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二章 英國人的盤算
現在再來說說英國人吧。
相比另一時空里三年后那場別別扭扭、湊湊合合,最后不歡而散的謁見,本時空英國使團所受的重視和歡迎程度絕對超過了帶清的其他藩國。當然了,覲見禮儀之爭仍是一場不可化解的矛盾。
盡管和珅談古說今,以順治時期荷蘭、葡萄牙都遵循三跪九叩的覲見禮為例,但馬戛爾尼死活不肯就范。當和中堂聽說英國人的謁見禮是單膝下跪,一手輕握國王之手,還得親一下的時候,頓時就不爽了。退一萬步說,連本中堂都親不上,你們算哪門子,居然敢拉皇上的手!
對于封建宗藩體系而言,壓根兒就沒有國與國的平等交往一說。只要是外國,那就得歸于外藩,而率土之濱,莫非王臣,不管心里有什么小九九,場面上必須得三跪九叩。
除了負責居中斡旋的和珅、颙琰和福康安等人,其他滿清官員都是十分不解,既然英國人不肯行覲見之禮,又何必讓他們來參加慶典呢?
他們哪里知道,這場烏龍其實是源自前年孫士毅給朝廷的奏折,英國人的國書里寫的是“謁見”,而孫士毅手下翻譯的則是“進貢”。
爭來爭去,為了不節外生枝,滿清最后還是捏著鼻子同意了單膝禮,只是免除了吻手禮。
農歷七月十三日,乾隆還是接見了英國人一行。馬戛爾尼發現,風傳之前被北海鎮給氣病了的大皇帝,并不像外界說的一臉病容,陰郁沉悶,不管是態度還是神色間都看著很愉悅的樣子。
盡管乾隆沒有下逐客令,但對英使的妄自驕矜也實在不爽。在馬戛爾尼等人完成覲見后,乾隆立即下了一道密諭,對英使團的所有額外賞賜一概全免;在京期間不必招待觀劇;王公大臣在接見馬戛爾尼時不用起立。
“朕于外夷入覲,如果誠心恭順,必加恩待,用示懷柔。若稍涉驕矜,則是其無福承受恩典,同時即減其接待之禮,以示天朝體制,此駕馭外藩之道宜然。”
當然了,不爽歸不爽,炮艦還是得買。揚州之事過后,清廷發現吳淞口的江防對北海軍的快船形同虛設,由此便對英國風帆炮艦的需求更加強烈。
當英國使團回到京城后,雙方很快便進入到商務環節的談判,負責這事的除了和珅還有福康安。
清廷方面提出,要再采購五條二級風帆戰列艦,馬戛爾尼表示毫無問題,然后便提出了早已準備好的幾點要求。
諸如允許英商在天津和舟山、寧波進行貿易,允許英商在京城開設貨棧,甚至提出要像之前北海鎮一樣,在浙江和廣州外海租借一個小島等等。
和珅其實希望擴大貿易的,畢竟滿清每年的財政收入就那么些。不算和中堂自己貪的,朝廷要想開源目前只能從貿易上下手。然而當他把自己的想法委婉的向乾隆稟告后,卻遭到了乾隆的嚴厲訓斥。
朝廷對付不了北海鎮那幫逆賊也就罷了,讓他們暫借花鳥島也不過是五年。英咭唎算什么東西,買幾艘炮艦是給瞧的起他,居然也敢窺視天朝疆域?!
在這之后,更讓馬戛爾尼有些郁悶的是,不管是福康安還是其他滿清大臣,在觀看了英國人演練的褐貝斯步槍射擊后,全都不屑一顧,這讓他推銷步槍的想法落空,很是郁悶。
英國人以為短款褐貝斯的成本低廉一定會吸引清帝國購買。東印度公司制造的每支標準的短款褐貝斯步槍成本價格大約為2磅4先令,同期的法國燧發步槍也差不多是這個價格。之前說過,十八世紀末一英鎊大概合7.8兩白銀,即便是按成本價,每支步槍也得十六兩白銀。
開什么玩笑!滿清武備院和工部制造的“贊巴拉大鳥槍”每桿成本也才七兩多一點。
雍正時期,因為“和通泊之戰”的失利,滿清為獲取技術優勢,在西安和京師分別打造“贊巴拉克”火槍。在西安生產的是“贊巴拉克”,這是一種鷹銃與火繩槍之間的大型火繩槍。在京師打造的除了“贊巴拉克大鳥槍”外,還有一種叫贊巴拉特鳥槍。
從重量上來說,一支褐貝斯是4.5公斤,而一支“贊巴拉大鳥槍”就算沉點兒,不過才7.8公斤,而且射擊時為了穩定,要么用槍叉,要么就有馬鞍形木架。
從武器的效能上來說,在英國人發現黑火藥的最佳配比前,燧發槍的最佳射擊距離就是一百碼,即91.44米,啞火率是17%左右。
根據另一時空在1811年使用新大陸版“褐貝絲”的射擊測試來看,無風條件下距離91.44米(100碼)的上靶率為53%,距離182.88米(200碼)的上靶率為30%,到距離274.32米時(300碼)的上靶率僅為有23%。
而“贊巴拉大鳥槍”的射擊時平擊二百步有準頭,要是按五尺一步來算,已經達到了三百多米。當然了,在滿清的武備編制里,這玩意叫“回炮”,已經不算槍了。至于贊巴拉特鳥槍么,有效射擊距離也就是一百米以內,跟燧發槍其實差不多。
清緬戰爭里,雙方前后四次交戰,清軍雖然有很多高級將領中槍身亡,但戰后清軍卻沒有仿制燧發槍,原因是他們認為燧發槍精度太差。在傅恒給乾隆的奏折中就提到,“惟自來火槍,發雖便捷,而中的終不及火繩之準。”
如果十八世紀的燧發槍真有那么好用,無論是阿桂還是傅恒這些身經百戰的將領,誰特么不用誰是傻子!就算不給綠營用,京城火器營總得裝備吧?滿清連莫臥兒王朝的大火槍都知道仿造,難道還不知道仿造燧發槍嗎?
歸根結底還是戰術問題。這年月戰場上雙方步兵的開火距離就是二百米以內,而線列戰術要想獲得最大殺傷效果,距離還得縮小到五六十米。在如此近的距離里,燧發槍能三排、四排連續射擊,火繩槍也可以是三段射。
之后誰特么還等你裝彈啊!要么端刺刀沖鋒,要么就是弓箭招呼。滿清之前用這一手屢敗對手,八旗近距離120磅的復合弓用起來不比給燧發槍二次裝彈快?楊遇春那種猛人估計能一箭射穿倆。
盡管清廷拒絕了馬戛爾尼提出的要求,但英國人并不打算放棄。他們之前已經買通了隨行的漢人翻譯,又通過賄賂手段,從理藩院那里得到了一條消息,北海鎮近期很可能要和沙俄在北部開戰。
于是馬戛爾尼一行人借著敲定軍艦采購的事宜,軟磨硬泡的留在了北京。一是想通過外交手段繼續對和中堂施加影響,二就是想看看北海鎮和沙俄那個老大帝國交鋒的結果。
之前在上雷神號做客的時候,英國人在閑聊中已經知道北海軍攻占了沙俄的東西伯利亞,只是不知道具體交戰經過。在他們看來,俄國人的戰略重心在黑海和波蘭,遙遠的西伯利亞實在是地廣人稀,要想偷襲其實很容易。
鑒于已方正在跟清帝國合作,英國人目前也沒打算去北海鎮拜訪。不過軍官團的領隊約翰·杰維斯少將指出,清帝國雖然龐大,但恐怕不是北海鎮的對手。馬戛爾尼對此深以為然,他想等這場戰爭有了結果,再決定下一步的計劃。
1790年7月17日,伊爾庫茨克。
軍事會議開完后,趙新哪都沒去。他拉著劉勝,叫上手下的參謀們對著伊爾庫茨克北、西一百公里以內的地圖做起了功課,溜溜的看了一夜的地圖。
沒辦法,白天事情太多,空閑的只有晚上了。
他們一邊看地圖,一邊還要對照偵察隊用無人機得到的影像資料,力求將地圖上各類數據熟記于心。而這,就是趙新在每次戰役開始前要做的準備功課。
話說趙新之所以每次作戰都能做到心中有數,其實沒別的竅門,第一不能懶,第二就是多看地圖。不管是交戰區域內的一座山還是一條河,乃至每一條道路、每一座村莊的位置、特征,全都要一清二楚,最后要能達到不看地圖也能指揮作戰才行。
從他硬著頭皮給下面的軍官們上第一堂課起,就從沒給這些人講那些過于形而上的古代兵書,也從來不會要求手下的參謀或是團長把《孫子兵法》或者《吳子兵法》倒背如流。
趙新對下級團、營、連、排軍官的要求,主要就是三點:熟記戰術法則、熟記地圖、提前把最壞的情況考慮逐一清楚。
戰斗從來都是一件很具體的事,明確戰略意圖很重要,但作為一個指揮者,絕不是下個命令,做個決心那么簡單。基礎戰術法則不掌握,戰場不熟悉,敵情不清楚,不事先從最壞的結果找答案,什么仗也打不贏。
這絕不是拿著幾條先進的步槍和遠程大炮就能解決的事,不懂各種軍事行動的指揮程序和相關戰術,什么人來了都得涼。
作為一個連排長,如何下達戰術口令?
端著望遠鏡看完了,一指目標,大喊一聲“兄弟們給老子沖,攻不下來槍斃”?亦或者高喊“人死屌朝天,不死萬萬年”以鼓舞士氣?
那特么叫土匪,不叫部隊。
也許有人會說,都有了無人機了,有了即時通訊的電臺了,這特么還打不贏?!拜托,那叫“指揮信息”,跟指揮程序是兩碼事。指揮程序可以基于信息來優化流程,但決不能說有了信息自然就有程序。
舉個例子,戰場上遇到河流阻攔誰都知道肯定得過河,而渡河就是一件十分具體的戰術行動。
作為一個指揮官,怎么確定自己選擇的渡河位置既對戰略有利,又在地形上對戰術有利?交叉火力點如何布設?炮兵怎么部署?如何組織防御敵人過河?
再舉個例子,步兵的重要性都知道,它是軍隊的主要兵種。到了戰場上怎么配置?是個人都會說“三三制”,可三三制的縱深是多少才合理?一個連進攻的正面是多寬?
別看劉勝和王遠方他們當過兵,可他們所能掌握的最多就是步兵班的戰術。他們也在拼命的學,尤其是劉勝,他跟趙新一樣,也在用同樣的笨辦法去慢慢領會。要是到了師長的位置還要用步兵班的戰術去打仗,那不是胡扯么!
二十多歲當師長的是有,自古以來都加一塊兒,十個手指頭也能數的過來。沒人一來就是帥才,穿越者也一樣。都把時間都用來泡女人養后宮了,還想指望憑借自己的魅力讓別人去替你打生打死?光憑一時之勇,就覺得自己能指揮千軍萬馬了?想什么美事呢!
吃過早飯,趙新只睡了兩個小時,然后又開始和后勤部的參謀們開協調會,聽取他們對后勤的部署匯報。
按照現有的18世紀《沙俄帝國道路索引手冊》來看,從伊爾庫茨克到下烏金斯克是500多公里,從下烏金斯克到葉尼塞斯克是600多公里。另外從伊爾庫茨克到伊利姆斯克是500公里,從伊利姆斯克到葉尼塞斯克是一千多公里。
后勤部的人要根據北海軍的行軍速度,再參考氣候、水流等因素,提前進行大量計算,以確定沿途兵站、醫院、船只檢修點、以及物資補給點的位置和數量,由此再得出船只調動的數量,以及后勤支援的人數。
北海軍這邊緊鑼密鼓的準備,而魯緬采夫率領的俄軍也開始行動。俄軍兵分兩路,一路3萬人軍隊由下烏金斯克向安加拉盆地北部的齊馬挺進,另一路五千人的軍隊由安加拉河向布拉茨克挺進。
兩天后,當劉勝得知消息,便對趙新道:“要不要把扎伊姆卡堡壘打下來?”
“重要的不是奪取要塞,而是贏得戰爭的勝利。我們要出敵不意,將西線的俄軍打個措手不及。”
趙新搖搖頭,并沒有答應。北海軍的攻勢如果太凌厲,俄軍的西線部隊很可能會停滯不前,或是縮回下烏金斯克。他現在唯一無法確定的,就是俄軍主力在穿過安加拉盆地后的動向。
為實現預定計劃,趙新已經做了很多的準備工作。他首先對軍隊部署作了調整,將四個團的主力集中于烏索利耶到伊爾庫茨克之間的地區,并以用兩個團來保障自己的左翼。
7月25日,三千多名俄軍借助大霧做掩護,襲擊了北海軍設在烏索利耶以北的三個前沿哨所。經過一個多小時的短暫激戰,俄軍很快就撤退了。
很明顯,俄軍的這次出擊,是決戰前對北海軍力量的一次試探。
(https://www.dzxsw.cc/book/174202/70754846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