濕;生長發(fā)育快,頭伏就能成熟,平均畝產(chǎn)能達到四百斤以上。
為了避免大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地退化,陳青松在去年秋天組織人手準備了大量的有機糞肥。這些有機肥是用秋天的麥草和灌木樹枝切成小段,再按上下順序呈經(jīng)緯狀堆為一垛,往上潑澆糞尿水令其發(fā)酵。幾個月之后,這些糞肥已經(jīng)被漚干成了小塊小塊灰黑色的肥料。
負責播種的駕駛員,都是由農(nóng)機組里技術最好的車長擔任。一臺9620RX牽引播種機和施肥機時,作業(yè)寬度可達15米。負責駕駛的車長要讓播種機筆直前進,行走軌跡避免漏播、重播;在地頭轉彎時必須保持一致。否則播種質量不好,將直接影響產(chǎn)量。一開始還看不出來,等小麥出苗的時候,那可就丟人丟大了!
這是一場人和殘酷氣候的你爭我趕。由于外東北無霜期短,夏季的雨水又多,小麥的春播必須搶種,才能夠確保當年的收獲。
轟隆隆的機器聲背景下,來自河南臨漳的農(nóng)民朱大貴,正在帶著自己組里的農(nóng)民往拓寬的路面上鋪灑碎石。看著遠處耕地里的那四只龐然大物,朱大貴此刻心中只有一股興奮。他無法想象,地還可以這樣種。
一聲長長的哨音響起,休息時間到了。忙碌了兩個小時的流民們放下工作,按照所在組,湊成一群群的坐在路邊休息喝水。
“娘咧!這才幾天啊,幾千畝地就耕完了!大貴哥,恁說這都是老爺們從天上請的神物吧?”
“胡扯個啥!那叫機器,不是都跟恁們說過嗎?都是老爺們造出來的,里面有人在使喚那機器,喝油才能開起來!”朱大貴用脖子上搭著的毛巾擦了把汗,埋頭喝著碗里的溫水。
“依俺說,老爺們就不是凡人!”此言一出,周圍聽到的農(nóng)民都點頭稱是。
“嘖嘖~恁說這玩意,一天得喝多少油咧?大貴哥,這油能拿來熬菜不?”
“咦~!恁就知道吃,一頓五個窩窩頭都喂不飽恁個龜孫!那油不是給人喝的!”
冬日里,民政部門除了開設識字班,每周還會組織流民的里長和組長開會,會上除了宣講北海鎮(zhèn)的條令制度,也會用圖片展示各種機械設備。光看圖片還沒覺得怎么樣,可當民政組織他們參觀實物時,差點把這些農(nóng)民嚇死!
朱大貴想起自己第一次見到那一個車轱轆就跟自己差不多高的機器時,嚇得當場就跪在地上磕頭。要不是之前民政用圖片宣講過這是種地用的,朱大貴還以為老爺們是要把自己喂給機器吃了!
想到這里,朱大貴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他們這些流民已經(jīng)加入筑路大軍七八天了,民政的人對他們說,這條路總長得有四百多里,能一直通到西北的富爾丹城。等兩地道路開通后,兩三天就能往返一個來回。
朱大貴覺得修路這份工作也挺不錯的,雖然十分辛苦,可工地上除了一天三頓敞開吃,每個月還能領到五個銀元的薪水。五個銀元啊,民政干部在開宣講會時說過,這些錢合大清朝的一兩白銀,差不多能買100斤小麥!
二月底的時候,北海鎮(zhèn)終于開始在內(nèi)部發(fā)行了貨幣,同時兩地城鎮(zhèn)內(nèi)的商鋪也開始營業(yè)。除此之外,兩家儲蓄所也會在四月開門營業(yè)。
趙新那三百人的“密探”在商鋪開業(yè)后,開始按照利吉所叮囑的,每天有事沒事都跑進去晃悠一圈。他們這些老居民除了有自己的田地,各家都在工坊里干活,收入十分不錯,每個月平均下來能有20多元的收入。
今天買個炒菜鍋,明天就買個水壺。還有的人提著新買的馬燈和鬧鐘,出了商鋪就開始一路嘰嘰喳喳的說笑,生怕別人不知道。受這些人的影響,那些早期來到北海鎮(zhèn),家里也有人在工坊工作的家庭也開始走進商鋪的大門,采買著自己需要的生活用品。
而去年年末才來的河南、山東流民們,望著一臉得意的老居民,臉上充滿了期待和艷羨。只要努力給老爺們干活,這些都會有的。
隨著商鋪的開設,北海鎮(zhèn)的大食堂也不斷在縮小規(guī)模。目前大食堂只對學校的孩子和趙新等人提供一日三餐,至于那些老居民們,已經(jīng)買了炊事用具回家做飯了。
隨著商鋪的開門營業(yè),花花綠綠的料子和十幾套明代款式的女裝也出現(xiàn)在貨架上。北海鎮(zhèn)的女人們終于開始擺脫一年四季不變的勞保服,盤算著買多少料子,能給自己和家人做身新衣服。
對于商鋪里出現(xiàn)的各種料子和衣服樣式,最高興的要屬沈璇和唐小這些女孩子了。沈璇還好,多少還有幾套自己帶來的衣裳,而唐小她們些日子可天天穿著北海鎮(zhèn)的勞保大棉衣。
沈敬丹家的外屋里,光艷奪目的沈璇正穿著趙新給她買來一套明代漢服,不停的照鏡子。一旁的沈敬丹和荻之戶也不停的發(fā)出贊嘆。
“沒想到能在這里看到故國衣冠!這趙新怎么連這個都懂?”
“是啊,老爺。沒想到天朝的衣冠真是讓人癡迷。阿全穿上這身簡直太好看了!”
聽著兩人的稱贊,沈璇的臉上露出了幾分羞澀,心里卻是美滋滋的。她此刻內(nèi)穿一件獅子戲球仙鶴含芝芙蓉花樣的暗地織金紗襕裙,外罩一件素白色的豎領偏襟長襖。那長襖在光線照耀下,上面竟布滿了折枝牡丹花紋。兩根暗紅色的雀離籠花紋飄帶系在右側腋下,腳上配了一雙素色緞子面,繡著幾支花朵的弓鞋。
此時門外傳來幾下敲門聲,一陣女孩子嘰嘰喳喳的吵鬧聲傳了進來。
“沈姑娘,在家嗎?”
“阿爹,是唐小她們來了。”
沈敬丹無奈的搖搖頭,起身過去開門。他覺得北海鎮(zhèn)千好萬好,沒有傭人這點最不好。家里來個客人,好多事都要自己或是荻之戶來做。眼下北海鎮(zhèn)已經(jīng)好幾萬人,沈敬丹覺得可以跟趙新提一下這件事了。
當七八個女孩子走進屋內(nèi)還顧不上行禮,立刻就被沈璇身上的衣服亮瞎了眼。七嘴八舌的羨慕贊美之聲開始繞梁不絕,沈家立刻就成了菜市場一般。搞的沈敬丹的腦仁嗡嗡作響!
“你們聊吧,我出去走走。”
此時一眾女孩這才想起忘了行禮,趕忙跟沈敬丹行了萬福問好。
沈敬丹笑著點點頭,隨手拿起衣服架子上掛著一件裘皮大氅,微笑著走了出家門。他一路慢慢悠悠的走向海邊,路上遇到的行人都知道他是趙新的準岳父,也都客氣的跟他行禮問好;這讓沈敬丹十分得意。
他一路慢行,走著走著就到了干船塢所在的廠區(qū)。門口站崗的治安警看到是沈敬丹,便笑著上前打著招呼,而后便放他進去了。
沈敬丹之前只來過一次,那還是剛開始挖土方的那會兒。而眼下的廠區(qū)內(nèi),一座巨大的干船塢已經(jīng)差不多完工了,另一座才剛開始鋪設。
此時一群工人正在建好的船塢內(nèi)檢查排水系統(tǒng),誰也沒注意到站在船塢頂部的沈敬丹。看著眼前偌大的船塢,沈敬丹不禁瞠目結舌。
“這便是趙新講過的工業(yè)嗎?竟然真的可以改天換地,移海搬山!”
這兩座干船塢形制相同,三面接陸一面臨水,由塢口、塢室、塢門、排水系統(tǒng)和灌水系統(tǒng)組成。因為目前電力缺口太大,計劃中的起重設備和動力系統(tǒng)都沒有安裝,只是留出了空位。
已經(jīng)完工的這座船塢深達12米,長250米,寬50米。為了確保盡快完工,除了使用機械設備,北海鎮(zhèn)還動員了上萬人參與建設;光是趙新為此購買的鋼材和水泥就耗費千萬。
“沈老板,您怎么來了?”
沈敬丹轉身一看,只見陳青松帶著幾個人走了過來。
“陳先生,我也是沒事過來看看。北海鎮(zhèn)鬼斧神工,著實令人贊嘆啊!”
兩人拱手見禮后,沈敬丹又好奇的詢問這船塢如何使用。
陳青松道:“簡單的說,首先要向船塢里充水,等塢內(nèi)與塢外的海水齊平時,打開塢門,利用船塢里的牽引設備將雷神號慢慢牽入塢內(nèi)。然后將塢內(nèi)水體抽干,讓雷神號坐在于船塢底部的龍骨墩上。等保養(yǎng)完成后,再向塢內(nèi)灌水,至塢門內(nèi)外水位齊平時,打開塢門,船就可以出塢了。”
“原來如此。真是百聞不如一見!我在江南時也見過修理福船的船塢,但遠沒有此處巨大。”沈敬丹回身望著停泊在碼頭上的雷神號,心說到時船塢使用時一定要過來看看。
北海鎮(zhèn)的辦公室內(nèi),趙新正在籌劃下個月北上苦葉島的事宜。除了張波這個未來的石油部門負責人外,先期抵達的數(shù)百名工人和一個連的部隊也要隨行。
石油的事說什么都不能再拖了,必須趁著黑龍江的春汛趕緊北上。哪怕韃靼海峽還沒解凍,那也比在這里干耗著強。無論如何,沒有石油,后面的很多事都無法開展。光是新船以后的加油錢就能把趙新搞成窮光蛋!最后逼著他當戰(zhàn)爭販子。
可眼下能調動的內(nèi)河艦艇都是巡邏艇和公務艇,根本裝不下這么多人。
“看來還得再買兩條船了。”
因為多次買船,趙新對各類船型都很熟悉了。他仔細回憶了一下自己看過的各類船型,覺得目前最適合的就是那種擁有幾百個客位的雙體客船。這種船在內(nèi)河和近海都可以航行,首先是多層甲板的結構會有很多艙室,餐廳和衛(wèi)生設施也足夠;其次就是抗沉性好;而且船速和功率也足夠大。
最關鍵的是,這種船價格相對于貨輪而言并不貴,趙新記得三百多個客位的二手船也就幾百萬的樣子。
現(xiàn)在北海鎮(zhèn)的水手人數(shù)已經(jīng)達到兩百多人,其中三十多人都初步掌握了船只駕駛。有劉勝或是鄧飛帶隊的話,穿過韃靼海峽的話(北部最窄處只有7.3公里),應該問題不大。
于是當天晚上,趙新便回到了富爾丹城。他找到劉勝,兩人一番商量后,趙新便又匆匆離開了。
第二天上午,瑟爾丹和額魯接到了劉勝的命令,他們將帶領各自的偵查小隊北上,直達興凱湖南岸某地扎營,直到下個月的第一批先遣隊到達時才可以撤離。
瑟爾丹父子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過還是堅決執(zhí)行。他們收拾好行裝,準備補給,兩天后就出發(fā)了。隨行的隊伍中,曾經(jīng)的驛丁巴滿貢和烏坎貝作為新兵,也被征調隨行。
:。:
(https://www.dzxsw.cc/book/174202/9041052.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ǎng):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wǎng)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