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重心在南 上
袁崇煥見皇上說得這么鄭重,慌得起身答允。全/本/小/說/網朵顏部前幾年跟他們遼東軍配合相當默契,但是到了這一兩年便有了獨大的情形。去年連著皇上召集赤峰聚會都不來,雙方表明雖然還客客氣氣,但實際上猜忌之心更加重了!現在皇上這么說,擺明了以后肯定要跟蒙古人決出勝負!
袁崇煥想了下道:“皇上,北方仍舊九邊兵馬,京軍又是精銳之師。我們方滅了赫赫有名的女真八旗,斡赤倫跟滿桂還是八拜之交的安達,他應該還不敢跟大明作對!”
“呵呵,朕也希望是這樣,但是權力往往迷住人的雙眼,讓人變得貪婪!人一旦貪婪的話就會變得愚蠢!”
“皇上所言甚是精辟!”
“唉,其實他現在反叛也很難說是聰明還是愚蠢,不過漠南的事情我們現在還管不到,朕的手想著伸長點,但現在還夠不著啊!”
對于皇上的想法,袁崇煥是非常震驚的。從大明太祖開國以來,屢屢對蒙古人開戰,但都是將其擊潰,無從說將蒙古納入到大明版圖。(袁崇煥久在遼東,不像其他大臣經常聽到皇上的‘狂言’)但皇上雖然是輕描淡寫的說了出來,但語氣卻是不容置疑的。就好像當初在乾清宮起復他的時候,他原本說五年平遼的,皇上當時也是淡淡說了一句十年平遼,結果卻是如皇上所說那般。這種強大的自信讓袁崇煥不由自主的順從了皇上的想法,他毫不猶豫的表態道:“皇上,若是斡赤倫膽敢叛亂,微臣便親自督師率九邊將士將其斬除!”
“哦?”我頓了一頓道:“有決心是好的!但現在不是時候,這打戰打的是大明的財力,平遼三十年已經將大明弄得千瘡百孔,再繼續打下去,大明也是有心無力!何況蒙古跟女真不同,女真已經走出了森林,而蒙古人還在草原,一旦開戰,大明就要面對無休止的戰爭。”
說到這個,袁崇煥就不好話了!事實上他在遼東這些年,他也從來沒有理會過朝廷是否能夠征收足夠的軍餉,反而是他們遼東軍缺少糧餉的時候便往戶部催討。如今給皇上這么一說,他心中不由暗暗慚愧,作為兵部尚書跟地方的統帥果然眼界是不同的!
“微臣惶恐,這些年微臣醉心于戰事不及皇上高瞻遠矚,既然這朵顏不能打,大明也要讓其不敢窺視!”
我笑道:“怎么,有想法了?”
袁崇煥也笑了下:“微臣對此有點心得!”
“哦,那坐下說說吧!”
袁崇煥擔任督師這么多年,自然也有兩把刷子,他想了下道:“微臣以為除了慣例的撫賞,還應讓九邊整頓人馬,讓斡赤倫知道我大明兵力強盛!特別是原來遼東鎮的兵馬補充到大同一線后,斡赤倫應該會相當忌憚!”
“剛柔并濟算個法子!”
皇上這么輕聲點評讓袁崇煥陡然一驚,也就是說這種常規的法子皇上是知道的,自己如果老生常談,即使實用那也顯不出自己的本事。不待他細想趕緊將自己平日想到的辦法都說了出來:“微臣以為蒙古難治,主要是因為地廣人稀,打不過大明便可逃跑,恢復了元氣再來!而大明跟蒙古是幾百年的仇敵,他們不信任我們漢人,即使是彼此同盟也相互提防。”
“那怎么改變這個局面呢!”袁崇煥說的也是我擔心的,畢竟大明不比女真人。
“微臣覺得皇上跟察哈爾部落聯姻已為我大明得到了相當的理由插手蒙古之事,大明既是盟主那就應擔待盟主之職,是虛名亦可成為一個實名!蒙古人善斗,又喜分家,每每老臺吉死后,子孫往往會因爭牧場部族而爭斗不已。大明在當中擔任中立盟主,行裁判之事,不知不覺中蒙古便會以大明馬是瞻!”
我點了點頭,袁崇煥說開了題目就繼續說下去:“平遼之后,遼東蒙古悉數劃入大明治下,他們雖然不成氣候但也以從他們開始,皇上為他們劃分牧場就是一個絕佳的主意,部落頭領悉數重新推舉,規定其上供之物,部落之間的爭端則上告大明裁定,大明以茶鹽為制衡。時日久后,他們即成為我大明之部落,亦可成為其他蒙古部落之榜樣!”
“哈哈,果然英雄所見略同,你說的,孫承宗跟朕也議過了!”
“皇上謬贊了,微臣遠遠不及,是后知后覺!”袁崇煥忙謙虛道。
“嗯,你能明白朕的意圖那就對了,理藩院也該適時而動。這以后會盟的地方就設在赤峰,朕手里還有**的這張牌!”
說到這,袁崇煥全明白了。對于蒙古的一切皇上早就想好了,而且自己的老師孫承宗出謀劃策,將方略定了下來,自己則是皇上看中去執行的人!
“微臣謹遵圣意!!”
“呵呵,你是在遼東干了這么多年,也同蒙古人打過交道,朕是閉門造車,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再提出來。朕希望大明有個穩定的北方先。蒙古那邊的事情先交給滿桂跟何可綱協同處理,以后朕再設一個理藩院的主事在那邊!”
“是!”
袁崇煥跟皇上談了半個時辰,總算將自己要擔的職責理清楚,這樣才不至于脫離了皇上的思路。告退出宮后,袁崇煥從驛館拿了些遼東的土產去了韓爌老大人府上。韓爌雖然致休,但畢竟是任過輔的,再則他是袁崇煥的座主,所以袁崇煥回京之后第一個拜訪他。
韓爌致休后自是頤養天年,身子骨越健壯,他知道袁崇煥回京后已經覲見過了,所以也沒有跟他多說什么,只是說了一些家常話,問問遼東的情況而已,然后就道乏了!袁崇煥知道老師退下來之后不想再摻和朝政上的事,規規矩矩的告辭回來。
之后他又去了拜訪孫承宗,孫府跟韓府也只是隔了一條街。對于袁崇煥的到訪,孫承宗一點都不意外,他要不來才奇怪呢!孫承宗跟韓爌是一代人,對于袁崇煥即是上司又是老師。不過相處得久了,袁崇煥對孫老大人更有親近感,有種亦師亦友的感覺!
“素如,來坐!”孫承宗也很隨意的招呼道。
“老大人客氣了!”袁崇煥還是執弟子之禮,他回頭看了下,偌大的廳上只有一個伺候的老家丁,他可是知道孫承宗有好幾個兒子,人丁甚是興旺。
“怎么不見幾位世兄?”
孫承宗擺擺手道:“嘿,別說那幾個不肖子,統統給我趕回高陽老家去了!幾個孫兒去了國子監讀書,十天半個月的才回來!”
“哦!”袁崇煥點了下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孫老大人雖然生有孫鉁、孫鎬、孫鈰、孫鋡四兄弟,但是卻各個都達不到閣老大人的要求。科考十來年也只有孫鉁考到了舉人。皇上對孫閣老甚是恩寵,屢次說要蔭封其子,孫閣老都拒絕了,看樣子孫閣老是寄希望于孫子一輩了。
袁崇煥不待閣老問,就自己將皇上召見的事情一一說了。孫承宗坐在太師椅上靜靜的聽,時不時點下頭。袁崇煥細細說了,連著自己去拜訪韓爌也說了下。
“韓太師沒話?”
袁崇煥苦笑的搖搖頭。
孫承宗笑了:“看來你的老師是享清福了今兒皇上該說的都說了,你照著辦總不會出錯!即使有什么難事皇上也不會讓你去頂著!”
“這還多得閣老籌劃!”袁崇煥小小的奉承了下自己的老上司。孫承宗卻搖頭道:“這可不是老夫謀劃的,而是皇上的意思!”
“啊~”袁崇煥啞然。
孫承宗似乎嘆了一口氣道:“就是老夫剛聽聞的時候也是吃驚得很啊,皇上的方略無可挑剔,比我自己想的還長遠。皇上命**進京都是幾年前的事情,娶察哈爾公主更是一點風聲沒透出來。不單是你,就是老夫也是一樣!”
一樣?!什么意思,那就是跟他袁崇煥一樣,即使才干老到的孫承宗也只能聽命的份。可見皇上天資神縱,似乎老天將前幾代先帝的聰明都彌補到了當今皇上的身上。
兩人都沉默了下,許久袁崇煥才道:“那兵部求穩,皇上來年是不是要行官紳一體納糧之策?”
孫承宗點點頭道:“不是明年就是后年,這是皇上很久之前就定下了方略,不少大臣都反對,但皇上還是會推行的!”
袁崇煥知道平遼之后,皇上越來越有主見,很多事已經不再跟大臣商量就會下中旨!袁崇煥對于官紳一體納糧說不上反對也說不上支持,只是他跟閣臣們考的較近,又算是皇上的親信,所以不自覺中站在了支持的立場。說反對的原因就很簡單了,自從始皇登基之后,歷代官卿就沒有交過稅的。現在跟平民老百姓一樣,官何以為官?!
“閣老,您覺得這可行嘛?”袁崇煥猶豫的問道。
孫承宗沒有回答,反而是問了一句:“你有的選擇嘛?”
袁崇煥不知道怎么回答了,他沒有選擇!皇上對他有知遇之恩,要他站出來反對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對錯與否,包括孫承宗他們這一群人都沒有選擇的機會!如果他們在臨陣反戈一擊,那么不論改革失敗還是成功,他們都會遭到皇上的忌恨,那可是大明無上的君主,自己一死百了,只怕連家人都要連累。他們沒有膽量敢反對皇上,以前的老輔都是持個含糊的態度,然后一個勁的拖。現在是圖窮匕見的時候了,他們沒得再拖延!
孫承宗見袁崇煥不語,呵呵一笑道:“元素何必想太多,你我都是臣子,為君分憂就是盡了臣子的責任!明白嘛?”
“屬下明白!”
孫承宗又似感嘆了一句:“老夫倒希望這前人所未的改革成功,不合體制也罷,至少我大明之弊端又少一處!”(全本小說網)
最新全本:、、、、、、、、、、
(https://www.dzxsw.cc/book/17416/9366293.html)
1秒記住大眾小說網:www.dzxsw.cc。手機版閱讀網址:m.dzxsw.cc